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古诗词曲鉴赏
课标古诗词曲40首梳理
九年级上册
教材教参知识梳理 逐句赏析夯基础
第1首 行路难(其一) 歌行体
【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世人又称“谪仙”,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写作背景】唐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盘子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酒杯,扔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营造欢乐下筷子不能下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强烈的心里一片茫然。 ①〔金樽(zūn)〕对酒杯的美称。樽,盛酒的器具。②〔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③〔玉盘〕对盘子的美称。④〔羞〕同“馐”,美味的食物。⑤〔直〕同“值”,价值。 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炼字:“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反映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盛宴衬托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强化了哀的程度。 手法:运用象征,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想渡过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上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慨,传达出无限的惆怅和迷惘。 ,玉盘珍羞/直③④⑤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太行山山,莽莽风雪却早已封。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⑥〔闲来垂钓碧溪上〕相传姜尚(姜太公)未遇周文王前曾在渭水的磻(pán)溪垂钓,后辅佐周武王灭商。⑦〔忽复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受商汤任用前,曾梦用典:运用典故,借历史人物姜尚、伊尹受到重用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期望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明主赏识、施展才能抱负的强烈愿望。 ,忽复乘舟/梦日⑦边。 1
见乘船经过太阳旁边。 行路难,行路难,⑧ 内容、修辞:句式由七言转为三言,节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奏短促、跳跃,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如今身处何方? 表现诗人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多歧路,今安在? ⑧〔今安在〕如今身处何方?也可理解为:传达出诗人面对世事多艰,进退失据而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⑨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 用典:借用南朝宗悫的“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的抱负,表现了诗人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炼字:“破”“挂”两个动词富有动 相信总有一天我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到时定要扬起高高的帆横渡沧海。 ⑨〔长风破浪会有时〕比喻终将实现远大理想。《宋书·宗悫(què)传》载,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来形容自己,直挂云帆/济⑩⑪沧海。 的抱负。会,终将。⑩〔云帆〕高高的帆。感,充满气势,充分表达出作者的乐观、⑪〔济〕渡。 自信和对理想的追求。 【主旨】本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但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虽情感大起大落,但基调豪放乐观,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前途充满乐观的豪迈气概。 第2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17、2010)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酬,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写作背景】刘禹锡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多年。唐敬宗宝历二年,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屡遭贬谪、怀才不遇的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刘禹锡遂作此诗答谢。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概写自己“二十三年”的被贬遭遇。“凄凉地”和“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被贬谪的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内容:写被贬归来的感触:当年参加政治改革的诸多友人多已离世,自己巴山楚水/凄凉地,我遭受贬谪,在巴山楚水这样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弃置身①度过了二十三年。 ①〔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念老友空自吟诵《思旧赋》,回到故乡真像隔世之人的晋人王质。 。 怀旧空吟/闻笛赋②②〔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孤身归来,物是人非,恍若隔世,无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限悲痛怅惘之情油然而生。 ,到乡翻似/烂柯③人。 害,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用典:这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前一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了《思旧赋》。③〔烂柯人〕指晋人王质。南朝梁任昉(fǎnɡ)《述句引用向秀“闻笛赋”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后一句引 2
异记》载,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斧子柄已经用王质“烂柯人”的典故,既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久,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朽烂。回到村里,才发现已经过了上百年,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与他同时代的人都去世了。柯,斧柄。 情感:格调从沉郁中振起,抛开个人的悲苦,表达了乐观进取、积极向上沉舟侧畔/千帆过,沉船旁边仍有千帆竞相驶过,枯朽的树木前病树前头/万木春。 头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的人生态度。该句充满哲理,尽显慷慨激昂的气概。哲理: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蕴含着旧事物必将被新事物取代,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今天听了你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暂且借这杯清酒振作一下精神吧。 ④〔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⑤〔长(zhǎnɡ)〕增长,振作。 情感:点睛之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炼字:“长精神”三字,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今日听君/歌一曲④,暂凭杯酒/长⑤精神。 【主旨】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气,奔放中有哲思,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人借诗答谢友人,表现了诗人面对仕宦升沉和世事变迁时乐观豁达、进取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 第3首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19、2011) 词
【文学常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共称文坛“三苏”。
【写作背景】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此时作者在密州太守任上,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情感自然流露。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②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丙辰年的中秋节,我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才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点明作词时间及缘由。丙辰年,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 内容:以问句开篇,把词人对宇宙和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人生的疑惑写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最后两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表现词人对人间生阙,今夕/是何年。我我想乘一缕清风回到天上去,又怕那美玉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⑤④③砌成的楼宇,经受不住那缥缈高空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活的热爱。 天上哪里比得上人间。 炼字:“恐”字表现了词人既向往天②〔宫阙〕宫殿。③〔归去〕回到天上去。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 3
④〔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能够更深刻地表达词人留恋人世、热中的月中仙宫。⑤〔何似〕哪里比得上。 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炼字:“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⑦⑥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哲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明人生不会完美无憾,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要有豁达的胸襟,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情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词人自己)。(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月亮有阴晦、明亮、合圆、亏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远离千里的亲人,身体健康,天长地久,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⑥〔何事〕为什么。⑦〔婵娟〕本义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主旨】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全词充满形象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议论和抒情,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的情怀和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第4首 无 题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唐代诗人,与杜牧齐名,并称“小李杜”。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材解读) 炼字:连用两个“难”字,突出强调了“别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亦难”,第一个“难”指相见困难,第二相见困难分别更艰难,东风无力,暮春百花凋谢。 个“难”指离别时及离别后二人心境的痛苦难堪。 手法:第二句情景交融,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的景象,象征爱情的艰难。 (你我的情思像那)春蚕,直到死时才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①丝吐完。(相思的泪水就像)蜡烛,燃烧到头蜡泪才能流得干。 ①〔丝〕这里与“思”字谐音。②〔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烛油,称为“蜡泪”。 修辞、内容:比喻、双关,以“春蚕”“蜡烛”自喻,通过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情感:讴歌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晓镜但愁/云鬓改③早晨起来照镜子,唯恐如云的秀发改了颜色,夜晚吟诗,觉得月光都是寒冷的。③〔云鬓改〕意思是青春年华消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 内容、情感: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易老,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夜吟应觉/月光寒。 4
蓬莱山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请青鸟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⑤④辛苦一趟为我前去打探消息。 ④〔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借指所思女子的住处。⑤〔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 内容、情感:借神话传说,表达惆怅而又伤感的思念之情。 【主旨】本诗是一首思恋之歌,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托物寓意、借景言情。主要表现了与恋人离别时的忧伤和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相聚这一美好愿望的追求。 第5首 渔家傲·秋思 词
【文学常识】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写作背景】宋仁宗康定元年,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西北边疆秋天到来,风景和中原不同,大雁也一直飞向衡阳南方,毫无逗留之意。战马悲鸣,寒风呼啸,连着军营中的号角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④③②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用典、手法:上片重在写景,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点明地域是边塞,季节是秋天;第二句借用“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写出塞下天气极其寒冷;最后一句的“闭”字,透露出边关战事紧张、防守任务重大的情形。“长烟落日”的空旷与“孤城”的紧闭,衬托出塞外的荒凉与寂寥,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炼字:“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写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声,各种边塞特有的声音回响,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当暮霭生成、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了城门。 ①〔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②〔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③〔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④〔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5
