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第1课 燕子

1.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拂、趣、掠、唧、翼、偶、倦、谱、符”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燕、俊、俏、灵、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柔、鲜、艳、尔、沾、支”等10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描写生动的方法。 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教学难点 2.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拂、趣、掠、唧、翼、偶、倦、谱、符”等9个生字,

会写田字格里的“燕、俊、俏、灵、柔、鲜、艳、尔、沾、支”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1.猜谜语:小姑娘,黑又黑,秋去南方春往北,专吃害虫保庄稼,带把剪刀天上飞。

生答:燕子 板书:燕子

2.同学们喜欢燕子吗?它可是春天的使者哦!和它打打招呼吧。同学们喜欢燕子,有一个郑振铎的著名作家,也特别喜欢燕子,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它呢!同学们想看看他是怎样赞美可爱的燕子的吗?打开课文吧! 二、图文对照,初步感悟

1

1.出示课件,让学生观察、交流看到的景物。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描述出来。 3.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高声、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思考:燕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语句可以表现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画出相关语句,用心品读。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3)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

提醒学生注意:“拂”是二声,不是三声;“掠”是边音;“倦”是前鼻音;”趣、唧”是舌尖音。

(2)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出示生字:“燕、俊、俏、灵、柔、鲜、艳、尔、沾、支”

(1)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燕子的尾巴。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

生:“俊、俏”的偏旁都是单立人,都是左右结构,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灵”下面的撇捺要舒展。

生:“鲜”左边的“鱼”下面是一提,不是横。 重点指导学生区别“俊和峻”、“掠和惊”、“沾和粘” 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2)理解词语“赶集、俊俏、生趣、圆晕、烂漫无比”的意思。 生:赶集:本指人们到集市上去买卖东西,本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闹地生长起来。

2

生:俊俏:好看。

生:生趣:原指生活的趣味,本文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生:圆晕:晕,指在太阳或月亮周围的光圈。本课指水面泛起的圆形波纹。 生:烂漫无比:本文指春天花草的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连线

pǔ fú lüè ǒu

掠 偶 拂 谱 二、 看拼音,写词语。

yàn zi jùn qiào jī línɡ wēn róu

zhān biān ǒu ěr xiān yàn yì zhī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俊俏—( ) 偶尔—( ) 伶俐—( )曲谱—(聚拢——( ) 生趣—( ) 映衬—( ) 四、想一想,填一填。

( )的春天 ( )的燕子 ( )的羽毛 ( 的花 ( )的尾巴 ( )的翅膀

参考答案:

一、掠—lüè 偶—ǒu 拂—fú 谱—pǔ 二、燕子 俊俏 机灵 温柔 沾边 偶尔 鲜艳 一支 三、俊秀 偶然 灵敏 乐谱 聚集 情趣 衬托

四、烂漫无比 活泼机灵 乌黑光亮 各色鲜艳 剪刀似 俊俏轻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3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描写事物的能力。

2.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4.体会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春天的图片(特别是有关燕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看图(春光图,画面中没有燕子)

2.这么美的春光图,谁想用大文学家郑振铎写的句子来赞美一下。 (指名)

让我们大家再一次大声地来赞美一番。

3.请大家再仔细研究一下这幅图,是否还有美中不足,缺少了什么呢? 生:燕子。

师:为什么要增添燕子?(学生讨论) 板书:静—静中有动 二、品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1.那我们各小组再给上节课画的画增添几只燕子吧!怎么画?请大家认认真真读读第一段,其实呀,这一段读好了,你不但能画小燕子,今后写小动物外形也不成问题。 2.学生画 3.欣赏画面

师:哪些小组愿意把这幅有小燕子加入的春光图请大家欣赏? 你们能说说为什么这么画吗? 重点引导学习:

师:乌黑光滑的羽毛,“乌黑”说明什么? 生:乌黑说明颜色黑。

师:“光滑”呢?仅仅只是黑吗?

4

俊俏轻快的翅膀。

师:什么是“俊俏”?我们平时还可以说谁俊俏? 生:作者说小燕子的翅膀俊俏。 师:剪刀似的尾巴指的是什么? 生:形状。

4.灵巧、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就浮现在了同学们的眼前,也就是作家为我们勾勒出了燕子的——外形。这是从哪里观察的?(近处观察)。板书:外形美

5.哦,你们真了不起!读懂了课文,还画了这么活泼可爱的小燕子。看来,课文一定写得很美,谁愿意用朗读表现燕子的美?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读出对小燕子的赞美。)

7.师借助图画上的景物引导学生背诵这一段话。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在春天,燕子的眼睛和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呢?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

1.春天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春天——烂漫无比,现在想象一下“烂漫无比”的春天美景吧。板书:春光美

2.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赶集”是什么意思?

生:到街市上去买卖东西。

3.树木花草去赶集,你想象一下那样的情景,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采用拟人的手法,准确地写出了春天充满了无限生机。

4.“赶集”时还一定很热闹。这么热闹的场面,怎么能少了小天使——燕子呢!

5.带着欣喜之情,齐读最后一句: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板书:增添生趣

6.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5

师再次引到学生背诵描写春天热闹场景的这段文字。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燕子为春天增了许多生机,他们是怎样增添这许多生机的呢?

1.请细细品读第三自然段,划出你认为表现燕子美的句子,再多读几遍,想想你能体会到什么?然后可以与同桌交流。

2.学生自由朗读同桌交流。 3.讨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这是一个长句子,你读懂了吗? 生:主要写燕子飞到高柳下。

生:“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又快又轻的感觉。 师:杜甫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字不但写出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板书:飞行美

师:“掠过”你体会到什么?

生:感受到了燕子飞行时的速度的快。

师:“唧”的一声,已经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了。你又体会到什么?

比较句子:

如果把这句子改成“燕子飞到柳树下”,你们还有这种感觉吗?你们的脑海中还有这飞姿优美的小燕子吗?板书:矫健敏捷

师:因此,我们在写文章是一定要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文章才有味道,大家才爱看。

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师:小圆晕是什么?为什么不用小圆圈?“晕”和“圈”有什么不同? 生:“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

师: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让我们再读这句话,领略这其中的美。

4.指名朗读。

6

5.教师指导背诵。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刚才我们欣赏了燕子飞行之美,那么停歇时的燕子又是怎样的呢?请你读读第四段,你最喜欢哪些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交流: 3.估计:

A 几队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休息。

(“落”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疲倦休息的样子,比停恰当。)板书:停歇美 B 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 师:为什么用痕,不用根?

生:电线远,而且多,看不清楚,在蓝天中只留下一丝痕迹。)

师:“五线谱”是什么?为什么说燕子和电线错落有致像“五线谱”?(作者独到的想象力值得我们学习)。

师:“五线谱”中的乐曲是赞美什么的? 生:春天。板书:谱出赞歌

所以,带着对春天的赞美读最后一句: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春天的歌。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怪不得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作家写赞美春天的诗文,少不了燕子;歌唱家唱赞美春天的歌,也总少不了燕子。可以说,如果少了燕子,春天就会失去一半的美。让我们饱含神情,再次齐读课文,把可爱的燕子,把美丽的春天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伴随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使生活更有生机,更加灿烂!

4.作者是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来观察燕子的,写了动态中的燕子,也写了停歇静止的燕子,这种写作手法叫动静结合,表达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和对春天的赞美。板书:赞美 热爱

5.带着对燕子的喜欢和对春天的赞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6.看图试背。 三、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1.燕子给你总体印象是什么? (机灵、可爱、敏捷)

7

2.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时的美姿,停歇时的音乐之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画画、或写诗、或唱歌等)展示自己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 四、布置作业

以《我是一只小燕子》写一篇小作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掠( ) 拂( ) 偶( ) 圈( )

谅( ) 佛( ) 遇( ) 倦( ) 二、多音字组词。

sì( ) biàn ( )

似 便 shì( ) pián ( )

三、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花形成了春天。

(各色鲜艳的)花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1.微风吹拂着柳丝。

。 2.花儿点头。

。 3.燕子谱出一支歌。

。 四、按原文填空。

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巴,这就是( )的小燕子。 参考答案:

一、掠过 原谅 吹拂 佛像 偶尔 遇见 圆圈 疲倦 二、相似 似的 方便 便宜 三、

sì(相似 ) biàn (方便 )

似 便

8 的尾shì(似的) pián (便宜 )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2.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怜、野”等5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情感目标: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1.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朗读与想象中感受诗的意境。 三、1.微风轻轻地吹拂着细细的柳丝。 2. 美丽的花儿在向我点头。 3. 美丽的燕子谱出了一支春天的歌。

四、乌黑光亮 俊俏轻快 剪刀似 活泼机灵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美 活泼机灵

春光美 增添生趣 赞美 飞行美 矫健敏捷 热爱

停歇美 谱出赞歌

9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2课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鹭”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绝、岭、吴、”等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色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看到当你走进这个教室就在关注这个大屏幕(课件:绝句背景图,创设情境),那你能告诉我,看了这幅画面,你想对我说些什么?(太美了)

2.是啊!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美丽的大自然,这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在饱经了战乱之苦后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时所看到的周围美景。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段流传古今的千古《绝句》。

3.了解“绝句”:绝句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在古代,一首诗共有四句就称为绝句,这两首诗,判断一下哪首诗是绝句。绝句有两种,一行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一行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它是一首——(七言绝句)。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0

1.老师范读(课件:在背景图上一行行出示,同时加入音乐,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想听一听那优美的诗文吗?

2.学生初读感知:你是不是也想读啊?(学生自由读文,注意把生字的读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3.指名读、齐读。读的真好,因为诗真美,想不想走进诗人,走进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这天成之美。 二、记忆字形,感知古诗: (一)自由读诗:

1.(出示带拼音的古诗)一分钟的时间,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要想把诗读好,是有绝招的,想学么?那老师就把绝招传授给你们。 (二) 绝招一:认识生字。课件出示:鹭 1.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 2.去拼音认生字: 个别读。

3.请学生说一说容易读错的字?或者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注意:含和岭)

4.同桌互读,读错的相互纠正。 5.开火车检查认读情况。

6.认读词语:四位同学分别读词语。

7.认识多音字“行”,“泊”,读好带多音字的句子。 8.认写“绝”“岭”“吴”字:

生:“绝”左右结构,左窄右宽,书写时“色”占三分之二。 生:“岭”去掉“山字旁”是“令”。 师:“令”字家族除了“岭”你还想起了谁? 生:玲、拎、冷、铃、零、龄、领。 生:“吴”上面是“口”下面是“天”。 9.指导书写“窗”。

10.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11.展示学生作品并点评。 (二)绝招二:读好节奏。

1. 欣赏范读视频。

11

2.出示带划线的古诗,指导学生读好古诗节奏。 3.学生展示朗读 三、品读古诗,感受诗境

(一)绝招三:理解画面: (1)学习一、二句:

1.(出示前两句,一生读)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柳树,黄鹂…… 板书:黄鹂

2.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呢?(柳树……)冬天也有柳树呀?怎么知道这不是冬天的柳树呢?

