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藤野先生》复习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6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 ,表现了“我”的 思想感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 和 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 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 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 。
1
6.文段最后一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12题。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的厉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很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另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7.鲁迅去仙台的途中谈及日暮里、水户这两处驿站,用意是 。
8.“物以稀为贵”具体表现
9.“我在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中的“这样的优待”具体指
10.本文段写在仙台受到优待,作用是 。
12.本文段在全文内容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2
[答]
(三)阅读课文第11-23段文字,回答13—22题。
1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14.“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他所担任的功课”中的“这样”是指
1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答](1) (2)
(3) (4)
16.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
17.“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一惊,同时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我”因何“吃了一
惊” ;“我”又因何“感到一种不安”
3
18.“实物是那样,我们没法改换它”这句话反映了藤野先生对学生的 和对科学的 态度。
19.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0.“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 和
的高贵精神。
21.本文段主要采用 、 的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2.本文段的记叙顺序是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23—30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
4
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23.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
24.“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答]
25.“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
26.“他们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的含义是 ;其中“何尝”的词性是 ,对表达句义的作用是 。
27.“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中的“那时那地”具体指 ;联
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 的精神。
28.“呜呼,无法可想”后的感叹号传达出 的感情。
29.“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中的“中国人”指 。
30.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
5
(五)阅读下面文字,回答31—37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1.文段第1段第1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第2个“为”的正确读音是 ,意思是 。
32.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答]
33.为什么“为中国”,“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小而言之”;“为学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是“大而言之”?
[答]
34.本文主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
6
35.作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具体行为是 、 、 。
36.“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的含义是 。
37.“正人君子”具体指 ,它所用的修辞是 ,表现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8.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
39.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7
40.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一)1.在东京的所见所闻
2.只不过,失望
3.憎恶.讽刺,标致,反语
4.行尸走肉.醉生梦死
5.看不惯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
6.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7.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的情感
8.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了北京美其名月“龙舌兰“
9.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10.反映日本人民的友好热情,正衬藤野先生的精神品质
11.《藤野先生》,鲁迅,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8
12.为全文奠定爱国主义的感情基调铺垫下文;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三)13.“我“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14.“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尾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也都一一订正
15.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图;了解裹脚
16.“第二三天”;“从头到尾”;“一一订正”;一直
17.藤野先生竟然为一个外国留学生细心地添改讲义;“我”的讲义错误多,让先生费神
18.科学严谨
19.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与感激;还不服气
20.热情诚恳;求实
21.语言.行动
22.顺叙
(四)23.时事片事件
24.没有,是为了揭露这种逻辑的荒谬,表达愤慨的感情
25.这种现象带有普遍性,拯救民族的灵魂迫在眉梢,刻不容缓;“万岁”;伤害了民族自尊心
9
26.生命看热闹的人 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副;
27.医学救国;弃医从文;爱国主义
28.不可压抑的激愤
29.即将被日军枪毙的中国人及围着的一群中国人和课堂里的“我”
30.记叙.议论
(五)31.wèi,为了;wéi,被
32.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真诚关心和帮助中国留学生.
33 “小而言之”是为了中国的进步,指一个国家;“大而言之”指为学术.为科学,指的是人类进步.
34记叙.抒情.议论
35.收藏讲义.悬挂照相.继续写作
36.自己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而增加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37.为军阀政客张目的反动文人;反语;憎恨与讽刺
(六)38.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
10
39.比喻.夸张和反语 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40.起过渡作用,引出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和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的内容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