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试卷2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试卷二

一、单选题

1.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教学的最终目

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这种理论主张的学习方式是( A ) A.发现学习 B.认知结构学习 C.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

2. 最早对无意识现象进行深人研究的是( A )

A.精神分析学派 B.机能主义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构造主义学派

3.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得不到的东西就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御方式称为( B )

A. 否认 B.文饰 B. 投射 D.幻想

4.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D )

A. 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做作业 B. 王老师对张华的单词测验成绩表示满意 C. 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 D. 陈英每天独自看几个小时电视

5. 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的是( A )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6. “榜样学习”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心理学解释理论是

( d )

A、强化说 B、认知失调论 C、从众说 D、观察学习理论

7. 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

( b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沉思型

8. 先行组织者(用于接受学习)教学策略是给学习者提供 ( c )

A、图表 B、新知识 C、引导性材料 D、以上都对

9.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10. 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体积计算公式,再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这种学习属于(A)。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发现学习

11. 在试误学习的过程中,在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得到满意的结果

时,其联结就会增强;而得到烦恼的结果时,其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将这一原理称为(A)。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试误律

12. 动机冲突有多种形式,“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心理状态属于( A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进冲突

13. 鲁班因茅草划破手这一事件引发思考而发明了锯,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影响机制主要是

( D )

A.功能固着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14. 考试时,有些学生会因为老师站在旁边,一个字也写不出来。这种现象是( D )

A. 侵犯行为 B.社会惰化 C.社会助长 D.社会干扰 15. ( C )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A.孟子 B.格塞尔 C.霍尔 D.华生

16. “先行组织者”策略是一种 的教学技术。 ( b )

A、强调直观教学 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 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

17. 按照自我意识发展理论,生理自我成熟的年龄是 ( b )

A、7岁 B、3岁 C、12岁 D、18岁

18. 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 )

A、维果斯基 B、布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

19.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和 ( b )

A、道德素质 B、道德情感 C、道德修养 D、道德学习

20. 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 ( a )

A、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结果的类型 B、教学媒体

C、教师的爱好 D、“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21.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说的是( C )

A. 言语记忆 B.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22. “杯弓蛇影”反应的是一种( A )现象。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刺激比较 D.行为强化

23. 一般来说,学习任务简单时,学习动机越强,则学习效果 ( A)

A.越好 B.越差 C.没什么不同 D.不一定

24.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功是努力的结果,其归纳是( A )

A.内部、不稳定、可控 B.外部、稳定、可控 C.外部、稳定、不可控 D.内部、稳定、可控

25. 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是( B )

A.学习动机 B.学习需要 C.学习兴趣 D.学习期待

26. 一个学生过分害怕猫,我们可以让他选看猫的图片继而谈论猫;再让他远远观看关在笼

中的猫,让他靠近笼中的猫;最后让他摸猫、抱起猫,从而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这个案例中采用的心理辅导方法是 ( b )

A、自我控制法 B、系统脱敏法 C、肯定性训练 D、强化法

27. 布卢姆认为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层次,其中最高水平的认知教学目

标是(C )

A、应用 B、分析 C、评价 D、综合

28. 在以下有关课堂管理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等三大要素的相互协调 B、 放任型的教师领导方式所形成的课堂气氛最佳

C、 对于学生消极的课堂行为,教师可采取体罚、剥夺学习权利等惩罚手段 D、 教学班级规模越大,师生情感纽带的力量越强,教学效果越好

29. 基于某种特定的标准来评价学生对教学密切关联的具体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教

学评价属于 ( d )

A、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30.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关注的焦点问题,将教师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一般来说,新

教师最关注的问题是 ( b )

A、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 B、自我生存有关的问题 C、学生发展有关的问题 D、自我实现有关的问题

31. 从迁移的观点来看。“温故而知新”属于(D )。

A.顺向负迁移 B.逆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顺向正迁移

32. 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C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33.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4. 程序性知识的运用是指( B )。

A.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B.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C.解决“怎么样”的问题 D.以上都正确

35. 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

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称为( D )。

A.操作的定向 B.操作的模仿 C.操作的整合 D.操作的熟练

36. 在学校学习中,技能的学习以( D )的掌握为前提。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37. 常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 C )。

A.思维定势 B.原型启发 C.功能固着 D.酝酿效应

38.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B )

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辐合思维 D.直觉思维

39.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40. 衡量品德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是( C )。

A.道德情感 B.道德信念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

二、多选题

1. 课堂管理的功能包括( AB )

A.维持功能 B.促进功能 C.发展功能 D.管理功能

2. 课堂纪律分为( ABCD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 集体促成的纪律 C.自我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3. 操作技能的特点有(ABC) A.对象客观性 B.执行外显性 C.结构展开性 D.内容客观性

4. 常用的直观形式有 (ABC)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电化直观

5. 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形成需三个阶段,即(BCD) A.活动的定向阶段 B.认知阶段

C.自动化阶段 D.联结阶段

6. 培养学生良好品德途径包括包括( ABCDE )。 A.说服 B.树立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7.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 ABE )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个性 E.动作技能

8. 在理解与把握心理健康标准时,应考虑( ABDE )。 A. 判断时应兼顾内部协调与对外良好适应两方面 B. 心理健康具有相对性 C. 心理健康只是一种状态

D. 心理健康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过程 E.心理健康是一个社会评价问题

9. 对学习策略的训练,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哪些方法(ABCD) A.指导学习 B.完形训练 C.交互式训练 D.合作学习

10.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BCD) A.个体的性格特征 B.定势与功能固着 C.问题特征 D.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三、简答题

1.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主要措施。

(一)精选教材 广泛迁移价值-基本结构 基本、典型的事例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三)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宏观;微观

(四)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 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自我调控能力

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 能力 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3. 简述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三个基本规律。

效果律:学习者对刺激情境做出特定的反应之后能够获得满意的结果,则联结会增强。 ◆ 练习律:经过练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力量逐渐增大,不练习则力量减小。 ◆ 准备律:联结发生前有一种准备状态,实现则满意,否则感到烦恼。 4. 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基本原则。 a.主体性原则 b.内化性原则

c.特定性原则:适用于特定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d.生成性原则: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材料加工,产生新的知识 e.有效的监控

f.个人自我效能感

四、论述题

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论述学生性格差异的表现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 差异:

1.性格特征差异:态度、理智、情绪、意志 2.性格类型差异:内向-外向;独立-顺从

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性格不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消极) 性格会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习速度和质量 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2. 举例说明学生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依从

依从阶段的行为特点: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有从众和服从两种类型 (二)认同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不受外界压力控制。 (三)内化

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