生:柳树是绿色的。板书:翠柳

3.你是从颜色看出来的。写了哪些颜色?(黄,白……)哪里看出绿和蓝色的?翠和青,有绿色吗?青是什么颜色?(蓝色)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么多种颜色么?

4.你还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播放PPT)你想说些什么?

5.看吧,两只活泼可爱,小巧玲珑的黄鹂在翠绿的柳梢间欢快地鸣叫。他们是春的使者,给人以希望和向往。闭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吗?你能读出这春的生机吗?

6.我们欣赏了春天的美景,可是诗人觉得还不够。仔细听,认真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哪个字写黄鹂在叫?(鸣)你觉得黄鹂在叫什么? 板书:鸣 8.你还发现了什么?这里没有飞字啊,哪个字体现了飞?(上)

9.谁能看图连起来说一说这幅图,说的时候要有顺序,可以先说近处的再说远处的。

生: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乐地鸣叫,一群白鹭排成一行飞上蔚蓝的天空。

10.仰望苍穹,洁白的鹭鸟飞向蔚蓝的天空,这又是一幅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美呀!板书:白鹭上青天

豪放的男孩们,让我们敞开胸襟,读出这深邃却又让人充满遐想的美吧!(学生齐读)

12

11.小结:诗人不仅写了黄鹂、柳树、白鹭和蓝天四种景物,写到了黄,绿,白,蓝四种颜色,还用“鸣”、“上”写出了声音和动作。可谓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板书:有声有色、动静结合 (2)学习三、四句:

1.诗人看到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也看到了“一行白鹭上青天”,他还看到了?(读)

2.理解“千秋雪”:这就是千秋雪,无论是阳光明媚的春天,还是烈日炎炎的夏天,西岭山上终年白雪皑皑。一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一千年过去了……西岭山上的积雪千年不化。所以我们称它为“千秋雪”。板书:千秋雪

3.如果你是诗人,打开窗户你看到这样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这么美的景色,就像挂在墙上的一幅画一样,你不想读一读吗?

4.教师相机适时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窗口。 你理解诗句中这个“含”的意思吗?板书:含 生:“含”就是衔、镶嵌的意思。

师:那我们可以用哪些字来换这个“含”字呢? 生:可以用“有”、“里”、“包”、“嵌”…… 师:换进诗中读一读感觉怎么样?

生:我换的是“有”,感觉得语文太一般,不如“含”字好。

生:我换成“嵌”,觉得“嵌”字只表达了西岭雪山岭雪山像一幅画镶嵌在窗框之中,窗框就像画框,这样一种静上的画更美。

生:我把几个字都换了进去读了读,觉得就有“含”字才能把窗框给写活了,写出动感,动太之美,是诗人不够恰当,觉得西岭雪山被窗框衔起来,不是十分准确的,只有“含”字最好!

5.诗人透过窗户可以看见“千秋雪”,打开家门,他还能看到什么?(读)。 6.理解“万里船”:杜甫的家,位于成都的杜甫草堂。一艘停泊在诗人家门口的小船,看起来普普通通,但是就是这艘小船却要历尽艰辛,跨越大半个中国,从杜甫的家乡顺流而下,远行至东吴,也就是现在的江南。从成都要东吴有多远呢?相当于我们绕学校的操场跑一万圈。这么远的距离,所以这艘船就是“万里船”。板书:泊 万里船

13

7.同学们,战乱过后,江河畅通,路路通,万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于其中,诗人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愉快) 8.让我们用愉快的语气读出诗人愉悦的心。(齐读)

9.男女生读。 四、总结古诗,感悟课题

1.同学们,句句品过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诗句太美了)

2.是啊,诗句太美了,是因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为此时此刻诗人有一颗欣赏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处处是美景,也只有诗人这样绝妙的语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这绝伦的美景绝句,无与伦比,而不仅仅是一种诗的体裁。(课件:回到首页图,学习“绝”,使课的本身达到“扣题”的效果。)

3.学习“绝”(课件:出示字理图,演示字理。(“绝”与“决”对比练习填空。)

(课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只要下定决心,努力向前,就一定会春光无限。2.朋友们,让我们怀揣坚毅的决心,谱写绝妙的人生。) 五、想象诗句,美文诵读

1. 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跟着音乐再次走进诗中。(师配乐朗诵) 2. 睁开眼睛,请学生推选一位读的最好的同学来朗诵这首诗。 3. 请个别同学背诵这首诗。(个别背诵) 4. 全班配乐背诵。 六、对比学习,拓展延伸

1. 出示另外一首《绝句》学生读一读,背一背。

2.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自己读一读,背一背,或者找一找其他杜甫的或者春天的诗。

3. 同学们,诗不仅可以读,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在这欢快的歌声中结束今天的课。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古诗。

绝句

两个黄鹂____________,_____白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不同的环境运用诗句。

14

春天来了,我看到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梢上欢快地歌唱,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诗:“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一填。

《绝句》是( )朝诗人( )写的。诗中一共描写了六种景物:( )、( )、( )、( )、( )、( )。提到了四种颜色,分别是( )、( )、( )、( )。 参考答案:

一、鸣翠柳 一行 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三、唐 杜甫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千秋雪 万里船 黄 翠 白 青

板书设计:

绝句

黄鹂 鸣 翠柳 有声有色

白鹭 上 青天 动静结合

含 千秋雪 赞美 泊 万里船 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怜、野”等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背诵《绝句》

2.师出示风景图:茂密的绿树,鸣转的黄鹂,岸边的幽草,奔流的涧水……配上黄鹂鸣叫的音乐背景。

师:同学们,这幅美景被我们的一位诗人看到,用十四个字收藏在诗句里,

15

大家同我一起去看看吧!

板书:滁州西涧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利用工具书自学要求会写的字“怜”“野”,并理解诗句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生:“怜”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怜”的右边是“令”不是“今”。 生:“野”左边里字的最后一笔是提。

3.学习前两行诗,读一读这两行诗,看看作者都写了什么?(用横线把作者描写的景物勾画出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1)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 生:幽草。

这里的“幽草”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板书:幽草 静景 生:沉静、安闲。

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指名读。

(2)黄鹂——大家还知道哪些诗歌中出现了黄鹂呢?板书:黄鹂 动景 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笔下的黄鹂活泼可爱,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情怀。那么韦应物笔下的黄鹂鸣叫也是这样的含义吗?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

生: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板书:静中有声

上下两句一静一动,以动衬静,倍显其静。让咱们再次感受西涧清幽。请男女生配合读(男生读1句,女生读2句)

上下两句就诗人的感官而言,既有视觉冲击,又有听觉享受,就画中景物而言,既有上下之分,又有远近之别。让咱们一起来读这两句。

处于这样的充满生机的清幽境地,诗人会是怎样的心境呢?

16

生:悠然自得、闲适。

(3)能根据你的理解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吗?

生:招人怜爱的清幽细草在涧边丛生,黄鹂在茂密的树丛里鸣叫。 (4)再读这两行诗,想象描写的画面。

前两行诗写了作者在涧边所见的景物,后两行诗又写了作者在哪所见的景物呢?

4.学习后两行诗。指生读后两行诗,教师出示课件。 看后,现在你能说说后两句诗描写的是哪的景物了吗? 生:涧中。

(1)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

春潮:春季因冰雪融化或降雨而产生的江河水位上涨的现象。按道理,应是有了春雨,才有春潮,应该是“雨带春潮”,可诗人却说“春潮带雨”,这是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春潮是如此的急速,仿佛春雨都是由它裹挟而来。这样写就形象地表现了春潮的速度与力量。)

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生:急于归航。

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 生:舟自横。 为什么会横着呢? 生:水的力度很大。

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板书:舟 横 (2)再读这两行诗,体会是所描写的画面。

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清幽静寂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恬淡自适(如那叶任意横斜的小船)的意趣。板书:动静相应

(3)能结合画面说说后两行诗的意思吗?(同桌间交流后汇报) 生:春雨中的潮水晚间来势很猛,荒僻的渡口静无一人,只有小船安闲地横在水面上。

师小结:

当夕阳西沉,暮色降临时分,西涧的潮水拍击着两岸,一场春雨被风裹挟着,

17

急骤地落在水面上;这时,连渡口的船家也回去了,只间一叶小舟在渡口边,随着涧水的涌动,横浮在那里。千百年来,这一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4)感情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把握古诗,体会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课件出示作者画像,介绍作者韦应物。

诗人描绘的景物,动静自然,历历在目,无怪其具有如此长久的艺术生命力,让我们把滁州西涧的美景长留在我们的脑海中吧! 四、动笔绘画,拓展延伸 将古诗的意境用笔描绘出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默写《滁州西涧》

滁州西涧

独怜_____涧边生,上有____深树鸣。 ________晚来急, ________舟自横。 二、判断正误。

1.《滁州西涧》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 ) 2.《滁州西涧》这首诗中描写了草、黄鹂、春潮、小船等景物。( ) 3. 《滁州西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幽草生长在涧边,无人欣赏的同情和可怜。 ( ) 三、填空。

(1)诗中的“怜”的意思是: 。

“鸣” 的意思是: 。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 ,是“_ __”景; “黄鹂深树鸣” 是“__ _”景。

参考答案:

一、幽草 黄鹂 春潮带雨 野渡无人 二、1.× 2.√ 3. ×

18

三、(1)喜爱 鸟叫 (2)静 动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总 目 标 要 求 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情感目标: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走进故事,走进古诗,走进名著,理解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之间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板书设计:

《滁州西涧》

幽草 静景 静中有动 黄鹂 动景 舟 横 动静相应

第3课 黄鹤楼送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等9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长亭送别》歌曲。 教学过程:

一、歌曲激趣,导入新课

19

大家都喜欢听歌,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歌:《送别》。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会唱的可以跟着唱。 1.播放歌曲《长亭送别》。

听了这首歌,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离别之情。

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为离别而忧伤,为离别而落泪,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有的用歌抒情,有的则用诗来释怀。老师这还有一首送别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A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很熟悉,谁还记得我们学过他的哪几首诗?

