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课背景
2010年12月16日上午第二节,我听了区教研室组织的由万老师在九(1)班开设的区级公开课。 二、教学内容
本课之前教师已布置学生进行了预习,这是苏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的第一课时。 三、过程简介
这节课改变了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模式,尝试采用“问题—探究”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注重思维方法,注重探索方法,注意到学生思维的起点,搭建平台,同时渗透类比、数形等思想方法,以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
本节课从学生回忆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入手,展示学生通过预习已画出的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用激励性的语言表扬学生,并且让学生说出画图的步骤、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数的取值有什么特点,画图需要注意的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说说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何特征?然后完善已画出的图象,以小组交流的方式说说函数y=-x2的图象的性质,并比较y=x2与y=-x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再由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引入抛物线的概念,然后再进行例
题教学。
并说说自己画出的二次函数的图象有何特点?从而由学生和老师共同归纳出y=-ax2的特征。 四、本节课的优点
1.整节课教学思路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2.老师语言精炼,富有亲和力与感染力。
3.充分体现课改精神,发挥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了点拨、组织、引导的作用。
4.始终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为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5.前后紧密相连,由易而难,步步推进;教师穿插点评、补充、总结。
6.从学生的课堂反应及巩固习题看,课堂效果是很好。 五、本节课值得商榷的问题
1.本节课以画二次函数图象、探讨二次函数的性质,但是在探讨二次函数的性质上花费的时间少了,应该重点呈现出y=ax2的图象与性质;这样学生就会对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对称轴等概念印象较深,本节课的重点也就能凸显出来了。
2.学生在顶点周围部分的图象画得不好,如果老师能亲自拿笔修改这部分图象,并教给学生在画顶点周围部分图象的要点,学生一定能真正理解并做到用平滑的曲线连接点。
3.因为课堂复习旧知识耽误了时间,因此例2没有讲解,如果将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复习时间缩短一些,用在讨论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的环节上,或者课堂上如果能充分训练利用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解决一些小问题,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就能更好的理解,而且在本节课上所取得的收获也会更多些。 一堂没有上完的课很具有数学学科的“无奈”:学生充分讨论,很容易对教者备课时已定的时间分配造成“冲击”,这就需要教者发挥教学机智,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尊重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究与创新的精神,我想这也是这堂未上完的数学课的宝贵价值之所在。
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假如能多一些激情,这堂课会更有价值。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市实验学校魅力之城分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