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课文)

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 9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观察、 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 是庄稼的好朋友, 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 请学生辨

析,依次排列,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

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一)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

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 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 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 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3.结合挂图,学习课文内容。解决重、难、疑点。 4.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二)整体感知:

1.出示整幅的跨页挂图, 学生从左至右观察, 边看边想: 这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图画看看小蝌蚪是怎样找妈妈的?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和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解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小蝌蚪吗?它长得什么样?(挂图出示,认识小蝌蚪) , 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它的妈妈是谁?学习了这一课我们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 学生从左至右观察, 边看边想: 这几幅图向我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挂图出示,看图说说: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看第一幅图着重观察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看第二幅图说说小蝌蚪遇见了谁?会说些什么?它的身体有什么变化?

用观察第二幅图的方法自己观察三、 四幅图, 自由说说图意, 适当进行想象, 教师予以指导点拨。

三、借助拼音,结合图画,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认识生字, 标出自然段, 在文中画出生字新词, 练习读并读准字音。 2.在认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借助拼音读课文,要读通每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逐段指名读课文,并领读生字词,其余学生注意认真听,读 后师生议论,予以评价, 注意指导下面几个字的读音:“塘”,“迎”“裳”这几个字是后

鼻韵母,要读准。

群:读 qun,不要错读成 qon。 捕:声母 b,不能读成 p( 。 裳:读轻声 shang,衣裳( shang)。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蝌蚪是怎样找到妈妈的? 四、结合看图,读讲第一段: 1.读第一段,看第一幅图,问: (1)小蝌蚪是什么样的?

(2)结合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 (3)自由读第一段,说说你能够读懂那些词?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点词语:

一群:指许多小蝌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说“人群, 建筑群”。

对“甩着”、“快活”、“游来游去”几个词的理解要对照画面,启发学生想

象。最好通过观察实物或录像。 在朗读中体会 “甩” 这里是摆动的意思, 例如“牛甩着尾巴” 。

快活,游来游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心情很高兴。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2.指导朗读第一段,要读出有趣、高兴的语气。

3.投影出示课后练习 2 的( 1)题,口头填空,齐读句子。

(1)________里有 ________小蝌蚪,大 ________,________的身子, ________ 长长的尾巴, ________地游来游去。

正确答案:池塘 一群 脑袋 黑灰色 甩着 快活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

第二课时

一、图文对照,读讲第二段。

1.出示第二幅图问:过了几天,小蝌蚪有什么变化?再结合课文,说一说。 2.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它会说些什么?会怎样想?再结合课文阅读, 找出有关句子,再回答。

理解这一段着重领会 “长出了两条后腿” “捕食”“迎上去” 以及鲤鱼妈妈讲 的青蛙特征“四条腿” “宽嘴巴”。

(1)结合看图,弄清蝌蚪先长出两条腿的位置。 (2)捕食:捉取食物。

(3)迎上去:正面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

3.指导朗读: 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 鲤鱼妈妈要读出亲切、 长辈式的语气。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二、讲读理解第三段。

1.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试着说说学学第三段, 先试说图意然后图文对照, 读读第三段,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后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2.体会: “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 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和位置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

3.解决疑点: 为什么小蝌蚪错把乌龟当妈妈?联系第二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主要原因是小蝌蚪了解妈妈的特征不全面。

4.引申扩展:我们平时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细致的调查,否则就会闹笑话。 5.听录音, 指导朗读第三段。 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 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 三、学习理解四、五段。

1.小组讨论: 通过看图和朗读四、 五段, 你又学会了什么?小蝌蚪怎样找到妈妈的?它们的妈妈是谁?

2.品析重点词语: 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 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 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 小蝌蚪不急着追赶, 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 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 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 所以不慌不忙。

3.引导学生思考小蝌蚪是怎样认出妈妈的?回顾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这回小蝌蚪了解全面了,所以找到了妈妈。 4.说说这两段主要讲什么?(要多问多想) 5.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6.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进行保护青蛙的教育) 四、练习,巩固: 投影出示练习题:

1.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________,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________,又过了几天,________变短了,成了 ________。

正确答案:后腿、前腿、尾巴、青蛙。

2.青蛙四条腿, ________嘴巴, ________一对大眼睛,披着 ________,露着________。 正确答案:宽、鼓着、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 五、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六、板书设计:

长出后腿 四条腿、宽嘴巴 长出前腿 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 尾巴变短→不见 绿衣裳、雪白的肚皮

第三课时

一、看图、读全文,小结课文内容。

1.拿出己打乱顺序的青蛙各个生活阶段的照片、 卡片或图片依次排列, 小声说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 2.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分析生字、识记字形、组成词语、指导书写: 1.请学生在黑板前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2.注意指导学习以下生字。

塘:左右结构, 13 画,第 8 画右边要出头,第十画上下都要出头。

迎:半包围结构, 与“柳”字相比较, 里面的“卬”要看清, 不要多写一 “撇”。 龟:共 7 画,下边是“”不是“电”。 裳:共 14 画,下边是“衣”不是“”

鼓: 13 画,第九笔是“一”,右边是“支”不是“攴”,也不是“父”。 本课是“凸起”的意思。

碧绿:青绿色。碧:第四笔是“提” 三、指导学生戴头饰表演这一课的小故事。 四、布置作业: 1.完成字词的抄写。 2.朗读课文。

3.在实践中观察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五、板书设计:

小蝌蚪 → 长出两条后腿 → 长出两条前腿 → 尾巴变短了、不见了 → 青蛙(妈妈)

教学反思:

2. 我是什么 学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水,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对于水的各种形态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他们却很少会去琢磨其中的规律和科学道理。所以,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的结构,以读为本,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然后再用多媒体课件重现学生的生活经验,那么,本篇课文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就浅显易懂了。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自然、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自然界中水的变化。 教学方法

引导法、情景创设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我会读”中的生字,能读准字音。会写“黑”字。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云、雨、雹子是怎样变化而成的。 教学重、难点

了解水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一、猜谜导入 (一)猜谜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要来考考你们了,看看谁最聪明。 忽然不见忽然有,像龙像虎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 (云) 线儿有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中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 (雨) 白色花儿无人栽,一夜北风遍地开,

无根无枝又无叶,此花原自天上来。 (雪) 小珍珠光又亮, 噼里啪啦从天降,

小孩新奇捧在手,慢慢变成水一汪。 (雹子)

师:大家仔细观察这几样,你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师:你们真聪明,这节课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下云、雨、雪、雹子共同的朋友,听老师读课文,看看他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老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猜“我是什么”。)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猜谜游戏”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此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必定会集中注意力,积极开动脑筋,最终猜出谜底,分析出“我”就是水,并因此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为后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板书课题

学生书空,齐读课题两遍。 二、初读课文

(一) 自由读课文

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出文章的自然段;3课文中圈出的字要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明确读书要求,对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齐读本课“我会认”的生字

师:现在,老师要把课文中的生字宝宝请出来,我们来跟他们打声招呼,大家一起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 (三)指名读生字

师:同学们一起读读的真棒,现在老师想单独请几位同学来叫一叫这些生字宝宝的名字,谁敢挑战一下? (四)交流识字方法

师:同学们读的这么准确,那么能和同学交流一下你们的识字方法吗? 加一加:雨+包=雹 禾+家=稼 灾 器 换一换:澡—躁 俺—淹

较难的字:浮、灌(罐,獾)、溉、淹都与水有关,暴可以用组词的方法来记忆,毁,毁

灭。“庄稼”一词中“稼”读轻声。 (五)开火车检测生字

师:同学们的办法可真多啊,那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拼音小帽去掉,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咱们来开两组小火车,看看哪组的小火车开的最顺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以小组竞争的开火车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六)学生读词语

师:大家的生字记的真牢固。老师给这些生字宝宝找了小伙伴,老师让他们和自己的小伙伴站在一起你们还能读好吗?老师请几位小老师来读一读,如果他读对了,你们要跟读两遍。

三、品读课文 (一)小组接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生词读的真好。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词放进课文中请你们来读一读。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大家要思考一个问题:“我”到底是怎样变化的?

【设计意图:阅读以读为本。只有在充分朗的课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对新接触的课文有一定的整体感知。】 (二)导读1、2自然。

1.齐读课文1、2自然段。思考:水都可以变成什么?

师: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它还会变呢。谁愿意做小水珠来读一读课文啊?这么多同学都愿意啊,那我们就都是小水珠了。小水珠们,齐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看看我们都能变成什么呀?

2.师:谁来告诉老师,小水珠可以变成什么呀? 汽——云——雨——雹子——雪(老师相机贴图画) 师:看,我们大家多会变啊!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播放水变成汽的动画。

1.师: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水珠啊,你们仔细看,小水珠去哪里了呀?它变成什么了?谁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大家呀?(你可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水珠) 2.师:小水珠还可以变成云呢,它是怎么变的呢?谁来读一读这几句。 (升到天空,我又变成无数极小极小的点儿,连成一片,在空中漂浮。) 学生读,师范读。

3.师:谁还愿意变成云呢?(指名读)

师:咱们学着他的样子,一起变成云好不好?(学生齐读)

4.师:老师知道,你们还喜欢穿各种颜色的衣服呢。 多媒体出示三种颜色的云。

师:这是你们的(白衣服),这是你们的(黑衣服),这是你们的(红衣服)。你喜欢什么颜色的衣服呢?你喜欢白衣服,那你就来读穿白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黑色衣服你就来读穿黑色衣服的句子,你喜欢红衣服就来读穿红色衣服的句子,其余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读最后一个句子。明白了吗?现在开始。(学生分读) 师:听完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他们什么时候穿白衣服?什么时候穿黑衣服?什么时候穿红衣服?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以课文主人公“水”的身份去朗读课文,使学生更好的感悟课文内容。】 5.指导写字

师:这里还藏着一个生字宝宝呢,这个字怎么读?它是什么结构的字?注意观察,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口”要写的扁长,“竖”要居中,底横最长,底部四点要分布均匀,托住上面的部分。) (二)学习第二个自然段

1.师:学完了第一个自然段,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汽、变成云,那么它还能变成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第二个自然段,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2.师范读。

师: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一读吗?最好加上动作。(学生齐读)

【设计意图:从读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表演能力。】 3.完成填空。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文中的括号里该填什么字吗?

师:他填的是落、打、飘,这几个字是表示什么的?(动作)你们同意他的观点吗?能说说理由吗?

(提示:雨有什么特点?雹子有什么特点?雪有什么特点?)

师:哦,这么一会儿工夫,我们就有了这么多的变化。我们来看,水可以变成汽,它是靠什么变成汽的?(太阳晒的)汽上升凝聚变成云,云怎样才会变成雨、变成雹子、变成雪呢?想一想。

【设计意图:适当的填空练习,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 (四)学习第三个自然段 1.女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师:雨、雹子、雪落下来,又变成了水。我们水就是这样在自然界里循环变化的。那你们想知道平时水都做些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第三个自然段。老师想请女生来读一读这一段。(女生读的真流利,声音像百灵鸟一样好听。) 2.老师范读。 3.完成填空。

4.男生齐读第三个自然段。 (五)学习第4个自然段

师:我们水不仅会变,而且还会做好多事情呢。请同学们自由的读一读第四个自然段,思考:我们都做过哪些事情呢? (六)学习第5个自然段 四、课文小结

师:今天,我们结识了“水”这位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天天离不开水,它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美丽、可爱的世界。而面对现在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资源越来越贫乏,面对现在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的现实,我们更应该重视如何保护它,这样才能让它多做好事,不做坏事。 作业设计

1.画一幅水的变化的连环画,分别画出水的不同样子,并在这幅画下面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后进行适当的习作练习,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如果你们还想更多地了解水,课后可以继续找一些关于他的资料,大家一起办个“我的朋友——水”的展览。

【设计意图:“生活即课堂”。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至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水 汽 云 雹子 雪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培养识字能力。 2. 指导书写8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 一、复习导入

(一)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复习要求会认的生字。 1.齐读要求会认的生字。

2.小老师领读生词。(多媒体出示) 飘浮 灾害 机器 冲毁 池子 黑衣服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二、学习本课生字、生词 (一) 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chōng shài chí fú zāi hài hēi qì 冲 晒 池 浮 灾 害 黑 器 2.指名读生字。 3.全班齐读生字。