B请同学们自读诗,说说你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要求: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齐读,指名读。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准字音借助拼音读好生字。 ②读顺诗文

③理解课文大概内容。

你们说的都很好,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板书:黄鹤楼送别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全文。

2.指名口头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记忆字形,书写生字 (一)认读

1.出示生字“暮、锦、饯、誉、暂、谊、凝、捺、辞”,指名认读。 对比识记“幕”“墓”“慕”“暮”。 强调“谊”读音yì,不要误读为yí。

20

“暂”读平舌音zàn,不读卷舌音zhàn。

2.出示词语

暮春三月 烟雾迷蒙 繁花似锦 饯行 飞檐凌空 誉满天下 伫立 脍炙人口 凝视

繁花似锦 俯临长江 杨柳依依 沙鸥点点 依依惜别 按捺不住 浩浩荡荡 永世不绝 a指名读,师纠正字音

饯行:“饯”读jiàn,不读chí;意思是送别。 按捺不住:“捺”读nà,不读nài;意思是控制不住。 脍炙人口:比喻美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b齐读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评价指出优缺点后齐读。 5.质疑问难。 (二)书写

1.出示“李、孟、浩、仰、眺、酒、您、敬、若、虽” 2.指导识记方ǐ法和à书写注意点

“孟”字,上下结构,弯钩起笔和出钩处直线对齐。 3.根据学生提到的字进行范写。

4.学生描红、临写字(师巡视纠正写姿)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饯 行(qián jiàn) 暂 时(zhàn zàn) 友谊 (yì yí) ...凝 视(nín níng) 按捺 (nà nài) 繁花似 (sì shì)锦 (jǐng jǐn) ....二、我会拼。

lǐ zi hào hào dàng dàng yǎng wàng

yuǎn tiào hē jiǔ

21

三、形近字组词。

孟( ) 浩( ) 酒( ) 眺( ) 猛( ) 造( ) 洒( ) 跳( )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迷蒙—( ) 有意—( ) 敬仰—( ) 结识—( ) 友谊—( ) 依然—( ) 参考答案:

一、 jiàn zàn yì níng nà sì jǐn 二、 李子 浩浩荡荡 仰望 远眺 喝酒

三、孟家 猛然 浩荡 制造 酒气 洒水 眺望 跳水 四、迷茫 故意 仰慕 认识 友情 依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感受诗人话别的情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教给概括方法:将记叙文的四大要素一一找出,然后组成一句话。 时间——暮春三月 地点——黄鹤楼

人物——李白和朋友孟浩然 事件——送别

本文叙述了暮春三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的事。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李白,在这繁花似锦的春天,登上那飞檐凌空的黄鹤楼,去送一送孟浩然吧!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学生自学课文。

22

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用笔划出来,学习小组讨论解决。 (二)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交流学习心得。

1.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心中情)

A提问: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板书:依依惜别之情

是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他们的心底,让我们一起朗读一、二两节,体会一下这藏在心底的离别之情吧!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引读:因为李白和孟浩然难舍难分,谁也不愿意离开谁,所以……(生接读)。(因为他俩都有意不去触动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所以……(生接读)

B配乐朗读

指导朗读这句话。(让我们把这种依依惜别之情读出来。) “仰望”是怎样看? 生:抬头向上看。 那“远眺”呢? 生:向远处看。

表示看的词语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

生:俯视(低头看)、环视(向四周看)、窥探(偷偷看)、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生:端详(仔细地看)、东张西望、虎视眈眈,目不转睛……

两人都把这依依惜别之情深深地藏在了心底,时间慢慢地过去,终于,这藏在心底的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千言万语涌上了心头,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接读)

2.“孟夫字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您的诗篇誉满天下。自从我结识了您,就一直把您当做我的兄长和老师。今天您就要顺江东下,前往扬州,不知我们何日才能再见面,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话中情)

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说……(生接读) A思考: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B提问: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难舍之情?

23

补充:“敬仰”表示尊敬和仰慕。那孟浩然有什么值得李白敬仰呢?生答后师补充孟浩然人格高尚的事例。

C让我们用朗读把这喷涌而出的师生情、手足情、离别情表达出来吧。 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出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伤感>。

D道不完的离别情,叙不完的朋友谊,让我们举起酒杯,再现这感人的话别场面,让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

同桌分角色表演读:一个演李白,一个演孟浩然,可以用上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发挥想象用上自己的语言,可以站起来。

E学生上台表演。

3.知己离别是惆怅的、是忧伤的,但不忍别、终要别。

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友人登上了船。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李白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教师配图朗诵)(景中情)

“伫立”什么意思?能否改为“站立”?分别读读,说说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伫立重在强调长时间地站立。)

朋友已经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见面啊!想到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了,随即吟出了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让我们也一起随着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送一送孟浩然吧!——《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把描写诗句意思的语句勾画出来,然后,把整首诗的意思说说。 强调诗中一些重点词的意思:“下”:顺流而下。 “唯”:只。“尽”:完。

你从“烟花三月”的“烟花”看到了什么?

4.如果李白生活在现代,他一定会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此时激动的心情,假如你是李白,伫立在江边,目送着友人渐渐远去,你能把这首千古传诵的名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吗?

学生反复诵读、同桌讨论。 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布置作业

离别诗有很多,请同学们收集整理。

24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nín hǎo jìng yǎng tǎng ruò suī rán

二、默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 三、查字典,填空。

1.“誉”字的部首是( ),再查( )画。在字典中有如下解释:①名誉;②称赞。在“称誉” 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在“誉满天下”一词中应选第( )种解释。

2.故 :①本来,原来的;②缘故,原因;③老,旧,过去的;④意外的事情;⑤故意,有心,存心。

(1)遵守交通规则能减少事故的发生。 ( ) (2)“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 ( ) (3)“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 ( ) (4)今天他无缘无故地发了一通火。 ( ) (5)他在这里故弄玄虚,大家都非常着急。 ( ) (6)妈妈经常给我们讲故事。 (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缩句) 。

2.白帆随着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的尽头。(缩句) 。 参考答案:

一、您好 敬仰 倘若 虽然

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三、1.言 六 ② ①

2.(1)④ (2)③ (3)① (4)② (5)⑤

25

(6)③ 总 目 标 要 教学目标 3.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棒、馒、迫、磨、舔、堆、获”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麦、礼、粉、杂、防、霉、唇、仍、谈”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 3.情感目标: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各抒已见,让学生懂得只有播种才有收获的道理。 四、1. 李白为孟浩然饯行。

2. 白帆远去,消失在尽头。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别 依依惜别之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求 教学重点 1.品析重点词句,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 2.复述故事。 1.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创造性地表演故教学难点 事内容。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4课 三袋麦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棒、馒、迫、磨、舔、堆、获”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麦、礼、粉、杂、防、霉、唇、仍、谈”等9个生字。

公英一天的变化。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多媒体播放动画片《三袋麦子》

(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同桌互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三、学习字词,指导书写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③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出示认识字“棒、馒、迫、磨、舔、堆、获”

27

指导识字:

生:“棒”和“捧”是形近字,读“bàng”不要读成“pěng”。 生:“馒”和“慢”是形近字,读二声,不要读成四声。 自读、齐读、赛读。

②出示会写字“麦、礼、粉、杂、防、霉、唇、仍、谈” 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生:“粉”和“份”是形近字,一个是米字旁,另一个的偏旁是单立人。 生:左右结构的字有“礼、粉、防、仍、谈”这些字都是左窄右宽。 ③出示识记词语

麦子、馒头、迫不及待、磨成、舔了舔

礼物、面粉、防止、发霉、堆满、收获 嘴唇、仍有、谈起 自读、指名读。

④理解词语: 烙饼 发霉 麦囤

生: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生: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生:虫蛀:被虫咬坏。

生: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⑤教师范写。 ⑥学生描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 ( )( ) 棒子 馒头 磨坊 土堆 收获 迫切 ......二、看拼音,写词语。

mài zi lǐ wù fáng zhǐ miàn fěn

zá wù fā méi zuǐ chún réng rán

28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保存——( ) 防止——( ) 反义词:憨厚——( ) 聪明——( ) 四、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词。

一( )礼物 一( )麦子 ( )的麦子 ( )的食品 ( )地喊道 ( )地说 ( )地说 参考答案:

一、bàng mán mò duī huò pò

二、麦子 礼物 防止 面粉 杂物 发霉 嘴唇 仍然 三、近义词:储存 阻止

反义词:狡猾 愚蠢

四、份 堆 黄灿灿 各种各样 开心地 神秘 兴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能讲述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的不同方式,懂得谁的做法好,体会它们美好的品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过渡到如,承上启下

上一次我们听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大家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课件出示:过年了,(谁)送给(谁)(什么)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生::过年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送了一口袋麦子作为节日礼物。一年以后,出现了三种完全不同的结果。 二、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呢?今天我们继续欣赏这个故事。 三、品读课文,感受故事

29

(一)精讲课文(1——4)自然段

1.请小朋友把书打开,齐声朗读1——4自然段。 (1)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是一模一样的吗?

生1:一样。 生2:不一样。

(2)小动物们看到的不一样,有什么不同? 生:小猪看着黄灿灿的麦子。 生:小牛捧起饱满的麦子。

生:小猴觉得这袋麦子上等的的麦种。板书:小猪 小牛 小猴 (3)什么样的麦子是上等的麦种?

(4)看来,土地爷爷送的三袋麦子完全是一模一样的,可是为什么只有小猴能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

生:因为小猴看得仔细,全面,有丰富的劳动经验。 2.(1)小猴看出这是“上等的麦种”,他会怎么做呢? 生:种。

为什么要种?板书:种 生:吃不完。

(2)你从小候身上发现了什么优点?

生:小猴不仅聪明,还很有远见。 板书:聪明能干 3.(1)小猪收到礼物时,心情怎样?(开心) 请你用开心的语气朗读小猪的话。 指名读。

(2)小猪是这样说的,他又是怎样做呢 生:吃。板书:吃

(3)故事中用了两个成语分别来描写小猪吃的心情和方式,你能找出来吗?

