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28卷第139期 2012年lO月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Finance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lf.28 No.139 0ct.2012 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及评价体系研究 宋淑琴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辽宁大连【摘 l16025) 要】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本质上是高等院校科教融合的内部控制能力问题。成熟的内 部控制理论为构建全面的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提供了强有力的分析工具。遵循相 关性、平衡性、完整性和可实施性原则的前提下,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 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理论出发,针对高等院校管理的特性,每个要素设计不同的层面,并根 据各个层面的含义具体设计评价指标,形成科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框架,对指导科研和教 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科教融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61(2012)05—0139—06 一、问题提出 见,在科教融合主导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校全员参与并努力的结果。科教融合主导下人 (2010—2020年)》强调指出,高等教育“要支 才培养质量保障本质上是高等院校科教融合的 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促 内部控制能力问题。成熟的内部控制理论能够 进科研与教学互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相结合”。 为构建全面的科教主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提 由此可见,促进科教融合,提高育人质量,是 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笔者借用内部控制现有 国家赋予研究型大学的神圣使命。 成熟理论,系统提出高等院校科教融合的内部 “科教融合,学术育人”是新时期高等教 控制具体目标,并根据目标设计具体的评价指 育的目标,其宗旨为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将科 标,构建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的 学研究融入教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保证人 评价体系。 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要实现该目标不仅需要学 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与内部控制要素的 校领导的督促,更需要全体教师自发产生提高 目标设定 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的意识和积极性,由此可 ・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内部控制水平的 收稿13期:2012—08—15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政府干预对信贷契约治理效应的影响”(项目编号:W2011124)阶段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宋淑琴(1980一 ),女,辽宁大连人,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公司治理、资本 市场 l39 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根据内部控制理 表1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内部控制要素的目标设定 论,内部控制效率取决于多种要素,包含组织 结构、企业文化、资源管理系统、股权结构等 整体框架 五要素 COSO内部控制整合 框架要素内涵 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 内部控制要素的目标设定 多个方面 ]。高等院校作为国有事业单位,其 控制效率主要取决于校委会结构、组织结构、 教学资源管理系统、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此 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 1.1校委会治理结构科学, 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 校长与校委会有效指导各个 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 学院负责人构建科教融合的 有其它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 内部控制制度。 基础。控制环境的因素具体 1.2各学院负责人具有很强 l_控制环境 包括:诚信的原则和道德价 的教学和科研风险控制意 外,与企业不同,学校的主营业务是人才培养, 因此,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结果不能通过绩效 等财务指标来衡量,需要通过人才培养质量来 值观、评定员工的能力、董 识。 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管理哲 1.3组织架构清晰,教学和 学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 科研管理分工明确。 责任的分配与授权、人力资 1.4各学院形成规范运作、 源政策及实务诚信的科教融合的校园文 。 