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莺莺传》到《董西厢》的演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戏剧研讨

35

《戏剧之家》2018年第33期  总第297期

浅析《莺莺传》到《董西厢》的演变

王镱霖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 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莺莺传》是唐代传奇小说,是全部西厢题材故事的起源,《董西厢》是《莺莺传》的进一步发展,是演变故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莺莺传》产生之后改编的作品达到二十八种之多,是唐传奇作品中的传奇,而《董西厢》作为改编中的一大经典,为《西厢记》的产生有先路之功。

【关键词】莺莺传;董西厢;差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3-0035-01

《莺莺传》是最早写崔莺莺和张生的恋爱故事的传奇小说,后来改写了许多版本的西厢故事,对我国文学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在文学历史的长河中,影响最为巨大的当属元镇的《莺莺传》,董解元的《弦索西厢记》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特别是《西厢记》是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董西厢》也是一部盛世之作,影响了后来伟大的《西厢记》的创作。可以说没有《莺莺传》就没有《董西厢》,也就更加没有后来的《西厢记》的出现,而从《莺莺传》到《董西厢》的变化,不仅仅是故事情节的变化,是文化的差异,历史的转变,朝代更替导致的结果。厢》里却是截然相反,为了求得爱情张生做了一系列的努力:“花园窥视”“搬兵解围”“北堂赴约”“琴心写恨”到最后的“相思成疾”等等故事的发展,经历许多的挫折后两人才最终私结连理。在这个故事里张生从“情”到“欲”的转变就非常明显了。在《莺莺传》里面张生进京考试失意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在他的选择里,“志”是大于情的,他对崔莺莺只是美色的垂涎,所以结局选择攀高枝是必然的。但是在《董西厢》里面,他对崔莺莺产生好感后,便“闷如丝,愁如织,夜如年。自从人个别,何曾考五经三传!怎消遣?除告得纸和笔砚。”就有了放弃考取功名的想法,还被老和尚责怪。这是两个人性格的差异,这也是最终造成结局不同的必然前提。一、《莺莺传》到《董西厢》的发展

《莺莺传》出现后在唐传奇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金章宗时期,董解元以说唱的形式诸宫调写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董西厢》。两篇文章相隔300多年,但是可以透过文字背后的内容感受到的是人民意识的变化,人们思想的觉醒,在《莺莺传》里崔莺莺逆来顺受,只在自己的世界里痴情不改,张生和以往的书中形象一样,最终抛弃了原配妻子另寻高门,追求功名利禄,崔莺莺没有丝毫反抗的意识,中国古代妇女典型的形象,依托于丈夫没有自身的价值,是一个时代悲惨妇女形象的典型代表。但是《董西厢》里面就做了很多改动,崔莺莺从被追求变为主动追求爱情,这就一改中国古代女人矜持的形象,敢于冲破传统封建礼教,不愿意作为时代的牺牲品。四、《莺莺传》到《董西厢》的时代变化

《莺莺传》是在唐代,这是历史上比较开放的一个年代,封建的思想虽然存在但是禁锢较为松弛,这就形成了当时许多青年男女自由相恋的现象,但是封建礼教依旧尚存,最终可以结为连理的比较困难。并且这时期的知识分子狂热地追求功名利禄,这就形成了许多年轻人为了事业最终会抛妻弃子,与高门攀关系结亲,这就出现了《莺莺传》的产生。然而《董西厢》对故事的情节进行了大部分的改动,金章宗时期战乱严重,功名成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追求真爱变成了当时青年男女心中的最真挚的愿望,长期的战乱士族势力渐渐地没落,人们心中开始接受并赞美真爱,开始否定门第观念,就是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董西厢》的产生一下子冲击了人们的眼球,直击了人们内心。二、《董西厢》对《莺莺传》的改编

钟嗣成《录鬼薄》记载:“董解元,金章宗时人,以其创始,故列诸首”这是有关《西厢记说唱诸宫调》作者董解元的最原始的记录。《董西厢》在西厢故事系列中的所做的贡献是无法超越的,它改变了《莺莺传》里面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增强了戏剧冲突,丰富了男女主人公的故事情节,变为了一个喜剧的结局。《董西厢》里面引用了大量的原始文本,也可以说有点直接取材的味道,但是作者并没有简单的稍作改动,而是保留了西厢故事的基础线索,加大了想象空间,删改丰富了故事内容,对人物以及剧情的发展都进行了许多改动。《董西厢》的情节则更加的丰满,《莺莺传》只写了3000多字的内容,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写的是唐代贞元年间,但是《董西厢》则写了五万字的长篇小说。五、结语

《莺莺传》和《董西厢》的演变,不仅仅是改变了故事的结局,由悲剧变为喜剧,而更多的是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社会前提下形成的结局的必然性,突出体现的是作者本人对当时社会的反应,对社会现象的讽刺。两种文化之间的对立冲突,莺莺自身的矛盾,张生的变化,《董西厢》作为西厢故事的演进,很显然不可能完全颠覆传统,完全突破封建礼教的禁锢,但是他能够点醒青年男女的思想觉悟,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具有社会意义了。参考文献:

[1]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卷)[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103.[2]元镇.莺莺传[A].王季思.西厢记.[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3]凌景埏.董解元西厢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9.三、《莺莺传》和《董西厢》的张生内心差异

在《莺莺传》里面张生本就不是一个正派君子的形象,他的心动只想与崔莺莺私下交好,并没有打算明媒正娶,文中写道:“若因媒氏而娶,纳采问名,则三数月间,索我于枯鱼之肆矣”这就明显地看出了张生内心不纯洁。在《董西作者简介:王镱霖,河南大学艺术学院2017级戏剧表演专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