内容:下片抒发了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用典:借用“勒石燕然”的典故,从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 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⑤端起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远在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惜边功未立,敌寇未破,归家无期。只听见羌笛悠悠如诉如泣,月光朗照,满地寒霜。将士们都难以入睡,将军白了头发,出征的士兵流下了眼泪。 ⑤〔征夫〕出征的士兵。 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表达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复杂感情。 内容、情感:“羌管悠悠霜满地”表明已夜寒霜浓,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最后一句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主旨】本词上片写塞外秋景,景中有情,下片抒发边关将士的愁情。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感情抑郁诚挚,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相结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爱国和思乡之情,也表达了词人惆怅、伤感、自勉、悲慨等情感。 第6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
【文学常识】“江城子”是词牌名,题目“密州出猎”交代了写作内容。
【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这首词是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轻狂,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戴上华美的帽子,穿上貂皮做的衣服,率领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③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上片记叙此次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词人有少年人的豪情狂态。 炼字:“狂”字,贯穿全篇,统领全词,奠定了全词纵情、豪迈的感情基调。“卷平冈”,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用典:“亲射虎”借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词人以孙权自喻,表示勇武可用。突出地表现了词人的“少年狂气”。 内容:下片以抒情为主。词人酒酣之后,更觉胸宽胆壮。以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他们)随我出猎,我要亲手射杀猛虎,试比英武潇洒的孙权。 擎苍,锦帽/貂裘,①〔老夫〕作者自称。②〔聊〕姑且,暂且。③〔左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⑥⑤④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苍鹰。黄,指黄犬。擎,举着。苍,指苍鹰。④〔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骑,一人一马的合称。⑤〔为报倾城随太守〕为我报知全城百姓,使随我出猎。⑥〔亲射虎,看孙郎〕即“看孙郎亲射虎”。孙郎,指孙权。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孙权曾经“亲乘马射虎”。这里是作者自喻。 。 酒酣/胸胆/尚开张⑦酒喝得很痛快,不由胸襟开阔,胆气豪壮。虽然鬓角稍白,(但)这又有何妨!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鬓微霜,又何⑧ 6
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⑪⑨⑩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我终将把饰以彩绘的弓拉得如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瞭望,射向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鬓微霜”的“何妨”衬托“少年狂”,表现了词人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 挽雕弓/如满月,⑫西北望,射天狼。 ⑦〔胸胆尚开张〕胸襟开阔,胆气豪壮。尚,还。用典:“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开张,开阔雄伟。⑧〔鬓微霜〕鬓角稍白。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呢?云中,古郡名,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这里作者以魏尚自许。⑩〔会〕终将。⑪〔雕弓〕饰以彩绘的弓。⑫〔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主旨】本词通过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并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出词人期望重新得到朝廷重用以及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为国效力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第7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词
【文学常识】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情怀。破阵子,词牌名。“赋”,写作。“壮词”即内容、情感、形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淳熙十五年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八年,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同甫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在迷离恍惚的醉态里挑亮油灯把玩着宝剑,梦中回到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接连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⑤④③①②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含蓄地表现了词人企望重新受到朝廷重用,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拉开的弓”比作“满月”,“射天狼”喻指打败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上片描述军旅生活。开头两句将镜头定在了军营之中,三至五句分别描写了分麾下炙、听塞外声、沙场点兵等极雄豪、壮美的行事,隐含着词人仍企羡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炼字:“秋”字点明季节,为战士出响起号角声。在军营里,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乐器演奏着悲壮粗犷的军乐,这是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①〔梦回〕梦中回到。②〔连营〕连在一起的众多军营。③〔八百里分麾(huī)下炙(zhì)〕意思是,把酒食分给部下享用。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kǎi)有良牛,名“八用典:“八百里”用典贴切,烘托出一种热烈豪迈的气氛。 7
百里驳”。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炙,烤熟的肉食。④〔五十弦翻塞外声〕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翻,演奏。塞外声,指悲壮粗犷的军乐。⑤〔沙场〕战场。 内容:下片前四句描写战斗场面。“可怜白发生”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战马像的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离弦像响雷一样震耳。(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赢得生前的功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⑨⑦⑧⑥的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说明了词人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变雄壮为悲勋,身后的美名。可惜(如今我)白发已生!壮,充满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⑥〔的(dì)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刘备在荆州遇险,他所骑的的卢马“一踊三丈”,助他脱险。 ⑦〔霹雳〕响雷,震雷。这里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⑧〔了却〕了结,完成。 ⑨〔天下事〕这里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慨。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和顺利,从侧面衬托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炼字:“马”“快”“弦”“惊”四个字,准确地刻画了杀敌报国、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表现了词人渴望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愿望。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主旨】本词虚实结合,追忆了梦境中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描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之情。 第8首 满江红(小住京华) 词
【文学常识】秋瑾,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侠,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满江红”,词牌名。 【写作背景】本词作于光绪二十九年,时作者与丈夫寓居北京。秋瑾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寻求救国之道,后于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
原文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我在北京小住了一段时间,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国家四面受敌,陷入孤立无援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词的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院落篱下,菊花盛开,成为节日最好的点缀和提示。北国的秋天,明净如洗。然而,美好的节日,明丽的秋。四面歌残/终/破②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⑤⑥③④的困境,八年来思念浙江故乡的风味。景,都不能抹去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很不甘心做女子! 最后两句既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 8
屑! ⑦①〔拭〕擦。②〔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āi)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③〔思浙〕思念浙江故乡。④〔侬〕我。⑤〔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这里借指女子。⑥〔殊〕很,甚。⑦〔未屑〕不屑,轻视。意思是不甘心做女子。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归入男子的属类,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心。 炼字:“又”字体现出词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拭”字,写秋色澄明,十分传神。用典:“四面歌残终破楚”一句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喻指国破。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内容:下片抒情,格调高昂激越。前四句用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和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五六句意在表明自己素有的济世情怀。最后几句感慨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 手法:“青衫湿”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寄寓颇深。词人泪湿衣裳,表达了知音难遇的情怀,也充满了没能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参与革命斗争的忧郁和感慨。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⑩⑨⑧还要刚烈。我平生对国对民赤胆忠心,并常常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的忧患而心潮起伏。凡夫俗子胸怀狭窄,谁能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⑧〔列〕属类,范围。⑨〔莽红尘〕莽莽人世。⑩〔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 【主旨】本词反映了词人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第9首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文学常识】《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极言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始得归”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十五岁时从军打仗,八十岁才回乡把家归。 与“从军征”相呼应,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炼字: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 9
