数字经济概论
第一节 数字经济沿革与概念 一 数字经济的发展阶段
伴随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数字经济的发展已经出现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3年开始的“孕育阶段”,以数字嵌入技术和数字内容产品的产生为代表;第二阶段是1993年至1996年的“成长阶段”,这一阶段形成了对数字经济产业的基本数字技术支持体系;第三阶段是1996年以来的“崛起阶段”,在此阶段中全球数字经济由技术向市场迈进,数字产品的交易与应用不断拓展(王京安、徐梁,2010)。 1.数字经济的孕育阶段
数字经济的外延产品先于互联网的出现,但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数字经济的成长和人们对数字经济的理解。计算机、嵌入式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初步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以计算机、嵌入式软件和通信网络为基础的互联网的诞生是现代数字经济走入人们眼帘的标志性事件。在互联网的诞生阶段,诸如英国、法国、加拿大和其他一些国家,虽然已经创建了自己国家的计算机网络或是正在筹备计算机网络的建设,但技术的障碍使得网络并不能实现全球性的通信,而 TCP/ IP协议的出现使不同网络之间的跨网通信成为可能。朗达·豪本(2008)指出早在1957年,美国国防部就组建了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开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军事领域。随后的几年里,学者们相继发表了有关网络概念及分组交换技术的论文。1965年,美国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规模实验网络。1969年,美国国防部又委托高级研究计划局进行抗核打击性的计算机网络开发计划。直到1973年,ARPANET连接了英国和挪威,首次进行国际联网。1973年9月,在英国伯明翰的萨塞克斯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ussex)召开的INWG会议上,Cerf和Kahn提出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并于1974年发表了论文A Protocol for Packet Network Interconnection,文中对TCP协议的设计做了详细的描述。1982年,美国国防通信局(DCA)和ARPA共同为ARPANET制定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网际协议(IP),即TCP/IP协议,并于1983年被所有计算机网络采用(Forouzan,2009)。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建立了“国家科学基金网”,并通过 TCP/ IP 协议在美国境内形成局域网,之后拓展到全球范围(Guy,1995)。因此,学者们认为互联网是由美国国防部创建的,以作为能够在核战争中备用的通信系统,而且美国是最早发展数字经济的国家。
总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支撑,对数字产品通过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提供了孕育阶段的客观条件。换言之,TCP/ IP 协议是数字内容产品孕育的一个标志,它的出现使得数字内容在互联网上出现及传播成为可能。 2.数字经济的成长阶段
网络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则为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网络通信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搭建网络所必需的计算机硬件制造,通信硬件、软件和服务(Gumah and Jamaluddin,2006)。以美国为代表,1993年2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国会发表的题为《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技术——经济发展的新方向》的报告中提出美国要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亦称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 (钱宗珏等,1994)。信息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开放型交互式的大系统,用户既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又可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来尧静、徐梁,2010)。美国政府于1993年9月再次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为美国的数字内容产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保障,该计划于1995~2000年初步建成,2013年全部建成。1994年,美国政府又提出《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Agenda for Action),预计在21世纪初完成通信基础设施(硬件)的部署,以及2000年前完成网络硬件和服务系统化。虽然信息基础设施早已在各个国家中存在,但受限于技术、资金、规模等原因并未被广泛推广,而美国提出的这项计划表明了政府对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对于美国境内所有政府部门以及各个社会组织、个人实现互联互通提供了技术及设施条件,包括通信基础硬件及软件设施、信息资源传输、处理技术等支持。何枭吟(2005)认为这项计划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国内各个阶层通过计算机、网络来突破时间、空间的障碍获取及筛选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资源,包括数据、图文、语音、视频。各种网络的建成为数字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3.数字经济的崛起阶段
综合性信息网络的建成是数字经济形成的标志,数字工作者也应运而生,大量新的数字实践技能被不断挖掘,对商业、政府甚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深远影响。数字经济引发的第三次浪潮创造新的市场,并提供资源和需求的流动渠道,因此,全世界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参与创新、创造财富和社会互动。例如,政府的数字化影响各种政府服务、监管程序、决策过程和治理制度,帮助社会公众通过数字化产品和技术广泛参与到政府事务当中,提高政府的效率、转变政府职能、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一些关于网络发展的理论及相关的政策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梅特卡夫法则、摩尔定律、达维多定律以及数字商业政策等。这些理论的应用揭示了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学者学习和研究数字
经济的内涵;另一方面则便于决策者把握数字经济脉搏,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保障,确保市场的健康发展。随着相关理论的深入和政策的完善,数字经济开始呈现崛起状态。 二 数字经济的概念
今天,数字经济几乎无处不在,它已经并将继续改变全球经济活动的模式与内容。数字经济是新通用技术(New General-Purpose Technologies)变革影响的结果,它的影响远远超越了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的范畴,涉及了经济与社会活动的所有部门,如零售、运输、金融服务、制造业、教育、医疗保健、媒体等。虽然从1990年开始一直在使用数字经济这一名词,但是,迄今为止在学界和业界依然没有统一的定义。Turban和Volonino(1996)把数字经济定义为:利用全球化的信息互动和交流而实现的高科技经济。他们指出,一些学者交替使用不同构造的术语,即“数字经济”与“新经济”来强调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大部分数字经济的定义不仅仅是互联网经济(经济价值来源于互联网),同时还包括经济和社会活动所产生的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一般来说,数字经济是经济的一部分,主要是通过数字技术支持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和服务的交易(OECD,2012)。
早在20世纪互联网发展初期,美国人Tapscott就在1995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数字经济》的著作,详细论述了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他被认为是较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的人之一。在1999年10月,美国统计局公布了电子商务的定义及其衡量标准(Measuring Electronic Business Definitions,Underlying Concepts and Measurement Plans),同时,提出了数字经济的定义和主要概念,建议将数字经济的内涵分为四大部分(见表2-1),即电子化企业的基础建设、电子化企业、数字经济、计算机网络(Moore,1965)。
表2-1 数字经济的内涵 数字经济组成部分 电子化企业的基础建设 电子化企业 数字经济 范畴 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支持服务及人力资本 生产、顾客及内部或管理方面的企业流程 在特定电子化企业流程(如销售)中发生的交易 包括所使用的硬件、软件及使用者发出的操控命令 表2-1 数字经济的内涵
计算机网络 此外,牛津数字经济集团(Oxford Digital Economy Collaboration Group)认为数字经济是基于支持性基础设施(硬件、软件、电信、网络等)、电子化管理(一个组织通过计算机介导的网络进行流程管理)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的生产性或贸易性活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数字经济是通过电子商务在互联网上进行商品和服务贸易的活动。英国计算机学会(British Computer Society)认为数字经济指的是一种基于数字技术的经济,基于但不只限于互联网交易。美国人口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的文献指出,数字经济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支持基础设施、商务流程电子化(如何进行业务)、电子商务交易(在线销售商品和服务)。事实上数字经济的含义比较广泛,随着综合性信息互联网的建成,数字经济常被理解为以网络作为载体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比如说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消费者不用与供应商面对面地进行货价交易,就能形成便捷、快速的经济活动(洪敏敏,2010)。
数字经济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概念上有近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洪敏敏(2010)认为知识经济是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最为基础的经济形态;数字经济是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形成的基础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为信息经济、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网络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以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何枭吟(2011)认为信息经济与网络经济最终反哺知识经济,更有利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及应用,三者并不是阶段性或矛盾的出现,而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原因所在,三者的交织融合逐步形成了向数字经济的过渡。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形成了最终的数字经济内涵。
综上所述,本书认为数字经济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生产、消费和交易等经济活动。 第二节 数字经济特征与原理 一 数字经济的发展定律 1.梅特卡夫法则