生:迫不及待、各种各样。

(4)你能找一个词语来替换“迫不及待”吗? (5)请你用“迫不及待”说一句话。

(6)揭示小猪的特点。原先老师很讨厌猪,它又胖又懒。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对小猪刮目相看,开始喜欢它了,知道为什么吗?板书:憨厚

(7)指导朗读:读出小猪开心、迫不及待的语气。

4.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30

生: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在慢慢吃这些好东西。板书:保存

5.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

生:勤劳、节俭、有打算。板书:勤劳节俭 6.指导朗读

(二)自学课文(5——9)自然段

过渡:三个小动物用自己的方式处理了土地爷爷送的麦子,一年以后,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了,结果如何呢?请小朋友带着这样四个问题自学课文的第5-9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1)一年以后,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 (2)土地爷爷对谁的做法最满意?为什么? (3)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2.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能谈谈下面几个词语的意思吗? 出示:憨厚 节俭 神秘

憨厚:老实。这个词是形容谁的?(小猪)

小猪说的话也特别憨厚可爱,谁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节俭:你能说出节俭的近义词吗?(节约、俭朴…) 神秘:谁来表演一下小猴神秘的样子?

3.逐个讨论四个问题。

(1)出现了哪三种不同的结果?(板书:→)

(小猪的全都吃光了,小牛的还剩一半,而小猴家麦囤里堆得满满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适时点评。)板书:吃光了 剩一半 满满的

(2)土地爷爷认为谁的做法最好?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第9自然段)(兴奋)你是怎样理解“兴奋”的?(很高兴)请你用兴奋的语气读读这句话。

(3)土地爷爷是怎样评价小猪、小牛的?(小猪:忍不住哈哈大笑;小牛:点点头)

4.三个小动物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5.分角色读课文

31

4人一小组,分角色读课文。一生读旁白,一生读土地爷爷的话,其余3生分别读小猪、小牛和小候说的、想的话。要读谁,像谁。如果哪个同学读得不好,其他同学都帮帮他。老师看看哪组同学练得最好,一会找哪组同学读。

检查一小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小猴每人一袋麦子,可是谁吃到的麦子最多?为什么?

生:有远见。

2.议一议:如果土地爷爷给你一袋麦子,你会怎么处理?

3.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总结:从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中,我们明白了什么是憨厚,什么是节俭,什么是聪明能干,尤其是小猴富有创造性的做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我们的启发也很在,今后我们要向小猴学习。 五、布置作业

继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准备讲述、表演这个故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辨析组词

麦( ) 份( ) 防( ) 仍( ) 表( ) 分( ) 访( ) 扔( ) 二、多音字组词

干gān( ) 种zhǒng( ) 磨mó( )

干gàn( ) 种zhòng( ) 磨mò( ) 三、我能根据词语写意思,并各说一句话。 1.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迫不及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小猴_________地说:“请跟我来。”

32

(2)土地爷爷 _________地说:“你真聪明!真能干!” 总 目 标 教学目标 4.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椒、遗、憾、弥、融”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萝、路、梦、劳、其、卷、离”等7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温情,体验谦让和分享的幸福。 (3)小猪看着_________的麦子,开心地喊道:“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于是他_________地把麦子磨成了面粉,又做成_________的食品。 参考答案:

一、麦子 表演 份数 分开 防止 访问 仍然 扔掉 二、干净 干活 种子 种地 磨面 磨坊

三、1.意思:收取成熟的农产品。造句: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2.意思:急迫得不能再等待。造句:今天有足球赛,我刚进屋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视机。

四、(1)神秘 (2)兴奋 (3)黄灿灿 迫不及待 各种各样 板书设计:

小猪 吃 → 吃光了 憨厚可爱 三袋麦子 小牛 藏 → 剩一半 勤劳节俭

小猴 种 → 满满的 聪明能干

33

要 求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温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懂得谦让和分享的幸福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5课 兔子的胡萝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椒、遗、憾、弥、融”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萝、路、梦、劳、其、卷、离”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温情,体验分享和付出的幸福。

教具准备:实物:胡萝卜。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铺垫,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红眼睛,三瓣嘴,长耳朵,爱吃萝卜和青菜 生:兔子。

2.故事的主人公是兔子。出示:胡萝卜。兔子和胡萝卜有什么联系呢? 生:兔子喜欢吃胡萝卜。教师板书:兔子的胡萝卜

兔子和胡萝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椒、遗、憾、弥、融”,指名读。 生:“椒、憾”都不要读右边,应读“jiāo”和“hàn”。

34

生:“遗、弥、融”都读二声。 2.检查自学。

学生认读词语“梦想 辛勤 劳动 气味 重要 遗憾 其实 弥漫 休息 融化”

指名读、齐读。

理解词语“犹豫、遗憾、弥漫”的意思。 生:犹豫:拿不定主意。 生:遗憾:令人惋惜。 生:弥漫:到处都是。

3.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萝、路、梦、劳、其、卷、离” 生:“萝、梦”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宽下窄。 生:“劳”书写时中间宽。 生:“卷”下面不是“巳”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主要写了兔子、雪人、小鸟之间谦让与分享的故事。

6.本课生字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的。(指导读准字音,如“椒、憾”,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辣椒(jiāo shū) 遗憾(yí guì) 弥漫(mí ní) 融化(róng qióng) ....二、 看拼音,写词语。

luó bo lù shàng mèng xiǎng láo dòng

qí shí zhǐ juǎn lí kāi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辛勤—( ) 梦想—( ) 孤独—( )

35

突然—( ) 遗憾—( ) 犹豫—( ) 参考答案:

一、jiāo yí mí róng

二、萝卜 路上 梦想 劳动 其实 纸卷 离开 三、勤劳 理想 孤单 忽然 可惜 徘徊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故事的温情,体验谦让和分享的幸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课件出示兔子抱着胡萝卜的动画)(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二、深入阅读,感受文本。

学生朗读课文。

1.观察图片,兔子为什么抱着胡萝卜?教师板书:兔子 生:小兔子喜欢吃胡萝卜。

一个“抱”字体现了兔子对胡萝卜的喜爱之情。 2.师:兔子抱着胡萝卜是想要吃它妈?

指名读朗读第二自然段。(来年,他要依靠泥土和辛勤的劳动,得到更大更多的胡萝卜。)

3.课件出示“他觉得,兔子的幸福生活就应该是这样的。”

师:兔子的幸福生活就应该什么样的?(种胡萝卜,收获更多心爱的胡萝卜。)教师板书: 种胡萝卜 幸福生活

4.师:兔子想收获更多胡萝卜的愿望实现了吗?你是从哪一处的内容中知道的?

男生读、女生读。

生:把胡萝卜插在了雪人的脸上。教师板书:雪人

36

5.兔子为什么把心爱的胡萝卜送给雪人? 兔子把心爱的胡萝卜送给雪人你后悔吗?为什么?

(兔子看到雪人没有鼻子想到:没有鼻子这是多么最遗憾的事情。当兔子选择把胡萝卜送给雪人的时,他也失去了一个获得更多胡萝卜的机会,因此对兔子来说,这也是一个遗憾。可是在善良的兔子眼里,他的遗憾与雪人的遗憾相比,雪人需要胡萝卜。)教师板书:当做鼻子

教师小结:原本一分幸福现在变成了两份,幸福越来越多! 指名朗读课文。

6.当小兔子知道雪人需要胡萝卜,连想都不想,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红萝卜送给了雪人。如果是你,你也能像兔子一样把自己心爱的东西大方地送给有需要的人吗?

(生各抒己见)

7.“雪人站在空旷的雪地上,闻着空气里弥漫的胡萝卜味儿,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雪人。”是谁把幸福带给雪人?为什么说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最幸福”说明雪人心中充盈着浓浓的情意以及美好的记忆。)教师板书:最幸福

下面我们继续学故事,看看雪人又把幸福带给谁。 8.(1)现在又有谁获得了幸福?(小鸟)教师板书:小鸟 (2)小鸟的幸福是谁带给他的?(雪人)教师板书:幸福

教师小结:原本的一份幸福现在变成了两份,幸福越来越多!让学生体会雪人和小鸟的幸福。教师板书:谦让和分享

9.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总结故事,升华感受。

1.总结:学会谦让和分享,可以收获更多的快乐,我们就是幸福的孩子!

2.在我们的大集体里,当同学有需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像兔子、雪人他们一样,你帮我,我帮你,那么,在我们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每一个同学都是最幸福的人,是吗? 四、布置作业。

作业:回去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把爱传递。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37

xiǎo lù zuò mèng qín láo qí zhōng

juǎn fà bié lí luó lì

二、组 词。

萝( ) 路( ) 梦( ) 卷( ) 罗( ) 格( ) 多( ) 倦( ) 三、填上适当的词语。

雪地上的( ) 辛勤的( ) 静静地( ) 胡萝卜的( ) 遗憾的( )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雪人站在雪地上。

雪人站在空旷的雪地上。 雪人闻到气味。

参考答案:

一、小路 做梦 勤劳 其中 卷发 别离 萝莉 二、萝卜 罗列 小路 方格 梦想 很多 花卷 疲倦 三、脚印 劳动 吹着 气味 事情 四、雪人闻到空气中弥漫着胡萝卜的气味。 板书设计:

《兔子的胡萝卜》

兔子 种胡萝卜 幸福生活

雪人 做鼻子 最幸福 谦让和分享 小鸟 幸福

38

5.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隔、羡、擦、痒、蹭”等5个生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挤、满、飘、散、落、旅、软”等7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引导学生在种子成熟的季节去发现和认识种子,探索种子的秘密,进一步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读准“隔、羡、擦、痒、蹭”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 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6课 “小伞兵”和“小刺猬”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隔、羡、擦、痒、蹭”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挤、满、飘、散、落、旅、软”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种子的传播途径。 教具准备:蒲公英和苍耳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 多媒体出示:蒲公英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洁白的小绒球的动画。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吗? 生:蒲公英

2. 多媒体出示: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像个枣核,全身长满尖尖的刺的图片。 师:同学们,这又是什么植物,你知道吗?