道逢/乡里人: “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②①道路中遇上了乡里人,问:“我家中还有谁?”(他说)“远远看去是你家,内容:远景描写。写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那个地方现在松柏成林,坟墓众多。” 败的景象。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①〔冢(zhǒng)〕坟墓。②〔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给狗出入的墙洞中钻进去,野鸡在屋梁上面乱飞。内容:近景描写。写主人公回到家中,即目所见是荒凉的废墟,庭院、井台到处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 手法:运用白描手法,描写出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 示老兵亲友的离世。 。” 兔从/狗窦入,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出雉从/梁上飞。 野生的葵菜。 中庭/生旅谷, ③〔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④〔雉井上/生旅葵。 (zhì)〕野鸡。⑤〔旅谷〕野生的谷子。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⑥〔井〕这里指井台。⑦〔旅葵〕野生的葵菜。 拿着捣去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 不知/饴阿谁。 ⑫⑪⑩⑧⑨⑥⑦⑤④③来做用蔬菜煮的羹。羹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一时茫然不知送给谁。 ⑧〔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⑨〔持〕拿着。⑩〔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⑪〔一时〕一会儿。⑫〔饴〕同“贻”,送给。 内容: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不知饴阿谁”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走出门来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内容: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刻画了主人公内心对家人团聚的期盼与最终失望哀伤的心情。 【主旨】本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的回乡见闻,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惨遭遇,以哀景写哀情,流露出当时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以及乱世中人对战争的厌恶之情。 第10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021)歌行体
【文学常识】岑参,唐代诗人,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尤其擅长七言歌行,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
【写作背景】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时写下了此诗。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北风席卷大地,坚韧的牧草都被吹断,塞北一带的天空八月天就纷纷下着雪。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炼字:“卷”和“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表现出塞北之风 10
①〔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的狂暴肆虐。“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飞”字勾勒出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修辞: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设喻新颖,造语奇警,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遍地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上雪白的梨花盛开了一样。 充满了浪漫的想象,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炼字:“忽如”不仅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之态,而且再次传达出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 雪花飘进珠帘打湿了帐幕,穿着狐 散入珠帘/湿罗幕, 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④③②裘也不觉得暖和,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都护的手冻得都拉不开弓弦,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②〔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③〔控〕拉开(弓弦)。④〔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⑤〔着(zhuó)〕穿。 内容、手法:前两句从正面描写天气寒冷,表现了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后两句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是侧面描写。 铁衣/冷难着。 ⑤炼字:“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沙漠上纵横交错着大片的冰层,万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⑧⑥⑦友人长途跋涉的担忧之情。 修辞:运用了对偶的修辞,通过视觉表现里长空都凝聚着暗淡的阴云。 ⑥〔瀚(hàn)海〕指沙漠。⑦〔阑干〕雪中酷寒,勾勒出瑰奇壮丽的沙漠雪景,纵横交错的样子。⑧〔惨淡〕暗淡。 写出诗人的离愁别绪,也说明前途充满艰险。 主将营帐中安排酒宴宴请归客,奏手法:用“胡琴”“琵琶”“羌笛”等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给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渲染了送别的隆重场面。 内容: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傍晚时分,营门前大雪下个不停,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炼字:“掣”字真实地表现了红旗被冻住,北风扯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手法:运用象征手法,写边塞的奇寒和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画面,象征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诗人心中奔涌的豪情。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⑨⑩响胡琴、琵琶与羌笛来助兴。 ⑨〔中军〕指主将。⑩〔饮(yìn)〕宴请。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⑫⑬⑪红旗被冻得僵硬,风扯着也无法飘动。 ⑪〔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⑫〔掣(chè)〕拉,扯。⑬〔翻〕飘动。 11
内容:写轮台东门送别的情景。“轮台东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轮台东门送你(武判官)回京城,(你)离开时大雪盖满了天山的路。 门”是告别的地点;“雪满天山路”是归客的征程。前句表现诗人依依难舍的感情,后者从山高雪滑、路途艰险,写出诗人对归客的关怀。 炼字:“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明处境恶劣,人迹罕至。表现了诗人依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的身影),雪上只留下一道道马蹄的印迹。 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手法:运用留白手法,含蓄委婉,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主旨】这首诗气势宏大,笔力矫健,流畅洒脱,意气飞扬,离愁别绪中富有豪迈气概,是边塞诗中的佳作。同时,也是一首送别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意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第11首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词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辛弃疾于开禧元年担任镇江知府时所作,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于同时同地,二者都是著名的怀古咏志之词。
原文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地区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①〔神州〕中原地区。 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上阕借景抒情,落笔眼前引遐思。“千古兴亡多少事”这一问句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词人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 炼字:“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内容、情感:下阕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修辞、用典: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的讽刺,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⑤④③②雄谁是他的对手?只有曹操与刘备。这样也就难怪曹操感叹道:“生儿子应当像孙权一样。” ②〔年少万兜鍪(móu)〕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③〔坐断〕占据。④〔曹刘〕指曹操与刘备。⑤〔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军容整。 12
肃,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见《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历》。仲谋,孙权的字。 【主旨】本词词人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饱含着词人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全词简洁明快,层次鲜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呼应。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第12首 过零丁洋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写作背景】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bǐng)祥兴元年被元军所俘。次年,文天祥过零丁洋,写了这首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遇到朝廷选拔,历尽辛苦,终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抗元战争辛苦/遭逢/起一经,已进行了四年,战事逐渐消歇。 干戈/寥落/四周星④②③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诗人回顾自己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①〔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②〔干戈〕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回顾身世,指战争。干和戈本是两种兵器。③〔寥意在暗示自己久经磨炼,无论什么艰难。 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困苦都无所畏惧。 ④〔四周星〕四周年。 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内容: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覆灭,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山河/破碎/风/飘絮⑤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修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的修辞手,身世/浮沉/雨/打⑥⑤〔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法,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失去根基,即将覆灭。写此诗后不久,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南宋流亡朝廷覆亡。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表达了诗人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修辞、手法:用双关、对偶的修辞,巧妙设计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渲染了形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⑦昔年在惶恐滩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里悲叹自己的孤苦无依。 ⑦〔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前面的“惶恐滩”和“零丁洋”是地点,而后面的“惶恐”与“零丁”则描写了诗人的心情。 情感: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与爱国之情。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人生自古以来谁能不死?留下这颗忠心永垂史册。 内容: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写出了宁死不屈的壮烈誓词。手法、情感:以 13
汗青。 ⑧⑧〔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所以称之为“汗青”。这里指史册。 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现出自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主旨】这是一首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的爱国主义诗篇。诗人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自己忠贞为国、视死如归的决心以及崇高的民族气节。全诗气势磅礴,情调高昂。 第13首 山坡羊·潼关怀古 曲
【文学常识】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文学家。所作散曲以豪放著称。“山坡羊”,曲牌名。 【写作背景】天历二年,因关中旱灾,张养浩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这首曲写于他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关上)群山绵延起伏,像从不同的方向聚焦到潼关来,(关下)波涛滚滚,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①了潼关的地势险要和中华山川的壮美,赋予自然风光以人格化的感情。再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 炼字:“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和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像在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地势十分险要。 ①〔山河表里〕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是为表里。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西望长安,心潮起伏。多令人伤心啊,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千万间富望/西都,意/踌躇③②内容:写经过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指陷入历史的沉思之中。 炼字、情感:“踌躇”二字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内心的不平静,真切地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王朝兴亡的感慨及对动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同情。 丽堂皇的宫殿如今都变成了废墟尘土。 ②〔西都〕指长安。③〔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④〔秦汉经行处〕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秦朝都城咸阳和西汉都城长安都在潼关西面。经行处,行程中经过的地方。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④土。 内容、情感:“曲眼”,升华了整首曲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无论哪个朝代兴起,受苦的都是百姓;主题。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无论哪个朝代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情,作者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主旨】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封建统治阶级与人 14