梅特卡夫法则是指网络价值随着用户数量的平方数增加而增加,即网络的价值V=K×N(K为价值系数,N为用户数量)。在基础设施成本一定的情况下,使用的用户越多,则其带来的价值就越大。正如网络信息门户网站,资源被固定在门户网站上,浏览网页的人员越多,则此网页的价值就越大,相应均摊到的成本就越小,即数字经济的价值随着网络用户的增加而
呈指数形式增长(李俊江、何枭吟,2005)。
在数字经济中,数字产品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复制和传播,因此这就导致更多的用户可以通过比较低廉的成本获取产品,有效地增加了产品的累积增值性。与此同时,大数据的整合功能可以把零散而无序的大量资料、数据、信息按照使用者的要求进行加工、处理、分析、综合,从而形成有序的、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为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带来不断增加的报酬。
2.摩尔定律(Moore's Law)
摩尔定律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他指出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刘顺鸿,2007)。摩尔定律重要的意义在于长期而言,随着制程技术的进步,在相同面积的晶圆下生产同样规格的IC,每隔18个月,IC产出量就可增加一倍,换算为成本,即每隔18个月成本可降低50%,平均每年成本可降低30%多,使得IC产品能持续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增加功能。这一定律揭示了成本降低的速度。但后来衍生的新的摩尔定律则意指互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的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对于一般商品而言,生产一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超过一定的限度后会有所上升,然而数字内容产品基于网络传播的特性突破了这一限制。
数字内容产品是指在数字经济的各种商业交易中,基于计算机数字编码的产品(孙德林、王晓玲,2004)。它的成本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二是信息传递成本,三是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制作成本。由于信息网络可以长期使用,并且其建设费用与信息传递成本及入网人数无关(王建军,2008),所以前两部分的边际成本为零,平均成本都有明显递减趋势,只有第三种成本与入网人数相关,即入网人数越多,所需收集、处理、制作的信息也就越多,这部分成本就会随之增大,但其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都呈下降趋势(Davidow and Malone,1992)。因此,信息网络的平均成本随着入网人数的增加而明显递减,其边际成本则随之缓慢递减,但网络的收益随入网人数的增加而同比例增加(袁红清,2003)。 3.达维多定律
Davidow和Malone(1992)认为,任何企业在本产业中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产品(杨杰,2008)。达维多定律指出数字经济更注重创新,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世界经济论坛指出,数字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框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基于数字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导致创新可以少投入,甚至是零投入,例如,现有产品和流程的数字化、分
布式制造、依赖广告的免费业务,还有交通、银行、教育等各领域的类似于优步的行动等,因此在数字经济下必须注重创新。然而与大多数现代专业人士相比,常规专业人员执行他们被要求做的任务,他们因为执行工作而迸发创新,这个概念适用于大多数社会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任何社会工作者不愿过于乐观地参与可以被视为提高技术的使用及其与社会工作之间的关系日常实践中,这样一个“对抗创新”(Innovation through Resistance)的态度可能是比不加批判的科技魅力更适合社会工作环境。大多数创新都不是由工程师在实验室开发的,例如,早期用户之间的对话充满限制,为了寻求受欢迎的应用程序,一些业余人员有了一个好主意,开发了一个原型,然后有一些成功,之后,产品或技术的专业开发人员去研究它,这就是聊天软件的出现过程。电脑和互联网正逐渐改变我们思维方式的方方面面:我们的感觉、我们的记忆、我们使用的语言、我们的想象力、我们的创造力、我们的判断和我们的决策过程。为了能够与更强大的技术竞争,人类在未来将不得不专注于创新,企业更需如此。组织鼓励创新的方式有放权(No Superiors)、鼓励出头鸟(Promote
Uncontrolled Exchange)、鼓励多走弯路(Promote Rebellion and Take Detours)、鼓励外界网络开放等(OECD,2014)。 二 数字经济的基本特征
在数字经济系统中,数字技术被广泛使用,由此带来了经济活动的新特征。 1.开放
数字经济的开放首先是指人的开放,人与人的关系(Relation)以及部分行为和互动(Action and Interaction)的开放。传统经济下人的交流及关系发展形式相对比较单一枯燥,比如说通过书信、报纸等手段建立并维护感情,人的关系空间就显得异常狭窄甚至是封闭的,但在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彻底实现了注册一个信息就能走遍天下并随时随地接受或传递个人情况及信息的梦想,人不再孤独,而隶属于群体,也不再单单隶属于一个群体,而是隶属于更多的群体,群体的多样性反过来推动人的开放(OECD,2015)。孙德林和王晓玲(2004)认为,与此同时,由于数字经济组织结构趋向扁平化,处于网络端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可直接联系,深化了人与人之间部分行为的互动,同时降低了传统的中间商层次存在的必要性,从而显著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一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经济将进一步加剧现有的不平等,也就是出现“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数字经济为人类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平台及交流学习的环境,数字化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一方面,传统职业将消失,将取代人类劳动和物质生产过程自动化;另一方面,将有新的以人为本的工作机会和新数字技能的需求,将有庞杂的数字经济政策要求人类适应数字化社会劳
动规范和规则,为进一步适应“人”的开放创造更好的条件。但是,数字经济中不同的技术标准(质量、速度等)和不同的个人能力造成极大的机遇不平等,因此平等接入互联网是公平参与社会的关键。
其次是技术的开放,数字产品的主要投入为知识(技术),但是技术上的保密性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砝码,数字经济喜欢新事物和新理念,缺乏创新意味着丧失竞争力,终将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简而言之,“一切照旧”意味着失去机会和造成竞争劣势,速度、弹性和创新是必要的数字经济新要求(Tapscott and Agnew,1999)。以软件业为例,起初技术人员在构建软件时,他们通常为心中假想的某一类用户而编写,现在软件创造者针对各种可能的潜在用户,逐步开放使用,解决了大多数用户的需求(Alba,2016)。在移动通信行业领域,设计良好的平台可以促进应用程序的升级,为用户平台增加功能,因此它可以不断增值。此外,越来越多的数字产品在技术开放的背景下抢占了先机,一度成了竞争的赢家,比如在移动通信领域,安卓操作系统的开放性选择和苹果系统的半开放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击垮了技术上少有改变、没有做好应用的配套、没有唤起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及用户信心的塞班系统。诺基亚前高级经理Juhani Risku 在Uusi Nokia中谈道,“诺基亚不缺乏技术和研究,缺乏的是把技术转化为商业的能力”(段磊,2011)。这里讲的能力是指技术开放,包括创造产业链条、搭建产品平台、打破市场进入壁垒、加快信息技术开放。信息技术平台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中举足轻重,技术的开放让竞争多方都成为赢家。 2.兼容
数字经济促进了产业兼容、技术兼容和发展兼容。
一是产业的兼容,知识的生产、传播以及应用被信息化和网络化迅速渗透,最终形成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互融合(马剑锋,2009)。例如,农业工作变得机械化,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幅度减少,工业也是如此,传统工业劳动力需求量出现一定的更迭,不能适应数字经济下新工作岗位的工人面临失业,而大量新兴的技能需求却人员不足。因此,新农民、新农业、新工人、新工业将大量涌现,电脑控制、移动终端操作这些技术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及技术限制,导致三大产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最终实现产业的兼容。 二是技术的兼容,在日益一体化的数字经济融合中,互容性允许不同的平台和应用程序可以由不同的开发及使用人员联系和沟通,从而增加用户的使用价值。互容性是指不同硬件与软件、技术之间的兼容。不同的平台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互操作性允许这些单独的组件连接和沟通,这是基本数字技术日益趋同的结果。用户通过一个单一的平台访问更广泛的内容来体现互容性增加产品的价值。如今,由于数字经济中区别于传统实物交易的产品及服务均以数字
化的形态存在,现实与虚拟技术的兼容成了数字经济的有力依托。例如,目前广泛运用的虚拟现实技术。作为数字化高级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能使人造事物像真实事物一样逼真,以此来应对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情景。比如地质灾难及泥石流、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学习与体验,因为难以制造现实场景来构建学习平台,通过虚拟现实就能让人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把各种可能的突发事件集中起来,以此来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然而技术的兼容需要统一的标准化要求,但是标准化不应被视为技术兼容的灵丹妙药。第一,标准制定过程必须公开和透明。第二,虽然采取了许多数字标准,但在实践中很少有成功的,因此一个有效的标准必须是精心设计、满足真实需求并能够广泛实施的。第三,采用标准化的企业有可能相对于其他企业创新更慢,它会抑制产品差异化。
三是发展过程中消耗与可持续性的兼容。传统的经济发展认为社会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发展必然会带来资源的消耗,因此与生态环境很难兼容,即经济的发展会对有形资源、能源过度消耗,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危害。然而数字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既能做到不断地消耗资源,又能够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1996年出版的《创造一个新的文明——第三次浪潮的政治》,作者阿尔温·托夫勒和海蒂·托夫勒在书中提到“土地、劳动、原材料,或许还有资本,可以看作有限资源,而知识实际上是不可穷尽的”,“新信息技术把产品多样化的成本推向零,并且降低了曾经是至关重要的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3.共享
技术变得越来越嵌入我们的生活,因此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数据。根据一项IBM研究的结果,每天我们生产25亿千兆字节的数据(Hess,2015)。数据或技术的共享会吸引更多的用户或组织,如广告商、程序开发人员到平台上来,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平台上的用户越来越多,吸引力越来越大,用户与产品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所以会有更多的用户和有价值的产品不断出现,正如Kelly(1956)提出的“级数比加法重要”的法则一样,共享导致自我增强的虚拟循环,增加了成员同时增加了价值,反过来又吸引更多的成员,形成螺旋形优势。共享带来的间接效果是由于平台的高使用率会对类似平台或产品的原始用户带来收益,同时原始用户通过技术把一部分额外效益无偿转移给其他生产者或消费者。例如,被广泛采用的操作系统会吸引应用程序开发人员生产新的应用兼容程序的操作系统来保障用户的利益,同时自身也获得额外收益。
当然,信息技术的共享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如信息及技术的共享是否会带来更多的非法应用,在标准化、规范化上是否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及全球认可的统一准则。一方面,信息及技术的共享可能会导致市场故步自封,不采取积极的行为来提高市场地位,从而抑制市场的自
