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09—— 2016 年)
2016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孙家栋——星斗焕文章
【孙家栋功勋科学家】 87 岁的孙家栋是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也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等多个“第一”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他领导发射的卫星占中国航天飞行 器的三分之一 ! 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他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颁奖词【孙家栋:星斗焕文章】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 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三入火海救人英雄王锋——忠义感乾坤
【王锋火海救人英雄】 2016 年 5 月 18 日凌晨,河南南阳一栋民宅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 的王锋 3 次冲入火场救人。 20 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王锋却几乎烧成“炭人”,约五六十米 的
路上都是他血染的脚印 ! 尽管各界解囊相助, 10 月 1 日 38 岁的王锋还是永远走了 ,,
颁奖词【王锋:忠义感乾坤】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 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江西奉新泥洋小学教师支月英——芳兰振惠叶
【支月英扎根乡村 36 年的最美教师】 1980 年江西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 19 岁的南昌 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只身到离家两百多公里、海拔近千米且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一 名深山女教师。 36 年,她从“支姐姐”到“支妈妈”,绚烂了大山里两代人的童年。
颁奖词【支月英:芳兰振蕙叶】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 ; 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 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 麻花辫。
湖南衡山白云村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君子通大道
#感动中国 #【秦玥飞耶鲁村官】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衡山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 黑土麦田公益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 6 年。改善 灌溉系统、建现代化敬老院,为乡村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 ,, 他说成功不可能一夜间发生, “必须脚踏实地一步步去做。”
1
`````
````````````
颁奖词【秦玥飞:君子通大道】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 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 待收获的时节。
舰载机飞行员张超——浩气展红霓
【张超用生命诠释军人使命】张超, 30 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一级飞行员。 2016 年 4 月 27 日,他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果断处 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 ! 推杆无效、被迫跳伞,他坠地受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向他 致敬 !
颁奖词【张超:浩气展虹霓】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 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中车长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李万君——器成天下走
【李万君大国工匠】李万君是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为在外国的技术封锁面前实现 “突围”,他一次次试验,参与填补了国内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 规范及操作方法的空白,技术攻关 100 余项 ! 没有这样的大国工匠,就没有强大的中国制 造业 ! 点赞致敬 !
颁奖词【李万君:器成天下走】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 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医生梁益建——推诚结仁爱
【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梁益建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他 不仅为病人治病,还处处为病人省费用,更常为贫困患者捐钱、四处化缘募捐。 2014 年他 的团队开始与公益基金合作,目前已帮助近 200 名患者 ! 他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 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
颁奖词【梁益建:推诚结仁爱】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 那些被折叠的人生 ; 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郭小平——暖带入春风
【郭小平用爱系起红丝带】 2004 年,山西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见艾滋病区几个孩 子到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办起“爱心小课堂”,后在各界支持下,临汾红丝带学校挂牌成立。 建学校让郭小平饱受争议,但他仍坚持,说只愿有一天艾滋患儿能到正常学校上学
!
2
`````
````````````
颁奖词【郭小平:暖带入春风】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 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阿布列林——澄清有片心
【阿布列林 ?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阿布列林 ?阿布列孜,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 部。 1968 年阿布列林曾访问焦裕禄故居,这次行程影响他一生。工作 46 年来他勤勤恳恳, 坚持依法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好干部,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颁奖词【阿布列林· 阿不列孜:澄清有片心】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 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 ; 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 心灵。
中国科学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潘建伟——曙色满东方 【潘建伟在世界最前排和宇宙对话】
20 年前,在奥地利留学的潘建伟告诉导师,他的梦想
是在中国建一个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2016 年 8 月 16 日,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成功发射,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的量子通 信,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颁奖词【潘建伟:曙色满东方】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 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 人的事业。
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
【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2016 里约奥运赛场上,中国女排姑娘们团结一致,一路力克强敌, 时隔 12 年重夺奥运冠军 ! 女排精神,再次激励了亿万中国人 ! 《感动中国》 2016 年度特别 致敬,中国女排 !
颁奖词【中国女排代表:为国著功成】虽然它不是颁给个人,但是十一总会让我们想起一加 一大于二,还有它代表着一个团队。绝地反击,上演惊天逆转。比的是实力,拼的是意志, 搏的是勇气,奋勇拼搏,决不放弃。这是女排精神,是激励中国前行的力量
!
2015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做儿子的耳朵和向导:陶艳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 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 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48 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 12 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3
`````
````````````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大漠“猎鹰”:木拉提 ?西日甫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钢的意志,铁的臂膀,每天都在与死亡的狂沙较量。危险无 处不在,他用胸膛作盾牌 ; 为了同胞的安宁,他选择了翱翔。高飞的猎鹰,他绝不孤独,因 为身后是人民 ! 他是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木拉提 ?西日甫江,数十次将暴恐犯罪活动打击 在预谋之中。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好心人“炎黄”:张纪清】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 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他是江苏江阴市民张纪清, 27 年署名“炎 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 \"移民第一责任人 \" :赵久富】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你带领 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五十年间,两度背 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他是湖北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 记赵久富,带领村民重找致富路。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最美乡村教师:朱敏才孙丽娜】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 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 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奔 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 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 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他是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院士) ,国家最 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 89 岁高龄的于敏。
4
`````
````````````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用心温暖麻风病患者的医生:肖卿福】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偏见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他来的时候,心里 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像一名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抵抗;像一位天使,用温暖 驱赶绝望。医者之大,不仅治人,更在医心,他让阳光重新照进村庄。他是江西赣州于都县 皮防所支部书记、皮防科科长肖卿福。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仁孝行于家:瘫痪老爹的孝顺女儿朱晓晖】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十三年相守,有多少日子,就有多少道沟坎。命运百般挤兑, 她总咬紧牙关。寒风带着雪花,围攻最北方的一角。这小小的车库,是冬天里最温暖的宫殿。 她病中的老父亲,是那幸福的王。她是朱晓晖,为给父亲治病,她辞掉报社的工作,欠下一 身债务,周末还给 \" 债主\" 的孩子补习。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忧国不谋生:材料科学先驱师昌绪】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 奖词】八载隔洋同对月,一心挫霸誓归国。归来是他的梦,盈满对祖国的情。有胆识,敢担 当,空心涡轮叶片,是他送给祖国的翅膀。两院元勋,三世书香。一介书生,国之栋梁。他 是金属学及材料科学家、“两院”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是师昌绪。
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爱意满园:陇海大院】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 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 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 新海一个家。
特别致敬——【中国援非医疗队】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医者仁心,为了病人的需要,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 队同样冒着被感染的危险,飞过半个地球,奉献了自己的医术和爱心。今年,“感动中国” 特意设置了“特别致敬”环节,把敬意献给了医疗队的每一位成员。
2014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5
`````
````````````
1、【感动人物】 :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获奖名片】 :誓言无声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 ; 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 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推选理由】 :阎肃:试问大海碧波,何谓以身许国 平生无限爱,尽付无言高歌 !
?青丝化作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磊落
胡占凡:抛家舍业,隐姓埋名,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却把名利看的淡如水。黄旭华,以 及许许多多像黄旭华这样的人,是中国知识分子中最优秀的一群。
孙伟:中华民族从没有像今天一样需要海洋,而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更需要一份走向海 洋的刚强。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 87 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 国核潜艇之父”。
1958 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 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 1959 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 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 -- 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 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 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 多年中, 8 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 亲从 63 岁盼到 93 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 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 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 24 个省市的 2000 多家科研 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 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 潜艇的国家。
6
`````
````````````
1988 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 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300 米,是世界上核潜艇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 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感动人物】 :刘盛兰——高龄老人拾荒助学子
【获奖名片】 :崇仁厚德
【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 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 答案。
【推选理由】 :陈雨露:走过古稀,走过耄耋,老人没有更多的言语,独以无声的行动, 有力诠释着一个伟大民族对教育的深刻理解。
吴孟超:一位普通的老人,靠拾荒资助贫困学生,人届九旬仍不间断。正是这份爱心,这 份执着,感动着身边的人。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 91 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 73 岁的时候,老伴去 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 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 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 73 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 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 时资助着 50 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 破烂。他 17 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 捐资助学总计 7 万多元,资助了 100 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 年 4000 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 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 2013 年 8 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 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 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7
`````
````````````
3、【感动人物】 :陈俊贵——守墓老兵
【获奖名片】 :心比金坚
【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 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 ; 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 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推选理由】 :李小林:“义薄云天”是对陈俊贵最好的评价,他以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 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尊崇的“义”。
黄宏:一口干粮挽救了一条生命,一句嘱托守护了一生。守墓,守望的是战友情。向伟大 的战友致敬 !
