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沃泊住宅的预言
——浅析柯布西耶设计原型的起源Villa Schwob's Prophecy:
Analysis on the Origin of Le Corbusier's Design Prototype
张 蕾Zhang Lei
中图分类号 TU-0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3-739X(2012)10-0029-04文章编号 摘 要 施沃泊住宅作为柯布西耶早期住宅作品所有预言的集大成者,对其之后的设计理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但是由于施沃泊住宅的革摘 要
新之处并不十分明显,且相对于之后的萨伏伊别墅等也显得并不成熟,国内对此很少有过深入的研究。该文将从建筑形态、视觉感受、空间构成等方面对施沃泊住宅进行分析,从外到内,从人们走进建筑看到它的第一印象开始慢慢体会,一一揭示出施沃泊住宅中柯布式的预言,试以捕捉柯布西耶创作中那些隐藏在其丰富变化背后的持续的设计思想,探求出柯布西耶设计哲学中不变的东西。关键词 施沃泊住宅 柯布西耶 建筑形态 箱型 视觉感受 空间构成关键词
Abstract The Villa Schwob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early residential works of Le Corbusier in his hometown, it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Abstract
Le Corbusier’s later design concept, and it is worth our further study. But because the innovative places of the Villa Schwob are not very obvious, and compared to him later designed works such as the Villa Savoye also does not seem to mature, so in China, there are few people interested in it.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the Villa Schwob in terms of its architectural form, visual perception, and space composition, from outside to inside, and from the fi rst impression people see it to the experience they walk into the building, and revealed the prophecy of the Villa Schwob ,to catch those sustainable design ideas of Le Corbusier’s creations that hidden in the rich changes, and to explore the same things in the design philosophy of Le Corbusier.
Key words Villa Schwob, Le Corbusier, Architectural form, Box, Visual experience, Space compositionKey words
柯布西耶定居巴黎前在故乡的几件作品并不被认为是现代主义建筑革新性的旗帜,但是一位建筑师一生的创作哲学理念并不是仅靠几年的世界游历就会形成的,其早期纯粹主义几何学的建筑形态与晚期表现主义雕塑感极强的作品之间在设计思路上也必然存在着联系。那么若要研究柯布西耶设计原型的起源,就需追溯到他在故乡设计的7件作品上。施沃泊住宅可以说是它们所有预言的集大成者。
然而国内对柯布西耶设计哲学的研究基本只是停留在他留下的大量的著述以及对一部分主要的世界闻名的建筑作品的剖析,对于他早期设计的起步以及未建成的建筑都鲜有人问津,施沃泊住宅则至今无人深入探
究。日本的越后岛研一先生将施沃泊住宅作为柯布西耶创作原型的起源,在建筑形态上对其做了介绍。本文则据此以及安藤忠雄先生绘制的相关平面图对施沃泊住宅在建筑形态、视觉感受以及空间构成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及补充,希望在其中能探求出柯布西耶创作哲学的起源。
始了他在二战前期带有纯粹主义色彩的几何形态组合的创作理念。不得不说,平屋顶是后来作为“建筑新五点”之一的“屋顶花园”的最初萌芽。相比坡屋顶,平屋顶所带来的无论是在建筑形态还是构造上的问题,都影响着柯布之后对建筑空间设计的革新。1.2 空白墙面 施沃泊住宅非常引人注目的是建筑临街一侧的高端位置上有一面被围合成“口字型”的镶板状无窗墙面(图1)。这块墙面十分显眼,又设计在建筑的正面,足以引起初次观看者的注意。但是由于其自身只不过是缺乏特征的空白部分,因此人们的视线很
1 建筑形态的预言1.1 平屋顶 由于施沃泊住宅实现了柯布西耶早期所关注的钢筋混凝土平屋顶,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作品。钢筋混凝土平屋顶的运用,正式宣告柯布西耶迈向了现代主义,开
10/2012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29
12345689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8 图9 施沃泊住宅的空白墙面拉罗歇住宅入口别墅型公寓住宅