主竞争。另一方面,虽然社会各个主体都应该享受到信息技术共享带来的甜头,但是也应注意不能试图滥用这些信息提高市场主导地位甚至是危害公共安全。尽管有强大的安全保障技术和防欺诈检测,但每一个程序都可能是脆弱的。未来在数字领域的数据共享的可能性和进一步自动化增加了潜在安全漏洞。例如,通过音频技术可以分析讲话的声音内容、提取敏感信息和细节,从而有目的性的传播,造成危害(Adobe,2015)。 第三节 数字经济对人类社会的改变 一 数字工作者
随着数字技术变得无处不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将被取代。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数字实践技能。如果你的打字速度非常缓慢,将难以承担在线社会服务工作,尽管这可能会被简单地增加电脑语音音频和视觉应用来缓解。更重要的是,它还需要扩展实践技能,传统沟通的方法通常是用信件和短信发送文本语言,这种方法很容易被转移到电脑系统中使用。当我们进入数字社会,技术能够提高的社会工作效能不是确定的,与社会工作者创造性地使用数字技能密不可分(Watling and Rogers,2012)。
从产品生产到消费者反馈,数字技术无处不在,通过这种数字化进程,世界上的多数企业都受益颇深。未来数字化进程还将继续,并且为推动全球化贡献力量。如果数字经济开始代替传统的销售和服务,传统工作者必须改变认知和技能,来适应数字经济带来的巨大改变。劳动力构成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更多地从“非技术”工作向技术工作转变,不断变化的工人需求与职业主要集中在设计、编程、计算和通信基础设施的保养和维修等方面。“非技术”一词指不需要任何可以经过短暂的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的工作,典型的例子是专业或简单的农业生产、手工操作,短周期机器运转,重复的包装任务和单调的监测活动。2013年,德国制造业的非技术性工作占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低到惊人的23%。数字化在短期内会导致大量从事非技术性工作的人失业。长期来看,数字化可能会带来新形式的非技术性工作机会。 我们应该考虑决定数字化工作机会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自动化的潜力是有限的,专业知识的重要性不能被计算机所替代;第二,任务和工作流程的动态性;第三,高度不同的工作结构和条件。出于这些原因,我们不应该将数字化改造极端化,更合理的假设是随着数字化工作的进步,非标准化工作将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当前的研究使我们能够展望非技术性工作的四种发展路径:一是“自动化非技术的工作”,即非标准化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被机器所取代;二是“非技术性工作的产业升级”,即升级非标准化工作;三是“数字化非技术工作”,即出现的新形式的非技术性工作;四是 “结构稳定的非技术性工作”,即不改变现有的人员和组织结构。这些不同的发展路径通过支持自动化和产业升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
创造“体面的”工作,同时,这将进一步减少低学历人群的就业机会(Ellereit et al.,2015)。未来的数字工作者将包括以下两大类人群。 1.软硬件开发维护工作人员
硬件、软件包括提供数字经济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软硬件以及所衍生的后续服务等。信息的传递与其说是“高速公路”,倒不如说是“高速公路网”,这里的“高速公路网”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它是突破时间及空间的立体化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硬件、软件以及信息数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尧静和徐梁( 2010)提出硬件包括摄像机、扫描设备、键盘、电话、传真机、计算机、电话交换机、光盘、声像磁带、电缆、电线、卫星光纤传输线、转换器、电视机、监视器、打印机等信息设备;软件包括允许用户使用、处理、组织、整理各类信息的应用系统和应用软件等;信息数据包括存贮于电视节目、信息数据库、磁带、录像带、档案等介质中的各类数据,计算机和电信行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程序员创建了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需求,比如系统分析师、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等。这些职位通常需要专业学位的学习经历,通常集中在科学、数学或工程领域,并在许多情况下,甚至需要研究生学历的人才或者受到过专业培训的人才。
内容制作者、维护人员主要负责为软硬件的开发制定技术标准,不断制作、更新和维护数字产品。经济增长与技术密不可分,当前的经济条件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兴市场,也为培养技术人员并通过增加投资来推动增长的人才、技术需求开辟了新途径。同时,数字技术增长了消费者需求,并有效利用资本和资源形成了良性循环。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数字工作者去推动。虽然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的研究,但私人部门的投资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其未来的发展,比如全球通信运营商建设的光纤网络等。许多公用事业部门在全国开始铺设数千公里的新纤维光缆,带来的直接效果便是使互联网接入速度提升了几十倍。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长,上网速度变得更快,更加具有兼容性,随之而来的是上网设备数量的增加,这些对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较高,同时也加大了对数字工作者的人才需求。 2.软硬件使用人员
数字市场都是双面的,所以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户组从数字平台的使用中受益。例如,用户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广告商获取潜在用户信息来推广数字产品。这些数字产品的出现给人类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都带来了极大改观,从经济链的角度来讲主要是供应商、中介商以及服务支持机构,这些新兴技术的出现也潜移默化地推动了数字工作者对于自身能力的提升。
供应商主要是指将自己生产或是他人生产的物品用来交易的群体。中介商在现代社会更多地
被称为电子中介或信息中介。中介商在网上提供服务,通过搭建平台,建立信息沟通机制来负责建立和管理在线市场,撮合消费者和供应商,并提供一些基础设施服务,以帮助买卖双方完成交易。服务支持机构主要负责解决数字经济具体实施中产生的问题,如从认证、信用服务到知识提供,但更倾向于后续权益的维护、法律保障、自发形成的潜在准则、信用服务、评估、业务培训、决策咨询等。这些都要求硬件、软件的使用及受益人员掌握数字经济产品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硬件信息、软件维护、门户网站、窗口设计等,这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大量新就业岗位骤增。
数字革命已经达到需要科技素养全面的人们参与的阶段,因此地域上和领域上分散的员工需要协作来共享技术、思想、人脉、经验和知识,使他们避免“封闭怪圈”,进而提升社会进步价值。我们区分三种技能:工具(Instrumental)、结构(Structural)和战略(Strategic)(Vengerfeldt,2003)。工具指处理技术,知道如何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发送电子邮件附加文件,使用文字处理、数据库和电子表格应用程序,搜索互联网或下载、安装软件。结构技巧指的是能够使用信息中包含的(新)结构的能力。这类似于在一本书里使用索引或者知道如何在图书馆找到一本书(Rayan,2008)。战略技能指更具战略性的使用信息,包括主动寻找信息、分析关键信息的能力和行动,掌握相关工作或个人生活环境信息的连续性,有时被称为组织的意外(Organized Serendipity)。Watling和Rogers(2012)提出社会信息景观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活动中使得这些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但从本质上说,它们不是数字技能,它们非常相似并与数字实践技能有很强的关系,旨在开发研究相关的社会工作学习和实践方法。 二 数字消费者
1.数字消费者信息获取
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消费者更多地选择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因为他们发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做出购买决策时获取更多的信息,促使选择大大增加。更好的信息和更多的选择,再加上许多互联网业务可以降低运营成本,进而降低价格或提高质量,数字经济无形当中推动了消费信息获取渠道的历史性变革。在网上,消费者可以购买其他地区,甚至其他国家的商品,虚拟化、高速化的信息渠道延伸出数不胜数的商业分支,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的交互及交易的达成。新闻和报纸就是最为生动的例子,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渠道来接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前沿信息。网站销售比传统零售提供更多的选择。在网上,读者可以输入关键字确定他们想要的产品类型,选择一些品种齐全或者可信度比较高的门户网站,搜索它们的相关信息并进行选择,通常这些产品几天或者几周之内就会到达消费者手中(海外
购物花费时间稍长)。
总体来说,消费信息需求主要为六种类型,分别是发现与探索、事实与体验、比较与选择、交易、学习和积累及确认与再确认。但是数字化影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在信息获取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同时还是消费者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的各种资源(金鑫,2012)。传统的消费者获取信息、生活形态相对比较单一,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流行与普及,互联网用户在信息爆炸时代对实时化、更快获取资讯和参与交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在传统媒体盛行时代,消费者行为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以及平面媒体(报纸、书籍等)来获取信息,娱乐方式也仅限于这些设备及技术,但在新兴媒体出现以来,消费者行为产生了极为巨大的变化,最为普遍的依然是新闻及报纸的例子。报纸虽然不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但随着人类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及可移动终端的普及,以报纸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必将走向衰落,伴随而来的是消费者行为的碎片化,消费者不会再花费较多的时间去阅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取而代之的则是随时随地刷手机新闻、看视频直播、选择电视节目等手段,简单来讲就是传统媒体巨头“权威的坍塌”以及新媒体“自我意识的崛起”。 2. 数字消费者行为
(1)消费者行为逐渐碎片化
产品的快速更迭缩短了消费者更新换代的使用周期,广告的投入越来越多,效果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还是受到消费领域的“碎片化”影响。“碎片化”意思是指完整的统一物体或形态被分解成零零散散的过程或结果。在涉及数字消费者上来讲,主要表现在信息获取途径对消费行为的碎片化影响上,导致的结果则呈现在媒介接触、产品选择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几年前,手机、游戏、网络、平面媒体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将消费者以往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完全打破,时间上被分割成碎片的形式,这就是消费者行为的碎片化。数字产品不仅拥有不可破坏性、可改变性、较快的传播速度、产品互补性等物理特征,而且从经济学上来讲数字产品还具有较强的个人偏好依赖性、特殊的成本结构,以及高附加值等特征(陈雪,2006)。这些特征导致消费者的行为与传统产品的消费产生了不同的习惯。表现在产品选择上可以理解为从信息的筛选中选择出“理想产品”,但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显得更加务实,由于消费者的年龄、职业、收入、爱好以及对产品特性的感知等不同情况,出现了“理想产品”与实际购买产品不一致的现象,诱发“碎片化”的行为变化。 (2)消费者趋向于信息实效