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第14首 黄鹤楼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崔颢(hào), 唐代诗人。此诗是其吊古怀乡的名作。
【写作背景】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经过这里,因此山名黄鹤;又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在此山休息,这首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早已乘着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炼字: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内容:颔联是首联的延伸,写人去楼空、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①〔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②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白云还是飘飘荡荡的样子。 ②〔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物是人非的现实。 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怅惘的情感。手法、情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晴日里的原野树木分明,鹦鹉洲上草木茂盛。 ③〔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⑥⑦③④⑤内容:颈联写登楼所见的明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诗人也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来。 川、原野。④〔历历〕分明的样子。手法: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⑤〔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⑥〔萋(qī)萋〕草木茂盛的样子。⑦〔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画面: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⑧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情感:“愁”字点题,以抒情作结,由景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⑧〔乡关〕故乡。 生情,以日暮途远抒发怀乡之情。 【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 第15首 使至塞上 五言律诗
【文学常识】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北宋苏轼评价他“诗中有画”“画
15
中有诗”。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五年, 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我)轻车简从去慰问边关守军,行进在辽远的边塞地区。 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单车/欲问边,多。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③〔属国〕属国/过居延。 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④〔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内容:承接首联,直抒内心感受。 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我)像飘飞的蓬草一样飘向塞外,像振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⑤③④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第一句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诗人形单影只的情状。第二句写要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孤寂的心境。 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 修辞、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炼字、情感:“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北飞的大雁进入胡人的地方。 ⑤〔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大漠上升起笔直的烽烟,夕阳西下,黄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⑦⑥了作者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画面:在这纯然一色、广漠无边的背景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十分醒目。苍茫的大漠一马平川,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间,渺无尽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孤悬于地平线之上。 边落日又大又圆。 ⑥〔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⑦〔长河〕指黄河。 16
行经萧关时遇上了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得知前线统帅正在前线大破敌军。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⑩⑧⑨⑧〔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⑨〔候骑〕负责侦察、巡逻的骑兵。⑩〔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这里指前线统帅。 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 用典:暗用“勒石燕然”的典故,“燕然”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借指最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 【主旨】全诗以行踪为线索写出使的所见所闻,表现了诗人由于受排挤而产生的孤寂之情,以及在大漠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第16首 钱塘湖春行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③④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①〔孤山〕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②〔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785—805)年间,贾全在杭州做官时在西湖边建造此亭。③〔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初,刚刚。④〔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 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写诗人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湖光山色,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 内容:颔联写莺与燕,是禽鸟。 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⑤炼字:“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的动态场景图,生动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 ⑤〔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 内容:颈联写花和草,是植物。 炼字:“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浅”字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 17
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渐欲”“才能”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没马蹄”形容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 炼字:“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⑥联呼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西湖的白堤。⑥〔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或“断桥堤”。 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主旨】全诗紧扣“早春”着笔,寓情于景(最后一联直抒胸臆),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第17首 饮酒(其五) 古体诗
【文学常识】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写作背景】《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觉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③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前四句通过叙事和议论,定下全篇的基调。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 修辞:三、四句运用设问的修辞,自问自答,到车马往来的喧嚣。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内心超凡脱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①〔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揭开了谜底,次句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庐,简陋的房屋。②〔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③〔尔〕如此,这样。 原因,即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 内容:妙手偶得之笔,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闲适淡泊中看见了远处的南山。 ④〔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自得、物我两忘的境界。 炼字:“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惬意。 傍晚山间的云气更加秀丽,鸟儿结伴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④山气/日夕佳,远处飞回。 飞鸟/相与还。 ⑤〔山气〕山间的云气。⑥〔日夕〕傍晚。 此中/有真意,欲大自然中领悟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⑤⑥内容:写眼前景物,脱口而出,不事雕琢,自有神韵。 内容: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 18
辨/已忘言。 ⑦已忘了怎样表达。 ⑦〔欲辨已忘言〕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情形。“真意”指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含蓄地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 【主旨】这首诗融情于景,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 第18首 春 望(2015年与《望岳》共同考查 五言律诗
【文学常识】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被称为“诗圣”,其诗历来享有“诗史”之称。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写作背景】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国都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情感:写望中所见,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炼字:“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残败景象,“深”字写出草木茂盛,体现战乱后的长安城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借以反衬人烟稀少,渲染了一种悲凉气氛。 内容: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乱草丛生。 ①〔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反而心惊。 语启下,章法分明。 手法、情感:以融景生情,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见花开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②战事持续好几个月仍不停息,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②〔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我一头白发愈搔愈少,头上简直插炼字、情感:“白头”是写实,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写出了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 修辞:“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④③不住簪子。 ③〔浑〕简直。④〔不胜簪(zān)〕插不住簪子。胜,能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长条状首饰。 19
【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描述了诗人被困长安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第19首 雁门太守行 汉乐府
【文学常识】李贺,字长吉,唐代诗人,世称“诗鬼”。代表作有《昌谷集》。