4.动脑筋想一想,怎样记住这几个字,把好方法讲给伙伴听。 5.交流较难记的生字,老师加以点拨。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识字规律,多形式呈现字词,反复识记。结合本课汉字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分析,交流识字方法,积累识字经验,体会识字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一)指导书写

1.学生认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 2.师范写生字,重点指导:

“晒”字第九画是竖弯,不是竖弯钩。 “害”字中间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器”字不要忘记中间的一点。 “浮”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孚”。 3.学生描红,仿写。

【设计意图:学写生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学生口头组词。

5.出示新词卡片,认读新词。

漂浮 机器 冲毁 暴躁 灌溉 电器

毁坏 风暴 灾害 乐器 毁灭 暴风雪 (1) 请小老师领读。 (2) 全班齐读。

(3) 用“漂浮”一词造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扩词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词语。】 三、全班齐读课文,巩固所学生字、新词 四、师总结 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3.预习新课。 板书设计

2我是什么

shài fú zāi hài qì 晒 浮 灾 害 器

教学反思:

3.植物妈妈有办法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设计意图 :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读中理解,读中感悟。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课文的韵

律美,去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精妙,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观察、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会认12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会写10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

3、 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是怎样传播种子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知道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及诗歌语言的精妙。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里的“降落伞”、“铠甲”指的是什么。孩子对这几种植物接触较少,

因而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也是一个难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读通读顺课文,学习1-4节;第二课时,学习第5节,拓展文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问难。

1、谈话:黄山奇石,令人叫绝;植物王国的奇事,也十分有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植物的诗歌。板书课题:植物妈妈有办法

2、指名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①植物妈妈有些什么办法? ②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 ③哪些植物妈妈有办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带着刚才质疑的问题,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难读的多读几次。

2、出示词语:旅行 降落伞 娃娃 纷纷 山洼 观察 知识 啪 炸开 蹦着跳着 3、交流反馈, 读准字音。

个人读、指名读、齐读,读准“得”的字音。

“为”在这应选择哪个读音,再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 读完了这首诗,你发现了什么?

2、 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在书上把它们画出来。(板书:蒲公英、苍耳、豌豆)学习蒲、苍。指导书写“豆”。

3、植物妈妈在什么方面有办法?(板书:传播种子)也可以说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去旅行。

四、精读课文,理解重点

(一)引读第一节。是啊,孩子如果已经长大,…… 重点指导最后一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二)自由读2——4节,看看植物妈妈们有什么好办法呢?把她们的办法划出来。 (三)这些办法好在哪儿呢?把自己喜欢的小节多读几次,说说为什么喜欢? (四)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2、出示课件演示:瞧,这就是蒲公英妈妈和她的娃娃。理解降落伞。 3、理解“轻轻”、“纷纷”。

做动作体会“轻轻”,这句诗怎么读呢?(描述)风婆婆过来了,她轻轻地吹着,一个蒲公英娃娃出发了,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都在风婆婆的帮助下,像降落伞一样飘飘悠悠地离开了妈妈。这就是纷纷出发。下雪了,雪花纷纷地飘落;秋天,树叶黄了,纷纷地飘落;下课了,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 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轻声读“只要……”

4.朗读体会。现在我就是蒲公英妈妈,你们是我的孩子。你们乘着微风纷纷出发,那么你想飞到哪儿生根发芽?(自由回答)说得真好,蒲公英多么可爱、多么勇敢。妈妈看到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是多么高兴呀。现在让我们自己读读这节诗,你能加上动作读这节诗吗?会背的可以不看书,看谁读得最投入。. (五)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课件演示,认识苍耳。

2、你有什么不懂吗?理解“铠甲”: 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铁做的衣服。这里指的是苍耳坚硬的外壳。

3、师:如果你是小动物,你们会把苍耳带到哪里安家?就这样,苍耳跟着这些小动物们到田野,到山洼,树林、花园,小动物们把他们带到哪儿,哪儿就是他们的家,他们以四海为家。

(六)学习第四小节 1、 指名读。

2、 喜欢豌豆的同学来说说太阳是怎么样帮助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课件演示。) 3、 比较:(1)“啪”的一声,豆荚炸开,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了妈妈 (2)豆荚炸开,孩子离开妈妈。

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第一句写出了豆荚炸开时的声音以及孩子们离开妈妈时动作及心情)这一下可不得了啦,豌豆娃娃们迫不及待地蹦了出来,他们去干嘛? 这时候他们的心情怎么样?该怎么读,试一试,谁把两句连起来读。 4.小结:蹦到哪儿……跳到哪儿……他们也以四海为家。 5.齐读这节诗歌,也可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小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解了蒲公英、苍耳、豌豆这些植物妈妈,她们的办法都很好,其实植物妈妈的办法还有很多很多,还有什么办法呢?请小朋友们回去后请教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也可以去网络、书籍上查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纷、经、好、如。你有什么发现? 2、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词语,开展各种形式的认读。

2、引读第一节。诗歌介绍了几种植物妈妈?她们有什么办法? 二、学习第五节

1、过渡:植物妈妈的办法非常多,那里有许许多多的知识,什么样的小朋友能得到它? 自由朗读第五小节。 1、 指导朗读。

三、朗读全诗、选择背诵。 四、课后延伸,激发兴趣。

1、这篇课文给我们介绍了3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的方法?(学生交流)

2、出示 资料库:

凤仙花、豆、麻是靠太阳晒传播种子的。 莲子是靠水传播种子的。

野葡萄、樱桃、山参,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扬絮、柳絮是被风吹散生根发芽的。

3、我是小作家。(模仿第2、3、4小节编写一首诗) 范文:

椰子妈妈有个好办法, 她让孩子落在海水里面。 漂到哪儿,哪儿就是他的家 五、完成课后的“读读抄抄”。

许许多多 高高兴兴 进进出出 花花绿绿 快快乐乐 说说笑笑 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词语。 六、指导书写。

“已、甲、识、娃、洼”。 板书: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 降落伞 苍 耳 穿铠甲 豌 豆 晒太阳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一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能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

3、熟读并背诵古诗《梅花》,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的兴趣,进一步感受梅花的精神。 4、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通过名词和动词的学习及课外阅读认识生字,积累新词。 2、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发现识字方法,激趣识字。

学生反复自读每组词语,说一说从这几组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指名说一说,然后小组采用不同行式进行熟读这些字词。 2、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识字游戏“开火车”。

二、字词句运用。 1、读一读: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2、在小组内演一演。

3、每一组词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台演示。 4、句子练习。

(1)学生自由读一读书上的两个句子。

(2)同桌互相用“有时候……时候……、……在……在……在……在……”来说一句话。

(3)请同学在全班交流练习说句子。 三、书写提示。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4、进行全班评比。

第二课时

一、谈话揭题,齐读课题。 播放课件,板书课题,学习“花”。 二、初读诗文 感知大意 1、 教师范读古诗。

2 、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得通顺、流利! 3、 指名读诗文,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4 、教师与学生配合读诗,指导学生读准每个字音、停顿、节奏! 5、认识二类字

6、指名读古诗,齐读古诗。 三、细读古诗,进入诗境。

1、人们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了这么多遍古诗,你从古诗中看到了什么画面?

2、学习前两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通过诵读这两句诗,体会一下梅花不怕冷的品格。

3、学习后两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朵朵梅花被雪压住了,诗人王安石是怎样发现它们的?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谁愿意来读读这两行诗?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想:这两句诗要告诉我们什么?通过朗读体会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同学们,你们喜欢梅花吗?为什么?让我们读出对梅花的喜爱! 5、师配乐读;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听老师读诗,想象画面。

6、生配乐读:哪位同学愿意用你的朗读,再次把我们带到那个梅花开放的地方? 7、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人是怎么读诗的吗?(摇头晃脑地读)我们一起站起来,学一学古人,用你的表情,用你的动作来表演这首古诗。

四、 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快乐读书吧 第三课时

一、我爱阅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1、 读一读。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绕口令)

天空飘着一片霞, 水上游来一群鸭。 霞是五彩霞, 鸭是麻花鸭。 麻花鸭游进五彩霞, 五彩霞网住麻花鸭。

乐坏了鸭, 拍碎了霞, 分不清是鸭还是霞。

2、小组内赛一赛:看谁能最先背下来。 二、快乐读书吧。 1、读读材料。

2、给孩子一本书,让孩子找找书名和作者。 3、小组同学交流读书的好处。 4、小组同学交流书从哪里来。 5、讨论如何建立班级“快乐读书吧”。 三、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识字)

1.《场景歌》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组数量词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美好生活的同时,认识事物,认识表示事物的汉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数量词的表达方式。 教学目标: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

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

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最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

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

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玩得开心吗?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生活在这么多姿多彩,美丽的地方是多么幸福,快乐啊 六、板书设计

《场景歌》

海边 乡村 公园 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词,认读词语

2、出示课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 二、创境学文,培养语感

1.出示图片,感受美景。教师不由自主状随着学生一起说出:海鸥,沙滩,军舰,帆船;垂柳,稻田,鱼塘,果园;翠竹,小溪,石桥,飞鸟。 2.感受美景,导入数量词。

(1)感受美景,感受数量词。师:这些东西美吗?我们再次来欣赏。师口中念念有词:

啊,一只漂亮的海鸥;啊,一片美丽的沙滩……

(2)导入数量词,出示课题。大家看,像一只、一片、一艘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做“数量词”(板书:数量词)。你们能从文中找一找,读一读,并用笔把它们划出来吗? 3、指名用我们书本中的数量词来说一说呢? 4、我还能说(看谁说的多)

师:“一只海鸥、一群海鸥……”除了书中的数量词,还能用哪些数量词来形容这些事物。 三:指导书写,练习背诵。

师:读了,说了,同学们的嘴巴越来越灵活了,老师还想检验下同学们字写得好不好,大家有信心吗?

1、(课件出示“园、旗、领、群”等字。)

⑴ 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⑵ 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笔顺。 ⑶ 学生照样子书写。

⑷ 写完后与田字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和结构美。 2、小组分节朗读比赛,看哪组读得最流利、最整齐。

3、师生“对口令”游戏:老师说数量词,学生说出相应的事物。 4、(课件出示全文),学生带着喜爱之情试着背诵课文。 四、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1、游戏“找朋友” 2、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数量词学的这么好,老师有一首“数量词”歌也不错,想送给你们。大家听听吧……(出示课件)

一盆花、一杯茶、一棵树、一台电视、一辆车、一幅画、一双鞋、一件衣服。 3、大家想生活中的例子,也学着说说。(视时间灵活处理要作为课内延伸或作业) 4、出示图片,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什么。(课件出示)。 5、观察教室里的物品,用上数量词说一说。(小练习) 师总结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欣赏了美丽的风景,学习了数量词,掌握了几种识字方法,还写了一手好字,下面请看作业:回家后仔细观察家中物品,用上数量词说给父母听。 教学反思:

2.树

3.拍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正确认读“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个字。 2.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4. 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牢、记”等 13个生字;正确书写“保、护”等 8个字。 正确认读“牢记、孔雀、雄鹰”等词语;正确读写“拍手、保护、动物”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出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游戏。 了解“隹zhuī、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动物知识,增强关爱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记与动物有关的生字;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熟读课文,能做拍手游戏。

教学难点:了解“隹、鸟”等偏旁表意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方法:引导,讲解,鼓励,启动,合作法

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学习,讨论学习 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说说认识其中的哪些动物,告诉学生这些动物就藏 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中。

2. 揭示课题,板书“拍手歌”,学生齐读。

3. 认识“拍手歌”。回忆二年级学过的拍手歌。课件展示,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学 生拍手应和。教师简介:拍手歌就是拍着手诵读的儿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听录音,感受读课文的节奏,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三)细读课文,借图识记 1. 画一画,找一找。

引导学生自己画一画、找一找课文里提到了哪些动物,然后交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第一组词语:“孔雀、锦鸡、雄鹰、雁群、百灵、老虎、熊猫”。 认读后重点指导认识“隹”。先让学生观察“雀、鹰、雁”字形的相同之处,然后演 示“隹”

