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不寐证的辨证施护体会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不寐证的辨证施护体会

标签:不寐;辨证施护;体会

不寐在《内经》称为“不得卧”、“目不眠”,西医称失眠,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难以入睡、睡而早醒、醒后难眠或睡后无恢复感、甚则彻夜不眠。不寐是单独的疾病,也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治疗常服用舒乐安定等镇静催眠药物。长期服用不仅副作用大,还不能解决不寐的根本病因。治疗效果好或坏,与病程短或长,病情单纯或复杂有关,若病因不除或治疗不当,病情更复杂,治疗更难,严重影响工作、学习、休息和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情志病变而危及患者生命。根据不寐证候属性,采取有效的辨证施护如耳穴压籽、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中药足浴、饮食调护、情志调护等护理措施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护理

1.1 生活起居护理 病室空气流通,安静,湿度60~70%,温度18~20℃为宜,光线柔和稍暗,天蓝色为宜,患者入睡时用深色窗帘遮挡光线,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1.2 情志护理 不寐与情志有关,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消除紧张、焦虑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3 饮食护理 食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以补虚泻实,调理脏腑阴阳为原则,可食安神的枣仁粥、茯苓粥、莲子粥,晚餐不宜过饱,睡前温水泡脚或饮热饮料,但不能饮浓茶、咖啡等。

1.4 服药护理 按时准确给药,中药浓煎,实证饭后偏凉服,虚证饭后热服,服药后食热粥、热饮可助药力;安神药睡前30 min服;助热温阳药上午服;酸枣仁、五味子睡前服;服药后1 h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品。

2 分型辨证施护

2.1 肝郁化火证 多梦易醒,入睡困难,甚则彻夜不眠,头胀头昏,急躁易怒,耳鸣目赤,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睡前按揉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睡眠穴,毎穴36次,促进睡眠;按摩中脘穴、章门穴、足三里穴,毎穴36次,促进排便排毒;双耳穴压籽,心、神门、交感,隔日1次;穴位敷中药,等量黄芩、车前子、磁石碾粉,混合调成糊状,冷敷神阙穴6~8 h每日1次。给予清热解毒、润肠通便中药保留灌肠,减除便秘;多食滋阴养血的当归粥和清淡疏利的芹菜、蘑菇、萝卜、柑橘等。

2.2 痰热内扰证 心烦不寐,痰多胸闷,头重目眩,嗳气吞酸,口苦,恶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睡前中药(陈皮、枳实、灵磁石各50 g煮水泡至双踝

以上)足浴;睡前按揉百会穴、印堂穴、太阳穴、睡眠穴、风池穴,毎穴36次;睡前服酸枣仁饮(炒酸枣仁30 g,水150~200 mL);食清热解毒化痰的莲子银耳粥、百合粥和梨汁、枇杷、罗汉果等。

2.3 心肾不交证 心烦不寐,心悸多梦,入睡困难,腰膝酸软,耳鸣头昏,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少津,男子遗精,女子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双耳穴压籽神门、心、交感,隔日1次;睡前按揉印堂穴、百会穴、睡眠穴、风池穴,毎穴36次;睡前热水足浴30 min后,按揉涌泉穴50次;食滋阴生津莲子百合粥、银耳羹、饮猕猴桃汁等。

2.4 心脾两虚证 心悸健忘,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神疲纳呆,四肢倦怠,头昏目眩,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双耳穴压籽脾、心、肾、神门,隔日1次;按揉印堂穴、百会穴、睡眠穴、风池穴,毎穴36次;隔姜灸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脾俞,每日1次15 min;睡前中药煎30 min后取汁与吴茱萸粉调成糊状敷贴涌泉穴8 h;食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的黄芪党参粥,黄芪当归粥,桂园酸枣仁粥。

2.5 心胆气虚证 心悸不寐多梦,易醒易惊,神疲乏力,自汗短气,舌质淡,脉弦细。双耳穴压籽神门、心、交感,隔日1次;按压印堂穴、百会穴、睡眠穴、风池穴,毎穴36次;隔姜灸神门、三阴交、心俞,每日1次15 min;睡前热水泡脚后,按摩涌泉穴50次;中药敷贴神阙穴(茯苓粉20 g,陈皮粉20 g,朱砂粉10 g调成糊状);食甘润补益的茯苓粥、大枣粥、桂园粥等。

3 体会

由于久病或病后体虚、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导致神不守舍,心神不安,如《内经》称 “不得卧”、“目不眠”,表现为难以入睡、睡而早醒、醒后难眠或睡后无恢复感、甚则彻夜不眠。病位虽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密切相关,常见证型有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心脾两虚证,心胆气虚证,根据不寐证候属性给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等措施,如给予耳穴压籽、穴位按摩、中药穴位敷贴、中药足浴、饮食调护、情志调护等措施,疗效显著,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以上中医药特色治疗以外用药物和穴位、经络调理为主,无副作用,治疗效果好,操作易掌握,患者容易接受,值得推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