化。 衡量,由此可见,高等院校科教融合的内部控 制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科教融合下如何保 障人才培养质量呢?笔者希望通过内部控制整 体框架理论系统地回答这一问题。从内部控制 制度的演化过程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经历了 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 部控制整体框架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一系列管 理理念的演化。其中,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是当 前开展内部控制研究的整体指导性框架,而企 业风险管理框架则是将内控整体框架应用于全 面的企业风险管理 J。从其构成看,内部控制 整体框架包括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 风险评估(Risk Assessment)、控制活动(Con— trol Activities)、信息与沟通(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和监督(Monitoring)五要素。 笔者认为,控制环境是内控的基础,风险评估 是内控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内控的主体,信息 与沟通是内控的保障,监督是内控的外部机制, 这五个要素相互协调,共同组成了内部控制体 系,内控效率不仅取决于管理层经营的方式, 而且融入管理过程本身。 从内部控制视角研究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 培养的问题,构建一个基于内部控制理论的科 教融合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框架,这对指导科研 和教学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内部控制要素在内部控制理论中居于核心 地位 ,从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个要素展开研 究能够为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设定规范运 营的目标体系。根据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五要素 的定义, 表1列出了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 】40 2.1科教融合经营战略目标 明确。 评估风险的先决条件,是制 2.2具有较强教学和科研的 定目标。风险评估就是分析 内外部风险识 4能力。 和辨认实现所定目标可能发 2.3能够对教学和科研的内 2.风险评估 生的风险。具体包括:目 2外部风险进行科学评估。 标.理等、风险、环境变化后的管 设计4能够针对风险评估结果 一套完整而有效的风险 。 防范手段。 2.5出现教学和科研风险时 能够快速响应,及时应对。 企业管理阶层辩识风险,继 之应针对这种风险发出必要 的指令。确保管理阶层的指 3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及程序.1能够根据风险评估结果 如核准、授权、验证、调 3, 科学、合理设计控制程序。 节.产安全及职务分工等、复核营业缋效、保障资 度完备2教学和科研风险控制制 3,控制活动 活动在企业内的各个阶层和 。控制 主要包括人才{l进 .控制、教学工作量控制、教 职能之间都会出现,这主要 学质量控制、科研工作量控 包括:高层经理人员对企业 制、科研质量控制。 绩效进行分析、直接部门管 3.3教学和科研各项业务流 理、对信息处理的控制、 程内部控制执行有效。 实体控制、绩效指标的比 较、分工。 企业在其经营过程中,需按 某种形式辩识、取得确切的 4信息.工能够履行其责任,并进行沟通,以使员 够有效传递1各学院内部各种信息能 ,保证教师和行 统不仅处理企业内部所产生 政人员能够正确履行响应的 。信息系 的信息,同时也处理与外部 职责。 4.信息与 的事项、活动及环境等有关 4.2各学院与学校职能部门 的信息。企业所有员工必须 之间各种信息能够有效传 沟通 从最高管理阶层清楚地获取 递,保证学校贯彻战略意 承担控制责任的信息。而且 4图,实施有效控制。 必须有向上级部门沟通重要 .3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 信息的方法,并对外界顾 与校委会之间信息能够有效 客、供应商、政府主管机关 传递。为校委会提供决策支 和股东等做有效的沟通。主 持。 要包括:信息系统、沟通。 监控是由适当的人员,在适 当及时的基础下。评估控制 5.1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部 的设计和运作情况的过程。 审计制度。 监控活动由持续监控、个别 5.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外部 5.监督 评估所组成内部控制持续有效的运作。。其可确保企业 监督制度。  5.3能够及时发现教学和科 具体包括:持续的监控活 研的内控问题,并优化相关 动、个别评估、报告缺陷。 内部控制程序。 内部控制应该达到的目标要求。良好的科教霞 合内部控制机制应不仅能够有效监督教师教 和科研的运营状态,还应该是一个动态的、持 (2)平衡性原则 续自我完善的过程。 障评价指标设计 由于评价指标存在结果型指标与程序型指 设计时需要把握不同类型评价指标之间的平 三、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 标两种类型,且作用不同,内部控制评价指标 要对科教融合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准确 衡 j。结果型指标反映的是内部控制目标的实 评价,首先必须明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真正内 现程度,具有综合性。在科教融合内部控制中, 涵。内部控制一词是从其英文名称“Internal 其结果表现为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成果水平、 Control”直接翻译过来的,根据大英百科全书 教学水平等。程序型指标针对的是内部控制目 的解释,“Control”是指通过对行为进行限制来 实现既定的目标,所以控制的有效性应当是针 对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言的。