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宫观祠庙的布局与规制考略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目团圆【圈 规划设计 道教建筑 宫观祠庙的布局与规制考略 摘要:结合道教信仰和道教宗教文化的特征,本文探讨和归纳了道教官观祠庙的选址、营造法式、规格、建筑规制、布局等诸方 面的内容。 关键词:官观祠庙、官观营造法式、规格、布局 宫观祠庙选址布点要求能够满足静修炼丹、祀神和弘道的要求。早期道 教修真之士往往择深山幽谷静修,既是因山居清幽而利于修行祀神,又与其 仙境信仰密不可分。如张陵建立二十四治,多在川西北和陕南诸县山地中。至 南北朝,门阀士族多奉道教,通都大邑遂立馆舍,道士修真地又扩展到城市。 堂房舍等附属建筑则安排在轴线的两侧或后部。自由式建筑可以江西i清山 建筑为代表。三清山雷神庙、天一水池、龙虎殿、涵星池、王丰占墓、詹碧云墓、演 教殿、飞仙台八大建筑都围绕着中间丹井和丹炉,周边按八卦方位一一对应 排列。而它的南北中轴线特别长,所有其他建筑都在这条中轴线的两端一一 但在那以后,各地名山仍为道士修行的主要场所,为多数道士所居止。至唐 宋,奉道教为国教,大举兴建宫观祠庙,以后经历代发展,道教建筑遍布中国 各名山胜境,形成著名的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宫观祠庙 群。这些胜地宫观祠庙多选在山奇水秀的风水宝地。明清以后,则由于弘道等 原因,宫观祠庙更是遍布都市乡村。 宫观祠庙是从宫殿、神庙、祭坛建筑发展而来的,是道教徒祭神礼拜和隐 居修炼之处所。宫观祠庙多为传统群体建筑形式,即由个别的、单一的建筑相 互连接组合成的建筑群。整体建筑群结构方正,对称严谨。建筑形象充分表现 了严肃而井井有条的传统理性精神和道教徒追求平稳安静的审美心理。这种 以单个建筑组成的院落为单元,通过明确的轴线关系串联成千变万化的建 筑,在严格的对称布局中又有灵活多样的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又不影响整体 建筑的风格。这种有机组合成的群体建筑,依次递进地向纵深方向展开,突出 了建筑空间的宏伟壮观。早从南北朝起,《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一 《置观品》即对宫观之营造有所规定。此后更是形成一套宫观营造法式。但所 建宫观大小不一,布局也难强求一致。只有一点则是共同的,即在总体上由两 部分建筑组成,一为奉祀神灵之宫殿,此为主体建筑,形制较大;二为道士居 室,此为附属建筑,一般较简。主体建筑中,必有几座主殿处于突出位置。主殿 奉祀何神,有同有异。唐宋以后,许多宫观皆以三清殿为主殿,元《天坛十方大 紫微宫懿旨及结瓦殿记》云:“凡修建宫观者,必先构三清巨殿,然后及于四帝 二后,其次三界诸真,各以尊卑而侍卫,方能朝礼圆全,无慊于焚修夤奉之 心。”II]明清以来的宫观祠庙常由神殿、膳堂、住舍、园林四部分组成,总体布局 基本上采取传统院落式,即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 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建筑群。神殿是 祭祀活动的场所,多处于建筑群主要轴线上,为建筑群之主体。大型宫观大多 为纵向布置,山地则随地平面逐渐升高。膳堂包括客堂、斋堂、厨房及仓房等, 一般布置于建筑群轴线侧面。住舍为道士和信徒住宿用房,布置较为灵活,常 于僻静处单独设院。有的宫观祠庙还利用建筑群所处地形建置楼、阁、台、榭、 亭、坊等,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之园林。功能分区明确,配置适宜,给人以庄严 肃穆,清新舒适之感。概括而言,宫观祠庙的建筑布局曾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即“靖”(道教信徒所居之处)和“治”(道教修炼和朝礼之区所)的布局,以“天 尊殿”为中心的建筑布局,以“三清殿”为中心的布局。 宫观祠庙以其性质及所处地形地势之不同,布局形式约可分为规整式和 自由式两种。规整式是指群体建筑布置严谨、中轴线前后递进分明、左右均衡 对称展开、院落进深规矩。