【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 55 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 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 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 1980 年 4 月 6 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 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 4 年冻伤治疗后, 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
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 1985 年冬天,陈 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 墓。
20 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 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 2005 年 10 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 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 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 ”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 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 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 ”
4、【感动人物】 :段爱平——老百姓的贴心人
【获奖名片】 :一秉至公
8
`````
````````````
【颁奖词】: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 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推选理由】 :于丹:很多中国乡村的变化,成就在基层村干部的手里,段爱平就是这样 一位村干部,这个嫁过来的媳妇把自己当成了返底村的女儿,扛起了返底村的希望,她就是 返底村的底气,她兜住了人心的底。
陆小华:村委会主任可能是中国最小的官,段爱平的当法,是把身家性命都捆一起为村民 做事。她虽不识几个大字,胸中却有大义大理。
【事迹介绍】 :段爱平,女, 57 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 主任。
1998
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 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 上课。
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 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 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 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 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 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5、【感动人物】 :沈克泉、沈昌健——“油菜花父子” 35 年追梦路
【获奖名片】 :梦想天开
【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 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 想。
【推选理由】:刘姝威:沈家父子用行动让我们清晰地看到未来中国的农民、农业、农 村是什么样的。
9
`````
````````````
阿来:这一对前仆后继的农民父子,顽强地进行着堪称伟大的科学实践。他们接续和光大 中国伟大农耕传统的壮举,足以感动中国。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 74 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 46 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 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 3 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 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 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 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 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 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 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 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 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 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2007 年,沈克泉带着 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 12 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 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 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 202、819 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 300
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 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 200 元;300 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 35 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
田,科研靠借” . 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 150 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 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 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 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 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 怎么也会走下去。
, 但
6、【感动人物】 :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10
`````
````````````
【获奖名片】 :格桑花开 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
【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
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推选理由】 :杜玉波:培养学生是事业,关爱学生是本能。一切为了学生,这是老师永 恒的追求,格桑德吉就是这样做的。
彭长城:不是远大的抱负,只是广阔的胸襟 私的边疆少数民族教师。
; 不是华丽的说辞,只是纯净的灵魂。她是无
王振耀:喜马拉雅山脚下的辛勤园丁,是她让西藏山区孩子们的求学梦照进现实。
【事迹介绍】 :格桑德吉,女,西藏自治区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一名教师。
2000 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 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 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 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 ; 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 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 ; 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 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 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 2013 年,时逢格桑德吉 荣获“最美乡村教师” , 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 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 30%, 变成到今天入学率 95%.
她教的孩子有 6 名考上大学、 20 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 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7、【感动人物】 :胡佩兰—— 20 年来坚持每天出诊 6 天的百岁仁医
【获奖名片】 :秋兰为佩
【颁奖词】 :技不在高而在德 ; 术不在巧,而在仁。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 药,给的是情。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你是仁医,是济世良药。
11
`````
````````````
【推选理由】 :张会军:敬佩,我们只有敬佩。
陈彤: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胡医生用医德弥合了医患间的裂隙,更难得是 如一日的坚守。
20 年
【事迹介绍】 :胡佩兰,女, 98 岁,解放军 3519 职工医院和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坐诊医生。
1944 年,胡佩兰毕业于河南大学医学部, 退休。退休后,她一直坚持坐诊。
70 岁时才从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妇产科主任位上
胡佩兰生活节俭,舍不得在自己身上多花一分钱。但她经常大方地给病人垫付医药费。 她还拿出微薄的坐诊收入和退休金,捐建了
50 多个“希望书屋” .
胡佩兰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进出都要坐小推椅。 病突发,经抢救后,第二天她依然准时到医院坐诊。
2013 年 7 月,98 岁胡佩兰心脏
胡佩兰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平时看病不太依靠高科技仪器。因为慕名找上门的病人 多,胡佩兰每天都会坚持看完所有病人才下班,对患者也极有耐心,给病人开药,很少超过 一百元。如今,胡佩兰的记忆明显下降,耳朵也不如以前,但病人的情况她却记得清清楚楚, 耳朵里放着助听器,听不清的地方,便由旁边的学生解释。
胡佩兰对病人的态度有目共睹,她经常说:“医患关系搞不好是因为交流不够,医生只要 对病人认真负责了,病人也自然会对医生极力配合,不管面对哪一个病人,都要把患者当成 自己的第一个病人来对待。”
直至今日,胡佩兰已经在一个工厂职工医院和现在的地方,连续坐诊 诊 6 天,风雨无阻。
20 年,坚持每周出
8、【感动人物】 :姚厚芝——绝症母亲为孩子留学费耗时 3 年绣出《清明上河图》
【获奖名片】 :寸草春晖
【颁奖词】:病,压垮了身体,但不能摧毁母爱。草根母亲呕心沥血,为孩子缝补梦想, 而深厚的爱,更铺就孩子精神的未来。请上天给你多一些时间,让你把美好的愿望,织进这 春天的图景。
12
`````
````````````
【推选理由】 :王晓晖:一个草根母亲当她有意留下自己一生稀缺的物质之时,这种贫贱 不能移的坚韧,是她留给孩子们更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何东平:亲情战胜了绝症,母爱征服了困苦。这样的人间传奇,总是充满力量。这力量给 人温暖,给人慰藉。
【事迹介绍】 :姚厚芝,女, 38 岁,重庆市巫溪县塘坊镇红土村村民。
1999 年,姚厚芝嫁给了王以朝,婚后一起赴山东煤矿打工。随着两个孩子的出生,姚 厚芝专心在家带孩子,丈夫在煤矿挖煤。
2006 年,一场病魔突袭,彻底摧垮了这个家。
姚厚芝查出乳腺肿瘤,需立即做切除手术。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姚厚芝选择了“药疗” 几年下来,病情没有丝毫好转。
.
2009 年 2 月,姚厚芝从电视上得知,绣十字绣也能卖钱。第二天,她坐车辗转十余小时, 咬牙花 2800 元购回一幅 6.5 米长的十字绣《清明上河图》十字绣样。这次的“先斩后 奏” , 让一向疼她的丈夫火冒三丈,觉得她是在瞎折腾,可姚厚芝有自己的想法。
从此,姚厚芝过起了“两点一线两头黑”的生活,每天绣十字绣长达 17 个小时。 2012 年 7 月,经过 3 年零 5 个月的昼夜追赶,这幅共需 127 万针才能刺制而成的《清明上河 图》终于落针。有收藏家上门出 20 万收购,姚厚芝拒绝了。
姚厚芝想将十字绣保存下来,即便有一天自己不在人世了,再把它卖出去,孩子们上大学 的钱就不用愁了。
姚厚芝的儿子王锐读初中,女儿王琼读小学。王锐说长大了要当医生,给妈妈治病。不 善言辞的丈夫,不知道怎么劝说妻子,本身患有肝病的他只是拼命地下井,希望能早点挣 够钱给妻子治病。
第一幅十字绣完工后,姚厚芝又买回了一幅长 22 米、宽 0.85 米的《清明上河图》十字 绣样。这幅刺绣的难度、时间和价钱是第一幅的好几倍。姚厚芝偷偷找以前的工友七拼八凑 了一万元,瞒着丈夫说只花了两三千元。她怕丈夫心痛和着急,因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 从 2006 年到现在,姚厚芝花去的医药费已达
10 多万元。
如今,王以朝仍在山东挖煤,姚厚芝在家照料两个孩子的生活。姚厚芝说,第二幅《清明
上河图》已绣了快 6 米。希望老天能再给她 3 年时间。她现在就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人, 不知道自己生命何时会终结。她没有其他奢求和心愿,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多给孩子留点什么。
13
`````
````````````
9、【感动人物】 :方俊明——迟到的荣誉,不悔的信念
【获奖名片】 :克明俊德
【颁奖词】:纵身一跃,却被命运撞得头破血流。在轮椅上度过青春,但你却固执地相 信善良,丝毫不悔。今天你不能起身,但我们知道,你早已站立在所有人的面前。
【推选理由】 :时文朝:推荐他,是因为他饱受委屈却无怨无悔 人”辩论潮中,推荐他,是对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拷问。
; 在当下“该不该扶摔倒的
余秋雨:推荐方俊明,不仅仅是表彰他,而且是表彰那些大地上天天在发生,却不被我们 知道,甚至不被我们理解的高尚行为。
【事迹介绍】 :方俊明,男, 56 岁,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人。
1985 年 8 月,28 岁的方俊明为救一个假装落水的顽童,跃入河中,造成颈椎骨折,高位 截瘫。直到 2013 年 11 月,方俊明终于获得了迟到 28 年的见义勇为荣誉称号。
方俊明救人当年,武汉市尚无见义勇为方面的奖励条例,被“救”男孩的家庭始终不愿 出具书面证明,致使他见义勇为的行为一直未得到确认。对于这样一位“英雄” 在单位,原武昌车辆厂,只好比照工伤来处理。
, 他所
武汉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于 1993 年成立,但奖励对象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人员” . 这两 年,有人问方俊明有没有见义勇为证书,“我觉得蛮尴尬,只好把报上的报道拿给人家看。”
这些年来,妻子离开了,父亲也去世了。方俊明的生活无法自理,依靠母亲姜春梅日夜照 顾瘫痪在床的儿子,并将当时尚未满周岁的孙女拉扯养大。
2013 年,一部话剧上演后,方俊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应方俊明要求,武汉市 通过收集材料,确认方俊明当年行为属见义勇为,并颁发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荣誉迟到了 28 年。但方俊明从来没有后悔那次行动。一个家庭的艰辛,一个生命的 委屈,这一切都见证了善良在人们心中的恒定不变的价值。
