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服: 包括冕冠、上衣下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韨),足登舄屦 上衣下裳: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即右衽,下身穿裳,裳即是裙 舄屦(履):舄是夹层的底、屦是单层的底
玄端; 为国家法服,天子平时燕居时穿的衣服。因为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
佩饰笄: 笄的用途除固定发髻外,也用来固定冠帽。( “及笄之礼”) 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深衣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袍,按衣襟样式分为直裾式和曲裾式)
直裾:裾边在身侧,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曲裾:也称绕襟衣,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多重绕襟以显庄重,更起到保护作用,在秦至汉代非常流行,男女均可穿着。
胡服的特点:左衽、短身、广袖(其本身是窄袖,是为了适应汉族服式而演变成广袖)
冕服,根据典礼的轻重,分为六种不同的格式:大裘冕(即十二章纹冕服) 衮冕 鷩冕 毳冕 絺(希)冕 玄冕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夏商周时代,冕服将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绘之于衣,还将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之于裳。图案纹样是基于现实主义的想象。下图为这十二章纹绘绣于服装上的含义及象征性。
妇女礼服周代王后礼服与国王礼服相配衬,也分六种规格:袆衣(玄色+彩绘)揄狄(青色) 阙狄(赤色) 鞠衣(桑黄色)展衣(白色)褖衣(黑色)素纱(内衬)
玄端服制的佩玉制度: 天子 佩白玉 诸侯 佩山玄玉 大夫 佩水苍玉 士 佩瓀玫玉
直裾式与曲裾式之区别:直裾:裾边在身侧,汉代以后,由于内衣的改进,本着经济胜过美观的历史发展原则,至东汉以后,直裾逐渐普及。
曲裾:也称绕襟衣,源于内衣制度的不完善,多重绕襟以显庄重,更起到保护作用,在秦至汉代非常流行,男女均可穿着。
汉代
汉代冠帽 长冠 通天冠 进贤冠 爵弁 远游冠 委貌冠 法冠(懈豸冠)武冠(鹖冠)却敌冠 樊哙冠 小冠 梁冠 貂禅冠(笼冠 )
巾:是古时表示青年人成年的标志,男子到20岁,有身份的士加冠、没有身份的庶人裹巾。幘:其作用是戴冠前衬发的,可类比于外服里的衬衣。
巾幘主要有介幘(黑介幘)和平上幘两种 汉代达官显宦要佩挂组绶
组:是一种用丝带编成的装饰品。
绶:是用来系玉佩或系官印的长条形饰物,有红、绿、紫、青、黑、黄等色。
半臂又称半袖,是一种短外衣,其特点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在唐代最为兴盛。
为什么舄 屦(履)多采用高头设计?
因为古时衣裾或裙的长度长可及地、故传统的鞋履多采用高头样式,用以钩住衣裙下裾,从而便于行走。
魏晋南北朝
纶巾;是硬裹巾,多为文官、谋士、雅士所好,一般认为以丝带织成,因传说为诸葛亮服用,故名“诸葛巾”。
杂裾垂髾服;即是在传统的服装上饰以“纤髾”,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饰物;髾,是指从围裳中伸出的飘带。
裲裆;也就是我们说的背心或坎肩的意思,其意在挡住前心后背形制也与现在的背心相似。
唐代
幞头 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经常戴的巾帽,上自帝王百官,下至庶民百姓,均以其为常服。 平式幞头 结式幞头 软脚幞头 圆顶直脚幞头 方顶硬壳幞头