普拉内克斯住宅二层突出部分雪铁龙住宅瑞士学生会馆
施沃泊住宅临街立面施沃泊住宅二层平面图
快就会转移。也有评价认为这是柯布个人惯用的形式。但不管说什么,都应该首先将其理解为是“二维组合效果”的表现。被着重变现的形态不是被构筑体——柱子和梁所围合的墙壁部分,而是由自由线条围合成的空中的矩形。萨伏伊别墅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是和大地没有关系、在空中只有组合的长方体。我们可以将萨伏伊别墅空中的矩形看成是二维空间范围内做出革新性预言的形态在三维范围内的几何形态的组合。如果是这样,施沃泊住宅可以说就是柯布20世纪初期设计形态构思的起点。
但是,由于它是二维空间范围内的不完全的、未进化的预言,很难说施沃泊住宅就暗示了萨伏伊别墅那透空的、均质的、几何学的形态世界。然而,空白墙面却完全可以暗示出三维空间完全不相同的两种表现,在空中出挑、凹入这种表情的交替出现也就成为可能。拉罗歇住宅入口上方的大玻璃面是空白墙体的透明化表现(图2),与现实中的透空部分非常接近;
于是别墅型公寓住宅实现了这现实的透空部分(图3);普拉内克斯住宅可以说是空白墙面向现实出挑部分的进化(图4);雪铁龙Ⅱ住宅出挑的更加完全,底层开始了部分架空形态(图5)。
施沃泊住宅主体箱型在服从于两侧庄重的低层圆筒形造型的同时还表现出另外的意味,这就是在被两侧围夹住的空间上表现空白墙体的形态。这种一直延续到柯布晚年的构成特征之一,被S・莫斯称为“衣柜型”的形态。建筑两侧用没有窗的墙壁夹住,形成前后方向上的形态造型。瑞士学生会馆(图6)和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图7),尽管好像都是自由的变形,但应该不是突然构想出的形态,是在施沃泊住宅设计时就已经开始酝酿的。这种几乎无意识的形态处理实际上是在有意识地向衣柜型发展。
初看以上这些建筑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并且作为白色箱型作品又有着各自的魅力,但它们整体上均植根于让来访者“看到高悬的透空的白色矩形”这一初期的想象
力,可以说是某一原型效果演变出的众多的
不同表现。在施沃泊住宅中实现的尚未分类的空白墙体,经过巴黎最新的、没有实体和虚体区别的艺术想象世界的洗礼,向多姿多彩的建筑表现形式进化。1.3 空白墙面背后的直跑楼梯 在柯布的设计中,向上升起的楼梯一直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附属空间。萨伏伊别墅虽说从外面很难看到这个特征,但是在空中长方体的中央,仍有斜坡道向上伸展着。在柯布的想象力中,是利用楼梯使空中独立的形态得以完成。
在施沃泊住宅临街道的一侧,有一个直达最上层的三层高的楼梯。但是,和后来的维森霍夫联排住宅和瑞士学生会馆不同,他没有强调将楼梯间设计成塔状突出在外,立面也没有反映出内部楼梯间垂直的连续性,只是在表现空白墙面(图8~9)。但是使内外融合,利用楼梯造成不断上升的印象的直跑楼梯与箱体的组合,已经在柯布头脑中开始酝酿形成了。
30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0/2012 710111312151416图7 昌迪加尔高等法院图10 施沃泊住宅侧立面图11 加考特住宅
图12 施沃泊住宅轴测图图13 朗香教堂背面图14 朗香教堂正面
图15 雪铁龙Ⅱ住宅剖面示意图图16 施沃泊住宅剖面示意图
2 视觉感受的预言2.1 视线直视 柯布为了使观看者视线直视在建筑主体上,置于建筑临街一侧一面白色矩形的无窗镶板。矩形的存在,使建筑不存在一种要求解除它的内在张力的趋势,显得极其稳定自如。而白色具有两重性:它是一种最圆满状态,是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各种色彩加在一起后得到的统一体;它本身又缺乏色彩,从而也缺乏生活的多样性。它既具有尚未进入生活的纯洁性,又具有生命已经结束的虚无性。它既是圆满状态又是虚无状态。白色既可以作为象征完整和统一的符号,但又不能给眼睛提供一种由它统一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生命力活动。这使施沃泊住宅以一种安静的、理性的、冷漠的姿态呈现在人们面前。
2.2 视线运动 施沃泊住宅圆筒形一侧,厚重的屋檐从上面压住圆筒部分,引导视线沿着大地和庭院的方向运动(图10)。空白墙面部分好像向上伸展,低的箱体部分由于沉重的檐口感觉更贴近地面。后部被固定在地面上,向前方探出面部(图8)。
在这种组合中体现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充满同样压力的、静止不动的存在感,而是弥漫着更加自由、积极的紧张感。就像趴在地面上的人想站起来时,开始会直起身体,让腰部向后下沉。这种孕育着向上伸展的、动态的感觉完全可以追溯到这里。2.3 视觉对比 柯布1913年设计的法维瑞・加考特住宅的建筑前面探出好似人张开双臂一般的圆弧状部分,圆弧曲率由业主有用的汽车回转半
径所决定(图11),像是要阻止来访者于低层部分沿着大地限定汽车的行进路线,和建筑主体形成强烈的对比。这一点在施沃泊住宅的设计中也有所体现。
在主体箱型的两侧贴附有半圆形的低矮箱体。革新性的、箱型构思起点的 “空中的空白墙体”与向背后伸展的、低矮的圆弧部分形成对比。在使观看者视线直视箱型主体时,增加了使视线能沿着大地延续的圆弧部分。高起的空白墙面下部,围墙在上端向外出挑,临街道一侧的里面增加了向上伸展的表情。这个高的箱体与背面的低矮箱体形成对比,构成建筑的整体特征(图12)。这种视觉效果组合已经在预言萨伏伊别墅了,因为萨伏伊别墅的空中长方体是立在大型的半圆筒体之上的。
而施沃泊住宅近40年之后的朗香教堂,可以说是柯布二战之后风格转变所达到的目
10/2012 HUAZHONG ARCHITECTURE 华中建筑31