10、【感动人物】 :龚全珍——将军梦,守护情
【获奖名片】 :松筠之节
14
`````
````````````
【颁奖词】:少年时寻见光,青年时遇见爱,暮年到来的时候,你的心依然辽阔。一生追 随革命、爱情和信仰,辗转于战场、田野、课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勋章。
【推选理由】 :陈小川:读她,我懂得了什么是理想主义,而理想主义者可以如何无私。 读她,可以让今天的领导干部们净化一次灵魂。
童年:只有心中盛满人间的真情、头脑装满天下的道理,才能通达真理的意义。一位忠于 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事迹介绍】 :龚全珍,女, 90 岁,现居江西莲花县琴亭镇金城社区。
1957 年 8 月,开国将军甘祖昌主动向组织上辞去新疆军区后勤部长职务,回家乡江西省莲 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龚全珍相随而归。那一年,她 34 岁。
将军当农民,甘祖昌是新中国第一人。龚全珍完全理解和支持丈夫的决定:“老甘不是一 个普通的农民,正像他说的那样,‘活着就要为国家做事情,做不了大事就做小事,干不 了复杂重要的工作就做简单的工作,决不能无功受禄,决不能不劳而获
'. ”
从新疆到江西,全家 11 口人的行装只有 3 个箱子,却带了 8 只笼子,里面装着新疆的
家禽家畜良种。当时甘祖昌每月工资 330 元,生活上十分节俭,把 2/3 的工资用来修水利、 建校舍、办企业、扶贫济困。他一共参加建起了 3 座水库、 4 座电站、 3 条公路、 12 座桥 梁、 25 公里长的渠道。龚全珍全力配合丈夫,也把自己工资的大部分花在支援农村建设上。 回到莲花头几年,她没有做一件新衣服。
龚全珍在家里呆不住。步行 25 公里到县文教局联系工作,被分配在九都中学任教。这 所学校条件很差,只有 3 名老师,她却一点不嫌弃,第二天就搬铺盖去了学校,开始把自 己赤忱的爱投入到这片红土地。
1961 年,县文教局安排龚全珍到同乡的南陂小学当校长,在那里一呆就是 13 年。后来, 她又被调到离家不远的甘家小学当校长,依然还是老作风,吃住在学校,全身心地扑在工作 上。
1986 年 3 月,甘将军因病逝世,一只铁盒子是他留给妻子和儿女唯一的遗产,里面用红布 包着 3 枚闪亮的勋章。
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 “龚全珍工作室” , 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 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
15
`````
````````````
2013 年 9 月 26 日,龚全珍获得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同 志高度赞扬。
2012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详细事迹及颁奖词
一、胡忠、谢晓君:怒放高原的并蒂雪莲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 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 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 精神无敌。
人物事迹:刚刚过去的龙年春节,胡忠留在福利学校照顾孤儿们,谢晓君带 着女儿回成都探亲。“能够担的就多担一些,春节嘛,让老师们都回去,我来陪 着。”作为校长,胡忠眼中的福利学校是另一个家,这里的孤儿都是他的孩子。 进藏至今,一家三口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过年。
“成都少了一个我这样的老师,没有任何损失;但对藏区的孤儿而言,我的到来 或许能改变他们的命运。”在颁奖典礼现场的胡忠,比视频中看起来更显苍老。 11 年前,这位成都中学的化学老师辞掉工作,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来到 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支教,每个月仅有 300 多元的生活补助。
福利学校海拔 3800 米,甘孜州 13 个县、4 个民族的 143 名孤儿被安排在 这里寄宿制读书。除了上课,胡忠每天清晨 5 点多打开校园广播,叫大家起床、 做操,平时要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一听说哪里有孤儿,他立马赶过去接人。久 而久之,当地百姓把胡忠叫作“菩萨老师”。
丈夫离家的前两年,谢晓君都是利用假期过去探望,教音乐的她偶尔还客串 几回代课老师。与孤儿们接触的次数多了,川妹子动了留下来的念头。 2003 年, 谢晓君报名支教,在旁人不解的目光中,她抱着女儿,与丈夫在福利学校“会 师”。从盆地到高原,适应的过程充满了委屈。刚来的几个月, 3 岁的女儿整晚 咳嗽,谢晓君也因缺氧头疼,无法入睡。尽管也会抱怨,但不服输的性格让她迎 难而上,
“既然来了,说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
通过自学朋友寄来的教材,谢晓君尝试过音乐老师以外的 4 种角色——数学、 生物、生活老师以及图书管理员,顶替离开的支教同行。“这里只有老师适应孩 子,只要对孩子有用,我就去学。” 2006 年,谢晓君调去了位置更偏、条件更 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她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许诺“一辈子待在这儿”。 二、张平宜: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
16
`````
````````````
颁奖词: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 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 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推选委员彭长城说:为了一个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 她勇敢地去挑战去行动。她对人性的关怀和尊重,已到了捍卫的程度。
人物事迹:初见张平宜,打扮时髦,举止优雅,没有任何理由将她与四川麻风 村的“疯婆娘”划上等号。唯有事实,才能颠覆印象。在凉山州越西县的大营盘 村,当地人都认识这位台湾来的“张阿姨”,她每年都会来:把辍学的孩子“抢” 回学校、为征地与政府官员吵架 ,, 衣食无忧的张平宜,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 “我是一个金牛座的女人,热情固执,会为正义两肋插刀,为理想勇往直前。” 张平宜曾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记者, 1999 年进驻大凉山采访麻风村现状,目 睹被遗弃的病人与无知的眼神,她决定亲手改变这个群体后代的命运。
在麻风村小学教了 12 年书的民办老师王文福打算转行了,因为日子过不下去 了。张平宜出面挽留,“你千万别走,我来想办法。”为了筹款,她写文章、做
演讲,甚至在圣诞夜的街头卖蜡烛。 2002 年,破落的麻风村小学盖起了 6 间砖 木结构的教室与 2 间学生生活用房,这是张平宜用 30 万元善款换来的。 腼腆的孩子露出了笑容,她继而又萌生了更大胆的想法。 2003 年,张平宜辞 去了报社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创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打造大营盘村 的希望工程。十余载的奔波与操劳,张平宜在大凉山当地建立了国内麻风村第一 所正规学校,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大营盘也于 2005 年成为正式的行政村。 麻风村走出的初中毕业生越来越多,为了解决他们的出路,张平宜委托弟弟在青 岛的工厂建立了职业培训中心。在那里,孩子们白天学技术,晚上学文化。 张平宜最看重英语与电脑,以及完善的人格教育。
“在学校坡地高处兴建一座书香亭,亭子四周要种蔷薇,花季时蔷薇灿烂绽放”。 这是张平宜的浪漫情怀,她想象自己坐在那里听孩子们的朗朗读书声,与友人诉 说大营盘的前尘往事。
三、阿里木:烤羊肉串的爱心巴郎
颁奖词: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 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 漪。
推选委员陈菊红说:传说贵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动给这里带来了照亮人内心 世界的热烈的阳光。
人物事迹: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辈子,阿里木都不会忘记刘老二,这位素昧 平生的酒吧老板在他最困难的时候施以援手,借了 100 元给他。一次微不足道 的义举,让阿里木在异乡站稳了脚跟,也成就了后来那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2001 年,新疆青年阿里木只身来到贵州毕节,摆起地摊卖烤羊肉串。热情风趣 的吆喝,使他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收入增加了,但他的日子依旧过得寒酸:租 每月 100 元的房子,每天花 10 元钱填饱肚子。
17
`````
````````````
如此吝啬为那般?阿里木自有打算。刚到贵州时,他参与扑灭了一次山火,当 地政府奖励他 300 元。他随后就找到毕节的妇联组织,连同自己身上的 200 元, 全部捐给了一个因贫困而濒临辍学的学生。阿里木与“草根慈善”结缘后,烤羊 肉串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得知大方县一所小学的学生没有书包,阿里木买了 181 个新书包,翻山越岭 两个多小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另一所学校的 41 名学生交不起学杂费,他 随即冒雨送去了 5000 元,,
这么多年,究竟帮助了多少学生,阿里木已经记不清了。可以这么说,从小学、 中学到大学,处处都有阿里木资助过的对象。这位“草根慈善家”还拿出积蓄, 在贵州大学与毕节学院设立了助学金。据说每串羊肉串可以赚 3 毛钱,阿里木 迄今捐出了 15 万元,相当于烤了 50 多万串羊肉串。
捐资助学并非阿里木事迹的全部。汶川地震与贵州雪灾,他都踊跃捐款。玉树 地震发生后第三天,阿里木携带装有行军床、被褥以及锅碗瓢盆的两大包行李, 从贵阳赶往西宁,购置了 8000 多元的牛肉与蔬菜送到灾区。 四、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 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 已经让我们仰望。
推选委员朱玉说:她有一双最柔弱的臂膀,也是 2011 年中国最有力的臂膀。物 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 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人物事迹: 2011 年 7 月 2 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 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 10 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 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 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 10 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 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件 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 20 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 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 ,, 任何 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 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五、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18
`````
````````````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 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 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推选委员王振耀说:童稚的年岁,她一力撑起几经风雨的家。她的存在,是养母 生存的勇气,更是激起了千万人心中的涟漪。
人物事迹: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 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 40 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 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 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 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 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 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 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 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 200 个仰卧起坐、 拉腿 240 次、捏腿 30 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 出来。
2009 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 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 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只不过做了每 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 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 生活。
六、刘伟:用灵魂演奏生命音符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 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 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 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人物事迹:当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是刘伟的青葱梦想,但 10 岁那年的一次触 电事故,不仅让他失去了双臂,更剥夺了他在绿茵场奔跑的权利。
耽搁了两年学业,妈妈想让刘伟留级,他死活不干。在家教的帮助下,刘伟利 用暑假将两年的课程追了回来,开学考试,他拿到班级前三名。重回人生轨道的
19
`````
````````````
刘伟,一直对体育念念不忘,足球不行,那就改学游泳。 12 岁那年,他进入北 京残疾人游泳队,两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金一银。
“在 2008 年的残奥会上拿一枚金牌。”刘伟跟母亲许诺。谁知厄运又来纠缠, 过度的体能消耗导致免疫力下降,他患上了过敏性紫癜。医生警告说,必须停止 训练,否则危及生命。无奈之下,刘伟与游泳说再见,走进了后来带给他成功的 音乐世界。
练琴的艰辛超乎了常人的想象。由于大脚趾比琴键宽,按下去会有连音,并且 脚趾无法像手指那样张开弹琴,刘伟硬是琢磨出一套“双脚弹钢琴”的方法。每 天七八个小时,练得腰酸背疼,双脚抽筋,脚趾磨出了血泡。三年后,刘伟的钢 琴水平达到了专业七级。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在《中国达人秀》
的舞台上,刘伟演奏了一首《梦中的婚礼》 ,全场静寂,只闻优美的旋律。曲终, 全场掌声雷动,他是当之无愧的生命强者。去年,刘伟又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 七、朱光亚:遥远苍穹中最亮的星 颁奖词: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 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 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 自信,自力,自尊!