的字形演变过程(详见“教学资源”),让学生知道带有“隹”的字与鸟类有关。 最后拓展识字,让学生说说还知道哪些部首是“鸟”或“隹”的字。 2. 读一读,选一选。

这一环节主要学习第二组词语:“牢记、保护、伙伴”。教师可以出示如下练习: 牢记 保护 伙伴

我们要( )大自然中的动物。 动物是我们的好( )。 学过的生字大家一定要( )。

练习之后再出示“记、己”进行对比,出示“保、伙、伴”三个字,练习组词和用词 语说句子,看谁用得准确。

3. “开火车”认读,巩固识记。用卡片出示要求会认和会写的两类字,采用开火车、同桌互读、小组赛读等多种形式

加以巩固。再认字的时候,将生字放在词语里,再把词语放到课文的句子里,再结合着理 解句子、结合句子内容说话,将字词句运用整合起来。 4. 自由读文,巩固生字。 (四)拍手游戏,品读课文

1. 学生自己拍手读课文,要求注意朗读的节奏。 2. 同桌拍手互读。

3. 全班拍手对读;教师引读。如教师读“你拍一,我拍一”,学生读“保护动物要牢 记”,体会诗歌的节奏。 (五)整体把握,练习说话

1. 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第 1小节和最后一个小节讲了什么道理。 2. 学生思考后交流。

3. 让学生抓住文中动物的特点练习说话,交流对动物的了解,升华情感。 (1)先说说自己对课文中动物的了解,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说。

(2)让学生模仿例句,用一句或几句话夸夸它们。在说完整话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 够说出动物的特点来(详见“教学建议”)。 (六)书写“保、伙、伴”

1. 观察偏旁,归类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保、伙、伴”,观察比较,说说写好单人旁 需要注意些什么。

2. 观察部件,交流提醒。引导学生观察生字部件中的笔画,说说书写时要特别注意 哪些笔画或部件。

3. 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 师生赏评,练习改进。 (七)拓展小结

1. 总结全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好多动物朋友,也了解了它们的生活特点。动物 和人类一样,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要和动物和谐相处,爱护它们、保护它们,共同拥 有美丽的大自然。

2. 拓展延伸:学生课后搜集其他内容的《拍手歌》,准备在后面的学习中交流。 (八)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把今天学过的内容讲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拍手歌

我们要爱护动物。

教学反思:

4.田家四季歌 [知识与技能]

1、能借助拼音读准“春、夏、秋、冬、”4个生字的字音。 2、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并为这4个字组词。 3、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 4、能在田字格中描写“春,秋,冬”。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巩固所学习的生字。 2、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诵读儿歌、改编儿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春、夏、秋、冬”4个生字,并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教学难点:

1、 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儿歌的改编。

教学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情感 1、播放歌曲《四季歌》。

激发情感:小朋友,刚才的那首歌好听吗?想不想知道那首歌的名称呢?那首歌就叫《四季歌》,那是日本的一首民歌。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儿歌,它的名字也叫《四季歌》,谁来拼一拼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学习字词,诵读儿歌

1、小朋友,一年有四个季节,你知道是哪四个季节吗?出示:“春、夏、秋、冬”四个生字师:在这四个字中,你已经认识了哪个字?能告诉我们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吗?学生交流自学的生字。(春:日子底;夏:从上到下写;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秋:拼一拼,记字形:禾加火;冬:下面两点要上下对齐。)

2.叫号游戏。(巩固四个生字)师:现在我们来做个叫号游戏,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了,来,请出小老师!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第一个季节是春天,春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夏天)夏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秋天)秋天过去了,什么来到了?(冬天)冬天过去了,又是第二年的春天来到了。就这样,四季在轮回。

3.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1)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现在我们该把“春夏秋冬”这四个字宝宝送回到课文里,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儿歌里讲了四季中的哪几样景物?你能不能边听边把它们圈出来?生听课文录音。师:儿歌里每个季节都提到了一样景物,你听到的是什么呢?

根据生答板书:花儿、蝉儿、枫叶、雪花三、朗读儿歌,理解内容:(一)读准字音1.跟录音读课文。

师:小朋友真聪明一下子就把这些景物都找出来了。下面让我们跟着录音读读课文吧。小朋友读得轻些,注意听清楚录音里的字音和停顿。2.指名读。师:读得真不错。3.比赛读。(2小组)(二)理解儿歌:

1、师:小朋友,你们看,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你最喜欢哪个,选你喜欢的读给大家听。2、春天花儿笑。(板书:笑)师:笑的反义词是什么?“花儿笑”是什么意思呢?(“笑”字形象生动,把花儿当人来写,在“笑”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3、夏天蝉儿叫。(板书:叫)师:蝉儿的叫声是怎样的呢?我们来听一听。蝉儿还有一个名字叫“知了”。听着蝉儿的叫声,我们似乎感受到了夏日的炎热。

4、秋天枫叶红。(板书:红)师:红是一种颜色,红色彩明丽,代表着秋天的丰收。 5、冬天雪花飘。(板书:飘)师:“飘”字写出了雪花的轻盈。冬天下雪了,我们可以干什么?6.师生合作读。

师:一年四季的景色那么有特色,又那么美,老师情不自禁地想来读读课文了,你们愿意

和我合作一下吗?(师生配乐读儿歌)这样,你们还能和老师合作吗? 四、巩固拓展,看图编儿歌

1、师:小朋友学得真好。下面老师要考考你,看看你是不是真的懂了。

(1)一年四季,你最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可以用儿歌里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自己组织句子回答。

(2)读一读,想一想,什么季节开什么花? (3)想想下列词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2、师:小朋友真棒!老师奖励大家一首儿歌。这是老师学着课文的样,编的一首秋季歌。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编一首冬季歌啊?

3:师:一年四季的景物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来看看图,说说还有什么景物,好吗?可以说图上的,也可以说图上没有的。但是要求学着课文的样子说,你行吗?(生合作完成一首四季歌)4、请你读一读:

5、游戏:拍手歌五、总结:师:小朋友,一年四季的景色是多么优美,每个季节又有着特殊的景物。我们的大自然可真奇妙!希望我们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能发现周围的美。 五、总结拓展

那么你也一定可以和课文的作者一样,写出大家喜欢的儿歌的。回家去和爸爸妈妈一起编一首属于你自己的季节歌或者四季歌。

花开草长蝴蝶飞。 麦苗儿秀了, 桑叶儿正肥。 夏季里,农事忙, 才了蚕桑又插秧。 早起勤耕作, 归来带月光。 秋季里,稻上场, 谷像黄金黄, 身上虽辛苦, 心里却安康。 冬季里,雪初晴, 新做棉衣轻又轻, 一年农事了。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使用字典,学会用部首查字典的查字方法。 2、熟读并背诵对联,培养阅读和积累对联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字典。(学生) 课时分配:二课时

第1课时

一、读儿歌,导入新课。 1、学生读儿歌:

葡萄架,高又高,上边挂着紫葡萄。 狐狸看见往上跳,跳哇跳,够不着。 够不着,心不甘,不说自己笨,倒说葡萄酸。

2、你们在读的时候,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我们怎么办呢? 3、提示新课:查字典。 二、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1、学生自由读查字典四步法, 巡视。 2、请同学汇报用部首查字法的四个步骤。

3、老师把字典放在平台上作示范,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字典中找出“部首检字表”页码上的“部首目录”、“检字表”、“正文”,告诉学生应怎样看正文中的注音及解释,让学生明白,查字典必须按一定步骤进行,才能查到要查的字。

4、练习

(1)查一查下面的部首在“检字表”的哪一页。 艹( ) 糸( ) 犭( ) 酉( ) (2)数一数下面的字除去部首还有几画。

葡( ) 紫( ) 狸( ) 笨( ) 酸( ) 5、实践操作: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查儿歌中不认识的字。 6、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三、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2课时

一、提问引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会说对联吗?你都知道哪些对联? 2、请部分同学来分享自己了解的对联。 3、提示新课,今天我们也来学习对联。 二、日积月累。

1、出示26页3副对联,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教师用课件出示对联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对联,直到读通顺,读熟为止。 5、师指导朗读对联,感受对联所表现的意境。

6、生再次试读对联,直到读得流利,有感情。(互读,小组合作读,全班齐读) 7、师逐句讲解每副对联的大致意思。 8、生带着情感,小组合作试背。 9、指名背诵,全班齐背。 三、我爱阅读。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十二月花名歌”,小组合作读,指名读,齐读。 2、老师用课件出示儿歌中难读的生字。 3、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逐句读,直到读通顺,读熟悉为止。

5、学生再次自由读,并用横线勾画出每个月开的花名。 6、全班交流汇报。

7、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花是什么月份开的?举例说一说。 四、老师小结,布置作业。

第三单元(课文)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带点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最好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教学反思:

5.红马的故事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9个生字,其中一个为多音字。理解“自由、含苞待放、居然”等词语。 2、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3、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明白在学习、生活中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尝试后的喜悦。 教学重点:

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教学的难点是感受小作者的心情和快乐,初步了解冒号的一般用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质疑导入 1.检查认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我们最喜欢上美术课,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读2—13自然段,找出我们喜欢上美术课的理由,并做上记号。 二、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1.渎课文2—13自然段,想想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相机引导。

我们喜欢上美术课,有哪些理由呢?可以在找到的句段旁写上批语,做上记号;同座的两位同学如果都读完了互相议一议,看看自己找的理由是否正确。 3.同座互相议一议,读一读。教师巡回辅导,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体会,用心倾听学习就有收获。这两位同学做得很好,在交流的过程中边朗读,边圈画。 三、交流感悟,品味语言

围绕“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开展教学。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指导学生学习、朗读、理解课文。

1.我们为什么最喜欢上美术课?谁愿意起来把你的学习体会和大家交流交流。

(1)大家喜欢上美术课,是因为老师的画画得妙。我是从课文的第2、3自然段中读到的。教师相机板书:老师画得妙

(2)请同学们自由读1、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师画画得妙的句子,读一读。 (3)指名学生起来读句子。学生读句子时,教师相机出示下面句子,指导朗读。

A.“他画得真妙啊!一头漫在水里洗澡的牛,尾巴上还停着一只苍蝇;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辫在桌面上。”

B.“老师还画漫画: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全走路的椅子。” (4)瞧!老师的画的确画得妙!谁还想读。

(5)读得好!花瓶中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全班女生一起读。

我听出来了,三朵百合真是很美。你瞧:在三朵百合的后面加上一个小冒号,我们就知道后面的三朵百合各有各的姿势,是不一样。多神奇的小冒号。再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和这相类似的小冒号。

(6)第2句中小冒号和这个冒号相类似。

(7)你来读读这句。是啊,老师的画真是画得好,滑稽的小丑,戴面具的狮子,会走路的椅子都很可爱。我们一起来读。

(8)谁会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恰当地运用冒号?教师着重指出:有的,有的,有的。 (9)自由练习。然后指名说句子。 2.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讲得好。我是从课文的第4--6自然段中读到的。 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讲得好。

(2)把老师讲的话读给大家听。学生读,教师出示下面的句子: A.高兴画什么就画什么。 B.用脑筋想,用眼睛看啦!

大家自由读读这两句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3)学生自由读句子。

(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评价,指导读好句子。

同学们知道了可画的东西真多啊!天上跑的、地下爬的、水里游的都可以画。

多有耐心的老师啊!不会画不要紧,只要动动脑筋,就会把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脑袋里所想到的画下来。

读得好!我和大家来分角色读,看谁读得好。 师生读。男女生读。

3.我们喜欢上美术课,还有什么理由? (1)老师还夸同学们的画画得好。

(2)教师相机板书:老师评得好。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3)根据学生的回答朗读,教师相机出示下面老师的评语:很好!就是要这样画! (4)指导学牛朗读,读出老师此时的喜悦心情。 (5)老师为什么说“我”画的小红马“很好,很好”? (6)学生自由读课文。

(7)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读好第7、10、12自然段,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在读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自由画画,而且想象既纯朴又丰富大胆,还很有创意。 (8)同桌互相练读师生的对话。

(9)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和感激;读出“我”的天真可爱和惊喜。

四、小结全文,作业练习

1、我画小红马得了90分,大家真高兴。美术课上老师画得妙,讲得好,评得好,他把他

的爱无私地奉献给我们,我们也深深爱着他。板书:爱心 2、作业:

①根据课后第三题冒号的提示,照样子,写两个含有冒号的句子。 ②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听。

五、板书设计:

6 红马的故事 老师作画 妙 鼓励 ↓↑ 佩服敬佩

学生画画 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附:作业

一、看拼音写词语。

bang mang tu se du shi ( ) ( ) ( ) lao shi biao zhun ju zhu ( ) ( ) ( ) 二、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

1、老师走到我的旁边 笑着问 画好啦 这是什么马

2、花瓶里有三朵百合 一朵盛开 一朵含苞待放 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三、写话(二选一)

1、我想对课文中的老师说:“ 。” 2、我也喜欢自由画画,我想画 ,因为 。

教学反思:

6.《一封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对比露西的前后两封信,想想你更喜欢哪封信呢?学会语言的运用技巧。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2、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懂得在困苦中寻找乐趣,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以免亲人担忧的道理。

2、懂得凡事都往好处想,这样生活才能过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多种方法识字,规范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初步体会当说话人在话语后面时的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 2、懂得在亲人面前要报喜不报忧的道理。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师:孩子们写过信吗?在写信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告诉朋友或亲人一些什么事情? 2、揭示课题:一封信。 二、初读课文,识写生字。 1、根据自读提示,学生自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就藏在课本的第35页,读之前看看老师给大家的小提示。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我会认的字画上圆圈。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再读,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识记生字。

(1)带拼音认读生字。

大家看,这里有这么多信封,只要孩子们能将上面的生字读正确,我们就能顺利地将信封打开。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借助拼音读一读吧!