39

生:苍耳。

3.蒲公英和苍耳是什么样子的?你能说说吗?(生自由答) 下面我们要讲的这个故事里又把蒲公英和苍耳叫做什么呢? 板书:“小伞兵”和“小刺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检查自学。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讲述了蒲公英吧和苍耳的特点和传播途径。

3.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和苍耳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和苍耳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传播的?

生:出示蒲公英和苍耳的图片,口述它的样子。 4.教师出示课件简单介绍蒲公英和苍耳。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隔、羡、擦、痒、蹭”,指名读。 生:“隔”读二声,不要读成一声。 生:“羡”不要只读下边。 生:“擦”要和“嚓”区分。 生:“养”和“痒”是同音词。 生:“蹭”和“增”是形近字。

40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出示生字卡片,“挤、满、飘、散、落、旅、软”。

生:“挤、满、旅、软”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飘、散”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生:“落”是多音字。有三个读音“luò”、“lào”和“là”。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基础知识练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隔(gē gé)壁 羡(xàn xiàn)慕 擦(cā chā)过 有点儿痒(yáng yǎng) 蹭(chèng cèng) 二、根据拼音写词语。

zhǎng mǎn sàn kāi luò xià lǚ xíng

jǐ chū róu ruǎn

三、比一比再组词。

挤( ) 飘( ) 旅( ) 软( ) 济( ) 漂( ) 旋( ) 吹( ) 四、根据课文内容把词语补充完整。

( )的白绒球 ( )的刺 ( )地喊道 ( )的土 参考答案:

一、gé xiàn cā yǎng cèng)

二、长满 散开 落下 旅行 挤出 柔软

三、挤满 经济 飘动 漂亮 旅行 旋转 软和 吹气 四、蓬蓬松松 尖尖 快乐 又松又软

第二课时

4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在种子成熟的季节去发现和认识种子,探索种子的秘密,进一步了解自然事物和现象,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有关蒲公英和苍耳的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检查,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纠正改错。

2.指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

1.秋天,蒲公英妈妈的孩子都长大了,是什么样子的,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生默读思考。

交流,学生可能会谈:

生:蓬蓬松松的白绒球,活像一群“小伞兵”。 生:一个圆圆的白绒球。 教师相机板书:小伞兵 白绒球 “小伞兵”指的是什么呢?(蒲公英) 练习感情朗读,课件配合演示。

2.小伞兵有个好朋友是谁呢?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自由朗读相关语句,找一找苍耳的特征。

小苍耳——小小的——长满尖尖的刺——小刺猬。教师相机板书:小刺猬 尖尖的刺

练习感情朗读。

3.一阵秋风吹来,小伞兵怎么啦?

默读第三段,体会小伞兵的旅行。

生:在空中张着降落伞飞翔,真快乐啊!小伞兵靠什么传播的种子的? 在课文中找出来。

生:风伯伯带我们旅行去了。

教师小结:小伞兵的传播途径是风。教师相机板书:传播 风

42

4.“好朋友走了,小刺猬真羡慕呀!”“羡慕”是什么意思? 小刺猬为什么羡慕小伞兵呢?(他也想去旅行) 齐读这一部分语句,加深体会。 练习感情朗读。

指导朗读:读出羡慕的语气。 班内交流朗读。

5.一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自由读课文,你发现了什么? 生:许多小刺猬被挂在小鹿的毛上。

生:小刺猬也快快乐乐地跟着小鹿旅行去了。

小刺猬是靠什么传播种子的?(动物的皮毛)教师相机板书:动物的皮毛 6.小伞兵和小刺猬在风伯伯的吹拂下来年春天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 你喜欢小伞兵和小刺猬吗? 自由朗读。

再次朗读,表达对小伞兵和小刺猬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延伸

1.师:这个故事有意思吗?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是不是很有意思?那怎么讲呢?那就是认真读课文,一定要认真读课文,才能讲好故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该怎么讲。

分小组练习复述故事,教师指导:(1)语言要通顺,所以第一步要熟悉故事情节。(2)加上动作,表情,可适当加入想象。

小组复述,评选出最佳故事大王,得一颗红五星。

2.同学们,你还知道什么方法传播植物的种子?(生各抒己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sǎn( ) luò( ) 散 落 là( )

sàn( ) lào(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连忙 急忙

1.我( )追着泡泡对着它吹气,将它往天上吹。

43

2.我发现自己说错了话,( )改口。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他们每个人头上长着一撮蓬蓬松松的白绒毛,活像一群“小伞兵”。(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伞兵”有一个降落伞。“小伞兵”能跟着风伯伯去旅行。(用合适的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小伞兵”和“小刺猬”的旅行实际上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传播种子的。 参考答案: 一、

sǎn(松散) luò(落地) 散 落 là(落下) sàn(散会) lào(落价) 二、1.急忙 2.连忙

三、小苍耳身体小小的,全身长满了尖尖的刺,就像一只“小刺猬”。 2.“小伞兵”不但有一个降落伞,“小伞兵”还能跟着风伯伯去旅行。 四、种子传播 风和动物的皮毛

板书设计:

《“小伞兵”和“”》

小伞兵 白绒绒 风 传播

小刺猬 尖尖的刺 动物的皮毛

44

第7课 伊索寓言三则

总 目 标 要 求 6.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教学目标 歌、诈、粪”等6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知道这三则寓言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理解“蝉和狐狸”中蝉为何能识破狐狸的骗局,避免上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伊、串、谎、歌、诈、粪”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伊索寓言有所了解。

4.弄清每则寓言中的角色和故事情节。

教具准备:《伊索寓言》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寓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45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篇寓言故事。板书:《伊索寓言》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课文共有三则寓言。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喉、咙、贯、设、套、错、掺、灾、教、训”,指名读。

生:“错”应读“cuò”不读“chuò”。

生:“掺”读翘舌音,应读“chān”不读“cān”。 生:“灾”读平舌音,应读“zāi”不读“zhāi”。 生:“咙”是后鼻音。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观察下面词语有什么特点?出示词语“狐狸、葡萄、喉咙、惊慌、说谎”

生:两个字偏旁是一样的。 你还知道这样的词语有哪些? 生:设计、灾害。

3.指导书写。出示词语“伊、串、谎、歌、诈、粪”。

生:“伊、谎、诈”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串”竖要在中间。

生:“粪”下面“共”的第二横要长一些。 4.描红书写。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四、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 生:馋得直流水

46

生:想尽各种办法 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生各抒己见)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白费劲”表明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葡萄。)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虚荣心强、爱面子、生怕别人笑话;自己无能为力,却又不敢承认,表里不一。)——即狐狸的形象)教师板书:狐狸 虚荣 表里不一 自欺欺人 指名朗读狐狸说的话。

朗读指导:语调轻松,语速稍快,语气肯定,读出狐狸安慰自己的韵味。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 生:用不上力量。

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联系狐狸想吃葡萄的谗样儿,狐狸的言行,刚才分析的狐狸的形象。)体会寓意。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7.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则寓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面画“√”)。

一贯(gàn guàn) 设(méi shè)套 大错(chuò cuò)特错 掺(chān cān)杂 教(jiāo jiào)训 二、 看拼音,写词语。

yī suǒ yù yán chàng gē fèn biàn

qī zhà

47

三、比一比再组词。

谎( )诈( )串( ) 慌( )作( )申( ) 四、连一连。

喊破

葡萄 喉咙 牧童 参考答案:

一、 guan shè cuò chān jiào 二、伊索寓言 唱歌 粪便 欺诈 三、谎(谎言)诈(诈骗)串(串词) 慌(慌张)作(作业)申(申诉) 四、喊破——喉咙

吓坏——牧童 够——葡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初步掌握“抓住寓意与故事之间联系”的方法学好三则寓言的寓意。

2.通过故事与寓意之间的比较回读、仔细品味,体味寓言中蕴含的寓意。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牧童和狼》齐读课题。 二、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一)学习《牧童和狼》

1.集体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主人公是牧童,任务是在村边放羊。闲得无聊,大喊“狼来了”,拿村民们的“惊慌失措”取乐。)

48

吓坏 够

2.到底有没有狼?

(理解反问句:哪里有什么狼!注意它的标点,说说为什么不用“?”而用“!”。)

明明没有狼,孩子为什么说“狼来了”? (理解“惊慌失措”,给“措”选择合适的字意) 3.你觉得牧童“好几次”大叫“狼来了”,是什么行为? ( 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

4.引读第二自然段,村民们好几次上当受骗后,会怎么想?怎样说? (村民们知道牧童在撒谎,不愿意再上当。)

5.以后村民们再听到“慌忙大叫”后,会怎样想?怎样做呢?牧童的结果会是什么?

6.小组之间讨论: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不诚实,经常说说谎。教师相机板书:不诚实,经常说谎 7.集体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8.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板书:自食其果 指名朗读。

朗读指导:读后来牧童的话,声调要高,读出牧童惊慌失措,盼望着有人来帮他的心理。

现实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人和事吗?

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对那些说谎的人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 (二)学习《蝉和狐狸》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书:《蝉和狐狸》齐读课题。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49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理解“有诈”。 教师板书:蝉 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教师点拨:“察觉、摘下、扔下来”这几个动作说明蝉很聪明。“猛地扑了过去”这个动作说明狐狸很凶狠。

朗读指导:蝉对狐狸说的话,读的时候,语调肯定,语速适中,读出蝉对的自信和对狐狸的藐视。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三、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读了三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启发学生从文章结构和寓言寓意等方面谈收获。) 2.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jiāo( ) 教 jiào( )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赞叹 赞美

1.我( )你,祖国的大好河山。 2.富丽堂皇的故宫令人( )不已。

吸取 汲取

3.我们要善于( )别人的经验教训 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狐狸够不到葡萄。狐狸说葡萄是酸的。(用合适的词语把这两句话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从《蝉和狐狸》这则寓言中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牧童和狼》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狐狸和葡萄》则提醒我们要认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的真面目。 参考答案:

一、 jiāo(教书)

教 jiào(教师 )

二、1.赞美 2.赞叹 3.吸取

三、1. 狐狸够不到葡萄却说葡萄是酸的。

2.即使老师不在教室里,我们照样安静地写字。

四、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 有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成熟 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三则》

《狐狸和葡萄》狐狸:虚荣,表里不一 ,自欺欺人

《牧童和狼》牧童: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 《狐狸和蝉》蝉:善于观察、思考,保持警觉,吸取教训 【教学反思】

51

第8课 苹果里的五角星

7.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总 目 标 要 求 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3.情感目标:能从课文内容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得到启示: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苹、晰、疏、循、矩、案、魅”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新、者、拦、未、使、图、创、造”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训练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相信大家一定会感兴趣的。 教师板书课题:《苹果里的五角星》。

2.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苹果里为什么有五角星呢?