人物事迹: 2011 年 2 月 26 日,“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朱光亚 因病辞世。巨星陨落,德艺留芳,以他名字命名的“朱光亚星”在苍穹中绽放恒 久的光芒,激励科学道路上的后人。
从上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朱光亚在核领域奉献了大半辈子,直至 休。
2005 年退
“祖国的父老们对我们寄存了无限的希望,我们还有什么犹豫呢?”——听到新 中国成立的消息后,还在密执安大学读书的朱光亚组织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 封公开信》,然后毅然选择回国,先进入北大教书,后转到核武器研究所。 1964 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朱光亚望着腾空跃起的蘑菇云,禁 不住潸然泪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当晚,作风严谨的他竟然喝得酩酊大醉。 三年后,朱光亚与同事们又将中国带入了氢弹时代。
重要的核试验,朱光亚几乎都会亲临现场指导,不解决问题不罢休。对待需要 撰写或修改的文件,朱光亚力求深入浅出,字斟句酌,连一个外文字母、一个标 点符号都保证准确无误。
淡泊名利,身边人喜欢用这个词来评价朱光亚。 1996 年,朱光亚获得一笔 100 万元港币的奖金,转身就捐给了中国工程科技奖励基金会; 1997 年,又将 积攒的 4 万余元稿费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解放军出版社曾策划出 一套国防科学家传记丛书,报请审批时,他毫不犹豫地划掉了自己的名字。 八、 七、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20
`````
````````````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 步不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 风的忠诚卫士。
推选委员陈小川这样评价刘金国:内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为永远不会逾越内心 的道德底线。当他的道德追求具有高尚物质时,他的内心会有无限的满足感。我 想,刘金国完成了这种道德实现。
推选委员涂光晋说:正因为头顶有国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正廉洁,嫉 恶如仇,临危不惧,知难而上。
人物事迹:回忆起“ 7· 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 年 7 月 16 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 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 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 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 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 2008 年的“5· 12”汶川特大地 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 2 万多名公安专业 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 8335 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1995 年,刘金国调到河北 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 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 4.6 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 只能找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 20 万个“农转 非” 指标,可他自己的 38 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九、杨善洲:不负群众 的草鞋书记
颁奖词: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 向未来。清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 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 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 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人物事迹:杨善洲从事革命工作近 40 年,生前曾任保山地委书记。在任期间, 面对家属“农转非”的多次机会,杨善洲要么直接推脱,要么将申请表藏进抽屉, 直到去世后才被发现。“大家都去吃居民粮了,谁来种庄稼?我们全家都乐意和 8 亿农民同甘共苦建设家乡。”到了退休的年纪,组织上想安排杨善洲去昆明安 享晚年,他又一次婉言谢绝。
长期乱砍滥伐,大亮山生态受到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我要为百姓做几 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冲着这句承诺,杨善洲在卸任后一头扎进了荒草丛生的大 亮山,住竹篾搭的屋子、睡树桩搭的床,他希望给乡亲们再造山清水秀。
自那以后,杨善洲与林场职工同吃同住,每天从早忙到晚,雨季植树造林,旱 季巡山防火。创业初期资金短缺,老书记把平时种下的几十盆盆景全部移栽到大 亮山上,他甚至跑到大街上去捡别人丢弃的果核,积少成多,用马驮上山。 担 任林场负责人的 20 多年间,杨善洲不要分文报酬,只肯接受每月 70 元的伙食
21
`````
````````````
补助。他为林场争取了近千万资金,却从未私自动过一分钱。走了不知多少路, 吃了不知多少苦,杨善洲带领工人植树造林 7 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超过 87%,修建 18 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 4 公里多的输电线路。 十、吴孟超:坚守肝胆事业的医者
颁奖词: 60 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推选委员任卫新说:吴老以九十高龄,与患者肝胆相照。作为医生,作为军人, 他都是一座丰碑。
人物事迹:在中国医学界,肝脏医学曾长期处于荒芜。上世纪 50 年代,从同 济医学院毕业的吴孟超投入了肝脏外科研究,与同事做出了中国第一个肝脏解剖 标本,提出了“五叶四段”肝脏解剖理论。 1960 年 3 月 1 日,他成功完成了 我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
半个多世纪的呕心沥血,吴孟超推动了中国肝脏医学的起步与发展。 1999 年 建立的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每年收治逾万名患者,年均手术量达 4000 例。肝癌 术后五年的生存率,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 16%上升到今天的 53%。
年近 90 岁,他依然坚守在一线。据统计,吴孟超做了 1.4 万余例肝脏手术, 完成的肝癌切除手术 9300 多例,成功率达到 98.5%。2006 年 1 月,他获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吴孟超是医院院长,平时不但忙于院务,还要经常外出主持学术会议。即便如 此,他仍坚持在每个星期二的上午看门诊,若是出差错过了,回来还得补上。从 医近 70 载,吴孟超始终认为医德比医术重要,“德”是他挑选弟子的首要标准。 吴孟超定下规矩:在确保诊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用便宜的药,尽量减少重复检 查。据说这样做,每年能给病人节省 7000 多万元。
2011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2011-1 朱光亚 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简历】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他负责 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 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 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 世纪 80 年代中 期,他还参与了“ 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获奖名片】 【推选委员评价】
22
`````
````````````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 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 自信,自力,自尊!
-- 自强,
【颁奖词】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 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 星。
2011-2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 12年支教
【简历】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 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 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3 年后,谢晓君带着 3 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 支教。2006 年 8 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 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获奖名片】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 也是心中澎湃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这 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推选委员于丹说: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 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颁奖词】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 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 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2011-3 吴孟超 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简历】吴孟超是世界上 90 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他不 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 学奠基人。 50 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的成 就令全球同行瞩目、敬佩。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吴孟超正是这样一位好医生。他总 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要求医生用最简单、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治疗。 【获奖名片】
【颁奖词】 60 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 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23
`````
````````````
2011-4 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
【简历】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这是无 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 10 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 12 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 游泳,2 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6岁他学习打字; 19 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 7 级水平;22 岁挑战吉尼 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 233 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 23 岁 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获奖名片】隐形翅膀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 用心灵来演奏的。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 音乐首先是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 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颁奖词】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 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相信自己。那变幻的旋律,正 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2011-5 杨善洲
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 22年
【简历】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 2010 年10 月因病逝世。他从 事革命工作近 40 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1988 年退休 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 22 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5.6 万亩。去世前,他把当地 20 万元特别贡献奖 全部捐出,价值 3 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获奖名片】公仆本色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大公无私、 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杨善洲留下 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清 廉,自上任时起;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 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 人民的期望。
24
`````
````````````
2011-6 阿里木
烤羊肉串的阿里木 8 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简历】40 岁的阿里木 10 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毕节有不 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 8 年来, 阿里木卖出 30 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 10 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 困学生。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获奖名片】义侠巴郎 【颁奖词】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 能改变他的信念。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2011- 7 “希望之翼”张平宜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简历】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 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02 年,她 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 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11 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 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 2005 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获奖名片】 【推选委员评价】
【颁奖词】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 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 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2011-8 吴菊萍 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颁奖词: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她挺身而出,接 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 经让我们仰望。
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 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2011 年 7 月2 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 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这可是在 10 楼,楼下的邻 居都惊呆了。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 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25
`````
````````````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 预计半年才能康复。逃过一劫的妞妞在 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 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事 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 20 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我需要好好生活, 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 ,, 任何普 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 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2011-9 孟佩杰 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颁奖词: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在艰 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虽然艰辛填满四千 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 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 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 40 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当别 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 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 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 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 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 要好好补偿女儿。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 200个仰卧起坐、 拉腿 240次、捏腿 30 分钟。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 来。
2009 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 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 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 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 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26
`````
````````````
2011-10 刘金国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颁奖词: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 退。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 诚卫士。
回忆起“7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10 年 7 月16 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 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火情就是命令。公安部副部长、 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 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 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 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救 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 2 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 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 8335人。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 的忠诚卫士。 1995 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 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 4.6 万元的集资 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 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 20 万个“农转非” 指标,可他自己的 38个亲属无一跳出 “农门”。
2010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1、科学泰斗 -- 钱伟长 【获奖名片】赤子
【颁 奖 词】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 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意有祖国 【人物介绍】
钱伟长( 1912-2010),江苏无锡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 钱伟长早年攻物理学,留学加拿大期间已经显露出非凡才华。 28 岁时,他的一 篇论文已经让爱因斯坦大受震动,并迅速成为国际物理学的明星。抗战结束后, 钱伟长坚持回到祖国,在艰苦的条件下,拒绝美国科学界的诱惑,忠于祖国,坚 持实现\" 科学救国\" 的抱负。为新中国开创了力学科学教育体系。他学贯中外,对 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57 年,钱伟长被错划为右派,受到 不公正待遇,但是钱仍然没有放弃科研和对祖国的忠诚。 1977 年以后,他不辞 辛劳,去祖国各地做了数百次讲座和报告,提倡科学和教育,宣传现代化,为富 民强国出谋划策。 1990 年以后,他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及和平统一祖国的大 业奔走。
27
`````
````````````
有人说,钱伟长太全面了,他在科学、政治、教育每个领域取得的成就都是常人 无法企及的。钱伟长说: \" 我没有专业,国家需要就是我的专业;我从不考虑自 己的得与失,祖国和人民的忧就是我的忧,祖国和人民的乐就是我的乐。 \" 他用 六十多年的报国路诠释了自己一直坚持的专业:爱国。
其重要贡献有: 1946 年,他与冯 ?卡门合作发表了《变扭率的扭转》 ,成为国际 弹性力学理论经典之作。 1947 年,在正则摄动理论方面创建了以中心挠度 wm为 摄动参数作渐近展开的摄动解法,在国际力学界被称为“钱伟长方法”。 1948 年,在奇异摄动理论方面写出有关固定圆板的大挠度问题的渐近解,称为“钱伟 长方程”。解放后,致力科学理论和工程力学领域,成为我国近代应用数学与力 奠基人之一。
2、信义兄弟 -- 孙水林 孙东林
【获奖名片】信义【颁奖词】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 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 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声,但情义打在地上铿锵有力。 【人物介绍】
孙水林,男, 1960 年生。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建筑商。孙东林,男, 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泡桐镇人,孙水林弟弟。
2010 年 2 月9 日,腊月廿六。在北京做建筑工程的孙水林回到天津,原定与暂 住在天津的家人和弟弟孙东林聚一天再回武汉,但他查看天气预报了解到,此后 几天,天津至武汉沿线的高速公路,部分地区可能因雨雪封路。他决定赶在封路 前,赶回武汉,给先期回汉的民工发放工钱。春节前发放工钱,是他对民工的承 诺。
当晚,孙水林提取 26 万元现金,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女出发了。次日凌晨,他驾 车驶至南兰高速开封县陇海铁路桥段时,由于路面结冰,发生重大车祸, 20 多 辆车连环追尾,孙水林一家五口全部遇难。
弟弟孙东林为了完成哥哥的遗愿,在大年三十前一天,来不及安慰年迈的父母, 将工钱送到了农民工的手中。因为哥哥离世后,账单多已不在,孙东林让民工们 凭着良心领工钱,大家说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钱不够,孙东林就贴上了自己的 6.6 万元和母亲的 1 万元。就这样,在新年来临之前, 60 多名民工都如愿领到工 钱,孙东林如释重负。
“新年不欠旧年账,今生不欠来生债”。孙水林、孙东林兄弟 20 年坚守承诺, 被人们赞为 \"信义兄弟 \"。2010 年 9 月,孙水林、孙东林兄弟入选 \" 中国好人榜 \"。
3、玉树不会忘记的康巴铁汉 -- 才哇 【获奖名片】铁汉
【颁奖词】对乡亲有最深的爱,所以才不眠不休,对生命有更深的理解,所以才 不离不弃,铁打的汉子,是废墟上不倒的柱,不断地梁。他沉静的面孔,是高原 上最悲壮的风景。
28
`````
````````````
【人物介绍】
才哇,男,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扎西达通村第三社社长。
2010 年 4 月14 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住玉树州粮油公司的才哇在 一阵山摇地动中懵了,回过神来以后他立即冲出了家门,开车赶往扎西达通村,
他要去救自己的村民。在路上 , 他看着四处坍塌的房屋和被困的受伤群众 , 马上停 下来投入到救人当中。 \" 才哇, 你们家的房屋全塌了 , 人被压了, 你快去看看吧! \" 一名村干部带来的这一噩耗如晴天霹雳。然而 , 才哇继续在废墟里刨挖的双手却 一直没有停歇下来 ......