(2)去掉拼音认读生字。

调皮的生字宝宝丢掉了它的帽子,你们还认识他们吗?给你的同桌读一读吧!

(3)开火车读生字。 (4)交流识字方法。

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他们吗?先跟你同桌交流交流! 老师也出几个字谜考考大家! (5)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请孩子们汇报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露西要给爸爸写一封信,开始露西给爸爸报告家里的坏消息,后来在妈妈的提醒下,他向爸爸报告了妈妈的好消息。)

2、找一找,看看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第一封信?哪些自然段写的是露西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

3、自由读读露西两封信的内容,体会一下两封信给你带来的感觉。 四、写字指导。

1、观察要求写的生字,说说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全班交流,互相提醒。

3、观察“珠、圆、笔”,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教师点评。 五、总结全文。

7.妈妈睡了 教材分析:

《妈妈睡了》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了午睡时他的所见所闻所感,描述的是一幅宁静温馨的画面:在哄孩子午睡的时候,妈妈先睡着了,她沉沉地睡着,呼吸那么均匀。孩子静静的看着熟睡的妈妈,看得那么投入,那么动情。课文表达的是母子之爱:孩子爱妈妈,是通过孩子对妈妈的直接观察来表现的;妈妈爱孩子,是通过孩子观察时的想象来反映的。课文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深切的母子情。

学情分析:有一种爱能洞穿人生的铜墙铁壁,有一种付出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母爱。而如今,太多的“小皇帝”、“小公主”享用着甚至挥霍着母爱,自己却浑然不觉。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感受着母爱,情真意切,语言朴实,是对学生进行关爱父母感恩父母的一篇好教材。因此,教学中要做到:

1、着力营造母子情深的“爱的氛围”,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体味亲情的美好。 2、以爱召唤爱。引领学生走进自我,体味现实生活中无微不至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教学要求: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母爱,同时懂得关爱父母。

3、正确认读本课十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八个生字。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积累部分词语。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借助插图,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的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3.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懂得关爱父母。 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母子之间的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调动情感。

1、出示课件,听唱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随着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刚一上课他们的思维不能马上集中到课堂上来,如果利用歌曲导入,会很快吸引学生,能有效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引到课文中来。

2、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妈妈的爱。)

设计意图:由于每个人都有爱自己的妈妈,妈妈在孩子心目中是神圣的,伟大的,学生乐于亲近自己的妈妈,因此当歌曲唱完之后提问“听了歌曲你想到了谁呀?”非常明显是唱

到了妈妈,于是又创设了“你们谁愿意把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大家?”这样的情境。这样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产生撞击,使儿童既有经验与文本冲突,寻找到孩子心跳与文本的结合点,产生移情效应。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畅所欲言,自由介绍生活中的妈妈。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真实的生活体验,说起来一定很全面,而且学生的参与率也会很高。同时也调动了孩子们对妈妈的情感体验。

4、在学生介绍自己妈妈的基础上,教师接着说,有一位小朋友也观察了自己的妈妈,你们看,妈妈在干什么?

同时出示课件(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解释并板书课题:妈妈睡了。 二、初读课文,主动识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读音。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培养自学能力。 2、分类识记生字。

(1)、联系生活实际及动作演示识记:闭、眉、呼吸、深沉、均匀、额、乏。 (2)、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哄、润、慈祥、熟。 (3)、用形义联系法识记:汗。 3、检查认读情况。(课件出示词句。)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4、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 以各种形式和生字“打招呼” (2)、指导字格里的八个生字。 重点指导:

先:上面的竖要写在竖中线上,第二横略长,下面的竖弯钩要写得圆润; 闭:门框不能写得太窄;

“汗”、“讲”、“响”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且都左窄右宽,其中“讲”字左边的言字旁要比右半部分低;“汗”字的三点水第二点应写的靠左一些,右边起笔要靠近第二点; 弯:第二笔横要略长;

“故”右边是反文而不是折文。 (3)、讨论怎么记住这些字。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写字,学生描红。 三、朗读课文,体验感情。

1、老师看出来了,你们都很喜欢这篇课文,你们想不想自己读一读?在读的时候多和生字朋友打招呼,把课文读到你满意为止。 2、学生自由朗读。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A、妈妈明亮的眼睛闭上了,弯弯的眉毛也睡在妈妈红润的脸上。 B、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 (说明:这两个句子较长,注意断句的指导。)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妈妈睡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爱,去感受课文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写自己的妈妈在睡着了以后的故事的。 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同学们已经牢牢掌握了生字,下面请同学们学习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朗读。 2、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导。 3、读中感悟,体会深情。

(1)、出示中心问题:看看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的?你从哪看出来的?小组同学讨论。 (a)很美丽。从“明亮的眼睛”“弯弯的眉毛”“红润”可以看出。 师:(板书:美丽,出示“美丽”一段)自由度这段,看看还能读出什么? 生练读,感悟:“好像在给我唱催眠的歌谣”,说明妈妈很爱孩子。

师小结:妈妈爱孩子也是一种美,比外表美更重要。妈妈爱我们,我也爱妈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爱再读这段。 生练读。

(b)好慈祥。从嘴角眼角挂着笑意可以看出。睡梦中想要讲故事给孩子,说明妈妈爱孩子。

同学们,怎么理解“慈祥”?在你的生活中谁非常慈祥?(板书:慈祥)

师:究竟什么是慈祥,大家读了这一段就会知道。(出示这一段)

设计意图:“慈祥”一词对于学生理解起来是一个难点。通过分析课文,抓住重点语句:微微的笑着、好像睡梦中又想好了一个故事指导学生来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来理解“慈祥”。

师:妈妈这样慈祥,这样关心孩子,这一段该怎样读? 学生朗读,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c)好累。从“呼吸深沉、均匀”“头发粘在额头上”“沙沙的声音听不到”说明妈妈睡得香,干了很多活,很累。

理解“深沉”、“均匀”。联系上下文并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深沉”;采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呼吸均匀”,先表演“呼吸不均匀”是什么样的,再表演“呼吸均匀”是什么样的,这样通过对比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了。 师:想想妈妈会干了那些活? 生回答。

师:是啊!妈妈多累呀!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这一段该怎样读? 生练习朗读。

(2)、师:睡梦中的妈妈那么美丽,那么慈祥,又那么累,让我们随着音乐再读课文,读给我们亲爱的妈妈。(课件:音乐《摇篮曲》。)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让学生逐步学会以语言文字为依托,分析语言现象,在字、词、句、篇的联系中揣摩语言文字的内涵,体会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强化个性体验。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总结拓展,升华情感。

出示插图“母子午睡图”,指导学生观察插图。 (a)、你特别想对图中的孩子和妈妈说点什么? (b)、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什么? (学生自由说一说)

(c)、关于妈妈,你还想写些什么?课下认真观察,像文中的小作者一样在你的小本本上写一篇关于妈妈的小文章,读给自己的妈妈听。

设计意图: 现代阅读教学观需要我们以生活的理念构建起语文教学大课堂。在教学中,我们要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语文空间。

5、课外阅读:歌词《疼爱妈妈》。

一颗心融化着酸甜苦辣,一双手每日每夜忙活着家,泪水肚里咽,零钱省着 花,一把情一把爱把儿女拉扯大。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家里操点心,帮妈妈干点啥。疼爱妈妈,

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一颗心紧围着春秋冬夏,一双手风里雨里遮挡着家,香的给婆婆,甜的给娃娃,一把情一把爱把日子过成画。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替妈妈操点心,陪妈妈说说话。疼爱妈妈,我疼爱妈妈,疼爱妈妈就是听妈妈话。 板书设计:

弯弯的眉 红润的脸→美丽

妈妈睡了{ 微微的笑着→慈祥 }

干了好多活儿 累了、乏了→勤劳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三

口语交际:做手工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2、说的方面,主要是训练学生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等大致情况说清楚。说的时候,态度自然大方,普通话准确、流利,有一定的感情,达到口语训练和别人交流的目的。

3、听的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并能对自己想了解的情况,大胆地向说话的人提出问题。

4、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说完整话及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能将自己所说的、所想的写下来。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 2、揭示口语交际的内容:做手工。 二、准备玩具。

1、请准备了材料的孩子拿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材料。 2、请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做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3、在做玩具的过程中,请同学们认识所用的材料,记住步骤。并想想做的时候是否遇到了困难,以及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三、分小组交流。

1、以4人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要求有: (1)你喜欢或制作的玩具是什么? (2)它是什么样子的? (3)它好在哪里?

(4)如果是自己做的,那么在做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或者遇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5)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

2、各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老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四、各小组请部分同学汇报。 1、请部分同学汇报交流。

2、老师和同学注意倾听。特别是老师,必须引导学生有条理、完整、通顺地表达。 3、其他同学倾听。让其养成倾听的好习惯。 五、把你刚才交流的内容试着写下来。 1、学生动手写。 2、老师巡视指导。 六、成果展示。

1、请完成的孩子自己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否通顺。

2、请部分写得好的孩子到讲台上朗读,老师注意相机引导写得不够通顺和不太好的句子,并让其他同学学着修改修改。

3、请同学们再一次修改自己的作品。 七、总结。

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让学生具有运用字典独立识字的能力,养成在学习中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3、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4、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1、展示自己在课内外积累的字、词、句。

2、熟读并背诵古诗《小儿垂钓》,培养阅读和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字、词、句卡片。 课时分配:一课时

第1课时

一、展示引入。

1、请孩子们说说自己在生活中积累认识的字、词、句都有哪些? 2、请同学们依次上台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课内外认识的字、词、句。 二、展示台 1、课件展示:

白云 乌云 朝霞 晚霞 雨点 霜冻 雪花 冰雹 小溪 河流 湖泊 海洋

2、请孩子们好好读读,说说这些词语分别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物? 3、你还搜集了同类的其他词语吗?请同学们补充。 4、出示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词语:

含苞欲放 百花争艳 花红柳绿 春色满园

5、请同学们想想还有哪些描写春天景色的词语,把它补充在书的旁边。 6、出示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1) 请孩子们读一读,记一记。

(2) 找一找我们学过的关于读书的名言锦句。 三、日积月累。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1最有名的一首诗《小儿垂钓》。 1

2、和老师一起来写课题,“垂”字的横画比较多,中间这一横字得稍微长一点,字应站稳了。“钓”字里面有个点。

3、“垂钓”就是钓鱼的意思,那“小儿垂钓”的意思就是小孩子钓鱼。

4、同学们,钓鱼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你们钓过鱼吗?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5、钓鱼是一门学问,诗人笔下的小儿垂钓可是另有一番情趣呢!

6、你们都被这首小诗吸引了。它呀就写在书上,翻开书p43,自己读读,看谁能把诗歌读流利?