【写作背景】《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旧题。从有关 《雁门太守行》这首诗的一些传说和材料记载推测,可能是写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敌军如黑云压城,来势凶猛,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③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次句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炼字、手法:“压”字,展现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内容: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手法: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用“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燕脂” “夜紫”的色彩变换,渲染出战场的悲壮气氛,暗示攻守双方都有大量伤亡,守城将士依然处于不利的地位,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 内容:写夜晚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片般闪闪发光。 ①〔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②〔城欲摧〕城墙仿佛将要坍塌。③〔甲光向日金鳞开〕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军中号角声响彻深秋的天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⑤④④〔角〕军中号角。⑤〔塞上燕(yān)脂凝夜紫〕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燕脂,胭脂,色深红。此句中“燕脂”“夜紫”皆形容战场血迹。 军队半卷着红旗悄悄靠近易水,夜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⑥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又暗示将士们具有壮怀激烈低沉。 ⑥〔易水〕河名,发源于河北易县。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鼓寒”更显悲壮气氛。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⑧⑦(为了)报答君王重用贤才赏识的恩情,手持宝剑奋身迎敌为国献身。 ⑦〔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情感、用典:抒写全体官军将士的心愿。用燕昭王黄金台上招揽天下之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表现出忘身 20
水东南筑台,上面放着千金,用来招揽天下贤士。⑧〔玉龙〕指宝剑。传说晋代雷焕曾得玉匣,内藏二剑,后入水化为龙。 报国的情感。 【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极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官军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 第20首 赤 壁(2020年与《登幽州台歌》共同考查) 七言绝句
【文学常识】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后人称之为“小杜”,又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折断的戟沉埋在泥沙中未被销蚀,自己折戟沉沙/铁未销②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手法:写兴感之由。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首句暗寓岁月流逝而物存人非之慨。“认前朝”是诗人直接对历史结局提出自己的评判,进一步引发了诗人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铺垫。 拿出来磨洗后,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①〔戟(jǐ)〕古代兵器。②〔销〕销蚀。③〔将〕拿,取。④〔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前朝,这里指赤壁之战的时代。 (假如)东风不给予周郎便利,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⑤〔周郎〕即周瑜(175—210), 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东汉末,自将磨洗/认前④③朝。 内容: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手法、情感:诗人反说其事,借“二乔”可能的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需要机遇,借史事以吐露胸中的抑郁不平之气。 东风不与/周郎便,孙策、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铜雀春深/锁二乔⑦⑥⑤东风之势火烧赤壁,大败曹军。⑥〔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⑦〔二乔〕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被称为大乔、小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 【主旨】诗人借相同的地名,引发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需要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表达了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第21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词
【文学常识】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
【写作背景】这首词是记梦之作,大约是词人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来说,词人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
21
苦,但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写梦中所见景象。词人用丰富的想水天相接,如波涛翻滚的云连接着清晨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②①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的雾,银河流转,千帆如梭,逐浪漂荡。①〔云涛〕如波涛翻滚的云。一说指海涛。②〔星河欲转〕银河流转,指天快亮了。星河,银河。 梦里魂魄仿佛回到了天帝居住的地方,仿佛梦魂/归帝所③内容:写词人梦中见到天帝。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用一个“归”字,好像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最后一句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 内容:上句是词人回告天帝,下句是词人天帝传话好意相邀,情意恳切地问我归④,闻天语,殷勤向何处。 ③〔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④〔殷勤〕情意恳切。 问我/归何处。 我回答(天帝)说:路途还很漫长,慨叹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⑦⑤⑥学习作诗。 炼字、情感:“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一现在已是黄昏(我却)还未到达,我学习作诗空自写出惊人的诗句(又有什么用)。 ⑤〔报〕回答。⑥〔嗟〕叹息,慨叹。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⑦〔谩(màn)〕同“漫”,空、徒然。 远的叹息,“谩”字则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 (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风啊,不住地吹吧,将我这如飞蓬般轻快的船,直送往海上的三座仙山上去吧! 用典:“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希望自己也能像大鹏一样高飞远走。 情感: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 九万里风/鹏正举⑧⑧〔九万里风鹏正举〕(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举,高飞。《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⑨〔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⑩〔三山〕神话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 。风休住,蓬舟/⑩⑨吹取/三山去! 【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的特殊方式,展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抒发了词人内心的苦闷,也表现出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22
第22首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词
【文学常识】晏殊,字同叔,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炼字:“新”“旧”对比,表达了美景依旧而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填一曲新词,饮一杯清酒,依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旧是去年的天气和往日的亭台。眼前的太阳又将西沉,夕阳啊,你几时才能够回照天际? “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而又知其难返的心态。 手法、情感:“夕阳西下几时回”借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倾诉了词人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对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事物重现的情怀。 炼字:“独”字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无可奈何中花已纷纷落去,似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曾相识的燕子又飞了回来。我感之重;“徘徊”是动作描写,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 哲理:蕴含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谁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 【主旨】词作将瞬间的感受与久久的思考熔于一炉,既敏锐,又不乏深沉,自然流畅,婉转圆润。抒发了词人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和惆怅。 第23首 关 雎 古体诗
【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③①②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独自徘徊在小园里撒满落花的小路上。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第一章四句,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 手法:开篇即以关雎和鸣引出男女相思之情,比兴手法的运用切合诗意,自然流畅,显现了婉曲动人的艺术魅力。 的配偶。 ①〔洲〕水中的陆地。②〔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③〔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④〔好逑(hǎoqiú)〕好的配偶。逑,配偶。 ,君子/好逑。 ④ 23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时左右求取。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参差/荇菜,左右/⑤内容:第二章八句,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和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 手法: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 炼字:两个“悠”字以感叹语气出之,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 都想追求她。追求她成了空想,日日流之。窈窕/淑女,夜夜不停地思念。思念之情绵绵不寤寐/求之。求之/⑦⑥尽,翻身直到天亮。 不得,寤寐/思服。⑤〔流〕求取。⑥〔寤寐(wùmèi)〕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⑧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⑦〔思服〕思念。服,思念。⑧〔悠哉悠哉〕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悠,忧思的样子。 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⑪⑩⑨右两边采摘。那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水中荇菜长短不齐,采荇人在船的左右两边挑选。那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⑨〔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⑩〔芼(mào)〕挑选。⑪〔钟鼓乐之〕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内容:第三章八句,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和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一变而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 【主旨】本诗写一个小伙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相思之苦、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24首 蒹 葭(2016) 古体诗
【文学常识】《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分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此外,每章的开头均以景起兴。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早露水变成霜。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的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⑤④③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以“蒹葭”起兴,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却不得的凄婉惆怅之情。每章的开头以景起兴,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的中央。 ,道阻/且长。溯游⑥⑦①〔蒹葭(jiānjiā)〕芦苇。②〔苍苍〕利用芦苇、霜露、秋水等景物渲染出一茂盛的样子。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种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从之,宛在/水中央。 ⑧的人。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了特定的背景,更烘托了所思不见的怅指对岸。⑤〔溯洄(sù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溯洄,逆流而上。洄,逆惘心情。 手法、炼字、情感:用反复咏叹的手法, 24
流。从,跟随、追寻。之,代“伊人”。进一步写出了主人公追求伊人而不得⑥〔阻〕艰险。⑦〔溯游〕顺流而下。的怅惘之情。“苍苍”“萋萋”“采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露水珠儿没有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⑫⑪⑩⑨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再到泛白,渲染出深秋凄凉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处的清冷环境和寂寞心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岸边。境。“为霜”“未晞”“未已”的变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小洲上。 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方”“湄”“涘”从上游从此岸再到彼岸,地点的变化,⑨〔萋萋〕茂盛的样子。⑩〔晞(xī)〕到下游,干。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⑫〔跻(jī)〕(路)高而陡。 芦苇一片茂盛鲜明的样子,(太阳不出)露水还没有干。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难以寻觅。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⑰⑯⑮⑭⑬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且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⑭〔未已〕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⑮〔涘(sì)〕水边。⑯〔右〕向右迂曲。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主旨】本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 第25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五言律诗