在紧张运送了近 30多名受伤的各族群众后 , 他安排好下一步工作,急急忙忙赶回 家去。可那个时候 , 呈现在他眼前的却是亲戚们帮助他料理亲人后事的场面 , 看着 刚从废墟中挖出的 3 位亲人的遗体 , 撕心裂肺的巨大痛苦迅速穿透了才哇的身心。 当他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救灾晚会上接受采访时,他最大的愿望依然是能以最快 的速度回到玉树,回到他的村民身边。
4、\" 雷锋传人\"-- 郭明义 【获奖名片】 传人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 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他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 的伟大。 【人物介绍】
郭明义,男, 1958 年 12 月生,辽宁鞍山人, 1982 年复员到齐大山铁矿工作。 1996 年至今,任齐大山铁矿生产技术室采场公路管理员。
入党 30 年来,他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
的业绩。从 1996 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 2 个小时上班, 15 年中,累计献工 15000 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 \" 郭菩萨\" 、\" 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 \" 矿山人\" 的精神得到了 升华。
他 20年献血 6 万毫升,是其自身血液的 10 倍多。2002年,郭明义加入中华骨 髓库,成为鞍山市第一批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2006 年,郭明义成为鞍山市 第一批遗体和眼角膜自愿捐献者。
1994 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 180 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一家 千山
12 万元,先后资助了 3 口人至今还住在鞍山市
区齐大山镇,一个 80 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 40 平方米的单室里。
5、舟曲之子 -- 王伟 【获奖名片】砥柱
29
`````
````````````
【颁奖词】大雨滂沱,冲毁了房屋掩埋了哭喊。妻儿需要你的肩膀,而人民更需 要你的脊梁。五百米的距离,这个战士没有回家,那个最漆黑的夜晚,他留给自 己一个永远不能接起的电话,留给我们一种力量。 【人物介绍】
王伟,27 岁,陕西省大荔县埝桥乡游斜村人, ** 甘肃总队甘南藏族自治州支队 舟曲县中队副中队长。
2010 年 8 月7 日晚 11 时 20 分,雷电、暴雨笼罩着舟曲县城, 27 岁的王伟正在 单位值班,不敢一个人住在家的妻子当晚睡在娘家。屋外的雨越下越大,王伟立 即向中队领导汇报雨情,准备应对突发事件。 ** 哨响起,73 名** 战士带上雨披 和应急灯开始清点人数。 ** 完毕不久,营房开始晃动 ......
11 时48 分,王伟带领 25 名官兵冒雨冲入泥石流现场。天像裂开了口子,雨水 砸在王伟脸上,周围一片漆黑,即使打开应急灯,能见度也不足 5 米。扶着倒塌 的碎石,凭借着记忆与呼救声,王伟与救援队战士搜寻着生还者。没有任何工具, 王伟和救援官兵徒手掀开瓦砾,他与战友营救 20多个小时,让 23条生命逃离了 死神的威胁,而自己怀孕 2 个月的妻子和岳父母一家四口人却遇难,被浑浊的泥 石流无情吞噬。
救灾的那几天,王伟总会习惯性地掏电话、看妻子的未接来电。 \" 不知道她最后 会说什么,,\" 王伟拭去眼泪又说: \" 我现在就想多救人,多救出一个人,心里才能 好受一些! \"。
6、草原曼巴 -- 王万青 【获奖名片】仁者
【颁奖词】只身打马赴草原,他一路向西,千里万里,不再回头,风雪行医路, 情系汉藏 缘。四十载流年似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春风今又绿草原,门 吧的故事还会有更年轻的版本。有的内容百度屏蔽,上不去。抱歉了 。找全文 可以去搜狐王码博客。 【人物介绍】
王万青,男,汉族, 66 岁,上海人,中 共 党 员,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 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2003 年退休。
1968 年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自愿到条件极为艰苦的甘南州玛曲县工作, 在贫穷落后的玛曲草原一呆就是 42 年,其间,他放弃了多次回上海的机会,凭 着对玛曲人民、对藏 族同 胞的深厚感情,艰难地通过了生活关、语言关,毅然 选择长期留守在高原。 40 多年来,他视 藏 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 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 藏汉水乳融的民族团结佳话。
7、烈焰之中筑大爱 -- 王茂华、谭良才 【获奖名片】 炽爱
30
`````
````````````
【颁奖词】烈火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测试,生命是一道良知大爱的考验,你们用果 敢应战,用牺牲作答!一对狭义翁婿,火海中三进三出,为人们讲述了什么是舍 生忘死,人间挚爱! 【人物介绍】
王茂华,男, 1983 年 11 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中学教师。谭良才, 男,1966 年4 月出生,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冷水村村民,系王茂华的岳父。 3 月 21 日 14:50 许,宜春市袁州区慈化镇伯塘村一栋普通民房内,厅堂里有 5 名幼童在嬉戏,一个孩子打着了手中的打火机,灾难就这样突然到来。王茂华和 谭良才得知火情之后,奋不顾身地数次冲进火海,成功救出 5 名孩子,而王茂华 与其岳父谭良才却被严重烧伤。王茂华烧伤面积达 98%,经多方救治无效,于 5
月 2 日凌晨 1 时 19分不幸去世,年仅 27 岁。谭良才烧伤面积达 85%,目前处于 良好的恢复调养期。满怀无私无畏的爱,王茂华、谭良才这对普通婿丈在刹那间 如化茧成蝶般绽放出了耀眼夺目的生命之光。
王茂华与岳父谭良才火海英勇救人的先进事迹感动全国,江西省人民政府,宜春 市委、市政府分别作出向英雄表彰学习的决定,王茂华同志被授予革命烈士、五 四青年奖章、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
8、三栖尖兵 -- 何祥美 【获奖名片】神兵
【颁奖词】百折不挠,百炼成钢,能上九天,能下五洋,执著手中抢,百步穿杨, 胸怀报国志,发愤图强。百战百胜,他是兵中之王! 【人物介绍】
何祥美,男,汉族, 29 岁。江西崇义人,现人民解放军 73653 部队 73 分队上士。 1999 年 12 月入伍时,何祥美只是一个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村青年。当兵第 6 年, 南京军区抽调了一批训练尖子组成狙击手集训班,何祥美幸运入选。从此,开始 了一个传奇的军旅生涯。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何祥美已经让自己成为一名具备 “三栖”作战能力的全能战士。 三栖尖兵的美誉是艰苦的训练换来的。
刚进入狙击班,他就立志要成为狙击手中的王者,强迫自己去忍受炼狱一样的生 活。
训练中,何祥美总是第一个端枪,最后一个放枪。狙击手不仅要懂得如何射击,
还深入学习和掌握射击原理。凭着一股韧劲,他啃下《射击学》 、《终极狙击手》 等专业书籍;常年阅读《轻兵器》 、《兵器知识》等杂志;整理笔记 3 万余字,绘 制各种图表 60 多张,记录各种数据 850组,打下扎实的射击理论基础。 狙击手因射程远,对射击环境格外敏感,稍有变化便要调整瞄准点,俗称“修 风”。这也是狙击手达到“人枪合一”境界的必经之路。为迈过这道坎,何祥美 把毫无规律可循的数千个射击参数,牢牢“烙”在脑海里,在实践中用心体味揣 摩。如今,射程随你定、目标可大小,何祥美抬头一瞟,几秒钟内便能判定风向、
31
`````
````````````
风速,目测距离和高低角,得出正确的修正值。其结果多次与测量仪比对,误差 接近于零。
魔鬼般地训练,铸造出一个又一个神奇:何祥美精通狙击步枪、匕首枪、微型冲 锋枪等 8种轻武器射击,在 200 米距离上指哪打哪,发发命中要害;手枪速射, 从拔枪、上膛到击发,仅需 0.58 秒,,
过硬的本领使他被战友们封为“枪王”。关键时刻“枪王”显神威 每逢重大活 动,部队都要抽调最厉害的狙击手参与安保。这种任务,每次都落不下何祥美。 2006 年以来,先后参加 20 多次汇报演示,被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APEC会议等指 定为安保人员、 1 号狙击手。 2007 年 11 月,给军委徐才厚副主席汇报演示时, 一发准确命中目标靶心,受到徐副主席的表扬和肯定,并单独接见和合影。被表 彰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三等功 2 次。
当一名神枪手的目标实现后,何祥美又有了新的目标 -- 成为“空中猎鹰” 。他 广泛涉猎和钻研相关知识,不舍昼夜。 4 个月的训练时间,何祥美成功处置 10 多次险情。凭借过硬的素质和技术,何祥美试飞某飞行器成功并当上教员。喜欢 挑战的何祥美又给自己找到了新目标 -- 潜水。潜海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课目, 稍有不慎,水压便会对人产生致命伤害。 考核时,何祥美第一个跳入冰冷的海 水。他 1 米1 米慢慢地下潜,每下潜 2 米都会进行一段时间抗压。等他上岸时才 发现,只有他一个人完成了 10 米海底下潜的训练任务。
业务精熟,不忘理论学习。刚到部队时,何祥美只有初中文化水平,但他见缝插 针看书学习,所有的节假日都有效利用起来,经过 3 年艰苦努力,他通过全军法 律专业自学考试的全部 15门课程,拿到大专文凭。
从农家子弟到具备特种爆破、深海潜水、伞机降等 30 多种作战本领的军事尖子, 从普通一兵到“全军爱军精武标兵” ,, 南京军区战士何祥美,用青春、热血和忠 诚,把自己的军旅生涯书写得既精彩又壮美。
9、最美洗脚妹 -- 刘丽 【获奖名片】姐姐
【颁奖词】为什么是她,一个瘦弱的姑娘,一副疲惫的肩膀。是内心的善良,让 她身上有圣洁的光芒。她剪去长发,在风雨里长成南国高大的木棉,红硕的花朵, 不是叹息,是不灭的火炬。 【人物介绍】
刘丽,29 岁,来自安徽颍上县的农村姑娘。
刘丽有五个兄弟姐妹,因家境贫寒, 14 岁那年,还在念初中就辍学了,她要外 出打工,挣钱为弟弟妹妹交学费、贴补家用。她先后到湖北、江苏等地打工,做 过服务员,当过保姆。 2000 年至今,刘丽一直在厦门一家足浴城当 \"洗脚妹\" , 月薪 2000-3000 元,曾被老家的人误会。然而,让身边所有人意想不到的是,为 了\"生计\"打拼的刘丽,把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大部分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贫困学生, 她自己却仍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据厦门同安区妇联透露,从 2006年起,刘 丽通过厦门市妇联在同安一些中小学校展开一对一资助,资助人数也从最初的 7