7、在这首诗歌里藏着这样几个汉字朋友呢! (出示生字“稚、侧、纶、莓”。)谁会读?(个别读、开火车读、领读)

8、离开了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能读准这些字吗?开火车认读生字。你们读得真准! 9、“稚”和“侧”这两个字我们不光要会读,还要会写。师范写。 10、请同学们大声地把这首诗读一遍,然后读给你的同桌听听。个别读。

1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每一行有7个字,共四句。每行停顿都是2/2/3。所以我们朗读时字音要准确,停顿节奏也要准确。

12、大家都陶醉在了童趣之中,其实古诗中写童趣的诗还不少,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首诗。

所见 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高鼎

单长鹰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宿新市徐公店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四、我爱阅读。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阅读《王二小》。 2、学学讲《王二小》的故事。 3、请孩子们讲讲同类的其他故事。 4、请孩子们多读课外书。 五、孩子们说收获。

第四单元(课文)

8.古诗二首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王之涣本人和他的《凉州词》、《送别》这两首古诗,并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登鹳雀楼》,能背诵《凉州词》、《送别》。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所要描绘的意境和诗中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具准备:PPT课件,古诗新唱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喊班级口号:“天天有进步,人人在成长!”教师对学生提出希望,相信大家这节课都会有进步。 二、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1、导语导入:老师知道小朋们友们非常喜欢画画,上课前老师找到了这样一幅画。 (师出示登颧雀楼课文插图)

2、谁能根据这幅画编一个故事或说一段话? 生交流。

3、教师(边指图边讲)在我国唐朝,有一位大诗人,名叫王之涣。一天傍晚王之涣来到黄河岸边,他看到夕阳挨着群山慢慢落下,像个大红球,染红了天边,滚滚的黄河水浩浩荡荡流向大海。诗人感到,这里的景色太美了!但是他还不满足于眼前看到的景象,他想知道远处的风景又是什么样的,只可惜站在这里看不到。小朋友,你能想个办法让诗人王之涣看到远处的风景吗?

学生动脑想办法。

4、如有学生提出可以登上旁边那座楼时,教师相机讲解:这座楼它叫鹳雀楼。板书“颧雀楼”。谁来叫叫它的名字? 学生齐读“鹳雀楼”。

5、同学们,课题中就出现了两个生字宝宝,我们先来看第一个字“雀”,怎么读?你怎么记住它?“楼”呢? 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6、很好,我们开课就先认识了两个生字,大家都在努力使自己进步,为自己鼓掌。知道这个楼的名字怎么来的吗?课件出示鹳雀楼资料。

7、同学们,我们接着来替诗人想办法,诗人仅仅登上这座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吗?那我站在楼的一层,行吗? 生(齐):登到最顶层!

师:谁知道为什么登上鹳雀楼就能看到远处的风景呢? 生:因为站得高就看得远。

8、你说得太好了!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明白了这个道理,想要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于是就写了一首诗,题目就叫:《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利用小学生喜欢绘画的特点,教师以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鹳雀楼、高山、夕阳、诗人、黄河”,并启发学生看图说话,说出诗意,理解这首古诗包含的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使学生对作者、诗意,留下深刻印象,自然进入到古诗的学习中。) 三、指导朗读古诗。 1、 出示诗人,了解诗人。

2、 课件出示古诗。教师示范读古诗。

(不少学生跃跃欲试,因为他们在一年级就已经背过。) 2、请会背的同学一起背。

3、 哪位小老师能上来教一教大家? 4、 出示节奏读,学生按节奏来读。 5、 指导学生平仄读古诗。 6、 学生齐读(背诵古诗)

过渡:刚才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已经能背诵这首古诗了,现在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来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边听边想诗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眼睛,在优美的古筝曲中,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画面。) 四、学习古诗。

1、同学们,你们刚才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自主交流。)

2、(出示古诗的前两句)诗人看到了什么?“白日”是什么意思?“依”又是什么意思?换个词语来解释一下。 3、读一读前两句来。

4、(出示诗的后两句)诗人看到了如此美景,他想到了什么?(生齐读后两句)“欲”是什么意思?“千里目”呢?

5、你能用自己的话把诗的意境给描述一下呢?

6、从王之涣的诗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谈谈。 五、出示谷建芬老师的古诗新唱《登颧雀楼》。 学生边听边学着唱歌,还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

六、背诵古诗,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诗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我们站得高望得远的道理,他意在告诉人们要不断进取,奋发向上。同学们,请大家把诗的后两句写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当然,诗人王之涣他其实以边塞最为出名,我们今天来了解一下他的边塞诗《凉州词》。(课件出示) 1、 教师简单介绍古诗的背景。 2、 教给学生诗的节奏和停顿。 3、 学生练读。 4、 自由背诵。

其实,王之涣有一首诗也很有名,这是一首送别诗,题为《送别》。出示古诗,教师范读,领读,学生自由读并背诵下来。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背诵这一首古诗,而要把本诗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引导学生积累更多的古诗。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是展示本领的一个好机会,学生兴趣盎然,高潮又起。) 出示: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 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学生群情激昂,背诵熟练而投入。)

七、同学们,你们背得太投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唐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相信大家还能背许多唐诗,将来一定也会写出很多好诗,说不定也会成为一名大诗人呢!最后老师祝大家:学习更上一层楼!

八、学生在充满期待中下课,并喊出班级口号:“我成长我快乐!”

(好的课堂小结不仅能点明本课中心,而且能调动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使本课留下无穷韵味,在学生心中产生深远影响。背诗比赛仅仅是一个展示的过程,要想展示更多的古诗,比赛取得更好的成绩,功夫必须下在课外,而小结时教师的拓展延伸必会在学生中掀起一股背诵古诗的热潮。) 附参考资料

★鹳雀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永济县(原山西蒲州),前临中条山,下瞰黄河,楼高三层,建成时有鹳雀在上栖息,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 ★王之涣,唐代著名诗人,他写的有关西部边疆的诗特别有名,其诗用词十分朴实,但意境极为深远。其中《登鹳雀楼》、《凉州词》、《送别》最著名,诗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 分享: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庐、瀑、炉、疑”4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背诵并默写。

3、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揭题:理解诗题,知晓诗人。 1、谈话激趣:

师:同学们,大家肯定知道唐代大诗人李白,他号称“诗仙”,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2、揭题:指课题,齐读。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 ①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瀑布是冲陡峭的高山上倾泻下来的水流,远看象一块白布垂挂在山前。“瀑”字是什么结构?齐读:“瀑布”。 ②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的瀑布更是举世闻名。现在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随着诗仙李白一起去庐山游览一番吧! (二)初读: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认识生字:相机区别“庐、炉” ③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④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

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⑤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指名读 (2)男、女生赛读 (3)全班齐读 (4)师配乐读 2、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想去游览一番吗?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师解说: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三)再读:想象画面,领悟诗情。`

1、站在这样极具震撼力的瀑布前,诗人李白的心情非常的激动,请你们再去细细地读古

诗,想想看自己从诗句中读懂了什么?望庐山瀑布优质课教案设计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2)补充“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3)“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四)吟读:细品诗韵,抒发胸臆

请小朋友们再读古诗,在充分感受诗人丰富想象力的同时想想这首诗里有哪些字用得特别妙?

预设一:“生”字的妙用

师:“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

香炉峰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升”字仅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缭绕之中。 预设二:“挂”字的妙用

谁能把瀑布挂在山川前面? 生读。 (1)学生交流。

(2)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小结:你看,仔细一品,这首诗的每一个字都闪烁着金子般的光芒,这就是古诗的语言美。 (3)此时,你就是大诗人李白,你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景象:万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瀑布飞腾奔涌,倾泻直下,你想怎样吟诵这首诗?(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坐或立,也可以加动作,有感情地读诗。) (4)写一写

(5)过渡:这么美的诗,这么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好好朗读一番。 (6)个读、配乐朗读。

(7)背诵:听着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自然真是神奇,造就了如此美景,感谢李白又给后人留下了这脍炙人口的诗篇。各位小诗人,如此美景,让我们

尽情抒发吧。谁能将古诗背诵下来了呢? (五)拓展: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小朋友们真棒,老师从小朋友们的吟诵中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瀑布整首诗,配乐朗诵)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老师这里还有一首李白写的诗《望天门山》,喜欢吗?请自由读一读。 (六)、作业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课外收集李白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教学反思:

9.黄山奇石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 3.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感受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 教学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实践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出示黄山图片)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位于安徽省的南部,每年有很多中外游客去那里游览观光,那里的景色非常秀丽神奇。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关于黄山的课文。(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从课题中我们看出黄山的石头有什么特点?(奇。)你能给“奇”组个词吗?(神奇、奇怪、奇特、奇形怪状等。) 二、识字指导。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词。 2本课识字法:

(1)形近记忆。“区—巨、它—安”字形相近。 (2)字谜记忆。仙:一个人,在山边。 (3)多音字记忆。“都”和“弹”。

(4)熟字记忆。生字与熟字组词,便于记忆。如“风景区、仙桃石、石盘、巨石、脖子、著名”等。 3检查识字情况。

(1)指名学生读带拼音的生字,解决字音的问题。

(2)指出多音字“都”、“弹”。

4小组交流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5认读生字。

6分析字形和在本课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7组词。 三、初解文本。

1运用课件欣赏黄山奇石课文插图,学生观察图片并讨论。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学生齐读课文,老师适当给予指导,查其错误。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然后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6你喜欢哪一种奇石,就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指导朗读。 四、朗读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读中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意思。配乐读出感情。 (2)该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共两句话。第一句:介绍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第二句:写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怪石非常有趣。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这一段有几句话? (一句。)

(2)读后说说仙桃石奇特在哪里。

(①形状像桃子;②大;③好像是从天上飞下来的;④险,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3)这段话中的“好像”能不能换成是“是”、“犹如”呢?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这句话用的是比喻手法。) (4)齐读第2自然段,体悟仙桃石的奇特之处。 五、课堂小结。

学习第1、2自然段后,同学们对黄山的奇石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那就是“怪”“有趣”。下节课我们再接着来欣赏黄山的奇特、有趣。 第二课时 一、上节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生词,读了课文,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1、2自然段,

欣赏了奇特有趣的仙桃石。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黄山其他的奇石,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 1“猴子观海”。

过渡:“猴子观海”是块怎样的石头呢?

(1)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猴子观海”写具体的。

(2)抓住动词“抱”、“蹲”、“望”体会,这是用拟人手法把猴子写成人了;“一动不动”又把猴子与石头联系起来。

(3)猴子为什么一动不动地望着翻滚的云海呢?仿佛在想什么?谁能把猴子想的说一下?

(4)指导朗读。 2“仙人指路”。

(1)自由读,抓住句中的关键词,理解这一段是怎样把“仙人指路”写具体的。(板书:更有趣)

(2)你们能通过课文的描述把仙人的动作表演出来吗? (3)这真是有趣的巨石,现在大家能读出更有趣的语气吗? 3“金鸡叫天都”。

(1)读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描写“金鸡叫天都”有趣的句子。学生交流。 (2)这么冷冰冰的石头作者是运用了什么手法把它写活了,让人觉得它们确实有趣呢?(拟人)请同学们用小圈圈出描写“金鸡”姿态、动作的词,自读体会。

(3)引读: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4学习第6自然段。

(1)课文详细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还介绍了哪些奇石?有没有具体写?为什么?

(2)作者是怎样简单写的呢?再读有关内容。 5指导朗读全文。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课文,大家有没有对黄山的奇石感到叹为观止呢?其实,祖国的大地上还有许许多多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同学们可以从课外书或者电视、网络上去领略它们的风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日月潭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的主体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身边的事物充满着无限好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并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鉴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和知识积累,我在教学中采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文;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把识字与认识事物联系起来,把识字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习课文、理解课文与朗读感悟、观察图画有机结合,以读感悟、以读促悟、抓关键词领悟等学文形式,落实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学目标】

1.会写“环、绕”等12个生字;运用熟字换偏旁、形声字特点等方法会认“环、绕、茂、晰、朦、胧、境”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仔细品味文中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读中感悟,感受日月潭不同的秀丽风光。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的日月潭景色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同学们都去过什么地方?(学生畅所欲言) 2.同学们去过的真多啊。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去日月潭旅游,可以吗? 3.书写课题。齐读两遍。重点强调一下“潭”字的写法。(边写边强调“潭”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文章从哪些方面写了日月潭的美丽风光?(赶快在文中找找答案)同学们找的又准确,找的速度又快。表现不错。接下来认识生字。

2.出示字词认读。

(1)(带读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bǎo dǎo zhǎn xiàn jiàn zhù qún shān huán rào

宝 岛 展 现 建 筑 群 山 环 绕

mào shèng qīng xī méng lóng yǐn yǐn yuē yuē

茂 盛 清 晰 朦 胧 隐 隐 约

xiān jìng qīng shā tái wān shěng míng sheng gǔ jì 仙 境 轻 纱 台 湾 省 名 胜 古 迹

(2)出示字词(不带读音)

宝岛 展现 建筑 群山环绕 茂盛 清晰 朦胧 隐隐约约 仙境 轻纱 台湾省 名胜古迹 (3)出示字:

岛 展 建 筑 环 绕 茂 盛 晰 朦 胧 隐 约 境 纱 省 胜

a.同桌互读、齐读。 b.重点强调:

“展 纱 绕 胜 省 盛”都是翘舌音。 c.来读一遍。我指哪个同学们来读哪个?

d.你找找哪两个字的读音相同。胜和盛同音是?四声。省是?三声。) 4.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认识这些字的?

