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板栗的研究现状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落叶果树DECIDUS FRUITS 2011(5) 板栗的研究现状 赵苏娴’。韩 伟 ,艾呈祥。。沈广宁。 (1.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济南250100;2.山东省农业科学院;3.山东省果树研究所) 摘要:综述了我国板栗的胚胎学、空苞机理、组织培养、栗疫病和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展 望了板栗种质资源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板栗;胚胎学;空苞;组织培养;粟疫病;遗传多样性 中图分类号:¥6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2910(201 1)05—0015—04 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1.)属于 31天时,合子分裂形成二细胞原胚,在授粉 壳斗科(Fagaceae)栗属(Castanea Mil1.) 后45天时发育到球形胚时期,二细胞胚柄在 植物,中国的板栗资源丰富,可分为华北、长 球形胚后期退化。球形胚细胞继续分裂,胚体 江流域、西南、东南、西北与东北6个品种群 增大,在其顶端两侧细胞分裂频率加快,出现 …子叶原基。逐渐形成心形胚,进一步发育成为 ,约有300个栽培品种,但作商业化栽培的 品种约为50个。丰富的地方栽培品种为商业 鱼雷形胚、子叶期胚,胚芽位于两片子叶中 化主栽品种的进一步改良提供了丰富的遗传 央,胚根和原形成层也分化出来。以后逐步发 多样性种质资源。现就中国板栗的研究现状 育为成熟胚。胚乳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被消耗, 简述如下,供生产者和研究者参考。 种子成熟时无胚乳。 1胚胎学研究 2空苞机理的研究 板栗的胚胎学研究已有系统性结论,张 板栗空苞现象是限制栗实产量的重要因 恒悦【2】、许慧玲I3,4l等先后研究了板栗胚珠,胚 素之一。板栗的空苞率一般为15%~30%,高 囊、受精以及合子胚胎发生的全过程。板栗子 的达60%~90%,有的几乎整株为空苞I61。形 房6~9室,每室2个倒生胚珠着生于中轴胎 成空苞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与树体养分状况、 座上。通常仅1个发育,双珠被、厚珠心。大 授粉受精不良、胚胎发育受阻等因素相关。 孢子四分体线性排列。蓼型胚囊,核型胚乳。 硼和磷被认为是与板栗空苞形成直接相 精卵融合为有丝分裂前型,胚发育属于柳叶 关的两种矿质营养元素l6-.1。当土壤中有效硼 莱型。板栗的受精大约发生在授粉后的24天, 含量高于0.48 m g/kg时,空苞率低于8%, 为珠孔受精I 1。授粉后25天左右,初生胚乳核 硼含量低于0.094 m g/kg时,空苞率达80% 在胚囊底部第一次分裂。到球形胚时期,珠孔 以上i I土壤施硼能显著减少板栗空苞现象。 端的游离核之间开始形成细胞壁。在授粉后 磷对栗树的营养生长,雌花分化和有机物积 收稿日期:20ll-02-09 基金项目:林业公益性行业科技专项子课题(2Ol104025—5),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 作者简介:赵苏娴(1981一),女,山东兖州人,主要从事作物栽培技术研究。 l5 累起决定性作用I7】,在根际土施或根外追施磷 肥均可显著减少空苞率。高产板栗树结果母 枝和结果枝以及雄花母枝含磷量、树体平均 含磷量均显著高于低产树。外源植物生长调 节剂和矿质营养元素的适当配合对板栗雌花 数量及结实性能有显著影响,周志翔[8】将油 菜素内酯(BR)、多效唑、磷酸二氢钾、硼酸 以适当浓度配合进行叶面喷施,可使板栗平 均空苞率由30.70%降至9.03%。 授粉受精不良也是形成空苞的主要原因 之一。白花授粉树空苞率平均达18.3%,而用 亲和力强的花粉进行异花授粉可大大减少空 苞;以各品种的 昆合花粉授粉后,空苞率平均 为0.4%I I。 板栗的空苞率还与胚胎发育受阻相关Im, “l。空苞发生主要是因为合子的初生胚乳核分 裂成一圈胚乳细胞后停止发育造成的Il ,游 离核不再继续分裂,导致合子发育所需有机营 养物质无法从胚乳细胞中得到,合子不能发 育成胚,从而造成空苞现象。认为最有效控制 板栗空苞的关键时期是胚珠形成期和双受精 作用两个时间。杜国华n 1研究认为,板栗空苞 发生主要在大孢子形成时期和幼胚发育时期。 其中大孢子形成过程的停滞是由于土壤硼素 缺乏,抑制了大孢子母细胞分裂。幼胚发育停 滞则是由于子房内源生长类激素上升启动受 阻,脱落酸含量增加,子房中还原糖、淀粉、 蛋白质和钾积累受阻,从而造成子房营养供 应严重不足导致的。 3板栗的组织培养 板栗苗木繁育目前生产上主要采用实生 苗嫁接优良品系。