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季羡林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
2、掌握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会感受美、欣赏美,并在欣赏的基础上学会思考。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如何运用现代媒体搜集相关资源的方法。
2、掌握赏析散文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能结合背景和实际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幽径悲剧中所蕴涵的作者对人性、人生悲剧的深层思考。
2、结合新时代背景,知道如何避免悲剧的重演。
学生分析:
1、学生比较容易欣赏到藤萝的美,但可能不太了解作者为什么特别关注藤萝的命运,因此有必要穿插相关的文革背景,让学生了解学生了解藤萝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给作者带来的心灵安慰
2、由于人生阅历的限制,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故而有必要加以适当的引导
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了解作者,检查预习
1、由季羡林为北大新生看行李导入,出示季先生照片,简介季羡林。
7月11日上午8时50分,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98岁。(补充介绍)
今天让我们通过学习他的《幽径悲剧》,一起走入季先生的情感世界。
2、检查预习字词。
(生提出不好理解的词语,师生交流解决)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幽径悲剧》是个什么样的悲剧?
2、提问:这只是一株藤萝而已,有什么好可悲的?值得吗?为什么?
分析第9、10自然段 结合“鲁殿灵光”、“唯一点安慰”等,联系作者的文革经历,总之,是作者的精神安慰。
三、找藤萝之美
1、请学生圈画出表现藤萝之美的词或语句。
你们觉得美不美?应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名朗读,生齐读)
2、作者从哪些角度描写藤萝的呢?(学生讨论,老师读句子,生归纳):
形: 盘曲而上
香:“蓦地”“扑鼻之香”
声:“袭入耳内”的蜜蜂声
色:万绿丛中一点红
(外在的形象美)
和:与大树和睦相处
善:阅尽沧桑,从无害人之心
(内在品质美)
四、看藤萝之毁
1、这么美的藤萝,最后是怎样的结局呢?
被砍,被毁。从哪段可以看出?
2、试说说这种结局悲在何处?
师读第11段,分析。
3、思考:本文主要写的是藤萝被人无端砍断的悲剧,而课文用6小节的文字来写的什么,为什么?
幽径的悠久历史,是为了表现幽径藤萝的古老;
幽径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意在表现浓烈勃发的生机,写幽径其实是为了托出幽径藤萝(以美衬美)
过渡:鲁迅先生曾说过:“悲剧就是把美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越美的事物被毁灭,其悲剧性就越强烈。(以美衬悲)
五、感作者之悲
1、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悲哀?
2、学生齐读第13、14小节,突出“哭泣、哭泣、哭泣……”3、朗读指导,学生反复试读体会作者的悲哀之情。
4、这里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表现自己的悲痛之情的?
5、把下面藤萝的控诉转换成第一人称来读。(要求读出控诉的感情)
它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它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它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它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它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它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它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它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它只有哭泣,哭泣,哭泣……转换:
(我)在控诉无端被人杀害。(我)在这里已经呆了二三百年,同(我)所依附的大树一向和睦相处。(我)虽阅尽人间沧桑,却从无害人之意。每天春天,就以自己的花朵为人间增添美丽。焉知一旦毁于愚氓之手。(我)感到万分委屈,又投诉无门。(我)的灵魂死守在这里。每天月白风清之夜,(我)会走出来显圣的。在大白天,只能偷偷地哭泣。山头的群树,池中的荷花是对(我)深表同情的,然而又受到自然的约束,寸步难行,只能无言相对。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于是,(我)只有哭泣,哭泣,哭泣……
读出悲哀、无奈、对人的控诉。
(人为物代言,物为人代言)
过渡:大师在为藤萝代言的同时,还陷入了深深地自责:
“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6、怎样理解大师的自责?
⑴朗读大师自责的语句。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在这个地方,偏偏让我天天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⑵大师是不是个没出息的人?大师是个渺小的人吗?怎样理解“小人物”。
出示:“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剪接(多媒体)
正如“2006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颁奖词中所说,“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⑶大师还自责说“我自己的性格制造成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奈何,奈何!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思考:“这个十字架”指的是什么?
明确:永不放弃揭露悲剧,维护真、善、美的责任。
六、探悲剧之因
读了大师的文章,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这出悲剧是怎么形成的呢?
1、在人遭劫,花木不能幸免的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这棵古藤萝没有被毁灭,反而在1992年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古藤萝却毁于愚氓之手,这是什么原因?作者对这株古藤萝被毁感到可悲,仅仅是因为一棵树吗?有没有更深的原因?
由于人类的无知,才会发生这桩愚氓灭美的悲剧,作者真正悲的是人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仍有这样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可悲吗?藤萝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是人性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更是民族的悲剧。
悲哀——人类对生存环境的普遍漠视
2、大师由“愚氓灭美”的悲剧而引发的自责,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呼唤——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做爱美护美之人
3、小结:作者把古藤萝的悲剧,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表现了大师的社会责任感(促进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使命和责任心)。
七、布置作业
谈谈我们身边有没有“愚氓灭美”的现象,我们如何成为一个爱美护美之人?
八、老师寄语:
智慧的人们创造出美好的世界;愚昧的人们制造着一幕幕悲剧;
珍爱环境,善待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让悲剧不要在我们手中重现!(音乐)
教学后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