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三生物下学期周测试卷(2)(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word 某某省江门市台山市华侨中学2016届高三生物下学期周测试卷(2)

(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6题,共36分。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 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种群的性别比例会影响出生率,故A正确。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趋势,而不是种群密度,故B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故C正确。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可以合理利用生物资源,因为在K/2时生长速率最快,可以用于指导生产,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食草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C.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D.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都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也有分解者,如蚯蚓、蜣螂,故A错误。细菌也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故B错误。生产者肯定都是自养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即基石,故C正确。分解者也可能是动物,微生物也有进行有氧呼吸的,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 1 - / 6

word 3.稻田生态系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温度,故A正确。防治稻田害虫,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但可以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更有益的地方,故B错误。精耕稻田主要以农作物为主,弃耕稻田会发生次生演替,故C正确。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拟水狼蛛因为食物来源之一减少,所以对褐飞虱捕食会增加,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4.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A1、A2,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B. 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 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土壤中会含有些微生物能产生分解淀粉的淀粉酶,淀粉水解后是还原糖,所以A2会出现砖红色,其它的都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故B正确。碘液是鉴定淀粉的,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但B1的蓝色应比较深,故A错误。B2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故C错误,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鉴定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

- 2 - / 6

word

5.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类的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C.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可导致群落演替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所以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故A正确。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不断发生变化,故B正确。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灰导致群落演替,故C正确。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都有竞争现象,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6.图中食物网中的猫头鹰体重每增加20 g,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 )

A.200 g B.250 g C.500 g D.1 000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至少增重按照最短的食物链,最大的传递效率,所以猫头鹰增重20g最少需要消耗植物20*5*5=500g,故C正确,A、B、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计算能力。 29.(8分)某草原上长期生活着野兔、狐和狼,它们共同形成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经测定其各种生物所含能量如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生物种类 所含能量/KG 草 9.5×10 9兔 1.5×10 9狐 0.08×10 9狼 0.05×10 9- 3 - / 6

word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它由草的__________所固定,经逐级流动,到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能量最少。

(2)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X〔kJ/(km·y)〕,那么X的数值为________ A.X= 9.5×10C.X<9.5×10

9

2

B.X>9.5×10 D.X≤9.5×10

9

9

9

(3)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答案】(8分)

(1)太阳能 光合作用 三 (1分) (2)B (1分) (3)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0.(10分)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0分)

(1)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 4 - / 6

word

【解析】

试题分析(1)摄入的能量分为同化量和未同化量,所以A是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B是其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以细胞呼吸散失的热能。 (2)由图可知能量是单向流动(单箭头),逐级递减的。

考点:本题考查能量流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31.(10分)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答案】(10分) (1)不变 基因频率

(2)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就地保护) 减少(1分) 竞争(1分) (3)K2 (1分)Ⅰ(1分)

- 5 - / 6

word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37.(11分)下图是某城市人工湿地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用恰当的箭头和文字补充完善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2)人工湿地可以净化城市污水,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实现这一能力的机制是。 (3)人工湿地中的植物除绿藻(浮游植物)外,还有芦苇(挺水植物)和黑藻(沉水植物)等,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结构。

(4)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使能量 【答案】(1)

(2)自我调节(1分) 负反馈调节(或反馈调节) (1分) (3)垂直(1分)

(4)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方向) 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

- 6 -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