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 61
基于以人为核心的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
杨 芳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为国家战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必然趋势。目前,洞庭湖生态经济
区城镇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十三五”时期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和区位资源优势,探索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应遵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四化同步等层面发力,提升湖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关键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0111
改革开放后,我国实现了世界上最快的城镇化2006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均GDP达到1 000
美元,同期城镇化率实际值仅为37.2%,这与钱纳速度,1978-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速度年平均
里模型测算数据相左,相比基于钱纳里模型设想值高达3.1%,远高于1.0%的世界平均水平[1]。但是这
63.4%)还低26.2%。段时期的城镇化也带来负面影响,出现了要素结构、(
1.1.2 从非农化水平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产业结构失衡、空间失衡、城市居民、农民工和失地
农民之间的权力失衡等问题。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化水平滞后
城镇化过程不仅是农民就业结构的演变,还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
农民就业领域的变化。研究数据显示,尽管农业从”在社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
业人员占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就业人员的比重持续降会主义新时代,城镇化建设应以人为核心。
低,但是仍高于农业产值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于2014年4月14日经国务
总值中的占比近18%。院正式批复后,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人为核心的城镇
1.1.3 从区域发展水平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化成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洞庭湖
镇化水平呈非均衡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中国以人为核心
不仅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域内城镇化存在差异,的城镇化建设中湖南篇章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城市建设发展水平也存在差距。2015年,岳阳市排不仅有助于改善湖区民生福祉,推动区域新型城镇)相比常德市、益阳市排水管水管密度(13.34km/km2化发展,促进湖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我国以人密度分别高出109.74%和213.88%;而常德市人均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科学样本。相比岳阳市和益阳市的拥有道路面积(16.51m2/人)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分别高出11.88%和24.79%。
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发展现状与特征
1.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阶段
当前,尽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水平提高1.1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
到了49.33%,但是相比湖南省同期水平(50.89%)仍2011-2014年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实
低1.56%,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建设总体上表现为现了2.03%的年均增长率。2015年,洞庭湖生态
外延式发展态势。一方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经济区城镇人口占比为49.33%,相比2000年提高
布局分散,区域内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主20.54%。尽管如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仍较
营业务收入占比相比同期全省水平低22%。另一方为滞后。
面,粮猪型经济结构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第一产业人1.1.1 从人均GDP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
员占比仍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城镇化内生动力水平滞后
不足,城镇对农村的辐射效应依然偏弱[3]。
收高日期:2017-12-20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互联网+”经济形态下洞
庭湖生态经济区农业信息化发展研究(2017JJ3121);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以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研究对象(13YBB10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芳,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
2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面临四大挑战
进入新时代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产业发展、资源环境安全、要素获取、制度供给等方面仍存在短
62
粮食经济 Grain Economy
板,制约了区域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2.1 产业发展面临挑战2.1.1 产业支撑能力有限
经济新常态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经济下行业风险较大。现阶段,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第二、三产业占GDP比重为87.11%,低于全省88.47%的平均水平,第二产业发展态势并不理想。以益阳市为例,该市调度的重点项目计划开工146个,实质性开工仅92个,开工率为63%。103家样本企业中,目前正常营业的为77家,占74.76%,新增1家,关闭12家,合并1家,停产8家,转产1家,升规4家。入规企业户均产值并没有超过4千万元,过亿元企业仅9家,发展质量下降;规下企业由于小、多、杂,更新速度快,竞争激烈,关停并转多。与此同时,竹木加工业、电力行业、造纸业、有色金属冶炼业等主要产业贡献率明显下降。
2.1.2 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低,仅占GDP比重的38.51%,相比湖南省平均水平低5.38%,就业潜能释放偏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产业发展滞后增大了区域转移就业难度。当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内尚未转移剩余劳动力,有相当部分群体既不具有年龄优势,也不具有适应就业形势变化的知识结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2.2 资源环境安全面临挑战“十五”至“十二五”期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成区面积184.87%。伴随着城镇化进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粮食安全不保以及湿地生态安全存在胁迫三重矛盾。2.2.1 耕地资源呈现恶性发展态势
第一,耕地数量减少。改革开放以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耕地面积总体上是减少的,2015年区域耕地面积相比1978年区域耕地面积降低了近
21%[4]。第二,
耕地质量下降。区域浅层土壤的镉含量水平相比深层土壤水平高出3倍以上[5]。尽管占补平衡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耕地资源的减少,但是相当部分占补平衡的耕地资源分布在地质条件恶劣的区域。