信息获取渠道不断丰富,可供选择的信息也参差不齐,消费者对信息的选择与过滤更加频
繁,会更加主动查询和长期关注由真实用户发表与分享的产品使用体验与回馈,而由于当前存在大量被不良商家雇用的虚假用户存在,消费者更加趋向于能够实时、面对面地去了解产品,同时对于相关部门的监管能力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Ipsos,2012)。通过数字技术也可以将客户的真实体验与信息分享用于数字营销。在当今世界,消费者和商业客户经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决定购买前通过搜索网站和比对自己的朋友圈及其他用户分享的建议对产品进行排名。商业主体必须提供最新的产品信息和在线了解消费者对产品提供的建议和意见,因为商业主体可以将活跃在各大平台上的消费者作为“营销工具”来促成它们的产品交易和服务,以增加客户忠诚度。例如,随时调查消费者倾向于何种广告推广,什么时候最容易接收信息,然后通过何种渠道选择它们的产品。商业主体越来越意识到它们可以不再专注于通过数字化技术销售产品,而更重要的是需要出售一种体验。如果商业主体做不到这些工作,将使潜在客户丢失,实际客户不满,因此,沟通和服务是关键,企业必须改变现存的与消费者沟通的方式,取代以往强加式、灌输式等单向的互动,摸索出既吸引消费者,又能与消费者保持长期的双向交流,保证消费者分享自身的经验和感受的途径,从而使消费者形成一种对信息的真实把控。
(3)消费者趋向于自主决策
凯捷咨询公司发现,67%的在线消费者远离零售商或服务提供商(包括进行中的交易),17%的页面浏览量持续不到4秒(Fly and Sugianto,2011)。其关键因素包括不良的客户体验、低效的搜索功能、处理时间过长以及烦琐的选择和不同平台、门店的价格竞争。面对数字时代,消费者在商品信息的筛选、产品的选择、价格的对比以及进行实地的拜访查询和售后维权等过程中更表现出强有力的自我决策意识。在浏览广告页面时,消费者会被经销商铺天盖地的宣传“困扰”,甚至会产生“对抗营销”的心理作用,与以往传统的报纸、电视广告不同,纷繁复杂以及充斥着过时、虚假的信息使得消费者更加注重多方位、多角度地去审视产品信息,从而保证自主决策。 3.数字消费者心理 (1)方便快捷的满意度
今天的消费者受益于在传统渠道上无法相比的产品选择和服务,在网上购物可以节省时间,提醒供应商尽可能快地交付产品。例如,买一辆汽车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包括选择特定的制造商和车型、选择装备不同的配件和性能、选择支付方式(是否租赁或购买,如何获得最高的效率)、选择和购买合适的车辆保险,最后以一个满意的价格成交。在互联网出现之前,收集这些信息可能需要大量的时间,网络的动态变化使购物者可以查看不同车型的
照片和阅读大量关于汽车的特性和性能的信息,也可以在线融资和进行保险选项。决定买哪一辆车后,窗口上弹出让客户表明他想要的汽车的类型、排量以及颜色,然后完成一辆新车的购买请求,这些选择信息会让经销商与公司在24小时内联系客户,商讨相关事宜。销售保险产品的工作人员帮助客户确定其需要什么类型的保险以及相关的信息使客户做出有根据的选择,从而便使客户得到心理上的极大满足。尽管数字时代下消费者购物具有很多新的特点与优势,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但是这种消费模式不可避免地也会让消费者产生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2)选择困难症
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结合媒体信息的宣传,还要纠结实际使用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后期的保障及资金安全问题,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消费者行为出现了“难以抉择”的尴尬境况。这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消费者能否对商家信誉把控的问题。品牌效应一直是影响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因素,品牌的好坏也取决于商家的信誉是否良好,包括商家提供的商品信息、商品质量保证、商品售后服务等是否能使用户满意。二是网络资金安全的问题。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电子银行来进行交易支付,但是新闻上爆出的账号密码泄露、个人资金被转移、网络欺诈等案件都给数字支付蒙上了阴影。三是配送责任与配送周期的问题。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交易模式,现行的交易更多地呈现出虚拟化、模糊化。在购买产品之后对于其到达用户手中的周期与责任问题面临诸多挑战,有些需要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购买海外书籍、化妆品、限量汽车等。另外,在运输的过程中时间延误或者产品出现损坏的责任确定问题凸显,配送物品安全性与合法性有待进一步跟进。四是网上购物的体验问题。网上购物更多的是从视觉及用户分享来决定是否进行产品购买,但是产品的实际性能,与自身的匹配程度并不能亲身体验,这就大大降低了网上选择产品的真实购买行为的可能性,比如对于一件非常喜欢的衣服,并且用户评价都比较高,但是衣服的真实尺寸及上身效果并不能确定,这些都使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大打折扣(丁家永,2012)。 4.决策路径变化
大众媒体时代的决策路径与传统的决策路径大相径庭(见表2-2)。传统的决策路径是单向的五个阶段,即兴趣、信息、决策、行动、分享,呈现出一种链式的递进关系。消费者基本以被动接受、依赖记忆、独立决策和行动为主(百度营销研究院,2015)。线上(ATL)营销与线下(BTL)营销角色明确,线上营销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提供信息,线下营销促进消费者决策和购买行为。
表2-2 线上与线下决策路径 决策路径 兴趣→信息→决策→行动→分享 线上(Above the Line,ATL) 营销手段 大众媒体、品牌创意、重复灌分销能力、占领货架、促销活输 表2-2 线上与线下决策路径
第一,从分离到连锁,决策路径无间隔,对某件产品感兴趣,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甚至是现场体验来获知产品信息以及自身感受,从而为自己的购买行为进行决策,而后采取购买行为并在使用产品之后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分享真实产品体验情况。
第二,以信息为核心,消费者主动获得各种信息。数字经济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知己知彼才能抢占先机。消费者在发生购买行为之前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来获取产品信息,如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以及以互联网、手机各种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
第三,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结合媒体信息的宣传,还要纠结实际使用的效果,同时还要考虑后期的保障及资金安全问题、网上购物的体验等,这些因素导致消费者过滤、判断信息的难度增加,使了解、对比、选择产品的过程被大大延长,效率下降。
第四,决策的捷径,从兴趣直接到行动。因为工具的便利,从兴趣直接到行动是指在决策路径上,信息与决策可以是同步的、动态的,获取信息的同时就已经对消费行为产生决策,大大缩短了行为的发生周期。
第五,分享的闭环,口碑影响消费者的决策。决策路径当中,并不同以往的链式过程,信息、决策、行动以及分享形成了闭式结构,口碑已经成为影响信息、决策以及行动的重要因素。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广告等手段了解产品的正面信息,还可以通过新闻、论坛、公众号等渠道来详细了解产品的负面信息,以便于消费者进行决策。
第六,随时在线是未来。在各个阶段都存在渠道来供消费者进行决策,比如在兴趣阶段,铺天盖地的广告穿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随时随地延伸消费者的兴趣,加速了消费者进入信息的收集阶段;此后随时随地的查询手段与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加便于进行决策;而后采取行动并随时随地进行产品的使用效果分享。 三 数字商业
虽然“数字商业”这个词已经被广泛使用了一段时间,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含义,现在作为一
动 线下(Below the Line,BTL) 个明确用于描述新兴的商业生态系统的术语将很快引领商业运作的方式。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如何思考过去的数字业务,但是时候重置以往的陈旧观念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联网对象以及不断扩大的B2B和B2C应用程序意味着一个公司与消费者和商业伙伴不断直接和实时互动的能力呈现出“信息爆炸”的倾向。市场,不管它究竟是何种形式,都具有三项主要功能:一是匹配消费者和供应商;二是为与市场进行相关的信息、货物、服务的交换以及支付提供便利;三是提供制度基础,如法律和法规框架,使市场运行得更有效率。 1.数字化资源库更好地匹配消费者与供应商 (1)有效匹配消费者与供应商
分析客户在社会媒体中的行为,可以跟踪他们使用企业产品的好恶选择和他们的满意程度,使组织能够在消费者产生需求或在问题出现之前迎合客户甚至通过返现、退换货等手段减少客户对产品的抵制情绪。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点击鼠标或点击触摸屏访问海量信息和选择供应商,从而不再被迫支付他们不希望或者不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同时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消费者进行体验分享。例如,通信业务的流量及通话套餐的选择,运营商不再强制消费者开通或购买所有业务,而是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需求来进行订制业务,新的定价模式变得如此透明并能自由搭配,使得消费者满意度有所提高,运营商的竞争力也有所提升。企业与客户、合作伙伴在行业之间进行意见交换极大程度上使消费者与供应商更加匹配。目前,大数据和云计算已经在部分具有相当实力的公司里发挥作用:推荐系统、预测产品需求和价值等。企业同时可以访问消费者日常操作所形成的数据库,然后检查其有效性。虽然这没有真正在实践中被广泛推广,但这依然为企业直接营销到下一个层次提供了机会,大大缩小了潜在消费者的范围,使企业变得有利可图。当客户访问网站时,如果访客已经在网站注册或购买一些产品,网站可能会说“你好”或者用户的名字。因为它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记录客人的互联网地址并匹配到用户信息。一个很好的例子是“聪明”的广告弹窗,当消费者在查询信息或是浏览网站、视频时,在主页面周边或是狭窄的缝隙里自动弹出消费者近段时间曾经搜索的相关信息的增值业务,例如,你曾经搜索过一本书籍,则会有各种购书网站弹出广告以及相关的书籍信息。
匹配买家和卖家,为交易提供支持(如金融服务),通常需要承担在线风险分担功能。例如,数字经济网站提供交易机制来保障市场过程,同时提供信息和匹配服务,使其选择合适价格出售,通过辨析用户的喜好和感兴趣的信号,通过提供对消费者的评估、卖家的声誉,为安全交易提供担保。这就可能会有挑战——要求提供个性化服务的同时需要维护个人权利,尤其是对隐私和个人数据的保护。现在,许多消费者对这种类型的营销,担心个人隐私的安
全。如果网络用户开始相信卖家在网上提供这些服务的同时,可以保护自己的隐私,有针对性的营销可能会变得毫无障碍。因此大数据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需要思考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改变和提升用户体验,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公司的产品和业务,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2)有效匹配工作岗位
社交媒体是许多成年人日常生活的核心要素,在劳动力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工作匹配。企业使用猎头网站或公司发布职位空缺,寻找新的员工,公司和其他人力资源服务部门系统地评估新员工。事实上,大多数的工作现在只经由广告网络和社交媒体招聘求职者。2014年,超过1/3的求职者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他们的工作搜索。社交媒体为失业者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其他帮助,帮助人们与朋友保持关系,并找到新的工作,它们形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给直接寻找工作和间接帮助人们应对失业的痛苦等情况带来重要的益处。社交网络一方面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另一方面也加强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对于失业人员尤其重要,因为亲密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不仅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而且提供情感支持,从而缓冲失业对他们造成的负面影响。然而,如果失业的人可以通过开放和宽松的网络经常与别人交流,他们将感到更少的社会孤立和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些都是促使他们更快地返回工作的重要因素。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群体都会得益于社交媒体提供的机会,尽管许多失业的人使用自己的互联网接入(网络连接+ PC或笔记本)找工作,尚有一大批人员没有必要的设备并通过公共互联网访问或寻求信息。这种缺乏会限制他们通过数字手段努力获取信息的协助或支持,在许多方面会导致这些人被排除在外。社交媒体进行社会整合和参与劳动力市场都取决于使用这些资源的经验和能力,许多失业者学会如何使用社交媒体找工作,但他们仍然非常怀疑数据是否安全,他们的敏感性反过来阻碍了其通过社会媒体匹配的便捷途径。传播媒介不再仅仅提供信息,相反,求职者需要学习如何更有效地在线展示自己——换句话说,在新的数字世界通过数字产品获得更多的信心和能力来寻找工作。 (3)有效降低买卖成本