出示:岛 展 建 筑 环 绕 茂 盛 晰 朦 胧 隐 约 境 纱 省 胜

同结构同偏旁同读音 形声字 加一加 ) 同结构:环绕隐晰朦胧仙境纱约胜。左右结构。 同偏旁:绕 纱 约 朦胧胜 鸟 岛 同读音:胜 盛

形声字:晰 朦 胧 境 胜

加一加:环 晰 朦 胧 岛 鸟 纱 省 盛 仙 猜字谜:展:屋顶下面,草遮半衣。 岛:鸟字一换成山。 仙:出一半有何不可。 岳:孔子登山。

三个比较难记:展 筑 茂 (盛)建(上节课学习的和这个偏旁差不多的是什么字?迷、迹、迈第六课)

5.指名按小节读课文,巩固一下刚才学的字词,看谁读的又准又有感情。 三、指导写字,书写美观

1.出示我会写的字“环 绕 隐 约 茂 盛 岛 纱 胜 省 展建”12个字,学生自由读。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呈现字之后先找同学来说自己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 隐:左窄右宽,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展:下面是衣服的衣去掉一点,最左边是竖勾。 茂:记得草字头下面有一点。千万不要忘记。 省:省字第一笔是竖。

4.学生练习,把字写规范、美观。(走一走纠正学生的坐姿) 5.展示,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四、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出示课后“读读记记”

太阳高照 群山环绕 风光秀丽 树木茂盛 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 蒙蒙细雨

(1)学生自读、指名读、齐读(男生齐读女生齐读) (2)扩展填空

群山( )风光( )( )古迹隐隐( )( )细雨 湖水( )( )灯光 树木( )群山( )

五、再次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以开火车的形式复习生字词。

2.师:看来同学们都记住了课文的生字词,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日月潭的景色。

二、朗读悟情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想一想日月潭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1)我们可以从文中哪一段可以看出来?是啊最后一段: 出示: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2)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板书:风光秀丽) (3)指导朗读。

过渡:因为日月潭景色美,吸引了这么多的中外游客都游玩,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日月潭风光秀丽的句子,并读一读。 3.全班交流。 学习第一段

出示: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一个湖。日月潭在台中附近的高地上。日月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日月潭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1)指名读,谈体会。

(2)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3)那你知道日月潭周围有哪些名胜古迹吗?想不想知道到底有哪些名胜古迹那?结合图片理解。

文武庙(图片)简单介绍。玄光寺(图片)简单介绍。孔雀园。日月涌泉。 (4)那我们就通过朗读来读出日月潭的美丽。 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 学习第二段

出示:日月潭很深,湖水碧绿。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化岛。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1)指名读,谈体会。

(2)日月潭的水很深,你们猜猜日月潭会有多深,一个一个的猜。 (3)你们见过碧绿的湖水吗?结合图片理解。 (4)日月潭的形状。 a.展示日潭和月潭图片。

b.这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比喻) c.谁能用“像”说句子? d.齐读。

学习第三段

出示: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1)你还从哪段体会到日月潭的风光秀丽?(第三段)谁也找到这一段了?找到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

(2)那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名谈体会。 抓住“薄薄的雾,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进行理解。

(3)这些词语表现了清晨的日月潭的什么特点?(描写了日月潭,若隐若现,非常清静,温馨的朦胧美。)

(4)指导朗读。(指名读、评价读、齐读) 学习第四段

出示: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1)中午的日月潭给人呈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学生读句子谈体会。

(3)师:这是一种清晰的艳丽之美。

(4)雨中的日月的美景又是什么样子的那?找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出示: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a.谁来说说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

b.童话中的仙境有什么特点?(结合图片理解) c.指导朗读。

三、拓展运用 1.出示三、四段 2.分男女生读三、四段

3.你发现这两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4.对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你们能不能按时间的顺序来完成下面的题目,如果能用上文中的词语就更好了。

出示黄山图片:清晨, ,中午, ,要是下起了雨 。

5.小结:看来同学们都学会这种按时间的写作方法,也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话中经常运用。

四、总结全文 1.齐读课文。

2.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你把你学到的能不能讲给同学听?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抄写生字词。 3.做同步训练。

4.仿照课文第三、四段,写写你喜欢的地方的美丽景色。 板书设计 9 日月潭

清晨:隐约美

风光秀丽 中午:艳丽美

雨天: 朦胧美

教学反思:

11.葡萄沟 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盛产葡萄的好地方,那里的葡萄品种多,味道甜,葡萄干也色鲜味甜,而且那里的维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让学生充分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从而增强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

课文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列举了葡萄沟盛产的水果。第2自然段,介绍了种在梯田里的葡萄成熟前后的迷人景象及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第3自然段,介绍未运到城市的葡萄被制成葡萄干,非常有名。第4自然段总结全文。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认字、写字,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是让学生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9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3.采用多种教学法,让学生感悟并积累好词佳句,理解“梯田”“茂密”“五光十色”“热情好客”“阴房”等词的意思。

4.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1.通过自学、合作学习、教师指导,让学生掌握本课生字。 2.充分利用互联网中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 【百度搜索】中国地图图片

2. 你能从地图中找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吗?

中国地大物博,有许多物产丰富,风景优美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去游览一番,好吗?

这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百度搜索】葡萄沟图片想去的伸出你们的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教师板书课题。

让我们一起用热情的声音来呼唤这个让我们向往的地方吧!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 初读课文,同桌合作认读生字词

想知道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用喜欢的符号标出课文中的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2.检查生字词:

教师借助互联网搜索,制成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己指读生字,并说出怎样记住的这个字;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识字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学生会根据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识字方法,这样学生对于学会的生字不仅不容易遗忘,而且还会在教师的鼓励和激发下,变成可贵的学习动力。)

课件出示词语:分组读;男女生接读。

3.读了课文,你觉得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呢?葡萄沟好在哪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相机板书: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 (三)精读感悟 1.体会葡萄沟物产丰富

(1)葡萄沟出产什么水果?(抽读;齐读。) (2)利用互联网搜索图片,学生认识实物。 【百度搜索】杏子图片 【百度搜索】香梨图片 【百度搜索】蜜桃图片 【百度搜索】沙果图片 【百度搜索】葡萄图片

人们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学生赛读)葡萄沟有这么多的水果,让我们大声地夸一夸葡萄沟(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2.体会景美、人美

(1)这么惹人喜爱的葡萄种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呢? 【百度搜索】梯田图片

(2)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枝叶长得很茂密?用“茂密”造句。 【百度搜索】葡萄茂密的枝叶图片

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当你来到葡萄沟,来到这茂密的枝叶搭起的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会有什么感觉?(凉快、惬意)多美呀!请同学们带着凉快、惬意的感觉,美美地把这句话齐读一遍吧!

(3)如此茂盛的枝叶结出了怎样的葡萄呢?学生各抒己见。 借助互联网搜索图片,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并用词造句。 【百度搜索】五光十色的葡萄图片 谁能把葡萄的美读出来?(学生赛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老师仿佛正捧着那五光十色的葡萄,这么美的葡萄你想吃吗?(想)你们的愿望肯定会实现的,因为——(指名学生接读)

【百度搜索】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图片 你从文中哪些词感到老乡的热情好客? 理解“准会”和“吃个够”的意思。

让我们再一次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吧!(女生齐读)

葡萄沟不仅景美,人更美,让我们由衷地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说:葡萄沟真是

个好地方。)

3.体会葡萄干有名

葡萄沟的葡萄这么多,吃不完怎么办呢?(制成葡萄干)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百度搜索】阴房图片1 阴房图片2

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谁愿意做葡萄干的推销员,用生动的话语来打动每位顾客.?(学生自主发挥)

葡萄沟的葡萄干既鲜又甜,让我们用甜甜的语气再夸一夸葡萄沟吧!(学生齐赞: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总结延伸:

其实,不仅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整个新疆都是个好地方,那里牛羊成群,瓜果遍地,相信同学们以后一定会有机会到美丽的新疆去看看,到美丽的葡萄沟去看看。

(五)书写生字 1.观字议字

请同学们看着我会写中的生字,仔细观察,你能发现什么? 四个上下结构的字:吾、杏、季、留 两个上中下结构的字:密、蜜(疏密匀称)

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坡、搭、摘、沟(左窄右宽)钉、够(左右等分) 2.按分类书写 (六)作业

回家当一次小导游,把葡萄沟这个好地方介绍给你爸妈。 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

葡萄沟 景色美丽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

葡萄干有名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第五单元(课文) 12.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积累词语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3.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

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在朗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发挥想象,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创设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创造,让学生创造性地自主学习,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读懂课文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并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教师:准备识字卡片,纸筒、头饰、多媒体画面、教学挂图和相关音乐。 【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成语故事吗?说说你们读过哪些成语故事。 2.“坐井观天”是一个成语,这一个故事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我相信咱们班许多同学早就知道了这个故事。当人们一看到“坐井观天”这四个字时,就会想到另一个成语──井底之蛙,就会想到这一个故事的主人公──青蛙。今天这节课咱们就来认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实际,从他们喜爱的故事入手,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识记生字

1.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你打算给自己提什么样的学习要求? 2.(课件出示生字)四人小组自主识字,探索识记方法,师巡视指导。 3.检查小组识字情况。

4.区别““渴”、“喝””的字形,练习书写。

5.再读课文,读通顺流利。

(设计意图: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精神。)

三、朗读感悟,启发想象

1.出示挂图,(师:瞧,这就是青蛙与小鸟的合影。)

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口头填空:青蛙坐在(),小鸟落在()。

板书理解“井沿”。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3.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设计意图:体现以学定教思想,让学生自读自悟。) 4.感悟第二次对话。

(1)指名读青蛙的话,读后回答: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话”。青蛙认为小鸟哪句话是大话?指名读。

播放动画。(小鸟飞过田野,飞过高山,飞过山林,飞过城市……)理解”一百多里”。

你能把青蛙对小鸟的不相信,通过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评议,齐读。 (3)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4)围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A、因为青蛙整天坐在井里,看不到井口范围以外的天,所以它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B、因为小鸟天天在空中飞,亲眼看到天很大很大,所以它认为天“无边无际”。 (5)理解词语“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到底有多大?还有什么也可以说无边无际?(沙漠、大海、草原等)闭眼想象:小鸟飞呀,飞呀,飞过田野,高山,山村,城市,飞过那么多地方都没有飞到天的边,天可真大啊!

(6)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指名读,评议,齐读.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7)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天,无边无际。) 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天不过纸筒口那么大。)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长长的筒壁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上去天只有纸筒口那么大。而走出教室看天,没有什么障碍挡住我们的视线,所以天无边无际。)

(8)看画面,你们明白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吗 (多媒体画面演示:青蛙坐在井里看天)

得出结论:这是因为青蛙的视线被高高的井壁挡住了,它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所以它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相机指名读好句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

(9)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

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 5.感悟第三次对话。

(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 (3)朗读对话并交流,读出适当的语气。

小结: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

6.整体感悟,角色体验。

(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带头饰表演朗读。 (3)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4)依据画面,为自己喜欢的角色配音。(音乐)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朗读,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创设展示分角色朗读和个性化朗读的机会,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四、读后悟理,理解寓意

1.说说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2.是啊,同学们,千百年来,直到今天,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一只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青蛙,所以人们常常用“坐井观天”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眼界狭小,见识短浅的人。

3.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

(1)小明这次到北京转了一圈,可开眼界啦!以前整天呆在村里,坐井观天,没想到外面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

(2)有些人坐井观天,自我感觉特别好,却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我们很多同学坐井观天,很少读课外书,不懂的东西太多了。

(4)原以为我们的设计、规划够先进了,可去外地一看一比,才知道我们是坐井观天,比起人家就差远了!