加拿大的特许 会计师协会下属的控制标准委员会(Criteria of Control Board,COCO)就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定义为:如果控制能够为组织实现目标提供合 理保证,那么控制就是有效的。根据对内部控 制的诠释,笔者试图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 以实现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内部控制要素 的目标为导向,设计科教融合内部控制有效性 指标。 从内部控制要素出发,以实现要素目标为 导向设计指标体系有如下优点:首先,保证了 评价的客观可靠性。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 以实现内部控制要素目标为导向,不仅明确了 评价对象,而且使评价标准和依据也比较客观, 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客观可靠性。 其次,“有的放矢”,提高评价效率。由于评价 对象明确,因而可以大大节约评价成本,提高 评价的效率。最后,这种评价方法还可以较好 地规避企业的“形式主义”行为。 1、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1)相关性原则 即所设计的评价指标应与评价目标保证相 关。学校领导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 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学校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 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 元、重要流程环节或高风险业务领域,并据此 设计能够反映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指标,包 括结果有效性、制度设计有效性和制度执行有 效性等方面。 标实现的驱动因素,能够使管理者将注意力集 中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关键控制点及其控制 措施,更具有针对性,它包括制度设计和制度 执行两方面,通常与各种控制手段相对应。在 科教融合内部控制中,其制度主要表现为教学 管理制度和科研管理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制度执 行的有效性。结果型指标和程序型指标结合使 用,才能全面反映科教融合内部控制有效性。 (3)完整性原则 内部控制是复杂的系统,设计评价指标时, 应从内部控制要素出发,按照内部控制层级, 逐层进行分解和落实,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逻辑 性层级的评价指标体系。每一个层级的指标都 需要合理使用程序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并使 二者有效结合。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时, 除了注意各层级的评价指标之间的目标一致性 以外,还应考虑程序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与内 部控制要素目标的匹配性,因为一个程序型指 标可能实现一个内控要素目标,也可能实现多 个目标,一个内控要素目标的实现可能会产生 一个结果型指标,也可能多个内控要素目标的 实现才能产生一个结果型指标。 (4)可实施性原则 评价指标具有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之分, 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时要会使用业绩评价 指标、风险度量指标等量化财务指标,这是营 利性企业的评估基点。但高等院校以培养人才 为主,主营业务特殊,又属于非营利性组织, 因此,在设计指标时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 主营业务量化困难;二是无盈利性指标予以衡 量;三是风险性不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评价 141 科教融合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指标大多是非财务 指标,对于非财务指标进行量化,一定要保证 内控 设计层面 评价指标 指标说明 要素 控 毕业生论文撰写质量 包括本科、硕士、博士论文质 量 可其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比如,教师的诚信、 思想高尚等这样的定性指标难以量化,因此不 制 是否针对应用型和学 有利于提高不同培养目标学生 科教融合 术型学生专门设置课 的培养质量 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度量性。 2、评价指标的选取 表2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人才培养 质量保障评价指标的设计 内控 设计层面 评价指标 指标说明 要素 校长的科研能力 体现了校长对科教融合的认识 程度 校领导 各学院院长是否属科 院长由校长选拔,则各学院院 研型 长是否是科研型能够反映校长 重视程度 对科教融合的重视程度 一年内校长进基层调 调研次数越多,越能够向基层 研的次数 教师传递科教融合重要性,营 造了相应的校园文化 控 学校制度中是否明确科研管理 制 学校是否专门设置科 部门的职责,并且科研管理部 环 境 研管理部门及分工是 门是否专门针对项目申报、著 否细致化 作、论文质量管理设置专人专 组织结构 岗 各学院是否设有专门 反映学院贯彻学校科研管理制 的科研管理的岗位和 度的程度,专岗设置为教师科 职责 研工作提供便利 学历结构 博士所占比重 教师素质 年龄结构 加岁以内教师所占比重 职称结构 教授所占比重,副教授所占比 重 是否存在一年内不上 请假除外,如果教师无故不上 课的专职教师 课,该教师的诚信和职业道德 教学层面 将受到质疑 风 一年内发生教学事故 教学事故数量越多,说明教师 险 的数量 教学态度越不端正 评 估 是否存在一年内没有 科研成果的教师 说明了教师对科研的重视程度 科研层面 一年内出现学术不端 数量越多,说明教师科学研究 事件的数量 的态度受到质疑 教学质量检查的频率 检查频率越高越有利于监督教 