数字经济会改变行业结构,并带来巨大的影响,具体可分成两个阶段予以进行。行业结构改变的第一阶段是市场机制的数字化。其结果是,消费者能用最低的价格买到产品;批发商等中介从价值链中消失,网络中介开始出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组成)是一个全新的互联网中介,它们的社会功能、成本和收益以及发展前景、责任,将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信息和服务加深联系以提升经济发展速度(Perset,2010)。行业结构改变的第二阶段是产品本身及其销售方式的数字化。数字化是先进的数字技术,由载体和辅助传感器组成,在很多方面可以改
进业务流程。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通过跟踪产品运动帮助物流运行更加安全便捷;云平台可以用来创建统一的业务移动和处理平台,可以使员工在任何地方通过设备随时完成他们的工作。标准云平台提供的特性和功能使交易更快捷、利润更高,通过自动化、标准化和全球采购流程,企业可以变得更加敏捷,更加适应需求的变化,能够更好地提高和维持利润的能力,同时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基于我们的经验,数字化技术带来的采购和外包可以减少高达50%的运营成本,这也正是较多的商业主体选择这样一个各种各样的业务流程和IT服务的原因。敏捷性是商业主体至关重要的竞争力,其越来越依赖于通过人工干预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发展预测进行反应,然而人工和自动化机器还没有完全能够响应。因此,商业主体必须以相同甚至更快的速度紧随新产品和软件开发来适应连续、突然和迅速的变化。数字化免除了供应商保留实体存货并运送给消费者的必要性,从而大大节省了库存成本和物流运输成本。在销售方面,供应商和顾客通过网络集中到一起,从市场营销、订单处理、销售,到最终支付全在一处解决,缩短了订单履行周期,这大大降低了相关费用。 2.信息传播发生根本性变化
新的商业模式基于信息的广泛发布和向顾客的直接传递。从表2-3中可以明显观察出,在线广告支出费用在逐年增加,媒体总支出占比也不断提高,可以说数字经济下的商业广告也从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形式逐渐向数字化产品融入的形式转变,例如,户外广告、移动终端、网络等,尤其是目前社交软件的普及使广告商逐渐重视社交平台。社交平台直接面对消费人群,目标人群集中、宣传比较直接、可信度高,更有利于口碑宣传。社交平台使营销人员深入了解观众的兴趣,这样他们就可以更有效地辨析消费者共鸣的内容并准备相关的推广策略。这种直接营销促成数字经济与顾客直接交互式的接触,实现与顾客双向通信,比如通过因特网发送信息节约成本,交付数字产品(如音乐和软件)比交付实物产品节约更多的金钱。
表2-3 全球新媒体广告 单位:10亿美元,% 年份 在线广告支出费用 改变速率 媒体总支出占比 2009 55.2 2.00 11.90 2010 61.8 11.90 12.80 2011 68.7 11.10 13.90 2012 79 15.00 15.10 2013 87.4 10.60 16.10 2014 96.8 10.80 17.20 资料来源:Fenwick等(2014)。 表2-3 全球新媒体广告
然而Fenwick等(2014)的研究表明,“近74%的企业高管说,他们公司有数字战略,只有19%的高管认为他们公司有合适的技术来正确执行数字战略”。这说明数字技术尚未完全转换到新的数字商业当中。一项研究显示22%的移动应用程序只使用一次,“一次性”应用程序缺乏敏捷的反应能力去满足客户和合作伙伴的需求(Boris,2013)。这对于信息传播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3.数字化技术打破传统交易壁垒 (1)对中介带来的改变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网络托管公司等中介机构在网络基础设施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设施及信息提供给终端用户,并确保有足够的基础设施投资继续满足新的应用程序和网络容量不断扩大的需求。迄今为止,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私营部门计划通过电信监管改革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广泛发展。私营部门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建立了互联网基础设施,并运作和维护大部分基础设施,它也积极参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互联网促使发达国家在竞争环境中研发和创新应用、技术以及服务的范围。这些创新反过来提供低成本、丰富和高质量的解决方案来帮助网络运营商、设备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扩大其规模。例如,广告是一个重要的在互联网上没有或很低成本的可用内容和服务,在较小程度上,辅助服务费用与高端产品销售利润率相比具有较高的回报。在互联网上,中介平台为了生成观众吸引广告商,吸引卖家,或者能够提供保险费服务而忽略货币成本。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市场基础设施有助于满足传统的公共利益,利益的实现反过来推动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继续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过渡到新的数字商业。
然而,有时很难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确定接收者的身份以及受益人的价值,许多运营商仍然收取用户的数据流量,这些价格往往很高。在其他情况下,移动宽带运营商选择包月方案但控制过度使用的数据。运营商面临一个困难的挑战,定价过低会降低网络质量,定价过高将限制使用的频率。因此,构建一个临界价格对中介的发展至关重要。例如,就用户和广告商或买家和卖家中的双边市场的影响而言,中介机构采取特定的定价和投资策略会使得双方的利益平衡(Perset,2010)。因此传统价值链将被解构。一开始讨论的“数字经济”的影响,认为顾客会绕过中介机构,并直接与他们的供应商进行沟通。例如,客户为了检索产品能够直接访问某些制造商并直接与制造商进行商议产品的交付。因此说,传统的中介将从价值链中被删除。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新的中介机构会随之出现,这可能看起来像一个矛
盾,但它是一个典型的“数字经济”的演变发展过程,代表着产业结构和特征的基本变化。它们通过彼此各自的差异化服务所提供的范围和地理覆盖面,在各自价值创造过程中塑造中介的角色。数字经济对中介的发展影响巨大,非中介化和再中介化是两种典型现象。中介一般提供两类服务:一是匹配和提供信息,二是咨询等增值服务。第一类服务可被完全自动化,因此可由提供免费服务的电子市场和门户承担;第二类服务要求专家参与,只能被部分自动化,因此一般会对此类服务进行收费。由于第一类服务会被自动化,只提供第一类服务的中介将被消灭,这种现象被称为非中介化;提供第二类服务的中介不仅会生存下来,而且可能走向繁荣,这种现象被称为再中介化。因特网为再中介化提供了新的机会:首先,当参与者人数众多,或交易的是复杂的信息产品时,经纪人就显得特别有价值;其次,许多经纪服务要求进行信息处理,电子化服务可以在更低的价格上提供更丰富的功能;最后,对于价格敏感的谈判,使用计算机作为中介比使用人工更可靠,软件中介可进行核实,而人工中介的公正性却较难核实。 (2)对消费者带来的改变
差异化降低了产品之间的相互替代性,个性化满足了消费者追求独有服务的需要,消费者喜欢差异化和个性化,愿意为此多花钱。由于没有实体店面、最低限度存货的限制,网上商店运营成本很低,出售的商品一般比普通市场上的便宜。网上商店可以利用数字经济向顾客提供出色的服务,不仅特色鲜明,而且快速便捷,这使其服务极具竞争力。数字经济支持高效的市场,并带来了相当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无疑是机遇,更是挑战。数字交付的商品和服务软件、光盘、杂志文章、新闻广播、股票、机票和保险都是无形商品,其价值不依赖于物理形式。今天的大部分知识产权生产、包装、存储在某个地方,然后送到最终目的地,技术将这些产品的内容在互联网上以数字形式展现。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内容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阅览。技术和消费者偏好的演化,使消费者访问和浏览互联网可以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也许是个人软件“代理人”),因此高昂的租金成本可以有效得到避免。
消费者可以通过中介信息的选择,帮助刺激价格竞争、创新和提高质量。消费者通过中介选择供应商,不仅从竞争中获益,还帮助推动和维持供应商的利润提升。消费者通过互联网中介搜索引擎和数字经济平台获得产品的价值或服务信息等多种多样的选择,从而降低交易成本与活跃经济。成本主要指搜索成本(例如,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来确定好可以在一个给定的市场选择合适其价格水平和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交付成本、后续保障成本等;网络中介减少时间因素的重要性决定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结构,消费者购物和查找信息节省时间,变得更有效率。然而,一些消费者指出在扭曲的形式比较及价格比较网站上存在风险,这取
决于是由谁来支付和配售搜索引擎的推荐链接。比如大多数互联网商店试图让网上购物尽可能丰富和简单,现在购物不需要去“仓库”来买东西,一些供应商通过网络等渠道提供它们的网站的直接链接,安排在商店的货架上的实体产品都替换为电子目录,包括照片、详细的产品描述、大小和定价的信息,甚至通过第三方评论协助消费者选择不同的商品。当准备购买时,客户点击产品,把它装进一个虚拟的“购物车”,并可以继续购物或者直接进行结算。新客户输入基本的姓名和地址信息,以及一个付款账户,在电脑上按一下回车键,交易即时完成。即使购买一辆汽车,这也比典型的零售购买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通过大量的汽车在线市场、分类网站甚至制造商的网站来选择最合适的汽车。消费者想了解自己所购买物资的到达情况,可以去该公司的网站,输入订单号,了解产品已经在何处或预计何时能够到达以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因为它的低成本和易用性,互联网将有助于各个主体相互沟通和实现更多的好处。 (3)对供应商带来的改变
供应商可利用官方网站、电视、直播平台、微信、微博和QQ等工具进行充分沟通与协作,打破“信息孤岛”,形成企业自身的知识生成与分享体系,在此基础上,将已有资源进行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随着数字技术在商业市场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其不仅具有低廉的成本,还具有更加高效的使用功能。供应商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为客户服务,如产品描述、技术支持和在线订单状态信息查询服务,这些不仅可以省下一笔钱,还可以使公司的客户服务人员来处理更复杂的问题和管理客户关系,由此形成更多的满意的顾客。
虽然数字技术对供应商来说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它们必须把生活真实的一面告诉消费者。基于行业和业务的不同情况,为了避免落后于竞争对手,组织需要重新考虑它们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发展壮大,高速的产品更迭以及技术更新和人类需求的不断改变,那些不能跟上步伐的供应商将失去业务竞争的能力,这些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供应商开发一个数字战略和开始数字转换宜早不宜迟(Halo,2016)。在某种程度上,供应商应对数字化冲击必须迅速地采取行动,掌握使用数字技术,通过移动、社交、互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来缩短产品和服务进入市场的时间。但这些技术本身是不够的,在内部,还要求供应商应用程序管理数字体验必须无缝连接到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记录;在外部,供应商、消费者和其他第三方中介需要形成供应链合作伙伴系统。为了抓住机遇,需要适用的技术平台,如果信息系统和业务流程太过落后,则不能利用新技术和新的市场机会,很多公司尚不具备数字技术经验,因为它们缺少必要的信息系统之间的联系,例如,客户信息通常存储在多个数字化载体,如电子邮