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52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苹、晰、疏、循、矩、案、魅”,指名读。 生:“案”是前鼻音,无声母,不读nàn。 生:“魅”读mèi,不读mò。

生:“循”前鼻音,第二声,不读sún。 课件出示:

清晰 生疏 图案 深有感触 魅力 创造力 苹果核 鲜为人知 循规蹈矩 生自由认读。

指名读,个别读,齐读。

理解词语“清晰、生疏、循规蹈矩、鲜为人知、魅力”的意思。 生:清晰:清楚、明白。 生:生疏:陌生;不熟悉。 生:循规蹈矩遵守规矩。

生:鲜为人知:鲜,少。很少被人所知道。 生:魅力:很有吸引人的力量。

师检查学生的朗读课文情况。指名读,其余评议。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重点指导学生区别多音字“藏、切、鲜”。

生:“藏”有两个读音,在“宝藏”中读“zàng”, 在“隐藏”中读“cáng”。 生:“切”有两个读音,在“亲切”中读“qiè”, 在“横切面”中读“qiē”。 生:“鲜”有两个读音,在“鲜艳”中读“xiān”, 在“鲜为人知”中读“xiǎn”。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53

4.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5.指导书写。课件出示“新、者、拦、未、使、图、创、造”

生:“造”字是一í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笔画较多,不能丢里面的部分。 生:“新、创”书写时左右要匀称。

生:“拦、使”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者”下面是“日”字。 6.学生描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来。 清晰(qīn qīng) 魅力(mèi wèi) 循规蹈矩 (dùn xún) 苹果 (píng pín) 案板(àn ān) 生疏 (shū sū ) 二、看拼音,写词语。

xīn xān dú zhě lán zhù wèi yǒu

shǐ yòng tú huà chuàng zào

三、组词。

栏( ) 未( ) 造( ) 者( ) 拦( ) 末( ) 浩( ) 堵( ) 四、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生疏—( ) 循规蹈矩—( ) 清晰—( ) 鲜为人知—( ) 参考答案:

一、 qīng mèi xún píng àn shū

二、新鲜 读者 拦住 未有 使用 图画 创造 三、栏目 阻拦 从未 末尾 制造 浩荡 作者 堵住 四、熟悉 打破常规 模糊 尽人皆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54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清晰”、“魅力”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课前准备:

苹果实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读课文。 二、细读文本,感知创造 (一)细读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体会:邻居家的小男孩活泼天真的特点。 教师板书:显示新本领 分角色读两人的对话。

2.过渡:事情就是这样平静地开始,可接下来就有了新的发现让人惊奇了。 3.苹果,大家都熟悉,现在,老师请你来画一个大苹果。

4.又大又圆的大苹果画好了,如果老师要和你一起分享这个苹果,你们一般会怎么切呢?

5.请你用一条虚线表示出你的切法。

6.你们都是毫不犹豫地竖切,然而,小男孩是怎么切的呢?

7.自读第3、4自然段,画出文中小男孩切苹果的方法及由此产生图案的有关句子。

8.请大家拿出苹果,动手来切一切。讨论交流。(结合理解“横切面”、“清晰”等词语)

9.请大家用实线将小男孩的切法表示出来。

10.苹果切好了,小男孩此刻的心情怎样?哪个字特别能体现出来?他说的话也应该带有自豪感。我们一起来把这几句有感情地读一读。

“我”想到了什么?板书:打破常规 循规蹈矩 指导读好感叹句,体会作者惊奇的心情。

55

4.小结:谁能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5.指导朗读: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说的话要读出充满自信的语气; 第三次说的话,要读出自豪的语气; “我”说的话要读出平缓的语气。 最后一句感叹句要读出惊奇的语气。 6.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词语说说第一句里的“这样切苹果”是指怎样的切法。 两次用“也许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生:表示对第一次拦腰切苹果原因的猜想。

师:既然是两种猜想,不能确定原因,所以两次说“也许是出于”,接着说的就是确定的内容了

指导朗读:读出不确定的猜测语气。 3.指名读下面三句话。 理解三层意思:

①第一层意思是什么“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什么? 生:苹果里的五角星。

②从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说说第二层意思。

生:苹果里隐藏着“五角星”的这个秘密传到幼儿园,再传给“我”,“我”又传给大家,证明它有很大的魅力。)

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层的含义?

生:由这个苹果里“五角星”的发现,能使人感到人的创造力是什么。 4.小结: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师板书:创造力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往大处说呀,创造力的产生,在于一个人敢于怀疑前人的观点,打破自身的局限,哪怕是小事,也能用另一种新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实践,才能有所发现,创造。

2.你们身上有没有创造力呢?可大着呢!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邻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儿园里学到的横切苹果的有

56

趣发现传给“我”的事。告诉人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希望同学们也学小男孩,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不断有小发明、小制作涌现。

4.在平常的学习上、生活中,你们是否也能用新方法,从新角度来思考问题呢?(出板报、做作文、自己谱曲唱《我能行》……) 五、作业布置

小男孩不仅让作者大受启发,而且深深影响了我们,以他的切苹果中,你想到些什么?今天的日记请完成这个作业。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xiǎn( ) qiē( ) zàng( ) 鲜

切 藏

cáng ( )

xiān( ) qiè( ) 二、根据解释把文中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内。

鲜为人知 循规蹈矩

1.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 )

2.很少被人知道。 ( ) 三、仿照例子写句子

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

魅力—— 。 从横截面看,可以清晰地看出,苹果核果然像一颗五角星。 ..

清晰—— 。 四、读下面的句子,选择适当的关联词填空。

如果……就……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1.( )大多数人总是循规蹈矩地按通常方法切苹果,( ) 他们从没有见过隐藏在苹果中的“五角星”。

2. 我( )不知道谁是第一个找到苹果中的“五角星”的,( ) 这图案的魅力却使我深深触动。

3.( )你想知道什么叫做创造力,往小处说,( )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参考答案:

57

一、

xiǎn(鲜为人知) qiē(切开 ) zàng(宝藏) 鲜

切 藏

cáng (珍藏)

xiān(新鲜 ) qiè(一切) 二、1.循规蹈矩 2.鲜为人知 三、

四、1. 因为……所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虽然……但是…… 3. 《苹果里的五角星》

显示新本领

创造力 打破常规 循规蹈矩

58

如果……就…… 2. 第9课 剪枝的学问

8.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惑、浓、盼、番”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等9个生字。 总 目 标 要 求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教学目标 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3.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我”的心理变化为主线,抓住带有“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这四个词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惑、浓、盼、番”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板书:剪枝。你知道什么是“剪枝”吗? 生:拿把剪刀给小树修修剪剪。

2.如果见到种果树的农民伯伯剪枝,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吗? 生:伯伯你为什么要剪枝呢?

3.劳动中的知识也不少,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剪枝的学问”。教师板书课题:《剪枝的学问》

59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听课文录音后自读课文,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2)大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下打个问号,并尝试联系上下文想想它的意思。

(3)边读边思考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词语朗读情况:

能手 吸收 夺走 挥舞 剪枝 浓郁 光鲜 成熟 抚摸 道理 指名读词,注意前后鼻音及多音字的字音,相互问问说说词语的意思。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朗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教师抽查,比一比,谁读得最棒。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并选择段落赛读。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大致意思。 (3)尝试理清课文层次。教师点拨: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课件出示会认字“惑、浓、盼、番” 生:“盼”不能只读右边,区分“盼”和“粉”。 生:“惑”应读三声“huǒ”。

2.指导书写。课件出示会写字“叔、挥、夺、抚、摸、留、暑、蛋、理” 生:“夺、蛋”注意上紧下松。 生:“挥、抚、摸、理”左窄右宽。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课堂作业新设计:

60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 ) 疑惑 盼望 一番 浓密 ....二、看拼音,写词语。

huī wǔ duó zǒu dào lǐ liǎn dàn

shū shu fǔ mō shǔ jià liú xià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能手—( ) 浓郁—( ) 吸收—( ) 将信将疑 —( ) 挥舞—(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将( )将( ) 又( )又( ) 远近( )( ) 满怀( )( ) 一脸( )( ) ( )天( )地 参考答案:

一、huò pàn fān nóng

二、挥舞 夺走 道理 脸蛋 叔叔 抚摸 暑假 留下 三、能人 茂盛 汲取 半信半疑 挥动

四、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远近闻名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欢天喜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剪枝的学问,揭示“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懂得生活处处有学问,我们要做有心人。

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产生疑问

61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王大伯是—— 生: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 生:那么大,那么甜。

2.读到这里,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疑问,那就是: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王大伯家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在课题上板书一个问号)

3.师:王大伯家的桃子为什么会那么大,那么甜,因为他掌握了—— 生:剪枝的学问。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9(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过渡:剪枝的学问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了解剪枝。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有感情的朗读这一段。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教师板书: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生: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生:剪枝动作熟练、潇洒;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2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教师板书: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为什么剪掉它?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生:将信将疑。教师板书: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

生: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播放图片欣赏美景。(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生:这朵朵桃花能早日变成又大又甜的桃子。教师板书:急切盼望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轻松、愉快的语气。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指名读相应语句。“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生:一个个光鲜红润。

63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生: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教师板书: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 喜的是: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再次出示:“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教师相机板书:减少→增加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我”明白了什么?

教师小结: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怎样判断无用枝?怎样剪才合适?等等) 2.小结:“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四、作业设计

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 词。

叔( ) 挥( ) 摸( ) 理( ) 椒( ) 辉( ) 模( ) 狸( ) 二、读读句子,试着将加点的词语换成另外一个词。

1. 我将信将疑 :减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2.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给加点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填在括号里。 1. 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 ..