学质量 是否组织专家和领导 包括专设的督导团、校领导、 教学层面 听课 学院领导、学院职能部门领导 控 教师互相听课数量 教师互相听课既有利于监督又 有利于学习 制 教学课时数量 反映教师的教学热情 学生评议情况 综合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活 科研工作量考核 反映了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的积 极性 动 科研层面 发表核心期刊数量 反映了教师科研质量,核心期 刊要分层级考核 申报科研项目的数量 分别考塞有资助经费项目和无 资助经费项目 申报科研项目的质量 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校 级和校企合作项目的比例 142 层 面 程 活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 包括数量和质量 袁情况 动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 包括数量和质量 表情况 学校下达文件的速度 学校文件与文件来源单位文件 的下达时间差 固定途径 学院下达文件的速度 学院下达文件与学校文件的时 间差 信 学校和学院是否具有 息 固定的信息与沟通途 纸质文件是否都在指定网站上 沟 径 传达 通 是否建立了关于科研 体现科研管理部门与教师的信 非固定 的QQ群或MSN 息交流与沟通 途径 学院内是否建立了关 体现学院内部教师的信息交流 于教学和科研的QQ 与沟通 群或MSN 校长对教学和科研管 理部门工作的审核频 体现了校长对教学和科研管理 内部监督 盎 职能部门的内部监督 监 院长对教师教学和科 督 研的审核情况 体现了学院内部的监督 包括重点学科评估、本科教育 外部监督 接受教学评估的情况 评估、硕士教育评估、博士教 育评估等 以实现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内部控制 要素应达到的目标为宗旨,根据指标设计原则, 从内部控制五个要素出发设计基于内部控制框 架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评价指标,见表2所示。 (1)控制环境 科教融合内部控制环境主要体现在校领导 的重视程度、组织结构安排、教师素质三个方 面。校领导对科教融合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形成 教学和科研并重的校园文化,感染全体教职人 员重新调整工作重点,并决定未来引进人才的 政策,从而改善传统的“重教轻科”的现象, 因此,校领导对科教融合的重视程度为高等院 校的发展确定了战略性目标。合理的组织结构 安排有利于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效 监督,学校的组织结构分为职能部门和教学部 门,因此,为了很好实施科教融合内部控制, 应在职能部门和教学部门内部分别落实关于科 研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岗位和职责,以实现科教 管理的权责分工明确。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 教师的基本素质决定了科研和教学的质量。教 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根 师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学历结构、年龄 据风险评估指标设计层面,控制活动也从教学 结构、职称结构等。较高的科研水平需要不断 和科研两个层面设计指标,另外,为了明确科 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硕士阶段的学习 教融合的效果,增加一个科教融合层面。教学 并不足以支持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博士阶段的 层面的控制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教师不进行教 学习对于提高教师科研水平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学或教学事故的发生,具体措施有:一是教学 随着科学的进步,教师的年龄结构决定了教师 工作量考核,在工作量考核中要注意激励和惩 的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一般年长教师的教育 罚结合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监督效果;二是 背景比较弱,对科研的重视程度比较低,而青 年教师相对比较有优势。从职称结构看,高校 教师的职称分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从职称评审程序看,助教和讲师与工作年限相 关,进行直接转评的情况比较多,而副教授和 教授施行淘汰制度,而且副教授和教授的评审 是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考核,因此,副教授 和教授的比例能够说明教师的科教融合情况。 (2)风险评估 科教融合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 风险评价、风险应对三个方面,基于指标设计 的全面性和可实施性原则,从教学和科研两个 层面出发,涵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 对三个方面来设计评价指标。教学方面的风险 主要表现为教师拒绝教学或发生教学事故的概 率和应对措施。首先,必须有相应的并且详细 的制度明确界定教学事故的内容;其次,教学 事故的揭示途径有两种,一是教学督导机构检 查,二是学生举报;最后,教学事故的应对措 施应由学校教学督导职能部门和教师所在学院 联合解决,在弥补教学事故所带来损失的基础 上,予以一定程度的惩罚。科研方面的风险主 要表现为教师不进行科学研究或学术造假等学 术不端行为发生的概率和应对措施。根据指标 设计原则,教学和科研风险的度量不适合使用 程序型指标,使用结果型指标更易操作,如一 个学年内教师是否发生教学事故,是否发生过 学术造假事件,全部教师总共发生教学事故的 数量等。 (3)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 教学质量考核,可以通过组织学校和学院管理 层听课、教师听课,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还可以通过学生评议结果来反映教学质量。