【文学常识】王勃,字子安,唐代诗人。不仅能诗,且擅骈文,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写作背景】本诗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姓杜的少府(县尉的通称)将到四川去做官,即将远隔万水千山,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三秦辅卫着长安,遥望蜀州,只见风烟弥漫。①〔城阙〕指长安。②〔三秦〕指关中地区。 鉴赏 炼字:“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表现了送别之地的雄伟气势,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望”字把目光从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移向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充满深情厚意。 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旷达的胸襟。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①②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25
修辞、情感: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海内”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只要四海之内还有(你这个)知己,即使远在天涯也如近邻一般。 “天涯”相对,对仗工整自然。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友谊,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的阻隔,消除孤独和苦闷的哲理。 不要在分别的岔路口,像恋爱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④⑤③青年男女那样泪湿手巾。 ③〔歧路〕岔路口。④〔儿女〕恋爱中的青年男女。⑤〔沾巾〕泪沾手巾,形容落泪之多。 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言送别。诗人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 【主旨】诗人以全新的视角,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26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018、2012)歌行体
【写作背景】唐肃宗乾元二年,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上元二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以描述开篇,用写实手法,先八月深秋时节,狂风怒号,卷走了我屋顶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①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 炼字、修辞、手法:“怒”写出了秋风之狂,“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怒号图,渲染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的焦急和痛惜,为下文做铺垫。 上的多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江去,散落在对岸的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结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 ①〔三重(chóng)茅〕多层茅草。②〔挂罥(juàn)〕挂着,挂住。罥,挂结。③〔长(cháng)〕高。④〔沉塘坳(ào)〕沉到池塘水中。坳,水势低的地方。 。茅飞/渡江/洒江②③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④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⑥⑤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⑤〔忍能对面为盗贼〕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内容:村童抢掠茅草而去,表现出诗人焦灼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老无力”“呼不得”“叹息”等词语写出了诗人的老态、愤懑和无奈,反映了诗人年迈穷困的现实,为后文中的悲 26
杖/自叹息。 做抢掠的事。忍,狠心。能,如此、这样。惨遭遇埋下伏笔。 ⑥〔呼不得〕喝止不住。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的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粗布被子盖了好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内容:写秋雨漏屋,生活简陋,表现出自我反思、自我哀怜的情感。 手法:环境描写,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黯淡愁惨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蓄势。 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雨”比作“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秋雨的连绵细密,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生活十分凄苦。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⑪⑨⑩⑧⑦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床边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房顶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不停地往下漏。自从遭受安史之乱,(我)睡觉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 ⑦〔俄顷〕一会儿。⑧〔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⑨〔向昏黑〕渐渐黑下来。向,接近。⑩〔衾(qīn)〕被子。⑪〔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⑫〔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⑬〔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何由,怎能、如何。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未断绝。自经/丧乱⑫/少睡眠,长夜/沾⑬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⑮⑭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内容:写广厦存寒士的人生理想,坦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露出诗人不顾己身、“大庇天下”的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独自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⑭〔寒士〕贫寒的士人。⑮〔突兀(wù)〕高耸的样子。 广阔无私胸怀。 手法、情感: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表明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急切希望实现理想的强烈愿望。 【主旨】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通过写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推己及人,从个人遭遇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以及博大宽广的胸怀。 第27首 卖炭翁 汉乐府
【写作背景】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唐宪宗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因此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原文 卖炭翁,伐薪烧炭/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手法:第一节(“卖炭翁……市南门 27
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②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外泥中歇”)写卖炭翁劳苦悲惨的生活。开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指漆黑。头先概括交代卖炭翁的基本情况,继而描绘①〔薪〕木柴。②〔苍苍〕灰白。 其肖像。三四句写“两鬓苍苍”与“十指黑”,衬托出卖炭翁的年高与劳苦。 内容、修辞:运用设问。前两句一问一答,卖炭得钱/何所营③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气更寒冷。 ③〔何所营〕做什么用。营,谋求。 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 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老人的悲惨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 内容: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 炼字:“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生活的不易。“泥中歇”更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 内容:第二节(“翩翩……系向牛头充炭那骑着轻快的两匹马的人是谁?是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⑥⑦⑧⑤④直”)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前四句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 炼字:“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可见宫皇宫内的太监和他的手下。手里拿着公文说是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吆喝牛向皇宫拉去。 ④〔翩翩〕轻快的样子。⑤〔文书〕使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 公文。⑥〔敕(chì)〕指皇帝的命令。“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⑦〔回〕掉转。⑧〔叱(chì)〕吆喝。 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 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内容:写被掠夺的结果。 手法:“一车炭,千余斤”极言被掠夺得多,“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体现了老人的无奈、悲愤与绝望。“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⑪⑩⑨是要夺走,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⑨〔惜不得〕吝惜不得。⑩〔系〕挂。⑪〔直〕同“值”,价钱。 向牛头/充炭直。 【主旨】这首叙事诗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揭露了“宫市”的 28
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第28首 观沧海 汉乐府
【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写作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北方边塞地区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九月,他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统一北方之后,想进一步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策马东来,登上碣石,(我要)饱览这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直陈其事,显得很质朴。 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的壮观。 ①〔临〕到达,登上。②〔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东汉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曾路经这里。 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海面浩渺,水波荡漾,突兀耸立的山岛,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④③最先跃入眼帘。岛上的树木,一丛丛生长着,百草丰茂繁密。大海在萧瑟秋风中,汹涌起伏着不尽的波澜。 ③〔澹(dàn)澹〕水波荡漾的样子。④〔竦峙(sǒngzhì)〕耸立。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 内容:描写海水和山岛,全是写实景。 手法:动静结合。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手法、炼字: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日月/之行,若出/⑤太阳和月亮昼夜不停运转,都是大海吐纳其中;星汉/灿烂,的;天上的银河,星光璀璨,它们也都出若出/其里。 生于大海广阔的胸间。⑤〔星汉〕银河。 中有实,实中有虚,展现出博大的境界。 啊!今日我观赏大海,幸运得很,好极了,且让我引吭高歌,倾吐宏伟的心愿。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⑥⑥〔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这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幸运。至,达到极点。最后两句诗在《步出夏门行》各章末尾都有,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应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奇特的想象描绘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宏观景象,表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29
第29首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言绝句
【文学常识】李白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他最擅长乐府歌行,近体则以七绝和五律著称。