件、社交论坛、博客的数据中等,有如此多的断开连接的来源,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竞争资源,这种差异可能导致不一致的客户体验。在当今多元化的行业拓展有效市场业务,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统一的客户数据来源,还需要系统能够迅速将匿名读者转化为“已知”客户,这样他们可以进一步被发展成为实际消费者,这需要在海量信息里收集丰富、准确的客户信息,维持供应商与消费者服务端体验互动循环。
供应商应该学会预测客户的需求,提供动态的、引人入胜的交互并通过每个客户首选的联系方式进行无缝对接。一般来说,有三种基本成分塑造成功的数字体验:一是无缝交付客户体验,通过多个设备和渠道的一致性提高品牌效应;二是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利用数字化技术及设备匹配用户;三是创新,在数字领域利用新颖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声音”,吸引顾客区分的品牌,增加忠诚度、增加收入。虽然供应商已经接受了一种新的业务流程管理,这个高度响应系统汇集了所有数字转换的元素,如社会、云、移动设备、大数据和物联网,这些平台允许开发人员可操作地分析嵌入业务流程,并允许用户与企业应用程序和系统的记录智能交互,建立一个真正的数字业务,但供应商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理解客户的担忧、举办实时可见性商业活动、消除内部障碍并增加灵活性、利用商业机会和对市场的变化做出反应,做出更好的决策(A Cloud Platform for Digital Business,2015)。
互联网面向全世界,价值昂贵的技术基础设施可供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免费使用;在互联网中,会随时随地出现新事物和新思路,旧的规则通常不再适用,因此,互联网上的竞争是激烈的,空间市场中的竞争无疑是残酷的。电子市场降低了搜寻产品所需的成本,使顾客能找到更便宜或更好的产品,进而迫使供应商降低价格或改进服务;与此同时,顾客不仅能找到便宜的产品,而且能以更快的速度查找,比如使用搜索引擎寻找自己喜欢的图书并比较价格,针对这一特点,进行在线交易并向更多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公司将获得竞争优势,也正是基于此,不少搜索排名服务可以向企业收取费用。许多代表提供互联网内容服务的提供商(ISP),现在大多数网上信息是免费的,但是接驳国际互联网需要租用国际信道,其成本对于一般用户是无法承担的,这对ISP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为了应付这一挑战,ISP必须进行创新性盈利,并将互联网产业和传统产业结合起来以保护自己的产品。 4.数字商业政策
数字化和全球信息网络驱动的商业模式和数字经济导致更多的跨越边界的数据交换,在许多情况下,需要经由国外服务器和网络节点。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区分清楚国家和全球之间的沟通已经成为不可能,这引发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商业数据流的立法和执法政策。全球互联网公司多次通过使用“聪明”的合同,选择有利的商业地点成功地逃避它们所认为的恼
人的义务——无论是税收还是数据保护法律。另外更重要的是,一国情报部门监测国外数据在本国内被认为是不受法律约束的,监视外国情报机构和情报服务之间交换的数据会导致国家基本法律所保证的权力被削弱(Ellereit et al.,2015)。
虽然供应商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潜力获得收益,但也不得不克服许多挑战。它们需要依靠计算机图像和信息来确定合适的产品和质量来增加消费者信心,并简化有缺陷的或不需要的商品返回的过程,它们也需要解决消费者隐私和账户安全的问题。即使没有我们的参与,我们的设备和服务器也时刻在收集大量的数据,它们生成我们的信息,当这些数据可以被任何人通过我们的设备、网络和服务获取,这使得我们所有人都变得“赤裸裸”,这对隐私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我们的政府、法律和技术基础设施还没充分准备好保护我们不被商业和非法利益获得这些数据。
尽管消费者习惯于通过信用卡、电子钱包等来进行结账,但仍然有许多人不愿意在线支付,因为担心它会被偷或被误用,这种不情愿通常被视为网上销售的最大障碍。在今天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消费者并未有机会阻止个人信息被收集,或者有足够的权限来了解其他人将如何使用这样的信息(例如,公司是否应该限制其内部目的的使用,特定的条件得到满足时它是否可以传播到外部企业,或者是否可以被广泛传播)。当消费者收到不必要的电子邮件或者推销电话时才可能意识到一些没有经过他们同意的信息已经被私下出售,虽然这些可能会看到积极的一面,比如这些对消费者过去浏览和购买行为数据信息的收集可以向他们推送消息以便于及时购买或了解,但是,消费者往往想要一些控制来规范何时以及如何收集和使用他们的数据。为了让消费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进行控制,各国政府相信私营部门建立行为准则和自律意识比政府制定广泛的政策和指导方针更有意义。有效的自律包括实质性规则以及手段确保消费者知道规则,公司遵照执行,有不服从时,消费者有适当的追责权:消费者需要知道收集者的身份及个人信息、信息的使用目的,这意味着消费者信息可能被限制而不能随意披露,同时消费者应该有机会行使选择和如何使用他们的个人信息。此外,消费者应该有合理的机会,适当地访问他们公司的信息,并能够在必要时纠正或修改这些信息。收集者创建、维护、使用或传播可辨析的个人信息必须采取合理的措施保证其可靠性,必须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来保护其免受损失、滥用、改变或破坏。随着消费者网购需求的快速增长,作为供应商必须解决上述问题以促使消费者变得更加熟悉和适应在线购买商品。
因此有一个适当的数字商业政策来确保各种商业主体的合法性权利就显而易见。当然,前提必须是建立在扩大全球互联网访问和使用的基础之上,促进安全和负责任地使用互联网,尊重国际社会和伦理规范,增加透明度和问责制;其次就是要促进互联网创新、竞争和尊重用
户的选择;最后是应该建设安全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应对新的威胁,确保个人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被保护,确保尊重知识产权,确保可信的网络环境提供个人保护,尤其是未成年人及其他弱势群体。从而鼓励投资基础设施,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和创新的应用程序,创建一个市场化、数字化环境(Perset,2010)。 四 数字政府
事实上,政府治理数字化的规模(58%)已经超过其他行业(51%)(Statista,2014)。马静和黄嫱(2005)指出数字政府是指政府机构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如电话、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数字政府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可视远程会议、公民随机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电子选举(或称“数字民主”)等。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数字化政府在现代计算机、互联网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为帮助建立或积极调节国家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1.数字政府使政府效率显著提高
数字政府已影响到包括所有城市居民和其政治、经济、基础设施和交通城市规划和财务状况,这些问题使用市政管理部门的数据就可以解决。在数字社会中的计算机、数据库、信息技术和因特网,为数字政府提供了技术支撑条件和信息交流的公共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引导政府管理迈向更加快速、高效和智能的台阶。政府的办事流程和效率的数字化可以提升政府的生产力和效率效益。由于数字交易一般是更快、更方便,数字化正在快速成为公民访问政府服务的首选渠道。数字政府通过提高工作人员的数字技能水平、降低使用数字服务的难度、增加用户体验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通过电子政务,政府一方面能够实现过去不能行使的效能,比如即时服务。例如,一些先进国家的公共服务部门运用信息技术使常见问题在24小时之内通过上网、打电话等途径随时获得自动答复和解决。另一方面是改进过去的政务绩效。数字政府实践中基本的经验是,处理政务的速度更快,更能适应节奏变化很快的现代社会;处理政务更为公正,信息更为公开,办事程序更为透明;处理政务更加以顾客为中心,方便了客户,公众更为满意。如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可以通过有效收集、分析、选择、存储、处理及传播信息等手段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为制定合理的决策、促进有效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张成福、党秀云,2001)。然而数字政府的高效率离不开数字实践者,数字政府从客户事务上节省了时间是实质性的,政府需要考虑通过适当的策略来确保这些工作者顺利过渡到新的角色,这可能涉及外部支持来使用新
的数字系统的培训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工作人员学习新技能的冗余成本,但因为数字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重要问题,具有强烈的客户服务意识的员工可以过渡到数字服务中心的客户服务代表,对于缩小数字鸿沟以及提高政府效率意义深远,因此数字技术人才也应随之增加。如果公众无法使用数字服务,或者他们的业务不可以通过数字渠道实现,政府应鼓励“数字化”客户访问网络和接受数字服务。
从原始数据创建到得到有用的数字工具,从而使信息尽可能广泛地被访问,需要程序员、工程师和城市规划者解释和处理数据,专业知识领域的软件开发、设计和沟通是综合了政府管理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开发数字工具的解决方案,这样的项目已经存在于澳大利亚、墨西哥、巴基斯坦、波兰、美国和德国等城市。总之,城市和政府机构不仅要改善开放数据的态度和提高透明度,还要定期与不同的参与者交流来进行优化。为使公众可以访问所有政府的自助服务区域,了解政策和表达诉求等,公务人员应该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解决事务,同时政府也应专注于解决当前系统的复杂性和简化议程。 2.数字政府使政府更加民主、腐败减少
公民是公共服务的最终用户,并有很强烈的愿望希望政府可以提供卓越的服务,并潜在认为政府的声音应该更有分量,更能得到民众认可,政府的数字化恰好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便捷的渠道。政府数字化,即利用网络提供线上服务和网络的双向即时的特点为民众提供互动服务,如云、移动终端和社交媒体,创建一个精细化的运营模式和平台来迅速回应民众以及鼓舞公民参与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的设计,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数字化产品第一时间公布政策、新闻、动态并可以及时、准确获取反馈进行调整,这也就意味着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数字化政府使政府变得更加民主。简而言之,最理想的民主是公民可以全程参与社会的决策过程,这在众多机构和规则基础上的民主的舞台上上演,数字政府则完美地解决了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剑桥大学政治学家大卫·任西曼(David Runciman)所说:“迄今为止,21世纪最重要的革命是信息技术革命,而非政治。”然而数字政府民主想法的实现相对于沉闷的现实而言更具有真正令人兴奋的前景,就像创建新的经济模式和社会网络,以数字为契机,打破了政治僵局。统计数据显示超过5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通过互联网参与政治决策,甚至超过75%的受访者断言,让公民参与主要项目将增强政府公信力。
在传统的政府工作中,许多政府部门把数据作为动力源严密保护。如此多的数据没有公开,即使在今天,政府文件的保密制度传统仍然存在,这些数据本身敏感,需要保护也可以理解。但在成熟和负责任的、感兴趣的公民需求面前,尤其是没有信息保密政策的文件却也没有公开。当然,任何一项政府的决策都有可能被非法运用而导致民众不安和恐惧,导致产生
不确定性的感觉,但这种担心不能作为否认公民和新闻记者访问数据和文档或采用不受数据保护的条件的理由和在许多领域阻碍透明的公共话语。然而数字政府的出现减少了官员腐败。民众办理各项业务可以直接访问和使用相应的信息和服务,通过网络与政府进行各种金融与财务交易活动,也可以下载各种申请表格,查询相关信息、表达群众诉求等活动,通过政府网站接洽,而所有的办理流程又实现了高度透明化,这些都为官员腐败关上了大门,比如政府与企业的各项合作不仅需要进行公开招标竞价,还需要开通投诉渠道,这些都极大程度上对政府官员权力寻租、“吃拿卡要”设置了不可逾越的障碍。 3.数字政府使政府管理成本降低、职能转变