标。和白色箱型样子完全不同的是如此自由的雕塑般造型,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同一个作者的作品。但是如果我们绕到建筑的背面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朗香教堂也有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的伸展的形态组合(图13~14),作为创作的支撑点这两个作品是相同的。施沃泊住宅的向上的空白墙体在朗香教堂上则发展成是圆形的采光塔。虽然功能也好形状也好全都不同,但是,两者直立于贴附在大地上的主体一侧并向上伸展的存在感是共同的。
光线暗淡的楼梯和尺度较小的从属房间,视野随之改变,到达了宽敞明亮的卧室。三层的楼梯处持续了这样的对比。由玄关进入起居室通过楼梯爬上卧室,形成了低矮、黑暗的场所与犹如置身于明媚大自然中的中厅的强烈的反差。这种经历了明-暗-明-暗-明的反复(图16),达到了与宽、窄相同的反差效果,更增强了住宅设计的韵律感。在以差异化为设计准则的住宅内移动时所感受的效果,就是这类住宅设计的核心问题所在。它的设计原则就是采用某种特定的设计手法,以产生细微的差异感。这也印证了一个伴随柯布一生的思想——“一个建筑,必须能都被‘通过’,被‘游历’”。
参考文献1 [瑞士] W・博奥席耶,O・斯通诺霍. 勒・柯
布西耶全集(第1、2、7、8卷). 牛燕芳,程超,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日]越后岛研一. 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
九个原型. 徐苏宁,吕飞,译. 北京:中国建筑 工业出版社,2006.
3 [日]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 安藤忠雄研究室
编. 勒・柯布西耶全住宅. 曹文珺,译.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5
4 [日]富永让. 勒・柯布西耶的住宅空间构成. 刘
京梁,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5 [法]勒・柯布西耶基金会 编. 勒・柯布西耶与学
生的对话. 牛燕芳,程超,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3 空间构成的预言3.1 以中厅为核心的平面构成 施沃泊住宅两侧的半圆形壁龛和有着两层楼高天井的客厅,成十字形排列。各个房间都面向中央的起居室,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柯布一直持续到晚年的“以中厅为核心的空间构成”设计思想的萌芽。柯布在设计中将机械室和仓库设在地下一层;一层是生活活动场所,以拥有天井结构的客厅为中心;二层为夫妇卧室以及浴室;三层儿童房和客房;它们都由楼梯连接成一体。这种带有多米诺体系特征的结构也可以看出几年后雪铁龙住宅的设计语言(图15)。
从施沃泊住宅的平面构成来看,主室部分和从属部分建筑的划分是明显的。主室部分由大起居室、卧室、餐厅等房间组成,面宽较宽;从属部分由楼梯、浴室、卫生间、储藏室组成,面宽较窄。将居住的场所进一步细化设计,采用宽、窄、前、后、主、从的手法,以形成鲜明的对比。3.2 空间移动 根据柯布后来的差异二分法的空间构成理论,箱型建筑的内部空间的分割一般都有主要的通道来衔接,也就是我们通常能够感受到的:这一感觉是以室内向室外移动时产生的“光明感与伸展感”的感觉为基础。这似乎也可追溯到施沃泊住宅上。
住宅内部从层高较低的玄关进入到起居室——阳光明媚的拥有两层层高的建筑内部的主要空间。围绕起居室,向房间后部前行,经过只有一层层高的天井,通过
结语 柯布西耶在故乡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所涉及的那些不太显眼的,没有创新的作品中,实际上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预言。经过仔细分析,这些语言都集中体现在了施沃泊住宅中。柯布西耶后期重要的个性特征都被“独特的组合方式”统合起来,并且存在于他所惯用的形态原型与附属空间之中。追溯柯布西耶连续的独特性,最后应该看一看他在故乡的可被称为预言之核心的组合方式是如何衍生发展的。细部联系着现实作品的具体特征。从细部得出的种种其实作为问题的提出,唤起了众多的疑问,时常能窥视出建筑师深层的持续创作思想。但是单有才能和个性是不充分的,微小的创作萌芽与时代潮流产生共振和共生,才是柯布西耶的创作起点。 ■
资料来源:
图1~5、8、10、12、16:自绘;
图6:《勒・柯布西耶全集(第2卷)》P69;
图7:http://www.co188.com/neteaseivp/
zhuanti/200507152224/pic/20c302_08_pic.jpg;
图9:《勒・柯布西耶全住宅》P47;
图11:《勒・柯布西耶建筑创作中的九个原型》
P41;
图13:http://bbs.fdc.com.cn/showtopic-16253917.
aspx;
图14:http://www.aaead.com/upimg/uploadfile/2008
0605020737647.jpg;
图15:http://apps.hi.baidu.com/share/
detail/21667847。
作 者邮 编电子信箱收稿日期
华侨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361021
qqtangzhang@126.com2012 03 29
32华中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0/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