A. 人体上肢前端部分; B. 拿着; C.亲手 ; D. 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64

2. 这根枝条长很粗壮,其实它光吸收营养,不结果实。( ) . A. 景物; B. 光彩; C. 一点不剩; D只,单。 四、照样子,把句子换一种说法。

例: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

浓郁的花香把无数的蜜蜂引来了。 无数的蜜蜂被浓郁的花香引来了。 王大伯剪下了一根根枝条。

。 。 参考答案:

一、 叔叔 花椒 挥动 辉煌 抚摸 模样 道理二、1.半信半疑 2.盼望 三、1.D 2.D

四、王大伯把一根根枝条剪下了。 一根根枝条被王大伯剪下了。 板书设计:

《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减少 将信将疑

↓ ↓ 急切盼望 ↓ 又惊又喜 增加

【教学反思】

65

狐狸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9. 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畔、淘、彼、茸、悟”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重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 认真阅读理解课文,适当想像,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0课 金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畔、淘、彼、茸、悟”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描述“我”和哥哥在草地上吹蒲公英的种子玩乐的情形,解释草地变颜色的原因。通过朗读传达出在草地上玩乐的欢快,对草地的喜爱。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畅谈梦想,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学生畅谈)

66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教师板书课题:《金子》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默读课文,想一想,回答下面的问题。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2.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 生:1-2自然段。 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 生:第7自然段。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词,自由练读。

táo bǐ ɡān mǎi jué kēnɡwā qián 淘金者 彼得·弗雷特 不甘心 买地 挖掘 坑坑洼洼 金钱 pén rónɡ wù bàn pàn wò tīng 倾盆大雨 绿茸茸 若有所悟 装扮 河畔 肥沃 客厅

指名示范读词,读后评议是否读正确了。(注意:坑是后鼻音,盆是前鼻音) 齐读生字词

理解词语“一无所获、若有所悟”的意思。 生:一无所获:什么东西都没有获得。 生:若有所思: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3.分段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指出不足,进行纠正训练。

4.指导书写。课件出示:“坑、甘、买、掘、钱、盆、沃、扮、厅” (1)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扩词。 (2)交流记字方法。

(3)教师板书示范,揭示重点:

67

甘:笔顺为横、竖、竖、横、横

钱:右边要充分展开,特别是斜钩要长一些。

盆:上面分中的一捺要展开,下面皿的最后一横要长,托住上面部分。 5.学生在书上用钢笔描红。 课堂作业新设计:

1.小裁判。(对的打√,错的打 ×)

河畔 bàn( ) 淘金táo ( ) 彼此 pí( ) ...茸毛róng ( ) 若有所悟..wù( ) 二、看拼音,写词语。

kēng kēng wā wā gān xīn mǎi dì

qīng pén dà yǔ wā jué féi wò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一无所获—( ) 肥沃—( ) 成功—( ) 四、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土地 ( )的小草 ( )鲜花 参考答案:

一、× √ × √ √

二、坑坑洼洼 甘心 买地 倾盆大雨 挖掘 肥沃 三、满载而归 贫瘠 失败 四、松软 绿茸茸 美丽娇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课前准备:

68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彼得的梦想是什么?教师板书:梦想 生:找到金子。

2.过渡:那么,他的梦想到底有没有实现呢?让我们来一起走进课文。 二、走进文本,感悟梦想 (一)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段

这一段中有个词蜂拥而至,什么叫蜂拥而至? 生:像蜂群似的拥挤着来到。 说明来的人怎么样? 生:很多。

为什么有这么多淘金者蜂拥而至? 生:希望找到金子。

所以他们在河床上挖出许多大坑。 结果如何?

生:一无所获,扫兴离去。

2.谁能读好这一段,读出淘金者们从满怀希望到扫兴离去这样一种巨大的心理变化。

(指名读,齐读) (二)第二、三自然段

1.在众多的淘金者中,彼得·弗雷特也是其中一员。 指名读第2、3自然段

2.你觉得他和其他淘金者相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同样满怀希望,不同的是,他更吃苦耐劳。 从哪里看出他更吃苦耐劳?

生:不甘心、默默地、埋头苦干几个月、翻遍。 3.结果如何呢?

生:没有发现一丁点儿、失望、连都没有、准备离开。 4.读到这里,你对彼得的遭遇有什么想法?

69

是啊,命运真是太残酷了,对这样一个吃苦耐劳的人,却把他的希望完全敲碎。

彼得·弗雷特开始时不甘心落空,正是因为他相信

(像他这样付出劳动,一定会有所收获,一定能实现梦想。) 而事实却敲碎了他的梦想,他不得不准备离开。 (三)第四-七自然段

1.命运真的如此不公平吗?如果彼得就此离去,那么他的命运就会截然不同,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这个故事。来,我们来读读接下去又发生了什么?

自读4-7自然段。

2.你们知道彼得最后怎么样了? 齐读第7段

(1)彼得实现了他的梦想,成了唯一找到真金的人,你们觉得他的真金是指什么?

生:收获鲜花财富实现梦想。教师板书:实现 (2)他说话时是怎样的心情? 生:非常骄傲。 对,也就是不无骄傲。

3.那他为什么会成为唯一有所收获的人呢?再读读4-6自然段,圈出你觉得能反映彼得之所以成功的原因的词和句。

学生交流:(发现、若有所悟、全部精力) (1)发现

彼得发现了什么?描述一下他所看到的情景

生:坑坑洼洼的地方已被大水冲刷平整,松软的土地上长出了一层绿茸茸的小草。

若有所悟,他悟到了什么? 教师板书:若有所悟 你觉得他的想法有没有道理? 生:很有根据。

你举得彼得是个怎样的人? 生:有心人、聪明人。 (2)全部精力

彼得不但是个有心人,而且非常吃苦耐劳,这点我们从上文已经感受到了。

70

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付诸行动。想一想,培育花卉要做哪些工作,他会怎么做呢?

生:不怕辛苦平整土地、精心选择花苗、不分日夜照顾鲜花、四处奔波销售)教师板书:全部精力

齐读4-6段

4.现在你找到刚才我们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吗? (1)为什么绝大多数淘金者一无所获,而彼得却找到真金?

(2)为什么彼得刚开始时埋头苦干,结果是灰心失望,最后却实现梦想,找到真金?教师板书:真金

学生交流。

同学们说的真好,能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并能通过不断的阅读、思考、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你就是一个会读书的人。

5.彼得从他的经历中明白了,生活有没有欺骗他?他脚下的这片土地有没有亏待他?

现在你对彼得最后所说的话有没有什么新的理解?再来好好第七段。 真金指什么?

生:财富、美好生活、明白了生活的真谛。

6.看着彼得?弗雷特骄傲的笑容,从他的经历中,我们可以这样说: 要想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彼得·弗雷特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有什么梦想呢?从彼得·弗雷特的故事中,你对实现自己的梦想有了什么想法?

阅读后有所领悟,还能举一反三,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你不仅是一个会读书的人,还是一个把书读活了的人。

课后练习:写一写

1、观察文中插图,想像彼得是如何付出全部精力来培育花苗并获得成功的,把它写下来。

2、彼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也可借用格言或故事的形式来表达。 四、畅谈梦想,愿梦想成真。

1.其实,不仅彼得有梦想,老师也有一个梦想,你们都考上大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那你们的梦想是什么?你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愿意跟大家说说

71

吗?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更多的人吗?那就请你用手中的笔把你的梦想写下来,好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买( ) 钱( ) 扮( ) 盆( ) 卖( ) 线( ) 盼( ) 盒( ) 二、加偏旁组词。

戋 —( ) —( ) —( ) 亢 —( ) —( ) —( ) 分 —( ) —( ) —( ) 三、用加点的词造句。

1.他们在河床上挖出很多大坑,希望找到金子。结果,绝大多数人一无所获,..只好扫兴离去。

。 2.面对着坑坑洼洼的土地,他失望了。 ..

。 四、读一读,填一填。

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1.写近义词。

终于——( ) 梦想——( ) 骄傲——( ) 2.“真金”指的是什么?

。 参考答案:

一、买卖 卖东西 花钱 红线 打扮 盼望 水盆 盒子 二、戋 —(线 ) —( 线绳) —( 红线 )

亢 —(坑 ) —(水坑 ) —(粪坑 ) 分 —( 扮) —( 打扮) —(扮演 )

三、1.多么希望雷锋精神在青少年中广泛流传啊!

72

2.我一定好好学习,不叫爸爸妈妈失望。 总 目 标 10.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煮、章、锅、否、范、犯、豁”等7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四、1.终于——终究 梦想——理想 骄傲——傲慢

2. 不仅是指财富,还有让他获得成功必备的品质:善于发现,善于思考, 吃苦耐劳,坚持不懈。 板书设计:

《金子》

梦想――→实现 若有所悟

真金 全部精力

【教学反思】

73

要 求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习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11课 煮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煮、章、锅、否、范、犯、豁”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什么是“煮书”。懂得读书只有反复诵读品味,说话写文章才能得心应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生: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精读课文,领会什么是“煮书”?为什么要“煮书”?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三、认识生字,检查自学。

1.检查字音,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煮书 文章 锅里 否则 范文 犯愁 豁然开朗 .......指名读、齐读。

2. 理解词语“条幅、”的意思。 生:条幅:直挂的长条的字画。 生:苍劲有力:书画笔力老练挺拔。

74

生:得心应手: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生:豁然开朗:形容一下子领悟到某种道理。 3.理清脉络

(1)全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名分节读课文。 (2)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生疑--爷爷书房里的一张条幅使“我”产生了“书怎么可以煮”的疑问。 释疑--爷爷的解释使“我”弄清了什么叫“煮书”。 悟理--“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 四、精读课文,品味“煮书”。

1.出示自学思考题:

(1)什么叫“煮书”?大诗人杜甫是怎么“煮书”的?结果怎样? (2)谈谈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你还知道那些有关“煮书”的名言。

(3)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煮书”?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煮书”就是读书时反复朗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大诗人杜甫小时候就是这样读书的。他做起诗来就感觉得心应手。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读书能够透彻理解万卷书,写文章就会如有神助。即多读书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关“煮书”的名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3)作为小学生应该这样“煮书”:每天清晨起来,放声朗读几遍课文,仔细品味一番。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毛泽东——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习方法的名言警句。

75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煮书(zhǔ zhū) 文章(zhǎng zhāng) 锅里(guō guǒ) 否则(fǒu fuǒ) ....范文(fàn fà) 犯愁(fǎn fàn) 豁然开朗(huò gǔ) ...二、补充词语。

( )然开( ) 疑( )不解 得心( )手 ( )( )有力 精神( )粮 ( ) ( )破万卷,下笔如( ) ( )。 三、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1.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 2.一下子明白过来。 ( ) 3.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 ) 四、仿照例子写句子。