32
`````
````````````
个至 10 个,到现在固定的 37个。她把赚来的钱几乎都资助了贫困学生,还号召 数百位好心人加入她的爱心团队。虽然有人说她 \"傻\",但更多人认为 --- 她是中 国最美的洗脚妹。
10、警界保尔 -- 孙炎明
【获奖名片】活着【颁奖词】重犯监室年年平安,而自己的生命还要经历更多风 险。他抖擞精神,让阳光驱散铁窗里的冰冷,他用微笑诠释着什么是工作,用坚 强提示着什么是生活。人生都有同样的终点,他比我们有更多坦然。 【人物介绍】
孙炎明,男, 1962 年 10 月出生,浙江省东阳市看守所任监管民警。
从警 28 年来,孙炎明同志立足本职,恪尽职守,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人员。 2004 年被查出患脑癌, 6 年来三次作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他始终保持快 乐向上的心态,与病魔抗争,并坚持战斗在公安基层一线。
“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干好一天的工作,监所安全我才心安。”孙炎明说。 年来,孙炎明分管和协管的监室从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他分管的两个监室在 所里保持着两个最好:在押人员秩序最好,教育改造效果最好。
2008 年,孙炎明所在的看守所住进一位死刑犯,情绪暴躁,屡次闹事。孙炎明 仔细问案情、看卷宗,主动要求将叶某调到自己负责管理的监室。经过一段时间 的耐心工作,犯人平复下来,并认识到自己的罪行。被执行死刑的那天,犯人要 求见孙炎明最后一面。他说:“孙管教,这些日子给你添麻烦了。谢谢你,你的 恩情来生再报。”
“我的生命延续一天,就要把工作干好一天!我的工作对象是一个特殊群体,能 在有生之年,多挽救几个误入歧途的人,是我最大的心愿”――摘自孙炎明语录 6 年前,他被确诊患上脑癌,先后动过三次大手术 ,, 可每当身体稍好一些,他就 主动要求上岗工作,被同事们尊敬地称为警界的“保尔柯察金”。他的事迹传开 后,在各界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9
特别奖:1 、海地地震遇难 8 名中国维和人员 2 、K165次列车乘务组 3、中国志 愿者事迹:
1、海地地震遇难 8 名中国维和人员
北京时间 1 月 13 日 5 时 53 分,海地发生里氏 7.3 级强烈地震,首都太子港及全 国大部分地区受灾情况严重。此次地震共造成近 20 万人丧生,其中包括 8 名中 国维和人员遇难:朱晓平,男,汉族, 48 岁,公安部装备财务局局长;郭宝山, 男,满族, 60 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树林,男,汉族, 58岁,公安 部装备财务局调研员;李晓明,男,汉族, 35 岁,公安部国际合作局干部; 赵化宇,男,汉族, 38 岁,公安部警务保障局副处长,驻海地民事警察队长; 李 钦,男,汉族, 47 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 委;
33
`````
````````````
钟荐勤,男,汉族, 35 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宣传处干事,驻海地维和警察防 暴队宣传官;和志虹,女,纳西族, 35 岁,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昆明边防检查站 教导员,驻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联络官。
据了解,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海地首都太子港西部约 15 公里处,震源深度约为 8 公里。而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的驻地就在太子港。
海地时间 1 月 12 日下午 13 时 40分左右,朱晓平一行降落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机 场。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随即赶去中国维和警察营地,看望维和队员。然后, 又赶赴联海楼与联合国官员商谈。
16 时53 分,灾难降临。“维和英雄,浩气长存”。 2010 年 1 月19 日,公安部 政治部正式批准在海地地震中不幸遇难的 8 名中国维和警察为烈士。 1 月20 日 上午 9 时,公安部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为 8 位遇难维和人员举行共和国公 安维和英烈遗体告别仪式。 2、K165次列车乘务组
2010 年 8 月19 日 15 时 15 分,西安开往昆明的 K165次旅客列车运行至宝成线 德阳至广汉间,洪水致使石亭江大桥 5、6号桥墩倒塌, 7 号桥墩倾斜,造成列 车机后 5-17 位车辆脱线, 1318 名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严重威胁。危急时刻, K165次列车司机果断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列车停稳; K165次 列车乘务组临危不乱,迅速组织旅客有序撤离,在 15 分钟内把所有旅客安全转 移,随后列车 15、16 号车厢坠入江中。此次事故中,旅客和铁路职工无一人伤 亡,创造了抢险救援的奇迹。
铁道部授予西安铁路局西安客运段 K165次列车第二乘务组“抗洪抢险勇救旅客 英雄列车”荣誉称号,给予记大功一次,同时授予火车头奖杯。 3、 中国志愿者 世博会,亚运会都有你们忙碌的身影。
2009 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彭存明 -------
《感动中国》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获得 2009年度《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是: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歼 10” 战斗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多民族孤儿的妈妈阿里帕阿力马洪;给高原的盲童带来 光明的使者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 ;26 年义务守护滇池环境的农民张正祥;割 肝救子的暴走妈妈陈玉蓉;照顾残疾家人 20 多年的退休工人朱邦月;小岗村群 众的贴心人沈浩;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生李灵;中国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长江大学大学生群体荣获特别奖。 “寻找感动”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于感动的思考,也是对中国人精神家园的思考。 通过这些活动,爱国爱民、敬业奉献、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在全社会得到了极大的弘扬。
34
`````
````````````
6.7 卓琳--- 平凡至伟原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邓小平同志的夫人。 主要事迹:
1937 年,卓琳离开北平辗转到延安。
2009年逝世。
1939 年卓琳结识邓小平并与之结为连理。为支持抗日,鼓舞士气,卓琳在枪林 弹雨中紧紧跟随着邓小平,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邓小平 率领部队每解放一个地方,卓琳随后就带着孩子们也赶到那里。
解放后,邓小平成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卓琳依然默默无闻甘当无名英雄;十 年动乱中,卓琳陪伴邓小平在江西度过流放生活; 1997 年邓小平逝世后,她亲自赴港见证香港回归。 在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毅然把个人的 人民
10 万元积蓄捐给汶川大地震灾区
颁奖词:
彩云之南的才女,黄土高原上的琼英 。携小平手五十八载,硝烟里转战南北, 风雨中起落同随。对她爱的人不离不弃,让爱情变成了信念。她的爱向一个民族 的崛起,注入了女性的坚定、温暖与搀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不动摇,一生不动摇,历尽沧桑绝不动摇。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夫人,而是因为她 是一个不可动摇的人。
她默默地站在一位时代伟人背后,用坚定的信仰和深深的爱,支撑着伟人度过劫 波,支持着伟人创造新时代。在近 30 年中国崛起的历史记录中,应该有她重重 的笔墨。
6.8 朱邦月--- 一家之主
男,71 岁,福建省南平市邵武煤矿退休工人。
朱邦月是福建省邵武市晒口煤矿的一名退休工人。 1967年,他的工友顾伟祖因 病临终前恳求朱邦月收养自己的儿子并迎娶他已怀孕 5 个月的妻子朱玲妹。其实, 朱玲妹此时已经身有残疾。朱邦月与朱玲妹母子组成新的家庭后,让老大依旧保 留姓顾,老二姓朱。为了更好地照顾母子三人,老朱放弃了生育亲生子女的念头。 最初的日子虽然艰辛,但依然是幸福的。 1985 年,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 由于遗传的原因,两个儿子高中毕业就先后患上了与母亲同样的疾病: \" 进行性 肌营养不良症 \" ,由于国内没有有效治疗的办法,两个孩子的肌肉开始萎缩,渐 渐生活无法自理。朱玲妹的病情也逐渐加重,母子三人的日常生活全要靠老朱来 打理。
35
`````
````````````
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老朱就忙碌在这不足 70 平米的房间里,洗涮着家里人换 下的衣服,在厨房里炒上几个他们爱吃的菜 ,, 老朱每天早晨起床后,就帮母子 三人翻动身体,然后上街买菜。回来就忙着给妻儿穿衣,洗漱、上卫生间。 主要事迹:
朱邦月是妻子的第二任丈夫,两个儿子也都不是他亲生的。 40 多年前,朱邦月 的朋友临终时,将两岁的儿子以及怀着 5 个月身孕的妻子托付给他。朋友恳求的 眼神, 让朱邦月做了一个至今未悔的决定:迎娶朋友的遗孀,并将朋友的两个儿 子养大。
1986 年 5 月,朱邦月因骨折病退。后来妻子和两个儿子都得了绝症“进行性肌 营养不良症”。 1991 年,母子三人的病情开始加重,丧失了自理能力,吃喝拉 撒全靠一条腿的朱邦月照料。
朱邦月每天起床后自己先装上假肢,然后开始打扫卫生,洗米做粥,帮母子三人 起床,给他们穿好衣服,端水、挤牙膏,帮助妻儿洗脸刷牙,喂他们早饭,服侍 他们方便,然后还要上街买菜。