这种官观祠庙多建于较大的平整开阔地上,由于有 大规模祭祀与斋醮的需要,主体院落多宏大宽敞,前后殿之间还往往有甬道 连接。自由式是指单体建筑的布置因依地形地势,上下、左右,或纵向,或横向 延伸开展。这样布置的建筑群往往没有明显的中轴线,其布局多因地形地势, 创造出自由多变的建筑立面与院落空间。自由式在注重地理环境的同时还多 结合风水因素融合五行八卦方位等观念确定主要建筑位置,然后再围绕八卦 方位放射展开具有神秘色彩的建筑手法。规整式建筑以正一派祖庭上清宫和 全真派祖庭白云观为代表。山门以内,正面设主殿,两傍设灵官、文昌殿,沿中 轴线上,设规模大小不等的玉皇殿或三清、四御殿。一般在西北角设会仙福 地。有的宫观还充分利用地形地势的特点,造成前低后高、突出主殿威严。膳 ’92‘ 展开,构成一个严密的建筑体系。这是由道教内丹学派取人体小宇宙对应于 自然大宇宙,同步协调修炼“精气神”思想在建筑上的反映。 传统的大型宫观的建筑规制为:中路宫观前建影壁,然后是山门、幡杆、 钟鼓楼、灵官殿、玉皇殿、四御殿、三清殿,还有祖师殿等。两侧有配殿、执事 房、客堂、斋堂和道士住房等。大的庙宇有东西跨院。帝王敕封的大宫观前建 棂星门、华表、石狮等。官观前的华表多为八角柱体,浮雕多为祥云或八卦图 案。多数宫观山门前有一对石狮。东边为雄狮,左蹄下踏一绣球,俗称狮子滚 绣球,象征混元一体和神权;西边为雌狮,右蹄下踏一小狮,俗称“太师少师”, 象征道门昌盛。道教宫观还多有楼阁、戏台和园林建筑。山林之间多借景造 势,都市之中则多凭地生景。因地域和所处环境不同而不相同可分为两大类: 以人造景观为主,例如北京白云观的小蓬莱,在人造的山林中建有亭、台、楼 阁及回廊;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辅以人工造景,例如陕西楼观台,建于小山顶 上,四周古木竹林,台下建生活用房和殿宇以及附属景点,台上建太上老君殿 等殿宇。 宫观祠庙以其规格不同而分为不同规制。规格最高的为帝王宫城式,现 存多属明清敕建,其规制似帝王宫城,却具体而微。五岳神庙和武当山玉虚宫 等大多如此,如岱庙便是按照三朝五门和前朝后寝的规制敕建,庙宇由高墙 围绕,南垣有五门,即正阳门、仰高门、见大门和左、右掖门,东西垣分为东华 f1-'i西华门,北垣有厚载门。庙内中轴线上,用配天门、仁安门和天贶殿为乏 朝,天贶殿后有后寝三宫,寝宫后还有后花园。东路有炳灵官,西路有延禧宫。 建在高大的重台之上的天贶殿面阔九间,重檐黄琉璃瓦顶,殿前出月台嗣以 石栏,殿前庭院宽阔可容数百人举行祭典仪式。其次为典型宫观式,也多为皇 家支持建造或敕建,如山西永乐宫、北京白云观、四川青羊宫。青羊宫中轴线 上布置多重神殿,八卦亭布置在三清殿前,后院布置品字形说法台、降生台和 唐王殿。正殿两厢无配殿,东、西院也只是布置印经院和祖师堂。这种形制较 宫城式变化较多。第三种形制是庭院式,道教建筑中采用较多。这种形制规模 较小,类似传统民居的四合院或三合院,有的也接近于园林的布局。其可分为 高山型、滨海型、岩洞型、园林型四种类型。高山型以泰山玉皇庙为代表,建于 天柱峰顶,由山门、玉皇殿、观日和望河两亭、东西道房组成庭院。滨海型如崂 山太清官,背依老君峰,面临崂山湾,依山面海,横向布列三皇殿、三清殿、i 官殿三组庭院,各成院落,小巧活泼。岩洞型原多为道士静修山洞,有的因洞 布局为殿堂,如青城山天师洞;有的在岩洞内建造小殿,如武当山玉虚岩庙。 园林型结合园林布置,山水亭榭俱全,华山玉泉院可为代表。玉泉院是以希夷 祠四合院为主的山麓园林院。院内清泉曲流,回廊周匝,殿、舫、亭榭和洞窟错 落布列,自然景色清幽。 注释: 【1]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陈智超、曾庆瑛校补,文物出, ̄-1988年版,第 481页。 作者简介: 耿纪朋,男,1982年12fl生,河北邯郸邱县人,副教授,曾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 产研究院秘书长,现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教学科研处处长。研究方向 宗教美术史、艺术教育与管理、艺术经济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