衫 是单衣,有袒胸贯头、对襟和右衽大襟三种,袖子分窄袖与大袖。衫中最具唐人风格的是:袒胸窄袖衫、贯头式低领、胸部露出一半乳房,能充分表现女子胸部的形体美。
幂褵:是一种大帽帔,戴于头上,罩住面部以及身体,即挡风尘,又蔽面目。
帷帽:由于幂褵取戴不便,加之女性活动更为自由,便逐渐被露脸面的帷帽取代了,它是在帽檐垂下丝网,装饰珠翠,武则天时广为流行。
鬟大多为青年女子所梳,而多以双鬟为时尚。其中双鬟下垂者,多为侍女奴婢,亦是未婚女子的标志;而双鬟高置者,则是贵族女子的身份标志。
敷面:斜红,即在太阳穴处,绘红色弯弓形状,靥妆,面颊两侧酒窝处点画胭脂颜料
额黄,在额头涂以黄粉 画眉:唐玄宗有“眉癖”,尤好妇人美眉“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都嫌脂粉涣颜色,淡扫娥眉朝天尊。”
点唇:“樱桃樊素口”
贴面:即贴花钿,将薄片状饰物饰于眉宇之间
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其特点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穿着 时,腰间用勒帛系住。
幞头从唐代演变成两种: 一是平脚幞头,方形,背后左右两侧伸出一角,用铁丝、琴弦为骨,初时较短,后逐渐伸展加长(防止官员上朝时交头接耳)。二是软脚幞头,圆顶,为非官方场合或不同阶层人戴用。
胡服中最为妇女喜好的是:幂褵(初唐时)→帷帽(武则天时)→胡帽 佩鱼制度 唐代官服有佩饰,以鱼符、鱼袋为主,是唐代官服的贯制。因鱼像鲤形,鲤与李同音,李为唐朝国姓,故以鲤鱼为佩饰。
宋代
官服 宋代朝服一般为朱衣朱裳、腰束大带、红色蔽膝、白袜黑履、头戴冠帽。
手执笏板:1)做备忘提示用 2)用以彰显龙威
高装巾子一般文儒士人,喜爱戴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穿宽博的衣衫,以为高雅。如东坡巾
褙子,宋代妇女通常的服饰,包括贵族妇女平时所穿的常服。 其特点为: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穿着 时,腰间用勒帛系住。
辽 金 元
辽太宗入晋后,服制分两种: 南班 北班 北班 本族 南班 晚唐五代遗制
元代统治阶级所穿官服叫质孙服,其包括衣、帽、带、靴等,冬夏各异,皇帝冬服十一等,夏服十五等。
女子贵族 顾姑冠(姑姑、罟罟、固姑冠等) 桦木(皮)制成骨,包以红绢金帛(皂褐)
顶之上 用四、五尺长,柳条或银枝,包以青毡
明代
补子,即在胸前和后背补上一块表示官阶和职别的标志性图案,上面织有禽兽两种图案,文官用禽,武官用兽
一仙鹤 狮品 子
二品
三品
四品
五品
六品
七品
八品
九品
杂职
练雀
(鹊)
鹌鹑
马
黄鹂
牛
海犀
鸂鶒
彪
鹭鸶 白鹇
罴
彪 熊
云雁
豹
孔雀 锦鸡
子
虎 狮
法官
獬豸
补服,装饰有补子的官服称为补服。 乌纱帽:用乌纱制作的圆顶官帽,其式样与晚唐五代的幞头略同,黑纱所制,其形制前低后高,两边各插一翅。
霞帔:是一种帔子,它的形状像两条彩练,绕过头颈,披挂于胸前,下垂金玉坠子,早在南北朝时已出现。
清代
清代男子的冠帽,有礼帽、便帽之别。 礼帽分为两种;冬天的暖帽(圆型、多用毛皮)夏天的凉帽(圆椎状、用藤、竹编成)
清代朝服包括:冠帽(暖帽、凉帽 袍服(龙袍、蟒袍)马蹄袖、领衣,披肩,朝珠,靴子
旗装的构成:旗头(又称大拉翅)旗袍 旗鞋 旗鞋有何特点? 旗女天足,着木底鞋,底高一二寸或四五寸,高跟装在鞋底中心,形似花盆,故称为“花盆底”,一说为掩其天足,一说为增加身高,实际上体现出一族之风。
冕服 冕服构成
帝皇冕服图 晋武帝司马炎
冕服上的纹饰——十二章
十二章纹冕服图
笄
深衣
胡服
半臂
纶巾
杂裾垂髾服
幂褵
帷帽
鬟
高装巾子
背子
辽代北班服饰
辽代南班服饰
补 服
乌纱帽
霞帔
暖帽
凉帽
顶珠 翎管
翎枝 翎眼
大拉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