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纪明葵
来源:《文化纵横》 2020年第5期
纪明葵
[关键词]
国际关系 中美关系 中欧关系
新冠疫情已经蔓延到全世界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面对疫情,有的国家是全力以赴,有的国家是隔岸观火,有的国家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依据任凭疫情蔓延,有的国家是抢劫别国救灾物资,甚者造谣诽谤重伤别国,破坏世界卫生组织的救援行动。这样的局面让我们对社会发展、政治制度、国际合作、信仰与道德建设都有了新的认识。
中美进入新的战略竞争期
此次疫情之初,美国幸灾乐祸,说疫情有利于美国“实体经济回归”,带头禁航,封闭通往中国的口岸,对中国给美国通报的疫情也不重视,认为疫情与美国无关。这样的做法,其本质是美国仍保持着冷战思维,认为中国的复兴必然要挑战美国的霸主地位,并改变冷战后美国确立的国际秩序。但事实上,这种修昔底德定律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国际关系。今天,核武器、网络战、生物武器已经可以瞬间毁灭人类,战争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本质变化,全人类必须共同协作才能避免战争造成的毁灭性杀戮。美国在疫情早期的隔岸观火,以及疫情威胁到美国时又逃避责任、甩锅给中国,说明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使中美关系的裂痕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国的复兴,那些停留在冷战思维的右派势力已经把中国看作挑战美国霸权、改变国际秩序的战略对手,靠韬光养晦来避免冲突已经不可能,必须面对现实。中美之间的较量正进入长期、全方位,且越来越激烈的博弈期。
如今,美国正处于战略收缩阶段,但我们不能轻视美国的战略修正能力。美国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的国家,对战争的准备和认识充分,反应速度快,控制力强,善于总结现代战争经验,作战条令随时修改完善。美国利用这次疫情批准了一个 6 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相当于我国 2019 年 GDP 的 2/5 还多;不顾 WTO 反补贴的限制,建立 5000 亿美元纳税人基金用于航空、军工、石油、地产领域,直接给中小企业补贴 3500 亿美元,这样一个计划十分有利于实体经济回归,极大地提高了美国实体经济的竞争能力。如果我国不能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恢复疫情后的制造能力,就可能让美国夺回实体经济的主导权。
科技与金融领域的竞争将是重点。美国不遗余力地打压 5G 就是为了争取信息控制和智能化制造的主导权。美日出台了新的数字货币密码规则,已经形成了新的联盟机制,将对未来的数字虚拟货币发挥主导作用。而中国要想争得数字货币主导权就需要加强与欧盟合作,因为双方有共同利益,这样才能形成与美日数字货币博弈的主导权。美国目前急着与日本合作,是因为数字货币的发行,要由公信网络评估模型(类似于标普、穆迪、惠普)评估信任度才能被用户采用,这直接挑战了美国的造币权,只有美日两大经济体合作采用新数字货币密码规则才能相互访问,通过加权提高数字货币的信任度。
“主权货币”能否成为国际通用货币关键看其信用值如何。这次美国救市采取的无限量发行货币政策,无疑是饮鸠止渴,必然会造成美元急剧贬值,使美元的信用大幅下降,人们会寻求美元的替代货币,这将对美国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
应对中美全面竞争与挑战的措施
要推动中美关系向好的方向发展,要坚持互利共赢,寻求战略共识,扩大双方合作空间,为和平发展争取更长的战略机遇期。合作空间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我国不挑战美国的世界主导地位,继续融入国际秩序;经济上履行 WTO协议,拓展区域化自由贸易;军事上不挑战美国的全球控制能力,但要保障我国“走出去”的安全;外交上不建立自己的势力范围,推动命运共同体建设;科技上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国际合作创新;金融上不挑战美国的造币权,强化数字货币运营,增加结算自由空间。我国可以利用美国的战略收缩及其与盟国的矛盾来争取有利的战略空间,承担起大国的责任,但又不能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背上更多的包袱。
我国应在美国推动逆全球化过程中加强区域合作。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人权组织、世界环境保护组织(巴黎协议)、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组织(RCEP)等组织中发挥作用,推动
10+3 与东北亚经济合作。只要我们把“世界工厂”做好,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坚持平等合作,建立命运共同体,我们的空间就会不断扩大。要努力营造对我国竞争有利的环境。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推动国际秩序的治理,不搞霸权,平等合作,才能互利共赢。
在宏观设计上充分考虑到各国与地区的发展,在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要兼顾各方利益,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竭泽而渔。要保护生态环境,为长久合作、共同发展营造好环境和空间。要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加强海上安全的维护,护航、打击海盗、强化海上救援、利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加强海上保障能力为各国提供服务。