中午再次重复三个人吃饭的经历。傍晚,帮助三个人洗澡,虽然是几天洗一次, 即使夏天,洗一个人也要耗费半小时以上。到晚上,抱病人到床上睡觉,夜间朱 邦月还要起床给他们逐一翻身,一晚上起床数次。
这样的日子,朱邦月过了近 20 年。但他始终坚持,因为他知道,他是一家人生 命的烛光,点燃着一个家庭的希望。 颁奖词:
这个奇特的家庭,集中了世界上最多的苦难,也凝聚了人间最真的情感。头发花 白,面带微笑,这个温和而坚定的老人,胸中盛满四十年的艰难。他这支拐杖, 是一家人的翅膀。他这双肩膀,扛住了生命的重量。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一诺千金四十年,男儿侠义在双肩。感天动地朱邦月,长驻真情在世间。 这个最为普通的中国男人,以病残之躯的微弱之火,照亮着在别人眼里异常坎坷 的生活,虽然生活艰难,但,此处依然有光明。
6.9 阿里帕阿力马洪 ---- 母爱最真新疆阿勒泰清河县清河镇退休干部。
为了保证全家 20 多口人的一日三餐,阿里帕专门买了一口直径 1 米 2 的大铁锅, 她几乎把家里的全部收入都换成了食物,春天粮食不够吃,她就去地里挖野菜, 秋天还要出去捡麦子、收土豆。尽管如此,生活依然捉襟见肘。为了多赚些钱为 孩子们交学费做衣服,丈夫阿比包下班后就去为工地打土块,而阿里帕也在县食 品厂找到了一份洗羊肚和羊肠的工作。
正是因为阿里帕对这个特殊大家庭付出的艰辛,让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懂得了珍惜, 懂得了相互关爱。
36
`````
````````````
主要事迹:从 1963年收养邻居家的三个孤儿开始,维吾尔族阿妈阿里帕含辛茹 苦,先后收养了汉、回、维吾尔、哈萨克 4 个民族的 10个孤儿。
1977 年,阿里帕的妹妹在医院门口发现了贫病交加的王淑珍,将她领回阿里帕 家。一年后,小淑珍的回族兄妹王作林、王淑英、王淑花也来到了阿里帕家。 1989 年,小淑珍的继父金学军也去世了,留下金海、金雪莲、金花三个汉族孤 儿,阿里帕再一次敞开母性温暖的怀抱收养了他们,将他们抚养成人,帮他们成 家。为了不让孩子们饿肚子,阿里帕的丈夫阿比包每天下了班就去帮人家打土块, 阿里帕则每天都要到菜市场拣别人不要的蔬菜。虽然家里养了两头奶牛,谁也不 舍得喝奶,全部出售给别人,换点零钱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购买生活必需品。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但每个孩子都享受着家的温暖。对于收养的孩子,阿里帕待 他们比亲生孩子还亲。
2008 年 8 月,操劳一生的阿比包病逝。子女们争抢着赡养阿里帕老人。每到过 年过节,孩子们都会回家团聚, 180 多口人围在老人膝下承欢。每当有孩子问: “阿妈,你对哪个孩子最好?”老人总会大笑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一样 亲!”。
颁奖词:
不是亲生骨肉,但都是她的孩子,她展开羽翼,撑起他们的天空。风霜饥寒,全 都挡住,清贫劳累,一肩担当。在她的家里,水浓过了血,善良超越了亲情。泉 水最清,母爱最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手心手背都是肉,身前身后都是娃,星星伴着月亮笑,每天都迎来一片金灿灿的 朝霞。
她温暖的关爱没有民族之分,没有偏见之心。她把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化作对世界 的希望,把弱小心灵的惶恐抚平成面对尘世的从容。
6.10 沈浩---- 践行信念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2009 年病逝。
沈浩在小岗村的第二个任期结束时,小岗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7000 元左右,比 全省平均水平高出了 39%,正在兴建的一些企业投产后小岗村将会有上亿元的股 份,小岗村正在向着富裕迈进。村里流传一句顺口溜,叫做“有困难找沈浩”。 主要事迹:
沈浩是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他带领村民办工业、兴商贸、科学 种田,以市场经济的头脑发展种植、养殖和高效农业,发展农家乐生态旅游。 2006 年,小岗村跻身 2005 年度“全国十大名村”; 2007 年初,小岗村被授予安 徽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称号。一个美丽、和谐、富裕、文明的的社会主义新小岗重
37
`````
````````````
新向世人展示着它独有的魅力。在 2006年底沈浩任职三年届满即将离开时,村 民们派了十个代表,按下手印到安徽省组织部、财政厅要求沈浩留在小岗村,再 带领他们干三年。
2009 年 11 月 6 日,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沈浩在小岗村临时租住的房子内去世, 年仅 46 岁。 颁奖词: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是和农民面对面,肩并肩 。他走得匆忙,放不下村里 道路工厂和农田,对不住家中娇妻幼女高堂。那一年,村民按下红手印,改变乡 村的命运;如今,他们再次伸出手指,鲜红手印,颗颗都是他的碑文。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地飘扬在这希 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 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
6.11 李灵---- 心灵放歌 27 岁的希望小学校长。 主要事迹:
2002 年,刚从淮阳师范毕业的李灵,看到农村有大量留守儿童辍学在家,便萌 生了在家乡办学的念头。在父母和亲朋的支持下,她办起了周口淮阳许湾乡希望 小学。在学校,她是校长兼思想品德老师。在她的一手操劳下,这个学校有了 个班,300 多名学生。
7
由于所有学生全部免费,学校无力为学生购置教辅读物和课外书籍,而且 7 年来, 李灵为建学校已欠下 8 万元外债。为了自己学校的孩子能像其他学校的孩子一样, 能够坐在宽敞的阅览室里看书阅读,李灵趁着放暑假,向爸爸要了 200元只身来 到郑州,买了一辆破旧三轮车,开始收购旧教辅和儿童读物。烈日下,李灵骑着 破三轮车穿街过巷,拿着秤一斤斤地回收旧书本,满头大汗地装载着孩子们的 “精神食粮”,终于为孩子们建起一个阅览室。
颁奖词: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 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 种子。她是八零后。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身旁是 300 多名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背后是那些在外打工父母们心中的挂念与 寄托,这位乡村女教师赢得众人尊敬。
38
`````
````````````
为了孩子四处奔走,眼角有了皱纹,双手不再细腻,但是她把爱与温暖带进了乡 村学校的课堂,她是让全国人民尊敬的“ 80 后最美乡村女校长”。
6.12 翟墨---- 云帆沧海 1968 年出生,航海家、艺术家。
“虽然他们不知道我的名字,但是我挂在帆船上的五星红旗告诉他们,我是中国 人!”翟默因环球航海壮举,堪称“中国鲁滨逊”而感动中国。 主要事迹:
2007 年 1 月6 日至 2009 年 8 月 16 日,翟墨从中国日照启航,经过两年半的时 间,沿黄海、东海、南海出境,过雅加达、经塞舌尔、南非好望角、巴拿马,穿 越莫桑比克海峡、加勒比海等海域,横跨印度洋、南大西洋、太平洋,经过了亚
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的 15 个国家、地区和岛屿,航行二万八千三百海里, 完成了中国首次无动力帆船环球航海。
单人环球航海是一项充满惊险、艰辛的旅程,挑战着人对自身生存能力的极限。 在印度洋中经历了五天五夜的狂风暴雨;连续 120个小时手不离舵,达到虚脱的 边缘;在航行中非法闯入了军事禁区被守岛的英国皇家海军突击队员押向小岛; 被海盗在海上跟踪了三四个小时 ,, 翟墨用力量、意志和智慧与风浪搏击,战胜 了死神和孤独。
翟墨驾驶着悬挂中国国旗的无动力帆船,用自己的行动再次证明炎黄子孙面对 海洋的勇气,豪情,信念和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 大民族精神。 颁奖词:
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 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 -- 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这不是一个个人的足迹,这是向世界昭示中华民族走向大海的宣言。
翟墨桅杆上高扬的五星红旗,有力地告诉世人,中国人拥抱海洋的勇气、豪情与 胸怀。
6.13 陈玉蓉---- 母爱齐天
经医院确诊,儿子叶海斌的病叫肝豆状核病变,肝脏无法排泄体内产生的铜,而 直接影响中枢神经和身体内的各个器官,最终可能导致死亡。这个消息对于陈玉 蓉夫妻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经过 30 多名医务人员近 14 小时的爱心接力手术, 陈玉蓉、叶海滨母子的肝移植手术顺利完成。陈玉蓉在病床上写给儿子的话: “叶海滨,你要坚强面对生活,相信将来一定是美好的。”
39
主要事迹:陈玉蓉
`````
````````````
的儿子叶海滨 13 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 -- 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 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 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
陈玉蓉从医院出来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 -- 每天走十公里。在随 后的 7 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走破了四双鞋子,脚上的老茧 长了就刮,刮了又长。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
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 7 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 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
2009 年 11 月 3 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颁奖词:
这是一场命运的马拉松。她忍住饥饿和疲倦,不敢停住脚步。上苍用疾病考验人 类的亲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艰辛,守住信心。她是母亲,她一定要赢,她的 脚步为人们丈量出一份伟大的亲情。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她疾走的照片,强烈地震憾了我的心灵。这种姿态,如此心酸、如此美丽。 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奉献多少?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答案。陈玉蓉暴走七个月, 朴素的母爱愈发沉甸。
6.14 张正祥---- 勇者无敌
26 年来身体力行保卫滇池,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 区内 33 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胜利封停。张正祥说: 我很喜欢颠池,我每天都来看滇池,最多不超过一个星期我会绕滇池一圈,监测 滇池河道的污染。为了阻止在滇池边上采矿,张正祥拿着昆明市政府 1988年颁 布的《滇池保护条例》开始了他的滇池保卫战,他把采石场破坏环境的场面拍成 照片,向有关部门进行反映。在那段时间里,张正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滇池边巡 查、拍摄、写材料、反映情况,为此他花掉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便卖了家里的 养猪场,原本殷实的家庭出现了裂迹。妻子丢下了三个孩子离开了张正祥,只有 15 岁的大女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 主要事迹:
昆明西山经历了 30多年的毁林开矿、取土采砂采石,使滇池丧失了自然净化的 水功能,湖底污染物淤积、水质富营养化、蓝藻暴发成灾、大量水生野生动植物 灭绝,滇池变成水质恶化的重度污染湖泊。从上世纪 80年代起,张正祥为国保 环境、为民保家园:他与盗伐森林的山贼搏斗,左腿被砍成重伤;治理和消灭蓝 藻的科学试验中,将自己承包的 14 亩荒滩和水淹田,变成了《 A系统多功能高 快循环灭藻工程新技术》项目研究试验基地;他多次同手握权利、疯狂毁林的不
40
`````
````````````
良村官和老板们做斗争,浑身伤痕累累,家里的承包田也被没收 ,, 在国务院总理 批示和国家环保总局、国家建设部的全力支持下,滇池、西山风景名胜区和滇池 自然保护区 33 个大、中型开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被全面取缔封停。 滇池的治理还在进行。现在,张正祥仍天天在滇池沿岸巡逻,肩负着保卫滇池的 神圣职责。 颁奖词:
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 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 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一个农民,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滇池,他不惜牺牲全家的利益,更 不惜付出骨髓身残的代价,这精神何等宝贵!
面对贪婪、愚昧和凶残的困境,他坚持信念,用勇敢不屈不挠的斗争证明,热爱 祖国的山山水水不是一句空话,他是中国真正的环保大使。
6.15 萨布利亚坦贝肯(德国) ---- 光明心生
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我并没有因此失去价值。
1970 年出生于德国,曾考入波恩大学研修藏学、蒙学,“盲文无国界”组织的 创始人。到目前为止,先后共有 155个孩子在萨布利亚创办的盲童学校接受盲文 基础教育。孩子们虽然并不知道萨布利亚的模样,但是他们却看到了爱和善良的 火焰正在熊熊燃烧。 主要事迹:
萨布利亚坦贝肯 12 岁时双目失明,然而,现在却被誉为西藏盲童的向导和天使。 在引领着失去光明的孩子重新认识自我、找回自信的同时,她也在实现着自己的 人生价值。
在波恩大学期间,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便借鉴其他文字盲文的开发经验,在 世界上第一个开发出藏盲文。 1997 年萨布利亚到西藏旅行,她骑马穿越西藏各 地,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了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受教育 机会的想法。 2000 年 11 月,萨布利亚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 训中心正式运作。该中心相继开设了一所盲童预备培训中心、一家盲文书籍印刷 厂、一个盲人自我综合中心和一座职业培训农场等。到目前为止,先后有 96名 盲童在这里接受了日常生活技能培训和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盲文基础教育,以 及按摩、电脑、手工编织、做奶酪、美术等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经过两年的专门 培训,这些孩子都可以进入常规学校学习,一些盲童转入常规学校后,成绩非常 优秀。
为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2004 年萨布利亚邀请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埃里 克威亨梅尔和他的登山团队来西藏指导盲童们向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海拔 7000余
41
`````
````````````
米的高峰发起挑战。经过精心准备,萨布利亚夫妇和 成功攀登至海拔 6500米的高度。
6 名盲童在埃里克的带领下
2006 年度中国政
她为西藏盲人的教育和康复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因此获得 府颁发的“友谊奖”。 颁奖词:
她看不到世界,偏要给盲人开创一个新的天地。她从地球的另一边来,为一群不 相识的孩子而来,不企盼神迹,全凭心血付出,她带来了光。她的双眼如此明亮, 健全的人也能从中找到方向。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她:
她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虽然自己看不到光亮,却给远在异国他乡的西藏盲童带 来了光明与希望。
她让我们看到了现代的白求恩!一个外国盲人能够直接感受到藏族盲童的需求, 这需要一种高尚的人道精神,更需要一种博爱的慈善情怀 !
6.16 宋文骢---- 壮志凌云
飞机总体设计专家,歼 -10 飞机总设计师。
2009 年 10 月 1 日,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盛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全世界的 目光再次聚焦到这里。上午 11 时 11分,由空军 151架飞机组成的空中梯队准时 飞越广场上空,由我国自行研制,有着自主知识产权的“歼 - 10”战斗机编队惊 艳亮相,成为万众注目的焦点。歼 -10 的横空出世,令中国成为全球第五个能够 独立研制第三代战斗机的国家。 主要事迹:
1960 年,宋文骢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现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席专家、型号总设计师、自然科学研究员。
20 世纪 60 年代初,宋文骢就和同志们一道首创了我国飞机设计第一个气动布局 专业组,并由他担任组长,开始了对飞机新式气动布局的深入研究。
80 年代中后期,上级发文提出要研制一种适合我国空军 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的 歼击机,并列为国家重大专项,代号为“十号工程”。 56 岁的宋文骢,被国防 科工委正式任命为歼 -10 飞机总设计师。
2009 年,歼-10 在国庆阅兵中大显身手,让世界瞩目。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 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 -10 飞机的研制定 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 颁奖词:
少年伤痛,心怀救国壮志;中年发奋,澎湃强国雄心。如今,他的血液已流进钢 铁雄鹰。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 。他怀着千里梦想,他仍在路上。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
42
`````
````````````
五十载春秋风华,二十年丹心铸剑,他的心血和灵魂全部默默倾注给了共和国的 蓝天卫士,熔做了他的体,化作了它的魂。
终于,中国的蓝天上翱翔着可以与先进国家水平媲美的战斗之鹰,这是中国制造。 他以赤子之心,蕴持伟力,铸就祖国蓝天的龙魂。
11.特别奖 ----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勇救落水儿童的大学生集体主要事迹: 2009 年 10 月 24 日,长江大学文理学院的 40 多名同学结伴出游,来到湖北荆州 市宝塔河江段的江堤上野炊。
下午 2 时左右,一些同学在长江边游玩时,突然发现两个小男孩在江中挣扎。同 学们迅速冲了过去,先救起了一个男孩。但是在救另外一个男孩时并不顺利,危 急时刻,站在沙滩上的十多名同学赶紧手拉手组成人梯下水帮忙,另一名少年也 获救。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由于水情复杂,加上学生们体力不支,最终搭 起的人梯被冲垮了,很多学生落入江中。情况危急,岸边的同学们大声呼救。这 时,正在附近的冬泳队队员闻声赶来,相继从水中救起 6 名大学生,而陈及时、 何东旭、方招 3 人却因救人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年仅 19岁 的宝贵生命。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会委员评价他们:
他们用 19 岁的肩膀铸造生命之梯,他们的行动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个年轻生命的逝去和两个孩子的生还,并不是简单的生命风险交换,而是在修 复和重构着健康社会应有的道德基石。
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最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现出生命最高尚的 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挺胸踏浊浪,何惧生与死。至今江水上,清风满襟袖。 [1] 琼英:美丽的花。卓琳原名浦琼英
[2] “青骥奋蹄向云端,老马信步小众山”为宋自创作抒怀诗中两句。 [3] “泉水最清,母爱最真”为维吾尔谚语
[4] “和农民面对面,还要和大家肩并肩”此为沈口头禅
4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