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索肖邦音乐创作的情感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探索肖邦音乐创作的情感

作者:王瑜

来源:《文理导航》2011年第18期

弗列德里克·肖邦(1810—1849),生于华沙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其父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生于农民家庭,后迁居波兰,靠教学为生。

肖邦从小就显露出音乐的才能与天赋。七岁的时候,肖邦在为慈善协会举办的音乐会上弹奏钢琴作品时,被波兰著名的钢琴家威尔菲尔激昂的赞叹道:“真是一个神童!”肖邦小的时候曾到过捷瓦诺夫斯基的庄园。在那里,他听到了许多优美、动听、朴素的乡村音乐并跟艺术家学习。天生对音乐敏感的感受力为肖邦以后的音乐生活埋下了种子,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所见到的周围的世界给他的灵感与思索也不容忽视。1826年肖邦师从约瑟夫·埃尔斯纳,正式开始了他的音乐学院生活,在此期间,祖国的文化与民间音乐在肖邦脑海中烙下深深印记,同时他所接触的爱国诗人与文学界的有志之士,使爱国情感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波兰是一个多灾难的国家,俄国、普鲁士、奥地利三个国家曾对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抢占波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并扼杀波兰的民族意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肖邦从小就显出对人民生活的关切之情,爱国主义情感在肖邦幼小心灵深处已经萌芽。肖邦通过音乐来表达着自己的内心思想和最深切的情感,他向听众转达了自己的爱和恨,并歌颂祖国,歌颂英勇和伟大。正是拥有这样的国际环境,肖邦虽远在异国他乡,却运用自己特有方式即音乐语言,传递着祖国的声音,体现着自己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如1831年肖邦定居在巴黎,期间经常以饱满的爱国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波兰同胞,并免费为其演出,这时的他已是一位著名的钢琴家了。在巴黎居住期间,他经常同各国的文艺家来往,如波兰的爱国诗人维特维茨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海涅等。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与肖邦不谋而合,对其以后的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直以来,我们都在强调情感对于音乐的重要作用。中国古代的第一本乐论专著《乐记》中,就讲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敢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肖邦所拥有的爱国之情不正为肖邦的创作提供了一种灵感与源泉吗?当肖邦心中郁结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时,从而转化为一种表达的愿望,这种愿望会化作动人的音乐从肖邦的笔下流淌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使肖邦决定死后一定要把自己的心脏运回波兰。他的遗体一直被安葬在巴黎近郊的墓地。波兰侨民诗人齐普利安·若尔维德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弗雷德里克·肖邦,……赤诚的波兰人,……他把撒遍波兰大地的泪珠收集起来,用他们凝成了以克服与和谐美的晶莹宝石,镶在人类的皇冠上。这是一个艺术大师才能攀登的伟大的极峰,而肖邦做到了这一点。他的大半生在国外度过,这对于一个侨民是很难做到的,而弗列德里克·肖邦做到了这一点。”所以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他一生创作的阶梯,正是有了这一阶梯才使他成为杰出的艺术大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感是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它体现在音乐创作素材的选用和创作技法的吸收上,这种民族情感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光芒和特质。正是肖邦生活的历史年代与环境以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使他的音乐无论从音响效果还是表达的深刻性方面都给人带来深深的震撼,其音乐作品在无形和无声中都带有强烈的民族性。他的音乐不仅促使波兰人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还为后人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某种可借鉴的经验。肖邦艺术创作的成功十分有力的证明了,民族情感对作曲家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某些方面说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与否。 长期以来,世界音乐都处于“欧洲中心”“西方先进”的旗帜下,对于本民族音乐的思考总是建立在模仿西方的光环之下。但是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各个国家对文化开始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音乐创作也走向了多元化。如何使我们国家的音乐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民族情感显然是个重要环节。从对肖邦叙事曲创作的分析到现在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都暗示出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感在音乐的创作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肖邦的音乐作品中,很好地将自己的情感和爱国的民族情感融合在一起,个人优美的抒情性和对祖国命运担忧所形成的叙事性、史诗性使叙事曲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作曲家的创作与自己的情感紧密相连,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后,西方各种现在的创作技巧、音乐流派层出不穷。不论作曲家如何地进行着种种反传统的尝试,这种尝试总是以自我的表达为基础,使得民族情感在音乐中显得可有可无。在这样的理念之下,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简约派、具体音乐等等层出不穷,但是种种创新没有走多远就被另外的潮流或者趋势所取代。由此可见困难的不是创新,而是创新之后的音乐作品能够走多远,是否会成为经典。社会为我们提供了通过音乐自由表达的方向,尽管音乐创作可以完全是一种自我的、新奇的、与众不同的表达,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但是这种表达不仅要对创作者本身有意义,还要看其对音乐大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个人情感即个人创作音乐的自由并不意味着音乐是不需要传达任何民族情感,没有民族情感的音乐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出灼灼的光环。 【参考文献】

[1]廖乃雄·肖邦[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

[2]耶日·勃罗什凯维奇.肖邦的故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3](匈)李斯特,张泽民等译.李斯特论肖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幼儿师范学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