欧美矛盾日渐突出,欧俄矛盾正在缓解,美俄矛盾不断加剧,美日矛盾日趋扩大,美国的强权在世界各地受阻,在联合国正受孤立。这样的世界环境有利于我国的复兴大业。我们要善于利用大国间的制约机制,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下好先手棋,充分发挥上合组织、金砖组织、东盟、非盟等区域合作组织的作用,继续推广“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等中国牵头的组织。RCEP 形成共识,这使区域组织合作进一步扩大,增加亚太地区国家的竞争能力。日本与美国有合作也有分歧,RCEP 共识为 10+3 合作创造了新的契机。
疫情使中欧关系平稳,欧盟内部凝聚力下降
冷战结束了两极格局。欧盟东扩使德、法的战略空间拉大,欧盟不再需要美国与北约的保护,欧洲要自己管理自己,要成立自己的欧洲军团和司令部。德国要求美军撤出在德国的 10 万驻军,美国不得做出一些让步,撤出了驻德的主要部队,转移至新欧洲。欧盟要建立自己的货币体系,要使欧元进入国际市场。这对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建立起来的对欧洲的主导权以及经济、金融控制权构成了严重挑战。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让欧元蒙受巨大的损失,美欧同盟产生了裂痕,欧盟不再相信美国的保护。相反,中国反对霸权,主张平等互利发展经济。在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中欧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
近年来,在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同时,中国形成了更加主动、务实和平衡的对欧政策,提升了与德、法、英、意等欧洲大国的关系,并开启了与中东欧、北欧和南欧等欧洲次区域的合作。中德法英联合反对美国的贸易战,协调中国“十三五”规划与“欧洲 4.0”战略对接,加强安全领域的对话与合作,“一带一路”倡议与欧洲发展战略的整体对接,中欧计划、中国与中东欧 17 国、产能合作三个方面对接,共同打造中欧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
2018 年,法国总统马克龙、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德国总理默克尔相继访华,发出了一个共同信息:坚定倡导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中方加强与三个欧洲主要大国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利于推动国际形势朝着稳定的方向发展。
近来,美国要求欧洲增加保护费、打压俄罗斯通往欧洲石油天然气管道“北溪2号”的建设,对欧洲疫情置之不理,不闻不问,坚持“美国优先”的政策,禁止欧洲各国入境美国,而在疫情最为严重的时候美国却从意大利运走 50 万份试剂盒。这引起了欧盟对美国的极大不满,怨声载道,欧美裂痕加深。近日默克尔总理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会面时,蓬佩奥有意掀起意识形态争端,强调:“现在的中国手段和东德的压制可怕地相似。中共正在塑造一种这个世界很长时间都没有见过的新威权主义。我们应该确保世界各国了解与中国共产党相关的风险,以及我们长期以来对此容忍造成的后果,要共同为自由而战。”默克尔回答说:“当今世界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而不是怎么扼制别人、干预他国,这一点非常非常重要。”
疫情严重肢解了全球一体化产业链,各国正在从全球产业链退回区域经济或本国经济,这将使已经形成的经济一体化倒退。要重振产业发展、推动疫情后的科技创新,必须继续加强中欧全面合作。
首先,疫情后中欧经贸合作与竞争仍然并存。要克服保护主义倾向,妥善处理经贸规则之争;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反倾销“替代国”原则问题以及钢铁产能过剩等的争论,更加充分地反映出中欧经贸关系中的不对称性凸显、竞争性上升。
其次,政治相互信任仍然面临考验。价值观外交与务实外交的长期博弈,疫情中欧洲政客的负面舆论必须引起重视,要在合作中排除其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欧盟在亚太地区搞“平衡外交”影响相互信任;欧盟对东海、南海问题也保持“持续关注”,并与日本建立 2+2 谈判机制;欧盟对中国采取的“分化外交”、次区域合作反应强烈,认为削弱了欧盟外交领导力,是“分化欧盟的图谋”。因此,我国必须在原则问题上决不后退,同时要用命运共同体建设营造更加有利于中欧合作的战略空间,深化互信,加强合作。
再次,疫情后国际格局变动影响中欧合作。欧盟认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仍然遇到一定挑战;美欧协调对我国市场经济地位有新的认识;欧盟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防止我国在创新技术领域超越欧盟;在地区事务合作中,随着乌克兰危机、亚太安全形势变化、欧洲难民危机、俄罗斯回归,双方在地区事务上的合作需求上升。
英国脱欧后正在借中国找回大国地位。随着英国退出欧盟,英国也将眼光进一步投向世界,希望能够与中国加强联系。双方强调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角度看待和规划双边关系的未来发展,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以建设性方式处理好敏感问题。要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中英双方可以在“一带一路”框架内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互利合作。要深化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内交流合作,推动解决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英国欢迎疫情后中国对英国更多的投资,并促进贸易、投资与金融的合作。英国愿意通过自身的技术和能力,助力中国发展,除此之外,两国在教育领域还建立了很重要的联系,比如大学之间的交流和学龄前教育的合作。
日韩对华政策由摇摆,转向与中美平衡