近年来选育的优良品种13 益繁多,板栗良种推广的任务非常迫切。通过 嫩枝扦插I12】、组织培养l13 ll4’等途径来解决这一 技术问题,但结果仍不理想。郭素娟I】 1等以燕 山红栗种子萌发后的下胚轴为外植体诱导出 不定芽,获得了53.7%的生根率,此研究中 指出“茎尖坏死”现象在板栗的离体繁殖中较 难克服。目前,直接以茎尖、腋芽、茎段、叶 片等营养器官为外植体的再生体系尚未见报 道。板栗扦插和组织培养都极难生根,对于难 1 6 以生根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板栗 幼苗或枝条中过多的酚类物质是抑制生根的 主要原因,但尚缺乏有力证据。 与其它果树相比,板栗的组织培养技术 研究呈明显的滞后状态,阻碍了板栗基因工 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国外关于美洲栗C. dentana[ 1、欧洲栗C.sativa ̄ 1、日本栗C. crenata[" 等的离体培养研究表明,通过板栗 的腋芽、实生幼茁的嫩茎进行增殖可以较容 易的得到无根苗,但生根问题难解决;通过愈 伤组织诱导分化不定芽较困难,通常只能分 化到类芽结构;以子叶、成熟或未成熟合子 胚、胚珠【l5l等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存在着发 生频率低,成苗率更低的问题。在国内,板栗 组织培养技术研究很少。综合前人的试验结 果可发现,板栗再生体系中的形态建成环节 是制约板栗组织培养快繁问题的主要原因, 无论是器官发生,还是体细胞胚胎发生,形态 建成都很困难,具体表现在愈伤组织不能分 化不定芽,通过增殖得到的无根苗难生根,体 细胞胚胎发生过程中的细胞极性分裂困难。 因此,要建立高效的板栗快繁或再生体系,不 仅需要从板栗离体培养技术人手,还应该进 一步探索板栗离体培养的调控机制,为优化 板栗离体培养体系及最终将离体培养技术运 用到生产中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4栗疫病研究 板栗疫病(Cryptonoctria paraci ̄'ca)是国 内检疫性病害,是由子囊菌亚门 (Ascomycotina)的栗疫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Murr. Barr)引起的一种真菌性 病害【51。对于栗疫病的防治方法目前主要有: 选育抗病品种、结合栽培管理措施综合防治、 接种弱毒力栗疫病菌株。美国农业部曾于 1912~l917年和1922~1938年两次从中国大 规模引种中国板栗ll81,以中国板栗为亲本与 美洲栗杂交作了大量组合,并且进行了栗疫 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目前,在栗疫病菌的分 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有较快进展,为抗栗疫病 基因工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冯友军Il9’ 构建了携带漆酶基因LAC一1cDNA和基因 组DNA的大小约8.9kbp的穿梭表达载体 pFC9、该重组质粒可以在板栗疫病菌中自主 复制,在板栗疫病菌低毒菌株EP713中高效 表达出漆酶活性。康宁【2。I通过用EP155单交 换随机整合质粒文库转化栗疫病工程菌株 LCl,构建了突变体库,并以孢子形成为标 记,从突变体库中筛选到了一批携带病毒且 产孢良好的病毒靶基因突变株。对突变基因 片段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命名为CPTA1 )的编码产物与炭疽菌(C o11etotrichum lindmuthianum)中的转录激活因子CLTAl 有64%的同源性和75%的相似性。推测CPTA1 可能是低毒病毒的一个靶标,其功能因病毒 侵染而发生改变并且干扰真菌的正常产孢过 程。 5遗传多样性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对板栗种质资源遗传多 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分别利用 RAPD、IssR、SSR和AFLP等分子标记技 术对板栗栽培品种间的遗传背景和遗传基础 进行了多样性分析,为板栗资源的开发利用、 制定科学的资源保护策略以及新品种的选育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暴朝霞和黄宏文 lj采 用9个酶系统的l5个同工酶位点,对89个地 方板栗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体现了 在遗传构成上同地域的板栗品种具有遗传关 系相近的特点。