2.2.2 粮食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从粮食生产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的粮食产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8 231 036吨递增至“十三五”初期的9 964 795吨,递增了21.06%,1985-1990年短短折5年内,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增产速率达到了1.44%,而从1991-2015年的25年时间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粮食增产速率仅为0.56%[6]。
VOL.43,No.1 Jan.2018
2.2.3 资源承载压力和生态环境风险凸显
从资源要素存量变化态势来看,生物丰度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和植被覆盖指数处于下降态势;从人均资源禀赋变化态势来看,人均耕地面积和人均水资源处于下降态势,人均林地面积虽有增长,但长势缓慢。当前,环洞庭湖湿地区域农业投入品过度化学化,大量旧秧盘、农药袋、农药瓶等农资废弃物被丢弃在农田、地头、池塘、湖库边,分布具有广泛性和随意性,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污染源,导致大量农药、磷、氮、重金属等物质进入水体,渗入土壤,据统计,污染环洞庭湖湿地区域耕地的重金属种类就有
Cd、Cu、Ag、Hg、Cr、Pb、Zn、Ni等8种之多[7],
洞庭湖湿地土壤镉(Cd)含量已经超高就是例证[8]。2.3 要素获取面临挑战
从城镇化基础设施融资情况来看,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面临以下发展瓶颈。2.3.1 投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财政投入仍然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来源,民间资本活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
2.3.2 投融资平台运营机制不完善
地方融资平台呈现鲜明的特性。第一,重“融资”轻“投资”;第二,重“政府投资项目融资”轻“市场企业项目融资”,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很难获得金融资本,即使能够获得也不得不承担高昂的第三方担保和融资成本。与此同时,地方债务严监管措施进一步压缩了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兜底的意愿[9]。2.4 制度供给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乡户籍、土地等政策方面分割态势十分明显。尽管近年来,部分县市出台《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等政策,尝试突破这个城乡分割的惯性,但未能实现城乡二元分割政策的根本性变革,城乡之间、区域内城镇之间人口转移的刚性障碍并没有得到显著的削弱,制约了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
3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
“十三五”期间,湖南省委、省政府创新制度,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在长江经济带中的区位优势叠加区域资源优势。这些优势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建设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有利的条件[10]。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切实强化机遇意识,面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镇化进程中的诸
VOL.43,No.1 Jan.2018
Gra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粮食科技与经济 63
多挑战,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在更高起点上打开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局面。这就要遵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逻辑,正确判断形势找到着力点。蔡昉提出:“虽然我们不再期冀产生1个V型的速度反弹,但是,从供给侧改革,可以消除阻碍生产要素供给和配置的体制性因素,取得潜在增长率下行曲线更加平缓的效果,形成经济的L型增长[11]。
”基于此认识,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从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3.1 着力推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获批以来,区域内城乡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有所改善,但差距依然存在。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要以人的幸福指数为核心,健全住房、医疗、教育、养老、就业等各项社会保障体系。因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首当其冲的是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继续把新增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3.1.1 继续夯实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首先,是安全饮水问题,当前区域内部分农村客观存在“守着水窝子喊渴”的水质性缺水和水源性缺水情况。因此新型城镇化需要全面解决湖区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其次,农村公路仍然是湖区城乡交通运输的薄弱环节。鉴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众多堤垸,为区域民众生产生活提供物质条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公路建设应结合农村公路与垸堤,减少公路对洞庭湖湿地及耕地的占用,同时利用现有国省道,串联区域内重点城镇和港口,整合堤防和县乡道路建设,构建完善的环湖公路系统。最后,深入统筹城乡水电气、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完善城乡科教、卫生和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推动公共服务走进农村基层社区。
3.1.2 创新洞庭湖生态建设投融资机制
创新融资模式,搭建新型融资平台,支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府建立风险投资基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3.2 着力提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反映城镇化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这就迫切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创新制度设计,破除“农民”变“市民”的制度壁垒。为此,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消除依附在户口性质上的各项社会福利差别待遇,鼓励城乡人口自由迁移。与此同时,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继续完善农地制度改革,鼓励探索多元土地流
转模式,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为农民离土
离乡提供条件。
3.3 着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化同步发展
3.3.1 推进农业现代化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仍然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这就要立足区域已有产业基础和良好的资源优势,以生态化发展为抓手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鉴于伴随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劳动力转移,需要创造条件进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以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对于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有积极贡献,仍需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3.2 实现工业循环化改造
一方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对已有食品加工和医药生物等产业进行循环链建构,并借此着力推进以大气污染治理产业为核心的环境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另一方面,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要推动造纸等污染型企业的“关、停、转”,全面提升工业发展质量。