回看历史,中日韩战略合作是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加上美国在东北亚的影响,可说是跌宕起伏。1992 年中韩建交,1998 年中韩两国建立面向 21世纪的合作伙伴关系,2003 年双方同意将中韩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8 年又将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彼此为解决朝核问题、应对金融危机、参与“10+3”会谈等开展密切合作。2015 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签署。为破坏中韩关系,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使中韩关系发生倒退。2017 年,文在寅总统成功访华,提出要收回韩国作战指挥权、废止“日韩同盟”,六次顶住了美国要提升驻韩美军保护费的要求,积极参加“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使中韩关系进入了正常轨道。
2000 年中国 GDP 超过日本,中日力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对日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迷茫、彷徨、顿挫、困惑的心理中,日本不断制造麻烦,挑战中日关系的底线。2014 年 APEC 会议前,中日两国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但由于中日关系仍处在矛盾和摩擦频发期,中日之间经济上的相互需要与政治上的博弈共存成为“新常态”。造成这种局面的背后原因,在于日本夹在中美之间,政治、军事上被美国控制,经济上又离不开中国,日本要想恢复大国地位,就只能在其中徘徊寻求平衡。
2017 年,中日两国元首在越南会面,*主席要求日本“要拿出行动来”,安倍开始调整对华政策,并派出史上最大规模经济代表团 250 人来华抢商机。“十九大”闭幕后,中国发展前景更为清晰,“一带一路”倡议也让日本经济界意识到其他国家对华合作趋势在增强,因此,要求改善中日经贸关系的呼声也日益高涨。2018 年李克强总理访问日本,安倍全程陪同,一直把总理送上飞机,这标志着中日两国开启全面合作的新时代。日本要接受身边强大的中国,可能还需要经历漫长的外交和民族心理调适期。但日本朝野上下都知道中国很重要,深谙发展对华关系可以获得经济安全外交诸多方面的很大利益,也明白日本要恢复大国地位,只依靠美国不可能实现,还需要中国这个常任理事国。美国坚持“美国第一”的做法,迫使安倍推动政治转型,改善对华关系,保持对中美间的战略平衡。
目前,中、日、韩关系正处在转型的过渡期,旧的平衡被打破,而新的格局正在建立。而美国是中日韩合作的最大障碍,军事上围堵、政治上施压、经济上限制、外交上牵制。面对美国的强力控制,日韩都企图加强与中国合作改变东北亚战略格局,通过恢复“中日韩自由贸易”谈判让美国感受到三国合作可以使东北亚形成世界新的经济核心。2018 年 5 月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上,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开展“中日韩 +X”的创新合作模式,这为东北亚新局面的形成勾画了概念性的图景。
早在此次疫情前,日韩对美国贸易制裁、增加驻日韩美军军费这些“美国第一”的做法就大为不满,而对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命运共同体建设抱有极大兴趣。疫情发生后,日、韩积极向中国提供援助。而在日、韩疫情恶化后,中国在国内疫情形势依然紧张的情况下,也向两国捐赠口罩、派专业医师,与日方分享新冠病毒信息、抗疫经验与教训。这些合作抗击疫情中建立的相互信任,为东北亚展开新一轮战略协作奠定了基础。
印度的选择无法解决政治影响和外交困境
中印同为发展中大国,在面对现行国际规则、资源需求、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有着许多共同利益,同是金砖五国成员、上合组织成员,如能相互关照双方各自切身利益,推进合作,一定能够实现共赢。目前,印度正在进入疫情高发期,人口密集、医疗条件有限是印度政府面临的巨大困难,中印本应携手共同抗击疫情。但是,印度法学家理事会、律师协会为迎合美国,对中国污名化。这给洞朗危机后逐渐恢复的中印关系再次蒙上阴影。
印度媒体认为,莫迪失去了斯里兰卡、尼泊尔和马尔代夫,没有参与“一带一路”,受到了孤立。印度要处理与美国、日本、俄罗斯与欧盟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但印度最大的外交难题其实是中国。如今在南亚次大陆,每一个国家都包括中国因素,印度要证明没有输给中国,不能只是在经济上秀肌肉,还应提升政治影响力。印度虽然加入了美国的“印太战略”,但印度只能是美国的跟班,绑在美国战车上,难获得实质利益。
龙象共舞应对百年变局。2018 年中印领导人的武汉会面筹备已久,聚焦全球议题。两国强调要放下嫌隙,力挺多边主义。2017 年中印双边贸易超过800 亿美元,目前有 500 多家中资企业在印度扎根。双方共识支持全球化,反对单边主义。盘点未来的世界大国,从资源禀赋和发展潜力看,最可能的是美国、中国和印度。中印两国领导人频繁会面是未来双方关系发展的
战略引领“导航器”、务实合作“加速器”、人文合作“助推器”、多边合作“增色器”、分歧管控“稳定器”。
2019 年 10 月 12 日*主席就中印关系未来发展提出六点建议:正确看待对方发展,增进战略互信;及时有效地开展战略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合作,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的大方向;切实提升军事安全交往合作水平;深化务实合作,拉紧利益纽带;丰富人文交流,筑牢友谊根基;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 *主席的六点建议,为引领中印关系战略发展方向和国际局势注入了稳定性。
疫情将改变世界格局,接下来的竞争更激烈,能否迅速恢复实体经济决定谁先站立起来,能否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决定未来的凝聚力。中国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位置,就必须尽快站起来,调整好自己,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迎接一个新的世界格局的展开。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周天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