……

4.所以,咱们每一个同学从小就要多学点知识,多读一些课外书,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见识,你才不会成为一个坐井观天的人,而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与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五、拓展活动,升华情感

1.同学们,今天咱们这节课,全面地认识了这一只坐在井底的青蛙,但是咱们不应该讨厌他、批评他、责怪他,而应该可怜他、同情他、帮助他。对像坐井观天的人也一样,要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们才对。现在,谁来想个巧妙的办法帮助这只青蛙离开这口枯井?

2.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被你们救上来以后,它惊呆了,它会看到什么?它会说些什么呢?(借助多媒体,出示青蛙跳出井口的画面)

3.学生分小组续编第四次对话。

(设计意图:续编对话,拓展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 六、总结全文。

1.学习了本文,我们都收获不小,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不懂就要问! 可能有一些学生会提问:

(1)青蛙是否愿意跳出来?(2)青蛙有没有错?……

(设计意图: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为对寓言来说,故事不过是寓意的载体,寓意才是故事的灵魂。)

2.老师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多用眼睛看一看,并且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你将成为见多识广的人,这正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实践活动: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七、板书设计 坐井观天

青蛙:见识短浅、傲慢、自信 小鸟:有耐心

我们:要做一个见多识广的人 教学反思:

13.寒号岛

14.我要的是葫芦

设计理念: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2、抓住文中人物语言朗读体会,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自学生字、词)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设计意图:以实物导课,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引导学生快速进

入学习之中。]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3、读了课题,你们头脑中也许产生了一些疑问,说说看,你们想知道什么?学贵有疑,会读书,会思考,就一定能有更多的收获。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在质疑中拿起书本主动求知了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努力把课文读通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看看,刚才你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能不能自己找到答案呢?

(生自由读课文)

课堂是最动听的声音,是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刚才大家读得真不错。谁来说说自

己的读书所得?

2、会读书,爱思考,你们可真是会学习的好孩子。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开动脑筋,看能不能自己把课文中的生字学会?

3、检查读书情况: 老师考考大家,怎么样?

1)看,老师把课文中难读的这些“拦路虎”请到大屏幕上来了,你们认识吗? 认读生字 :盯、葫、芦 、藤、邻、哇、慢、每、言、挂、棵、治 指名读,正音.

2)给生字找个好朋友吧,读读看,怎么样?

每天、奇怪、快慢、一棵树、自言自语、好哇、挂包、治病、葫芦藤、邻居、盯着 3)下面这关,可就考你的眼力了,比比看,谁记得最快,谁写得最好!你们觉得哪个字最难写,最难记?咱们先一起来练一练

师在田字格中板书学生提出的字,边写边记,口头组词语。

说话容易做好难。很多时候,觉得写这个字很简单,可真正写起来,写好还真的不容易呢。怎么样?自己拿起笔练写一个吧!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边记边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描红。 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书写姿势要正确,书写要规范。

4、拦路虎被你们制服了,再读书就更容易了。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过一会儿,咱们来个读书比赛。

怎么样?谁愿意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5、指名接读课文。正音,评价

6、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篇文章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

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对话,是现代教学论倡导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教学文化,即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在民主、

平等基础上的人、文本和环境之间激荡起的心灵共振和呼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三、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设计意图:字、词、句训练仍然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重视写字指导。从学

生的实际出发,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并说一说自己觉得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范写,学生跟写,刻下抄写,这样几个过程,扎实地落实写字训练。] 附:课堂检测: 。

一、拼音写词语。 二、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三、给下面的字加上不同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胡( )( );( )( ) 户( )( );( )( ) 古( )( );( )( ) 令( )( );( )( ) 四、检查朗读。 答案:

一、葫芦、治虫、一些、盯着、感到。 二、(可爱)的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雪白)的小花(慢慢)地变 (一些)蚜虫(细长的)葫芦藤

三、葫,葫芦;湖,湖水。护,爱护;芦,芦花。固,固定;居,居住。邻,邻居;领,领导。

资料平台:

葫芦根系发达,吸水、吸肥能力强,长势强健,加上大棚用肥用水充足,因此徒长

现象是常见的问题,阴雨天气光照少,夜间温度高,也容易出现疯秧,一旦出现徒长,则叶片大,黄薄,节间拉长,互相遮阴,营养向叶茎上供,瓜条膨胀无力,影响产量和效益,解决徒长的办法:⑴定植缓苗后要加强棚室管理,早拉晚盖草苫,尽量延长光照时间,白天温度保持25℃左右,夜间控制在15℃左右,密度栽植要合理,不能太稠。⑵在定植前每亩大棚内用200克矮丰王加细土并过筛,均匀的撒在整个大棚里,或用喷雾器均匀喷1遍。⑶用比久或多效唑,用比久10克加丰田叶面肥,丰田叶面肥7-10天喷1次,效果不错,用多效唑千万不要浓度过高,使用浓度每15千克加水2克多效唑,喷药时要抬高喷头把叶面打湿即可。

第二课时

(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一、 复习导入:

看课件,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 一些 、挂着 、雪白 、邻居 、奇怪 、治一治 、自言自语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朗读感悟课文1、4自然段。 朗读交流第1自然段: 1、细读品味:

1)、课件两幅插图: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说话人的表情;葫芦叶子;葫芦三个方面说一说。)

2)、请你找出课文中和这两幅图对应的段落,是哪两段?

朗读交流第一段:自由读一读第一段,选你读得最好一句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 A、第二句:他种的葫芦怎么样?

结合理解:**再看板画,请小朋友想象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葫芦怎么可爱呀?这么可爱的小葫芦,你喜欢吗?那我们该怎样读呢?自由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B、读一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你能把那个人爱葫芦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老师每天给小朋友上课。小朋友每天都做什么事呢?请你也用“每天”说一句话。 C、第一句:老师指着板书,听小朋友读了这一句话,老师觉得刚刚这儿的画有点问题,你发现了吗?说说原因。理解:长满,长满绿叶与小葫芦这么可爱有什么关系?你说得对,请你帮老师改正。

这棵葫芦长得真美,你能不能读一读,指名读,齐读。评价:抓住色彩

D、说话:看图上这么可爱的葫芦,请小朋友想象一下,长大了会是怎么样的?指名说话,并指名板画。 E、机动:一起想象画 F、齐读这一段课文。

[设计意图:而在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那也是新课程所提倡的。因此,我在这节课中把课文的两幅插图并列出现,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不同,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再从图到文,学习课文。学文后,我又出现这两幅图,让学生观察,产生问题,进入下节课的学习。这样在观察的基础上,训练口语,发展想象,以培养创新能力。]

朗读交流第4自然段:

1)、师: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以后会长得那么好,可结果,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多可惜的葫芦啊!你能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吗?指名读,齐读。

2)、我们刚刚一起读了第一段和第四段,再对比这两幅图,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看图说话:

1、顺序出示图2、图3、图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葫芦藤有什么变化? (1)如:从第二幅图上看出叶子上长了一些蚜虫,但是叶子还是绿油油的。 (2)从第二幅图上看出虫子越来越多了,叶子上面都有小窟窿了。花儿也有点蔫了。 (3)从第三幅图上看出叶子变黄了,小葫芦也不再是绿绿的,油亮油亮的了,也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在这节课中,我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两个想象说话的内容,想象说一说小葫芦的可爱,在想象的基础上朗读;再有就是这么可爱的葫芦,让学生想象长大了一定会是怎么样的,这个想象说话,与下文葫芦因蚜虫而变黄落地形成了鲜明的反衬,激发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探究原因的兴趣,为学习感悟下文打下伏笔。可谓一举数得。]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当叶子上刚出现一些蚜虫的时候,种葫芦的人看到了是怎么想的?请你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学习: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那个人想的是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你能把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再读这句话。

2)、“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盯着看出什么?课文前面为什么说每天看几次,这里用盯着,你读懂了什么?

3)、请你看着这葫芦藤,学着种葫芦的人,盯着葫芦,自言自语的说一说。 3、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当邻居让他治虫时,那个种葫芦的人是怎么说的?请你读读第3自然段,找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结合指导:想一想种葫芦人的话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我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有层次地组织学生的读书活动。自读---发现探究到自读---理解感悟。这节课中,学生不同程度地“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拓展训练:

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第二年,种葫芦的人重新种了一棵

葫芦,他会怎样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换位思考,认识到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并能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布置作业

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课堂检测题。

答案:我知道:这些字是形近字,偏旁不一样。 我会写:根据占格、书写是否规范。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小葫芦多么可爱呀!

资料平台:

葫芦病虫害的 防治:⑴必须在晴天用药,用药后万一赶到阴天,千万不要再用。⑵用药一定按棚内瓜棵的长势,温度,季节,用量要准确。⑶要加强棚内的通风透气。⑷及时浇水并施入养根促根的肥料,如黄腐植酸,高蛋白,丰田金钾,并加入一定量的氮肥。⑸白天温度25-28℃,夜间13-15℃。⑹叶面喷施丰田叶面肥等促长药剂。⑺喷施解害灵、缓解肥害,药害。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商量

语文园地五

第六单元(课文) 15.大禹治水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 ,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板书设计〕 洪水肆虐

大禹治水{ 治水过程 智慧超群 无私奉献 洪水退却 〔设计意图〕

提炼文章的重点,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理解文章的内涵。

教学反思:

16.朱德的扁担 ●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叙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时,和大家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他虽身为革命领袖,却以身作则,与普通战士一起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课文叙述生动详细,真实地反应了当时革命战士间的互助互爱,同甘共苦的精神,但这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要放入情境中好好体会。本教学设计很好的利用了学生的好奇心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环环相扣,在吸引学生注意力上表现出色。 ●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读文。 ● 教学媒体

投影、生字卡、教学光碟。 ● 课时安排 二课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认读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都认识哪些革命伟人呀? 2.你认识他吗?读“朱德”,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师补充朱德生平:朱德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在长期的军事生涯特别是革命战争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可以说,他是一位很会打仗的大将军。但是,今天,等你学了这篇课文后,你会感受到朱德的另一面。 2.指读课题。

读了这个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质疑课题。

简单介绍扁担:扁担,有用木制的,也有用竹做的。无论采自深山老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山涧的毛竹,其外形都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自然:直挺挺的,不枝不蔓,酷似一个简简单单的“一”字。我认为扁担具有杠杆作用,不仅为我们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省力。 3.就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

二、新授课

1.自读课文三遍,并自学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1)指读第一段,正音。说说时间、地点和人物。从这一段里,你知道了什么? (2)指读第二段,正音。这段讲了什么? (3)指读第三段,正音。看看一共有几句话。 齐读第三自然段。

现在你能解决刚才的疑问了吗?回答刚才的问题。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观察每个字,说说它是什么结构。 3.师在黑板上范写,生在书上或本上写。 4.说一说什么字怎样写。扩词。 5.生描红、临写。

四、布置作业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抄字词,听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并能运用相关句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感受革命领导人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3.大家看,朱德同志正挑着扁担向我们走来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小朋友们自己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看看,朱德同志是什么时候,在哪里挑扁担呢。 2.指读相关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会师”是什么意思?当时朱德同志带领着革命起义队伍,而毛泽东带领了八路军,他们的目的地都是井冈山。经过一段时间,他们都到达了井冈山,互相碰面了。这叫…会师。

(2)井冈山上就是朱德的队伍了。山下是日本鬼子。你能说出,红军是哪部分队伍吗?(山上的队伍)

(3)那正是咱们的队伍。虽然占据了山上这个有利位置,但是,山下就是……生:敌人。 你感觉红军所在的地方怎么样?(危险) 3.请你读出危险的感觉。指读第一自然段。 4.齐读。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井冈山不仅是个危险的地方,它让红军们面临了另一个困难。请你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红军的困难在哪里。 2.指名说。(粮食不够)

3.你从哪里看出来?指读相关句子(第一句)

4.要粉碎敌人的围攻,除了储备足够的粮食,还有没有别的办法了?(没有)你从哪个词语里看出来的?(必须)

5.是呀,你能给“必须”换个词语吗?(只能、只有、一定……) 6.再指读第一句。你能用必须说句话吗?

7.指读第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井冈山的粮食不多;红军要去茅坪挑粮食) 8.茅坪在哪里?(山下很远的地方)。 9.交流。指读。你从这里看出了什么? (1)茅坪很远。“五六十里”,说明远。指读。

(2)路难走。“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想象,走的时候会遇到哪些困难? 10.这位战士,这么难走的路,你愿意去挑粮吗?为什么呀? 11.书本上战士们是怎样的心情?指读第三句。从哪里看出来。 12.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朱德有几根扁担? 2.交流答案。(两根)

3.你怎么知道是两根?(第一根朱德挑了之后,被一个同志藏掉了,于是他找了第二根) 4.为什么这个同志要藏朱德的扁担呢?自己读第2-3句话。思考。 5.指读。

6.朱德怎样挑粮的?指读相关句子。

7.挑了多少粮食?(满满的一担粮食)反复指读,读出多。

8.采访:朱德同志,你挑那么多粮,累不累?你什么心情呀?为什么?