科 研层面的控制活动主要是为了防止教师不进行 科学研究或产生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具体措 施有:一是科研工作量考核,二是科研质量考 核,分别从学术论文、教材、著作、项目申报 四个方面考核,在考核中应注意激励和惩罚的 结合使用。科教融合层面反映教师将科学研究 应用于教学中的效果,主要体现为教师给研究 生上课的质量,是否根据培养目标不同(研究 型和应用型)分别设置课程,本科、硕士、博 士的毕业论文质量等。 (4)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是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 科教融合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学 校与职能部门、职能部门与学院、学院内部之 间进行有效沟通。信息与沟通的途径有固定和 非固定之分,笔者从固定途径和非固定途径两 个层面设计指标。固定途径的信息与沟通有两 种,一种是纸质文件传达,二是网络信息传达。 公布的信息主要包括通知类信息、征求意见类 信息、公示类信息、通报类信息。非固定途径 的信息主要指在非指定办公系统上进行信息传 递与沟通。网络发达的今天,QQ群、MSN等 软件被广泛应用,而且这种信息传递与沟通的 能力更强大,因此,不能忽视非固定途径的信 息传递,比如是否建立了关于科研和教学的QQ 群等。 (5)监督 监督有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指 143 学校领导或学院领导对督教组织工作的检查, 具体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设计不仅 比如校长检查各学院领导听课记录、审查教学 能够满足评价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质量保 评估质量,学院领导检查系主任听课情况等。 障的要求,还能够为目前高等院校科教融合内  外部监督指高等院校接受教育部、直属政府部 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提供改进建议。门的监督和检查,比如重点学科评估等。监督 的关键在于防止内部控制的内容流于形式。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杨忠智.跨国并购战略与对海外子公司内部控制[J].管 理世界,2011,(I):176—177. 【编辑:程甸;校对:子丽) 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的保障本质上是 科教融合的内部控制能力。笔者从内部控制理 论框架视角分析了科教融合主导下人才培养内 部控制要素的目标设定,根据内部控制目标要 素进行指标设计。针对高等院校经营的特性, 在设计指标时遵循了相关性、平衡性、完整性 和可实施性原则,从内部控制五要素出发,每 个要素设计不同的层面,根据各个层面的含义 [2]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 ——基于风险导向的理论模型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 2009,(8):73—79. [3]王竹泉,隋敏.控制结构+企业文化:内部控制要素新二 元论[J].会计研究,2010,(3):28—35. [4]池国华.基于管理视角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J]. 会计研究,2010,(1O):55—61. Research on the Assurance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Based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SONG Shu—qin (School of accountancy,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ina Internal Control Research Center,Dalian Liaoning I16025) Abstract: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8ssurs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s essentially internal control capacity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The mature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provides a powerful analysis tool_Against the coUeges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we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corrolafion,balance,integrity and enforceability,nd aconsider the five elements of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risk assessment,contolr activities,information and commu. nieation,and supervision,then we design diferent levels for each element and then desin tghe evaluation indexes spe— cifically based on the implication of the levels.And finally,we build Iln evaluation system of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ssurance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ifcance. Key words:science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internal control;evaluation system 1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