数字政府将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地点呈现给民众办理业务,节省了民众昂贵的交通运输费用,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政府的内部成本和提升了效率。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库、搭建信息整合平台,能够极大程度上减少工作人员配备,无纸化办公、电话网络信息传递等手段都极大程度地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比如电子政务的四级便民业务,个人可以通过政府便民网络系统,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就能完成信息阅览、表格下载、进度查询等业务,既方便个人业务办理,也减少了个人及政府人员配备开支。我们分析了一系列不能量化的好处,如信任、满意度、透明度、合作和参与。但政府和公民的主要成本费用,包括ICT资本、运营费用、人员费用和数字教育转型却是能够量化的。计算机的普及,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使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软件和互联网推动了一系列新的数字技术,包括移动应用的发展、智能设备和云计算等。数字变化将客户交易变得便捷,政府管理成本变得更加低廉,数字技术已成为我们的生活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字的变化已经从信息和通信技术部门本身扩展到许多其他行业,数字政府则是最为广泛的受益者。客户交易服务是公民和公共部门之间的实质性的相互作用,涉及的活动如缴纳的税款和账单、申请政府福利、营业执照和登记等,对公众的日常生活代表着重要的公共资源。2012年,英国的数字效率报告发现,政府数字交易的平均成本低于电话交易的近20倍,大约低于邮政事务的30倍和低于面对面交易的50倍。近年来受数字创新的影响,公共部门已经开始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虽然一些政府事务由于其复杂性可能很难被数字政府取代,但仍有增长的空间,当然,面对面等传统渠道业务办理继续发挥作用。政府管理瓶颈和官僚主义惰性以及监管摩擦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成本强加给民众,数字变化通常需要改善用户体验而更改业务流程、改善某些群体的数字技能的水平、减少使用数字服务的难度。
信息的透明化以及办事流程的便捷化也推动了政府由管理向服务的职能转变。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先进的信息技术迅速渗透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对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具有重要的
作用。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使政府更准确、及时地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并在适当的领域中发展适当的服务项目、进行科学指导并实施宏观调控(刘庆龙等,2004)。事实上,数字政府的机遇和影响是巨大的,更好的智能软件和数据驱动的洞察力为数字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一系列成果来增加经济活力。数字政府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提升政府的市场监管能力并更好地为企业、公众发展提供符合其实际运用的服务,从而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对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Nuttley and Osbore,1994)。 4.数字政府面临挑战
政府为民众创建一个简单的迎合大多数人的服务结构,但网站或移动应用,包括政府项目的复杂性和使用限制可能使数字交互复杂,导致较低的效率。用户会喜欢个性化的数字体验,基于他们的工作位置、职业阶段或其他因素过滤、筛选信息和服务,这种个性化的数字体验需求越来越多,提供个性化的体验需要数字政府在各个层面和各个方面实现更高层次的完善的业务,因此必须要知道人们的需求、动机、偏好和他们的“客户痛点”(Statista,2014)。数字政府相对于传统渠道而言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尚不应该完全取代其他传统数字渠道(如电话),而是一起使用,并进一步发展和改进政府网站的易用性,例如,鼓励定期的反馈和增加透明度来改进和完善。
还有一个重要的政策问题是“数字鸿沟”,由于缺乏网络或数字技能不足,弱势家庭更喜欢使用离线渠道,例如,一些弱势群体、残疾人和老年人以及部分并不上网的公民,这些人很难从传统渠道转向数字访问及业务办理,这可能导致更高比例的固定成本和低效以及缩小经济规模。一些部门和机构内部可能没有相关的部门和专业人才(如用户体验设计师和程序员),以提供高质量的数字产品。政府需要进一步为教育水平落后以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地区考虑降低互联网使用的门槛。例如,提升某些人群数字技能水平和减少对某些数字服务的使用难度。虽然数字访问对于整体问题而言只是一个小因素,改变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能力在数字技术中是一个同样重要的先决条件,也只有这样,公民才能减少对传统的业务办理渠道的依赖。
突破政策瓶颈和官僚主义惰性的壁垒也充满困难。首先,立法和监管有摩擦,没有明确的制度和法律有效跨越这些障碍,预算和技术知识能力的约束,限制政府机构投资于正确的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数字政府的投资成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长期的、规模巨大的工程,同当前追求短期效果的观念相左。 五 数字社会
随着社会的数字化,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例如,正在从支持“健康和福
利”(Health and Welfare)转向强调“幸福”(Well-Being)(Statista,2014)。数字技术可以用来向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个性化的支持,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增加它们对社会的贡献。数字社会一般指在“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的范畴,数字社会包含自然环境及人口两个基本要素,在数字经济的大框架下,本书仅从“人”的角度来探讨数字社会的巨大变革。数字社会简单归纳为人类发展的台阶式进化,既包含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的变化,也包含数字经济政策的革命性进展。 1.生产方式的变化
随着数字社会的实现,劳动力重塑的进步更新了人类与自然的接口,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机器扩展交互技术将作为“人”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团队成员,这些技术与设备可以和普通劳动力完美兼容,成为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数字化的争论工作全面展开,但它可能会边缘化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将为数字社会构成重大挑战,例如,新兴的生产方式如何监管,使社会稳步发展而无须承担相关成本和风险尚不清楚。因此在技术推动发展之前,我们已经面临的挑战是解决劳动力的使用问题,同样涉及时空维度和必须考虑讨论和评估工作的数字化及其潜在影响。近年来的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了新的选择进而来塑造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信息和通信技术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工作地点检索、处理和保存信息。因此,在目前的阶段,劳动力使用界限被重新界定:不仅承认体力劳动,而且承认脑力劳动也是一种非常有限的资源的事实。我们的工作固定在时间和空间基础上,现在越来越多的任务可以摆脱工业化带来的约束,使人类离开古老文明的死胡同。比如说技术工作者:信息技术的增长在新的劳动力和工作场所两个驱动上所允许的灵活性发挥了重要作用。劳动力的灵活性是指一个公司以更少的僵化的组织结构生产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也指的是一个工人没有被绑定到办公桌上或办公室内部的能力。在传统的产业组织模式中,生产工人通过死记硬背执行任务,一遍又一遍地在机械运动,类似车间的生产流水线,一个工人完成自己的工作部分,下一个工人开始进行接下来的流程,一直持续到一个完整的生产过程结束。对于那些需要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员工,远程办公对在工作上与同事和客户沟通提供了便捷。全球化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全球商业机会,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号不存在国家边界,面对同一项目,虽然在不同的几个地点,但可以做到跨地域远程操控,现在甚至可以部署资源和操作世界各地的组织。现在,在互联网上选择商品、接受教育、获取信息、远程服务咨询、在线指导等,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员工可以通过先进技术来完成,可以节约大量时间。互联网在此扮演重要的角色,工作分裂成多种多样的形式,使用电脑导致常规任务被机器执行,但人类尚有部分领域的知识,电脑还不能理解。今天,我们再也无法容忍落后和妨碍人类潜力发挥的工作方式。我们需要抛弃传统的“工作”或“工作场所”,重新审视人类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2013)。换言之,生产方式是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获取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张卓元,1998)。数字经济下的生产方式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我们已经开始从阶段性就业向众包就业转变,工作可能来自任何人、任何地方。与工业社会完全不同的生产工具变得更加多元化,生产力大大提升,数字经济使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在一起的低效、单一的捆绑情况得到解放。以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为主导的生产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类的物质精神需要,以体力化、机械化、僵化的生产方式朝着脑力、技术、创新的形式突破原有生产资料交换的限制。生产方式决定了经济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技术,则能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推进历史的进程。经济发展稳定了,人们就会安居乐业,政治才能稳定,整个国家才有强盛可言。在20世纪早期,农业工作已经变得机械化,劳动力的需求就随之减少,当农业工作岗位消失后,我们仍有制造业工作,后来消失的岗位都迁移到服务工作中来,数字经济的一部分会凸显出来并生成一套全新的工作。可以想象基本机械化的设备在田间地头劳作,工厂的工人也基本被机器所取代,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大事并运筹帷幄,这些都是生产方式转变最好的佐证。总之,数字化技术带来了信息革命,有效降低了社会成本,社会成本的降低重新分配社会权利和改变生产方式(狄峂伟,2015)。 2.生活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不再单一无趣,取而代之的是高速化、虚拟化、仿真化的教育、医疗、旅游、工作、消费等新形式。例如,远程教育的普及、数字化技术的推进使得卫星、电视、网络等系统资源实现了多次、交互式的数字变革,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学生被动学习的教育模式(王开明,2001),真正实现了足不出户的我们就可以接收到其他地区甚至是其他国家的先进教育资源,同时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当谈到教学的数字化,学生最初的学习环境及教育条件缺乏对地点的灵活选择和时间的充分利用,而如今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和优化利用。此外,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救援时间紧迫等原因所导致的医疗救护工作受到重重阻隔,但关于实现人们远程医疗的梦想从未中断,相反,远程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体育用品公司现在通过个人健康设备捕获和共享运动数据促进健身服务,这还只是新设备
和新创意经济推动的开始。传感器、摄像头、家用电器和汽车等无数的东西连接到互联网。对于每个连接,都有潜在的新服务和更好的决策,如远程车辆维修、物业管理和个人健康管理。然而,目前只有26%的公共服务组织正在使用传感器数据监控以应对情况和预测问题,只有9%使用传感器数据与世界互动,只有19%表示计划在接下来的三年里扩大使用数字技术。数字设备的更具体的机会才刚刚开始被理解,我们有很长的路要走,数字革命仍在继续(Statista,2014)。