9.大家知道吗?白天,朱德要关心战士的身体,要检查军队情况,要观察敌人动向;晚上,他又要担心大家有没有休息好,有没有挨冻、饿着,他还要侦查敌情。你感觉朱德的工作怎么样?(很多,很繁重)

10.所以,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生接读。 11.这位小战士,你干嘛要藏朱德的扁担呀?为什么呢? 12.朱德同志丢了扁担之后,又是怎么做的呢?自读第4句话。 13.交流。回答问题。

14.你认为朱德做扁担花了多少时间?(一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连夜)指读。你

还从这个词语看出了什么?

15.朱德的第二根扁担什么样?(刻了朱德记)

16.为什么要刻呢?(不要再丢了)这三个字表示什么?(表示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18.采访:小战士,你还想藏朱德的扁担吗?为什么?

四、总结 1.齐读全文。

2.课文学完了,你想对朱德同志说些什么呢?

3.大家看,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领导人他毫不摆架子,却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我们都要尊敬他呢。还有哪些革命伟人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一起记下他们的名字:毛泽东、邓小平、陈毅、朱德。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复述。 ● 课堂板书

第27课 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

一道去挑粮 山高路陡

教学反思:

17.难忘的泼水节 教材简析:

本文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而1961年的泼水节,又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一个泼水节。那是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边疆人民共同欢庆了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

日。共和国总理的到来,使傣族人民沸腾了,人们“敲起象脚鼓”“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放着一串串喜庆的花炮,迎接敬爱的周总理。周总理兴致勃勃地换上了傣族服装,“笑容满面的来到人群中”,他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手拿银碗与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同庆盛大的民族节日。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就像火红的凤凰花,洒满字里行间。作者在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抒发着兴奋和欢悦;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泼洒着激动和幸福;在文章结尾,作者更是直抒胸臆,连用三个自然段四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学情分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傣族人民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但这一次的泼水节是一个幸福又令人难忘的泼水节,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庆这个节日。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难以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有强烈的好奇心,思维比较活跃。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借助课文中的插图来引导学生直观的体会节日的气氛,感受当时人们的热情,心情。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 12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媒体辅助法、范读法,引导点拨法”等。 学法:“讨论法、朗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了解周总理的生平及相关故事,了解傣族及泼水节的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 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

3.再读思考:

(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2.指名读第2 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

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二)学习课文3自然段。

1.带着问题读第三自然段: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画出有关语句。 (1)句子1: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展示象脚鼓图片。

(2)句子2: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这句中有一个比喻,生动形象。

(3)句子3: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2.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烈的场面读出来吗? (三)看图,细读第四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来了,他走到傣族人民中间来了!(出示课本插图)谁来说说“今天”周总理穿的什么样的衣服。周总理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呢?

2.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和表情的词句并反复读一读。 (四)读、议第五自然段。

(1)男生读描写周总理泼水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傣族人民泼水的句子。

(2)男生扮演周总理,女生扮演傣族人民,一边泼水一边祝愿,想想怎么说呢? 启发想象: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年轻人身上,祝愿—— 周总理把水泼到孩子们身上,祝愿—— (五)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总结全文。

正因为1961年的泼水节是跟敬爱的周总理一起度过的,所以傣族人民深深感到那年的泼水节是“幸福”的,是“令人难忘的”,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读生字,齐读,点名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老师朗读,同学们闭上眼睛感悟课文中所写的画面,引导学生感受这个特别的中的氛围。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思考:(1)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 (2)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3)再一次深情地读一读课题吧! 二、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2.重点指导:“恩”上半部不是“田”;“泼”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凤”不要写成“风”;“鲜”,鱼字旁的最后一笔是“提”;“寿”下边的“寸”要写小一些;“脚”三个部件的高矮不同。

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4.展示自己写的字,大家互相评一评。 三、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

1.指导学生自己组词填写,再统一交流。 2.你还知道有哪些这样的多音字,给大家说说。 3.鼓励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不仅仅是本课的 四、拓展交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请给大家讲一讲。(学生介绍,老师补充资料。)

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 6 月 24 日,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他们白天进行斗牛、摔跤比赛,晚上有的在篝火边载歌载舞,有的则手举火把在田间奔跑、玩耍,十分热闹。

那达慕大会:每年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最大的节日。牧民们穿着盛装,骑上骏马,赶着牛羊,唱着牧歌从四面八方聚到一起。蒙古族小伙子进行摔跤、赛马、射箭比赛,而其他人则在一旁随着琴声边唱边跳,快乐极了。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祝贺语,并举一两个例子。 板书设计:

17.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 共渡泼水节 祝福 傣族人民

(幸福、难忘)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 语文园地六 第七单元(课文)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8个字,会写6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6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本环节意在使学生整体把握古诗内容)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请学生质疑,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老师加以引导。)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尊重学生,以学生评析为主,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在朗读的基础上,教师播放音乐,全体学生起立,根据诗意加上动作背诵古诗。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也可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设想:

本篇课文是首民歌,仅仅有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本课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风格朴素、意蕴真淳,语言浅近明快。所以本课以阅读欣赏为主,以课件为辅助给学生美的的体会进而美的教育。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 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教师利用课件练习,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 lè( ) qióng( )庐 见( )牛羊 天似( ) 笼( )盖 3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4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五、总结

《敕勒歌》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敕 勒 歌 (北朝民歌) 草原美景 背景: 阴山下

全景: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特写:风吹草地见牛羊

教学反思:

19.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 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 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 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 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 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 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 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 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 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

区别)。

5、 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 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 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 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 动笔临写。

五、 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 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 板书设计 第十七课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 藏起了 八、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 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 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相机指导“无论 还是 都 ”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 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 藏了起来,无论 还是 都 。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 顽皮 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八、教学反思

20.风

21.雪孩子 【教材分析】

《雪孩子》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雪孩子的图片,问:这是什么?

2.板书“雪孩子” ,齐读课题。学习“孩”,认识偏旁“孑”。 3.激趣: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中的生字标出来,拼读几遍。 2.读后,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出示生字新词,自主识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四个字和多音字“着” 的读音。 4.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

“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学过的熟字来识记。其他的字可通过多读,整体识记。

5.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明白了什么?(下雪啦!兔妈妈堆了一个漂亮的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陪小白兔玩,给小白兔带来了欢乐。小白兔的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成了一朵白云。)

三、朗读课文,探究感悟

1.看图自读课文: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2. 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看插图一,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从这段读懂了什么?(雪大)

(3)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

(4)你能通过读让我们感受雪很大很美吗?自己试读。 (5)指名读。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观看插图二、三,图上画了什么?看出小白兔心情怎样? (2)指导朗读,指读、表演读。 (3)用“漂亮”练习说话。

(4)理解又唱又跳。(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练习:又( )又( )(又唱又跳 又细又长 又说又笑 又大又圆 ) 4.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小兔玩累了就回家休息了,接着发生了什么事? (2)从哪儿看出雪孩子很着急?指导读句子。

(3)雪孩子不顾自己,飞快冲进火海,此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个怎样的雪孩子?(体会雪孩子的勇敢)

(4)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如果你是小白兔,看这化成水的雪孩子会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第七自然段。

5.学习第八自然段。

(1)思考: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雪孩子是怎样飞上天的?

(2)演示:雪融化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在空中集成云。 (3)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自由发言。 (4)朗读点拨:读出小白兔难受的心情。

(5)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吗? 四、朗读全文,升华主题

(1)朗读,回答: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2)如果遇到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怎么办?(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说说你通过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2.认读生字。 二、指导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字:瓜、衣、来。认读、组词。 2.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示范写,边写边指导。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与捺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最后“捺”起笔低于长撇并与撇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4.念笔画、笔顺。

5.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个别指导。 三、积累拓展 1.巩固生字

孩(左右 孑) 让(左右 讠) 起(半包围 走) 玩(左右 王) 往(左右 彳) 觉(上下 见) 烧(左右 火) 知(左右 矢) 化(左右 亻)

2.课后练习:读读说说。 四、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

22.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道(半包围 辶)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表演这个故事。 3、认、写生字表中的生字。 教学准备:

1、《狐假虎威》课件。 2、生字卡、词语卡。

3、狐狸、老虎和其他动物的头饰。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引入情境。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一饱眼福吗?师播放《狐假虎威》课件。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已经编入我们的课本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狐假虎威》。板书课题,读题。

2、读了课题,你们想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多读几遍课文,读正确、通顺。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学习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想象一下,此时老虎心里在想什么?自己读一读,看谁能读出老虎的凶猛、狐狸的紧张。(生练读)

2、学习第2~4自然段。

过渡:狐狸被老虎抓住了,它甘愿成为老虎口中的美餐吗? (1)指名读第2~4自然段,看看故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危急时刻狐狸做了些什么?体会“眼珠子一转”和“扯着嗓子说”所表达的意思后朗读狐狸的话。(“眼珠子一转”写出了狐狸的诡计多端,“扯着嗓子说”写出了狐狸装出理直气壮的样子。)

(3)听了狐狸的话,老虎有什么反应?联系上下文理解“犹豫不决”和“冷笑一声说”后朗读狐狸的话。(“犹豫不决”写了老虎似信非信,拿不定主意;“冷笑一声说”写出了狐狸装作胸有成竹、毫不在乎的样子。)

3、学习第5自然段。

(1)默读第5自然段,画出描写狐狸和老虎表情动作的词,读一读,想一想,它们各自在想些什么?

(2)指名读,引读。在读的过程中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等词语。

(3)此时森林中的动物有什么反应?是狐狸吓跑了森林中的动物吗?它们怕的到底是谁呢?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话把事情的真相告诉老虎?

四、拓展延伸,说写训练。

1、自主选题,自由说话,师生评议。 (1)狐狸,我想对你说…… (2)老虎,我想对你说……

2、课外练笔。

展开想象,续编故事:一年以后,受骗的老虎又遇到了狐狸……

教学反思: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演结合,把文本的内容演绎成情感丰富的角色对话和情境表演,让语文课堂洋溢快乐,充满情趣。孩子们在演读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了故事的道理!

第二课时

一、感情朗读,培养语感。 1、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体验角色,自主演练。

1、想一想。你对哪个角色最感兴趣?想扮演它吗?

2、读一读。画出描写你最感兴趣的角色的句子,反复朗读。 3、说一说。说说你对“狐狸”或“老虎”的认识。

4、演一演。你认为该怎样表演好这个角色呢?自己演练演练吧。 5、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选择合作伙伴进行排练。 6、指名戴动物头饰表演,评选最佳演员。 三、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检查、巩固认读生字(在反复朗读中学生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可再指名认读,开火车认读生字卡、词语卡。)

2、指导写字。

(1)观察字形特点。“狐”右边的“瓜”不能写成“爪”。“冷”的部首是两点水,第2笔是提,起笔重,收笔轻;右边偏旁是“令”而不是“今”。“信”字注意“言”字三横的长短变化。

(2)教师范写,学生书写。

(3)看清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学生在《写字》中练写。 3、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自选词语货车上。

教学反思:

23.狐狸分奶酪

24.狐狸养鸡(一)

25.狐狸养鸡(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 ”的读音;会写“挤 挨”等8个生字。

2. 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认识“特 冠”等19个生字,会写“挤 挨”等4个生字。

2 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能不出声地读课文,说说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只怎样的狐狸?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

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 嚷 冲 扇”的读音。 (1) (2)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 间---简 票---漂 少---吵 爪---抓 贝---败 诗---特 很---恨 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 冲着 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 冠子 漂亮 训练 抓到 冲着 凶相 另一番 扑扇 一般 一圈 即使 简直 吵吵嚷嚷 气急败坏 (1) 指名读,教师正音。 (2) 齐读 (3) 开火车读

(4) 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三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挤 挨 败 凶 ,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坡 另”等4个生字。

2默读课文,说说狐狸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下不了口”呢?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3综合本单元的课文,说说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 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2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 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 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

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 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

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

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 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

① 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 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 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 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 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总结 :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 坡 另 诉 信 ,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