【写作背景】王昌龄的仕途屡经挫折,开元二十七年贬放岭南,天宝元年谪迁江宁(今江苏南京)丞,天宝七载再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尉。李白在东南地区漫游期间,得悉王昌龄这次的不幸遭遇,深表同情和关切,当即写了此诗,遥寄给他,以带去一点慰藉,分担他的愁苦,从中可见李白的侠肠和肝胆。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柳絮已经落尽,布谷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杨花落尽/子规③①②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手法、情感:融情入景,景中见情,借“杨花”“子规”两种意象,点明时令五溪。 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④①〔杨花〕柳絮。②〔子规〕即布谷鸟,(暮春),烘托凄凉悲惋的氛围,寄寓诗人又称“杜鹃”。③〔龙标〕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④〔五溪〕今湖南西部、贵州东部五条溪流的合称。 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境。“五溪”是偏远之地,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⑤西。 月,(希望)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 ⑤〔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修辞:由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主旨】本诗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第30首 次北固山下 五言律诗
【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题目中“次”是“停宿”的意思。
【写作背景】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旅人(我)前行的路,正从青青北客路/青山/外,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行舟/绿水/前。 我乘船向前。 ①〔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②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修辞、内容:开头以对偶句发端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内容、炼字: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 “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水上的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30
②〔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 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表现出来(以小景传大景之神)。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心情乐观昂扬。“两岸阔”“一帆悬”是精整的对仗,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夜将尽未尽之时,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③炼字、修辞、哲理: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和“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旧事物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揭示出新旧交替的变化规律,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已来。 ③〔海日生残夜〕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④〔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我多么思念故乡),书信早已写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⑤好,如何寄回家园?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⑤〔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内容、手法、情感:尾联紧承颈联,遥应首联,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主旨】本诗是一首羁旅乡愁诗。诗人借景抒情,描绘了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景致,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情感。
第31首 天净沙·秋思(2013) 曲
【文学常识】马致远,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此曲被元人周德清誉为“秋思之祖”。
原文 教参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这三句均为写景,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干枯的藤、衰老的树,黄昏时将枯藤/老树/昏鸦①图。 手法:动景与静景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枯”“老”“昏”“古” “瘦”等传达出一种衰落、颓败情境的特点。 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上,鸦雀已经回巢,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要回巢的乌鸦。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处人家。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 ①〔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31
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 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悲伤到极点的漂泊人还在远离家乡的地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②情感:“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表现了异乡人浓重的乡愁。 画面:太阳落山了,常年漂泊在外的游子,仍然跋涉在苍凉的古道上,不知归向何处,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方。 ②〔断肠〕形容悲伤到极点。③〔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主旨】这是一篇抒情作品,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第32首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唐宣宗大中二年,李商隐滞留巴蜀,写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寄给在北方的妻子(一说是友人),倾诉了思乡的情怀。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内容、修辞:先叙事后写景。首句设问点题,“问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却说不准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①归期”而“未有期”,包含着诗人的苦涩与无奈。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表达出诗人的孤独凄凉。 日期。今夜巴山正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①〔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炼字:“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川东一带古属巴国。 注入秋池的自然之景,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 我们何时将要在西窗下共剪烛内容、手法: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③②花,秉烛长谈,追述此夜的相思。 ②〔何当〕何时将要。③〔却话〕回头说,追述。 【主旨】诗人用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手法,通过时空的变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的孤独凄凉和对团聚的期盼之情。 第33首 木兰诗 汉乐府
【文学常识】“乐府”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的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见政治得失,萧梁时,社会上已经把“乐府”从官署的名称转变而为诗体。《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32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门织布。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③②①不能听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只能听到木兰叹息。 ①〔唧唧〕叹息声。②〔当户织〕对着门织布。③〔机杼(zhù)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杼,织布的梭子。④〔唯〕只。 问木兰你想的是什么,问木兰你思念的什么。木兰也没有想什么,木兰也没有思念什么。昨天看到军中的文告,(知道)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征兵的名册很多卷,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长大内容:开头两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手法: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设置悬念。 ,唯闻/女叹息。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⑧⑨⑦⑥⑤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去买马和马具,从此替父去从军。⑤〔何所思〕想的是什么。⑥〔忆〕思念。⑦〔军帖(tiě)〕军中的文告。⑧〔可内容:道出了木兰“叹息”的原因,即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决定代父从军。 手法、人物形象:这段从木兰的心理活动入手写从军的原因,在叙事的同时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出木兰敢于挑重担、富有责任感的果断勇敢的形象。 点兵,军书/十二卷,汗(kèhán)大点兵〕可汗大规模地征兵。卷卷/有爷名。阿爷/⑩可汗,我国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最高统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治者的称呼。⑨〔军书十二卷〕征兵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⑪名册很多卷。军书,军中的文书,这里指征兵的名册。十二,表示多数,不是确指。⑩〔爷〕和下文的“阿爷”一样,都指父亲。⑪〔愿为市鞍(ān)马〕愿意为(此)去买鞍马。为,介词,为了,其后宾语省略。市,买。鞍马,泛指马和马具。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⑫⑬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过的集市内容: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修辞、手法:前四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后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鞍鞯,南市/买辔头,上买来马鞍和马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北市/买长鞭。旦辞/⑭市买来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北边爷娘去,暮宿/黄河边,的集市上买来长鞭(意思是到各处集市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⑮备办鞍马等战具)。早晨辞别父母上路,踏上征途,马不停蹄,日行夜宿,离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早晨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听到燕山胡人的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家越远思亲越切。这里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氛围。“黄河流水。旦辞/黄河去,暮至⑯/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⑰⑱ 33
⑫〔鞯(jiān)〕马鞍下的垫子。⑬〔辔(pèi)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和缰绳。⑭〔旦〕早晨。⑮〔溅(jiān)溅〕水流声。⑯〔黑山〕和下文的“燕(yān)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⑰〔胡骑〕胡人的战马。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称呼。⑱〔啾(jiū)啾〕马叫的声音。 远行万里,投身战事,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耀着(将士们的)铠甲。将士们征战多年,经历很多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21⑳⑲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内容: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 修辞:前两句概括了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中间两句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画面。最后两句用互文的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⑲〔万里赴戎机〕远行万里,投身战事。戎机,战事。⑳〔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越过一道道关塞山岭。度,越过。○21,寒光/照铁衣。将○22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朔(shuò)气传金柝(tuò)〕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北方。金柝,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22〔铁衣〕铠(kǎi)甲,古代军的器具。○人穿的护身服装。 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朝堂上(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赏赐很多的财物。可汗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不要尚书省的官。希望骑上千里马,送我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25○24○23回故乡。 23〔天子〕指上文的“可汗”。○24〔明○内容:木兰还朝辞官。 修辞:前两句运用顶真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四句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 ,赏赐/百千强。可○27○28○26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策25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29勋十二转(zhuǎn)〕记很大的功。策勋,26〔赏记功。转,勋位每升一级叫一转。○里足,送儿/还故乡。 赐百千强〕赏赐很多的财物。强,有余。27〔问所欲〕28〔尚○问(木兰)想要什么。○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29〔愿驰千里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赶马快跑。 34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扶持着出外城(迎接木兰)。姐姐听说妹妹回来,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38○36○37○35○34○33○32○31○30来,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打开我东屋的门,坐在我西屋的床上(意思是每间房子都要打开门进去看看)。脱掉我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我姑娘时的衣裳。对着内容: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修辞、手法:运用重复排比的句式,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窗户,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走出门来看军中的同伴,军中的同伴看我都惊慌。共同战斗多年,竟不知木兰是女郎。 30〔郭〕外城。○31〔扶将〕扶持。○32〔红○33〔霍妆(zhuāng)〕指女子的艳丽装束。○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现她归来后情不自禁的喜悦;“火伴皆惊忙”用伙伴的吃惊反衬出木兰的无比自豪与得意,是故事的结局和全诗34〔著(zhuó)〕的高潮,写出了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huò)霍〕磨刀的声音。○35〔云鬓(bìn)〕像云那样的鬓发,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 穿。○36〔帖〕同“贴”37形容好看的头发。○。○38〔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火伴〕军中的同伴。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火伴”。 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雄雌两兔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0○39雌兔呢? 39〔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据说,○修辞: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扑朔,动弹。迷离,眯40〔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着眼。○雌〕雄雌两免贴近地面跑,怎能辨别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呢?傍,靠近、临近。走,跑。 35