谷歌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2013)认为:“每个人都受益于网络,即使不是在相同的程度上——从提高效率和创新能力上。”数字化确实提供了巨大的增长潜力。商品和服务的技术——通过合并为智能对象,将允许使用更少的资源,更快地生产产品,因此更有效率。以新的方式、组织和创造新形式的就业和商业模式,将为我们提供一系列更快、更好、更低廉的服务。通过更多的包容和更好的方法来照顾老人和残疾人的家庭,这些都是数字化提供的机会,但也有风险:越来越集中的一些垄断数据能够逃避国家控制,数字鸿沟的扩大和社会的两极分化,不断侵蚀工作和私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带来更多的压力,而且,如果由机器执行更多的任务,我们可能会失去一系列的能力和技能。 3.人际关系的变化
数字经济大背景彻底打破了人类交流的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性,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对话空间——塞伯空间(Cyberspace),即通过电子邮件或电子公告牌实现的异步传播。数字经济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平台来进行问题的讨论和学习、释放他们的情绪、交换信息、申请政府改善服务,以共同努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1)为推动人际交流营造环境
Wellman 和Gulia(1999)认为,人们使用网络不仅仅是为了寻找信息,更是为了寻求情感支持和归属感。数字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人、信息和技术的传播自由,尤其是网络采用的离散结构,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数以千计的技术及平台为人与人交流构筑了虚拟环境。正是虚拟环境的匿名性、隐蔽性减少了产生信息和反馈的顾虑,最终使人类将紧张的工作节奏、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难以向亲朋好友启齿的情感问题得以倾吐和宣泄,达到了既能保证人类畅所欲言,又能使各项涉及敏感性及隐私性调研工作得以正常开展。区别于传统的交流渠道,现代的交流渠道更倾向于多元化、快捷化、自由化、平等化以及开放化,数字产品的广泛使用推动了人际交往圈子的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和领域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突破了以往面对面的交往局限,实现了一对多、多对多以及多对一的人际关系形式。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了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的理论,这个理论在数字社会中
体现得更加明显。在数字经济大环境下,所有交往均靠计算机和互联网来完成,不再有国家、种族、语言、文化背景、行业、社会阶层的区别,人们不必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违反社会规范、是否符合自己的身份、是否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误解,也不必为相互关系的建立与维持大伤脑筋,虚拟社区给予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意见、抒发情感的广阔空间,省去了现实人际交往中的种种麻烦。例如,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通过微信、论坛、微博等各种交流平台,和与自己有着相同志趣、爱好的人结成一个亲密的社区,甚至与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好友交谈,就像隔壁邻居一样亲近。在网络这个自由、平等、开放的交往空间,人们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被拉得越来越近。 (2)为人际关系冷漠埋下隐患
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诺曼尼指出:国际互联网会制造一个充满孤单的世界(曾琴,2004)。数字技术虽然方便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但是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情感日益淡漠、非理性行为激增、道德人格异化加剧等负面影响。各种数字化产品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接纳了任何阶层、任何文化背景的人员,但正是数字化产品的开放性与共享性使人们之间面对面直接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少,实际使人际关系沟通行为趋向单一化、冷漠化(Siri et al.,2012)。Bonfadelli(2002)认为在移动社会中,互联网对绝大多数年轻的目标群体使用者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激发他们通过文章和微博了解政治,营造社会参与的环境,而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以更信息化的方式使用它用于娱乐。人们通过技术减少孤独。事实却是互联网增加“孤独”,虽然Butler和Kraut(2002)最初认为互联网增加孤独,但他们后来的研究表现出混合效应,那些富有丰富数字实践技能的社交者广泛受益,那些不具备数字技能的社交者使用互联网时受益甚微,那些使用互联网的人比那些不使用的人倾向于外向,外向会减少孤独。然而,某些群体的人外向但仍然面临孤独,通过向他们提供电脑、宽带上网和培训支持,会降低对孤独的感觉,这表明,对于一些参与者而言,不是内向导致孤独,而是流动性的缺乏导致孤独(Watling and Rogers,2012)。 (3)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规则性被弱化
数字经济具备的特性使人类之间的交流摆脱了国家、种族、地位、金钱的有色眼镜而趋于平等,但是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日益明显。如在全球信息产业中,中央处理器(CPU)的产量美国占92%,系统软件的产量美国占86%;美国的lT产业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41.5%;美国微软公司的“视窗”(Windows)系统占据全球操作平台应用量的95%。无缘或不能掌握网络技术的公民极易沦为赤贫或堕入社会底层,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实及趋势,使社会不满情绪上升,不稳定因素增多,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得到冲击(孙敬水,2002)。
数字化的环境不具备现实社会那种活生生的具体时空位置和形态,交往主要以网络为中介,与现实空间中的交往相比具有间接性、难感知性的特点。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化的特征,一方面给网民呈现真实的自我提供了平台,另一方面也让真实社会中的社会道德约束机制变得形同虚设(卢娟,2011)。通过低门槛的移动终端这样的沟通渠道,快速获取知识,我们将整个世界都装进了“裤兜”。互联网和数字化提供巨大的开放和参与的机会,然而存在社会规则被弱化以及“数字鸿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只有数字自治(Digital Autonomy)能够胜任地、自信地处理它们。数字自治意味着在一个数字世界帮助别人塑造自主决策,无论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上。我们想在我们的社会避免数字鸿沟,我们想使每个人都受益于数字自治,从而促进参与。因此,我们的教育体系必须面对数字技术转换,必须获取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本身以及关注现在和未来的工作条件。我们最需要的是寻求改变的勇气和信心来完成它,唤醒并保持天生的学习渴望、好奇心和开放的态度面对改变,最终使人人都可以受益。
4.数字经济政策
数字化进入社会生产和信息的传递过程中来,带动了全社会的变化。在生产方式上,各种僵化、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从农业、手工业到现代工业、信息化服务;从国家到地方,数字化得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推广和普及。在经济上,商业往来中的数字经济也成井喷之势,网络上的交易量年年创新高,不仅如此,信息的分享率和传递到达率的提高也都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很难想象将一本书借给一个朋友或复制部分,甚至是整本书的复印件或分段阅读会带来权利争执。数字化产品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版权已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人使用智能手机转发图片、视频和与朋友分享很难避免侵犯版权,几秒钟的音乐或海报的背景就足以构成侵权,如果“公开”在互联网侵犯版权,如音乐、短片等许多具有创意的数字艺术形式,这必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因此,这么多商业主体涌入数字经济,它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法规,尤其是在个人隐私和版权、税收这几个问题上。
数字经济政策需要明确的评估和建议,否则数字经济的未来只能停滞在政策制定者手中,而绝不是那些将数字经济变为可能的创新者和企业家手里。同时,法律机构和技术部门提出了三个潜在抑制数字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缺乏一个可预见的法律环境,二是担心政府对数字经济的征税问题,三是网络不确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应建立一个国内与全球发展相统一的法律框架,促进和加强全球数字交易,同时,应该对互联网商务进行合理征税,对现
有数字经济的税收政策应符合国际税收的建立原则,应当对其他形式的商业保持中立,应避免不一致的国家税收管辖权和双重征税,而且应该是简单易行的管理。最后则是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行业、法律规范来保证网络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但适当的数字经济政策在推行时也存在诸多困境。数字经济的动态性和技术性质让一些批评的声音出现,一些学者和从业者对监管干预行为,包括竞争执法部门表示怀疑。他们的主要担忧是,过度或不适当的干预将破坏竞争,而不是保护它,过度监管约束会抑制创新。鉴于动态竞争在数字经济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保护对投资者的激励和创新的需要,在这个框架中,最好听从行业自律或简单的约束影响竞争的过程。然而,大多数人的观点是,有一个特定的保护竞争和创新结构的数字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以此来推动创新和惩治非法竞争行为。
竞争执法可能需要阻止并停止反竞争行为,否则会抑制动态竞争的进程。即使一些情形在竞争法的情况下可以适当使用,但也存在种种障碍:首先,竞争法律干预的最佳时机仍然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复杂问题,考虑到在许多数字市场不同的平台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很难确定在哪个节点上来辨析和实施可能被认为是主要的竞争执法目的,一些专家表示,基于事前监控竞争可能比事后执法策略更加有效,但是竞争当局一直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准监管角色;其次,现有竞争法律尚不足够灵活和微妙地被应用在数字经济。比如说过度的干预风险将进一步抑制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合法的竞争,很多具备关键技术的盈利公司在数字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通常呈现的动态或周期性的持久竞争优势难以捉摸。一般情况下,竞争法应用在数字市场必须足够灵活。但是,某些反复出现的困难,包括相关数字市场专业知识,数字经济的跨国性质和技术问题需要建立竞争概念来适应数字环境(Almunia,2010)。首先,尽管专业技术与数字技术被视为在数字经济中有效运用竞争法是必不可少的,但竞争监管机构缺乏这样的专业知识。此外,考虑到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的性质,任何数字经济政策将很快过时,因此选择增加一个权威的专业技术顾问,进行数字市场行业调查,参与行业的协调流程迫在眉睫。其次,许多市场在全球数字经济的地理范围可以有管辖权或领土权,因此也需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最后,技术广泛的融合、学科的交叉、平台竞争和不断创新的周期可能大大复杂化市场定义,运用竞争法的概念建立数字环境可能困难重重,因此还需不断补充完善。 -全文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