田华等I2 1采用8xC微卫星分子 标记对中国板栗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 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群体间遗传分化系 数为0.016~0.278,Mantd检测结果表明, 中国板栗居群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 显著相关性。艾呈祥等f2s1将每一居群的l5个 单株混在一起提取基因组总DNA,对l7个不 同地理群体的板栗基因组采用l0对荧光引物 进行SSR扩增,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9.25%, 群体问遗传距离为0.0348~0.3571,产地相 距越远,群体间相似程度越低。利用荧光 AFLP技术,对30个来自不同地区的板栗和 日本栗品种进行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探 索板栗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为合理利用板栗 种质资源,培育新品种提供分子水平上的理 论依据f 。 中国栗属资源是世界抗病育种的重要抗 源,也是世界各国进行食用栗品种改良的重 要基因来源。在世界栗属资源中占有举足轻 重的地位,对中国现有栗属资源进行全面调 查,建立一个系统的板栗遗传多样性分析平 台,根据居群结构、分布特点、遗传多样性的 地域差异的研究结果,重点保护那些特殊生 境群体、具有特殊性状的品种、在分类与遗传 上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群体及品种等。 6小结 中国板栗是一种世界上分布广泛的重要 园艺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板栗不仅是 世界上食用栗品种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而 且在板栗起源与进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世界板栗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具有重要 意义。充分挖掘中国板栗的资源优势,开展多 种选育方法的品种改良,成为栗属植物资源 保护、发展和可持续利用的当务之急。若能从 多个水平,借助多种研究手段,对材料进行综 合评价,可以更为准确地评价种质资源。 参考文献: [1】柳鎏,蔡剑华,张宇和.板栗【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98:4~l0. 【2]张恒悦.板栗胚珠和胚的发育[J].山东农业大学 学报,1986,17(2):19~25. 【3】许慧玲,曹慧娟,李天庆.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1.)的胚胎学研究(I)胚珠、胚囊 发育、受精和胚发生[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88,10(1):10~l5. 【4】许慧玲,李天庆,曹慧娟.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B1.)的胚胎学研究(Ⅱ)雌配子体的超 微结构….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3 9l~94. [5】任本权,罗正均,吴纪才等.影响重庆市板栗 疫病发生的相关因素[J].重庆林业科技,2004 (2):73~75. 【6】丁之恩.板栗空苞形成机理[J].林业科学,1999, 35(5):ll8~123. [7】张良富,许成林.江红六.国内板栗空蓬研究综 述.林业科技开发 .2000,14(2):9~12. [8 周志翔,徐永荣,王鹏程,徐向阳,汪长江.几 8】种化学调节剂及其组合对板栗雌花数量及结实 】7 性能的影Ⅱ向【J】.林业科学研究,2000,13(2): 153~159. 1978。8:243~247. 【17】Gonzalez M.L,Vieitez A.M.and Vieitez E. Somatic embryogenesis from chestnut cotyle 【9】周志翔.板栗空苞形成与调节的生理机制研究 【C】.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1999,15~ l7. don tissue cultured in vitro[J】.Scientia Horticulturae,1985,27:97~103. 【l0】杜国华,周良骝,谢中稳等.板栗空苞机理的 研究【J】.果树科学,1995,1:5~9. 【18】Burnham C R,Rutter P A and French D W.Breeding Night-resistant chestnuts[J】. Plant Breeding Review,1986,76:478~487 [1 1】庄瑞林,胡修文.