3.3.3 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推动城镇化
推动产业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坚持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动态吻合,重点加强产业园区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升级,从而推动人口向城镇转移。3.3.4 推进信息化与“三化”联动
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现代化,积极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与现代产业结合,发展湖区新型工业;运用“互联网+农业”形成农业生产组织合作化、产供销一体化、农业产品质量标准绿色化、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化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并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以信息化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方面的作用,实现城市管理的互联化、智能化、数字化,打造智慧城市。3.4 着力增强区域宜居性,提升湖区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型城镇化外延扩大与内涵完善和精细化的协同发展过程,应以人的生存环境为核心,建设宜居生活环境。这就要着力做好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对破坏环境的行为做到零容忍,努力打造出空气清新、碧水蓝天的宜居城市。因此,建设“美丽洞庭”就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题中应有之义。3.4.1 以洞庭湖水生态保护为核心,切实强化环境安全管理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应建立跨行政区域的环境全
64
粮食经济 Grain Economy
VOL.43,No.1 Jan.2018
过程管理防控体系,加强污染源调查和整治,加强对区域内国家湿地公园、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3.4.2 统筹城乡生活垃圾处理
建立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合作体系,完善统筹城乡垃圾处理的基础设施、科技等多层次的支持机制,最大限度实现区域城乡环境公平。3.4.3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转移支付、补偿力度,并出台相应政策和具体实施办法,使环境保护具有可持续性。
3.4.4 传承文化,营造具有洞庭山水特色和湖乡人文特质的城镇风貌
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需要注重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要充分挖掘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堤垸历史文化资源,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观。美丽洞庭的建设应呈现一个更加秀美富饶的大湖经济区,让湖区人民在此安居乐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昉.走出一条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道路[J].决策探索,
2017(2):22-23.[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7.[3]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6)[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016.[4] 苏杨.科学管控与污染相关的粮食质量安全风险[N].中国环境
报,2015-06-25.
[5] 王宏.东洞庭湖湿地土壤重金属发布特征及风险评价[D].湖南
师范大学,2013.
[6] 董萌,赵运林,雷存喜,等.南洞庭湖洲烷土壤中四种重金属分布
特征及污染状况评价田[J].土壤,2010(3):453-458.[7] 王月容,卢琦,周金星,等.洞庭湖退田还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
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1(6):734-739.[8] 周小梅,赵运林,董萌,等.镉胁迫对洞庭湖湿地土壤微生物数量
与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6(5):1148-1153.
[9] 常德经投公告“退出融资平台”为哪般?[N].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08-7.
[10] 邝奕轩.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探论[J].武陵
学刊,2017(3):15-19.
[11] 蔡昉.两个“L”型轨迹——中国经济增长中期和长期展望[J].
财经智库,2017(3):5-16.
Study on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Human-oriented in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Yang Fang
(Hunan Women's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4)
The new urbanization is about urbanization of people.As a national strategy, the construction of Dongting Lake Abstrac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s an inevitable trend to push forward the new urbanization based on human-oriented.Now,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as improved,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In the period of 13th Five-Year, the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should fully use the advantages of national strategy and location resource, exploring a new kind of urbanization way, which is based on man. It should follow the great logic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tart wit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side, the equaliz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increase of the urbanization rate of the census register population,enhancing happiness of the people who live around the lake area.
Dongting lake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human-oriented, new urban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s:
(上接第49页)流通领域的现有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经
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五
代”服务。赫山区粮食局作为负责协调推进粮食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部门,有决心、有能力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联合其他相关部门,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将赫山区建成布局合理、能力充分、设施先进、功能完善、满足粮食产后处理需要的新型社会化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达到增强农民市场议价能力、促进粮
食提质进档、推动节粮减损、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的
目标,为“十三五”末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全覆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 孙坤流.洞庭湖粮食主产区粮食流通能力建设的思考——以益
阳市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40(4):5-7.
[2] 蔡建宇.益阳市粮食产业品牌化建设战略[J].粮食科技与经
济,2010,35(6):16-17,2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