【主旨】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勤劳善良、坚毅勇敢、爱家爱国、不慕高官厚禄、热爱和平生活的巾帼英雄形象,颂扬了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品质。 【人物形象】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第34首 登幽州台歌(2020年与《赤壁》共同考查) 古体诗
【文学常识】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征伐契丹,陈子昂任右拾遗参谋军事。武攸宜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还被贬为军曹。在极度苦闷忧愤的情况下,陈子昂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情感:“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前/不见/古人,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来者。 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跃然纸上。 手法:通过“前”“后”“古人”“来者”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③①②炼字:“独”指独自,诗中有孤独之意。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诗人理想破灭,孤寂郁闷的心情。 内容、手法、情感:通过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限,我独自悲伤流下了眼泪! ①〔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②〔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③〔涕(tì)〕“独”影的对比,互为映照,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眼泪。 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主旨】这首诗登楼远眺,吊古伤今引起无限感慨,在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中,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第35首 望 岳(2015年与《春望》共同考查)古体诗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四年, 二十四岁的杜甫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②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泰山到底怎么样?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绵不断。 ①〔岱宗〕指泰山。②〔齐鲁青未了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修辞: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表现了泰 36
(liǎo)〕泰山横跨齐鲁,青色的峰峦连山雄伟阔大的气势。从空间看,泰山横跨齐绵不断。齐鲁,春秋时的两个诸侯国,鲁;从时间说,泰山郁郁葱葱,千古常青。 在今山东一带。泰山以北为齐国,泰山以南为鲁国。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④③内容、炼字、修辞: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用拟人③〔造化钟神秀〕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的修辞,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割”字写出钟,聚集。④〔阴阳割昏晓〕山的南北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了活力。 阴阳,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割,分。 层云生起,使(我)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⑥⑤远望飞鸟归林。 ⑤〔荡胸生曾云〕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曾,同“层”。⑥〔决眦(zì)入归鸟〕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眦,眼眶。 内容:由静景转为动景,写细望之景。 炼字:“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 内容、炼字: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的“高大”。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终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而众会当/凌绝顶,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一览/众/山小。 ⑦〔会当〕终当,终要。⑧〔凌绝顶〕登上泰山的顶峰。凌,登上。 ⑦⑧“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 情感:借助想象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才能俯视一切。 【主旨】这首诗用“望”贯穿全篇,描写了泰山的雄伟气势和秀丽景色,表现了青年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其远大的志向和广阔的胸怀。 第36首 登飞来峰 七言绝句
【文学常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七年, 王安石任鄞县(今浙江宁波)知县。三年后任满回临川(今江西抚州)老家探亲,路过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写了这首诗。
原文 ①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飞来山上/千寻塔,据说站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 37
闻说鸡鸣/见日升。 鸣五更就可以看见海上日升。 ①〔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寻塔”,极言塔的高峻。第二句写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内容:写登飞来峰的感想。 手法、情感:借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此不怕浮云遮住自己远眺的视线,不畏浮云/遮望眼,②用来借代奸邪小人,表现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那是因为我的身体处在(宝塔)最自缘身在/最高层。 高层。 ②〔缘〕因为。 【主旨】全诗将写景与抒情结合,借写登高望远的感受,以理入诗,蕴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 第37首 游山西村 七言律诗
【文学常识】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中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所酿的酒浑浊,莫笑/农家/腊酒浑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手法: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 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内容: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 手法、炼字:“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丰收年他们待客备足鸡肉、猪肉。①〔腊酒浑〕腊月所酿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②〔足鸡豚(tún)〕备足鸡肉、猪肉。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丰年/留客/足鸡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重峦叠嶂,水迂回曲折,正怀疑无路可走时,眼前忽然柳暗花明,前方又出现了一个村子。 “疑无路”和“又一村”两两相对,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 哲理: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8
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人们穿戴简朴,保持着传箫鼓/追随/春社近③统风俗。 ③〔箫鼓追随春社近〕将近社日,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古代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祭社神(土地神),祈求丰收。 内容:写热闹的乡俗民事。 情感: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表现出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④以后容许我趁着月明来闲游,我将拄着拐杖随时来山村敲门。 ④〔闲乘月〕趁着月明来闲游。⑤〔无时〕没有固定的时间,即随时。 情感:抒写了诗人的悠闲惬意之情。 ,拄杖/无时/夜叩⑤门。 【主旨】此诗写景中寓含哲理,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赞扬了乡民的淳朴好客,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38首 己亥杂诗(其五)(2014) 七言绝句
【文学常识】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写作背景】清道光十九年 ,这年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于南北往返途中,写成了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内容或直抒胸臆,或回忆往事,或叙述见闻,或赠答友朋,等等。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是作者刚刚离开京城时写的。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在浩浩荡荡的离别愁绪中看日落西斜向远处延伸,离开京师,马浩荡离愁/白日斜,①鉴赏(严格依据教参) 内容: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 修辞:展开联想,用比喻手法,移情于物,借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吟鞭东指/即天涯。 一般。 ①〔吟鞭〕诗人的马鞭。吟,指吟诗。 落花纷纷,不是无情飘洒,还要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②“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 情感: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 ②〔落红〕落花。后两句诗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主旨】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辞官南归时的离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出他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39
第39首 泊秦淮 七言绝句
【写作背景】秦淮,即秦淮河,长江下游支流,相传是秦时为疏通淮水开凿。秦淮河流经的南京夫子庙一带,在六朝时十分繁华。这首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
原文 参考译文及词解 鉴赏 内容、炼字、手法:首句两个“笼”字将烟、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面以及江边的沙岸,夜晚船停泊在秦淮河上的酒家附近。 水、月和沙四个意象接连起来,描写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并巧妙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 歌女哪里知道亡国之恨,隔江依然唱着《玉树后庭花》。 商女/不知/亡国恨,①〔商女〕歌女。②〔后庭花〕曲隔江/犹唱/后庭花。 名,《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世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②①内容:由一曲《后庭花》引发历史兴衰之感,借古讽今,仿佛已从“商女”那里听到亡国之音,其实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主旨】本诗寓情于景,通过夜泊秦淮的所见所闻,将对历史的咏叹与现实的思考紧密结合,委婉深沉,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课标独有
第40首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词
【文学常识】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相见欢”是词牌名,又作“乌夜啼”。本词选自《南唐二主词》。
【写作背景】(开宝八年),宋朝灭南唐,李煜亡家败国,肉袒出降,被囚禁待罪于汴京。宋太祖赵匡胤因李煜曾守城相拒,封其为“违命侯”。
原文 参考译文 鉴赏 内容:缺月、梧桐、深院、清秋,这些意象渲默默无言,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夜空中弯月如钩。幽深的庭院,高高的梧桐树寂静无声,都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中。 染出一种凄凉的境界,反映出词人内心的孤寂之情,同时也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 炼字:“无言”二字刻画出了后主无人共语、孤寂无欢的惨淡愁容。“独上”写动作,词人一步一叹、步履沉重。“锁”字,既生动形象,又蕴含着词人的万千愁绪,悲冷至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的,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那悠悠愁思缠绕在心头,却又是另一种不可名状的痛苦。 手法:最后一句运用白描的手法,以滋味喻愁,道出了对离愁的滋味讲不出、说不清的极其复杂、极其微妙的真实感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0
【主旨】这首词情景交融,感情沉郁。上片选取典型的景物为感情的抒发做铺垫,下片借用形象的比喻抒发了词人的“离愁”,表达了离乡去国的怆痛。
4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