增产灵对降低板栗空篷的作 用及其增产效果[J】.林业科技通讯,1992,8: 31~33. 【l9】冯友军.一个可在板栗疫病菌中自主复制的穿 梭表达载体【C】.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16. [12】刘勇,肖德兴,黄长干等.板栗嫩枝扦插生根 解剖学特征研究【J】.园艺学报,1997,24(1): 8~12. 【2O】康宁.板栗疫病菌脱毒方法比较及受病毒侵染 后与症状表达有关的靶标基因的克隆[C1.广西 大学硕士论文,2004:13~15. 【21】暴朝霞,黄宏文.板栗主栽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13】苏冬梅,罗丽华,杨定海.板栗愈伤组织的诱 导[J】.经济林研究,2004,22(3 ̄17~l9. 【l4】郭素娟,任鹏,王桂云.燕山红栗下胚轴再生 体系的建立【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25(4 102~l05. 及其亲缘关系分析….园艺学报,2002,29 (1):13—19. 【22】田华,康明,李丽等.中国板栗自然居 【151 X Zizhuo,Wmiam A.Powell&Charles 群微卫星(SSR)遗传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 2009,17(3):296~302. 【23】艾呈祥,沈广宁,张凯等.秦巴山区野板栗 居群遗传多样性AFLP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 学报,2011,12(3):408~412. A.Maynard.Development and germina- ion of American chestnut somatic embryos f【J】.Plant Cel1.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1999.57:47~55. 【16】Vieitez A M,Gonzalez M L,Vieitez E.In vitro culture of CO tyledon tissue of Casta- 【24】艾呈祥,张力思,魏海蓉等.部分板栗品种遗 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8,35 (5):747—752. nea sativa Mill[J].Scientilf Horticulturae, 桃、杏、李和樱桃采收后的管理 加强果实采收后的管理,是迅速恢复树势、提高 抗病虫能力、保证来年丰产的重要环节。不少人认 为,栽培的目的是收获果实,果实一旦采收便万事大 强的长枝继续摘心控长。为保护好叶片,根据病虫情 报及时喷药防治病虫害。对于介壳虫、浮尘子危害重 的园片,7—8月份喷25%捕虱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 液,可取得良好的保叶效果。 初结果的甜樱桃树往往长势较旺,有的新梢年 生长量1.5—2m,势力均等的三叉枝、骨干延长枝的 竞争枝旺长,因而造成树势上强。可在采果后拉枝缓 吉,后期放任管理,结果不仅树体结构遭到破坏、树 势早衰,而且很难获得稳定的产量。 果实采收后首先要清理果园和理顺枝条。把采 收时碰落的叶片、断枝,落地的残果,以及地里的杂 草等一并清理深埋,或运出果园销毁。同时进行中耕 松土。采收后及时追肥浇水,以迅速恢复叶和根系的 功能。樱桃树可于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株施1.5kg 氮、磷、钾复合肥;桃树株施卜1.5kg硫酸钾,每l0 势和整形。把直立旺枝拉平、拉 竞争枝拉成下垂, 三叉枝中间l枝不动,左边(或右边)l枝拉平,右边1 枝下垂,待冬剪时回缩。凡三叉枝均照此处理。对超 过lm的新梢,使其弯而不断,任其从弯处抽生二次 天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连喷3次t杏和李6月 和7月各追1次磷酸二氢钾,每株施300g,同时连续 喷2次0.3%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 树体管理的重点是疏除强旺直立枝、徒长枝和 细弱枝,按原有树体骨架的从属关系理顺枝条(排好 从属关系),务必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对长势 1 8 枝,从而缓和先端长势。无论何种树形,均可通过拉 枝均衡树势,开张骨干枝的角度,安排大小枝的从属 关系。但拉枝时不要太急、太猛,防止折断枝条造成 伤口。多余的大枝留待晚秋疏除。 周润生 (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泰安271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