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 不仅…还……—— 。 参考答案:

一、zhǔ zhāng guō fǒu fàn fàn huò

二、豁然开朗 疑惑不解 得心应手 苍劲有力 精神食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1. 得心应手 2. 豁然开朗 3. 疑惑不解 四、今天不仅是阴天,天空中还飘着丝丝细雨。 板书设计:

《煮书》

生疑--释疑--悟理

【教学反思】

76

第12课 长城和运河

1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知识,激发学生爱祖国的热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蜿、蜒、绸”等3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驾、驶、嘉、朽、篇、堂、杭”等7个生字。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挂图、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能把自己了解的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知识介绍给大家吗? 2.通过录像或图片了解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长城很雄伟。 生:大运河美丽如画。

3.今天,就让我们学习课文,去看看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教师板书:长城和运河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学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蜿、蜒、绸” 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

77

(2)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运用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试着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卡片。

祖先 谱写 万里长城 不朽的诗篇 民族 创造 京杭大运河 奇异的景象 (2)指名读,纠正字音。 (3)互相交流,理解词语。 生:不朽:永不磨灭。

3.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驾、驶、嘉、朽、篇、堂、杭” (1)自己识记生字,然后和同桌交流记字的方法。 生:“朽、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嘉”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2)注意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自己认为难写的字先描一描,再写一写。

三、初感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出诗歌有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各有几句话。 2.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读得是否流畅。 3.简要说说你从诗歌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知道了长城和大运河是什么样子的,长城和大运河的起点和终点。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蜿蜒(wān wǎn) 绸缎(chóu zhōu)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à shǐ jiā yù guān bù xiǔ

shī piān tiān táng háng zhōu

三、填上合适的词

( )的诗篇 ( )的蓝天 ( )的景象

78

参考答案: 一、 wān chóu

二、驾驶 嘉峪关 不朽 诗篇 天堂 杭州 三、动人 祖国 奇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了解关于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历史和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3.学习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听写生字词.

驾驶 嘉峪关 不朽 诗篇 天堂 杭州 2.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二、品读诗歌,朗读感悟

1.朗读课文,了解诗歌特点。

指名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第1、2节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句式相同,结构相同,每节最后两句话相同。 2.学习第1小节。

(1)默读课文,看看长城给你留了下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把它们画下来,读一读,说一说。

生:不朽。

(2)学生汇报,老师相机引导。 ①理解“奇异”。

②结合图画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这两个词,说一说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巨龙”来形容长城。教师板书:连绵起伏、曲折蜿蜒 巨龙

生:形似、神似,巨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③结合图画和课外资料了解有关长城的知识。

79

生:长城的起点是山海关,终点是嘉峪关,被称为“万里长城”…… ④有感情地朗读前三句。

(3)再读这一小节,然后播放有关长城的一些资料片,看后说说你对“不朽、人间奇迹”这两个词的理解。

生:这种伟大的工程只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才能创造出来,是世界建筑奇迹。因此,长城是“不朽”的,是“人间奇迹”。

(4)再读这一小节,说说除了感受到长城的伟大,你还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 (5)指导朗读者一小节。 (6)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3.学习第2小节。

(1)自读课文,说说你都了解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例如:从“绸带飘落、银光闪闪”等词语中,感受到京杭大运河的美丽。教师板书:银光闪闪 伸向天边 绸带

(2)通过课外资料的补充,了解人们为什么要开通京杭大运河,它历经了多长时间才开通。

(3)它的“动人”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力量是伟大的。 (4)指导背诵这一小节。

4.背诵全文,再次理解“人间奇迹”的含义。教师板书:人间奇迹 中华民 族的祖先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知道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哪些人间奇迹吗?分别说说它们的奇异景象 例如:我国四川省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大佛头高就有14.7米,耳朵里可以站两个人。乐山大佛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座佛”的美称。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把长城呢运河介绍给爸爸妈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驾( ) 驶( ) 嘉( ) 朽( ) 架( ) 使( ) 喜( ) 巧( )

80

二、多音字组词。

háng( ) qǔ( ) zhé( ) 行 曲 折 xíng( ) qū( ) shé( ) 三、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几个造句,看谁用的词多。 曲折蜿蜒 连绵起伏 奇迹 大运河

。 。 四、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图片,写一段话。 …… 参考答案:

一、驾(驾驶) 驶(驾驶) 嘉(嘉宾) 朽(不朽)

架(书架) 使(使用) 喜(喜悦) 巧(巧合) 二、

háng( 银行 ) qǔ( 歌曲 ) zhé( 折断 )

行 曲 折

xíng( 行走) qū( 弯曲 ) shé( 折开 ) 三、

曲折蜿蜒——祖国的万里长城像一条巨龙卧在群山之中。它连绵起伏,曲折蜿蜒,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四、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宏伟、工程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它像一条巨龙蜿蜒起伏于群山之中,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板书设计:

《长城和运河》

长城 运河 连绵起伏 银光闪闪 曲折蜿蜒 伸向天边

81

巨龙 绸带

12.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人间奇迹 中华民族的祖先

【教学反思】

第13课 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

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教师板书:黄山。

2.简要介绍黄山。

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

82

教师板书:奇松 (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黄山松奇在哪里?)

4.徐霞客曾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节: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屹”,让学生认读。 生:“潇”和“啸”是形近字,应读一声。 生:“徐”不要只的右边。

生:“悬”不要读成“xiàn”,应读“xuán”. 生:“臂”应读“bì”不要读成“pì”。 生:“屹”应读“yì”不要读成“qǐ”。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潇洒 徐霞客 悬崖 手臂 屹立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7.指导写字。

(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生:“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83

生:“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宾、赏、舍”上面偏旁要盖住下面。

(3)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

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生:情有独钟:特别喜欢,格外喜欢

“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

生:潇洒、挺秀。 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 生:爱慕、仰慕……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4.自由读,齐读。 5.小结。 课堂作业新设计: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 chī) 潇洒(xiāo xāo) 悬崖(xuán quán) 手臂(bì pì)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ǒu yá guān guāng yù píng lóu

bīn kè xīn shǎng xíng zhuàng

三、照样子写词语。

84

例:郁郁苍苍 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例:依依不舍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例:千姿百态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 参考答案:

一、yì xiāo xuán bì

二、陡崖 观光 玉屏楼 宾客 欣赏 形状 三、高高兴兴 家家户户 堂堂正正

津津有味 落落大方 栩栩如生 四面八方 千山万水 七上八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计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教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85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课件出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生: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课件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86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课件出示: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课件出示:送客松图)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教师板书:千姿百态(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87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陡( ) 观( ) 赏( ) 崖( ) 徒( ) 现( ) 裳( ) 涯( ) 二、选词填空

屹立 挺立 矗立 耸立

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世界的东方。 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 )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 )在街旁。 4.操场四周( )着一棵棵白杨树。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 四、动动脑筋,按要求改句子。

1.缩句:送客松向山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

。 2.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改为反问句: 。 改为感叹句: 。 改为双重否定句: 。 参考答案:

一、陡峭 徒弟 观察 现在 观赏 衣裳 山崖 天涯 二、1.屹立 2.耸立 3.矗立 4.挺立 三、1.依依不舍 2.千姿百态 3.饱经风霜 四、1.送客松伸出“手臂” 。

2.反问句:黄山难道不是“天下第一奇山 ”吗? 感叹句:黄山真是“天下第一奇山”啊! 双重否定句:黄山不会不是“天下第一奇山”的。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88

迎客松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13.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教学反思】

第14课 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屐、扉”等2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以诗会友,进入主题。

1.中国是诗的国度,从牙牙学语的小孩到满头花白的老翁,谁都会吟诵韵味十足的古诗。那么,我们就来“以诗会友”!我说上半句,你们接下半句。

“春眠不觉晓”—— 生:处处闻啼鸟。 “日出江花红似火”—— 生:春来江水绿如蓝。 “竹外桃花三两枝”——

89

生:春江水暖鸭先知。 “不知细叶谁裁出”—— 生:二月春风似剪刀。

2.我们刚才吟诵的诗句都和什么有关? 生:春天。

今天,我们去宋朝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再次去领略诱人的春景。教师板书:游园不值。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中的美丽春色正等着你们去寻找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齐读) 2.谁来评一评刚才的朗读?

3.老师请来了一位朗读高手,我们来“三听其声”,听听她怎样读的?(播放朗读资源)第一遍听字音(可让学生小声跟读)第二遍听节奏(注意哪里该停顿,可用笔在本上划下来)第三遍听味道(注意哪个词读得短促,哪个词拖音稍长)

4.再次放声地练习朗读! 5.指名读,再评价。 6.认读“屐、扉”两个生字。

生:“屐”应读“jī”不要读成“zhī”。 生:“扉”应读“fēi”不要读成“fěi”。 三、品读古诗,感知诗意。

(一)知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你对他有多少了解? 2.自由朗读全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有节奏。

3.值的意思是逢、遇到的意思。不值:没有遇到。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 生:游园不值:游园却没有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 (二)抓字眼,明诗意 策略:

1.借助词意,和同桌说说诗句的意思。

2.把学习成果和大家分享,大家认真倾听,可补充,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 交流:

1.前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90

(1)生汇报:

生:应:应该。 生:怜:爱惜。

生:屐齿:古人喜欢穿的一种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二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生:印:本意指痕迹,本诗作动词用,踏坏。 生:苍苔:绿色的苔藓,丛生于人迹罕到的潮湿处。 生: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生:柴扉:柴门。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是什么意思?

生: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 (2)师补充:

A.屐齿:古人喜欢穿的皮面木底鞋叫木屐,是中国汉服的一种,后来传入日本。见过吗?底下有二齿支撑,叫屐齿。(出示图)雨天便于在泥上行走,以防滑倒。潮湿阴雨的南方,把木屐当雨鞋穿。明末清初,成为生活中的便鞋。叶绍翁穿着这样的鞋来游园,说明很悠闲呀!

B.苍苔:绿色的苔藓。(出示图)空气潮湿的时候会长出来,春雨过后也会贴着地面长出来。如背着太阳的台阶上,茂密的树丛中,潮湿的小河边,是一种生命力很旺盛的小植物。

C.柴扉:(出示图)用柴和木棍编成的门,很简陋,古人管这样的门叫“光棍”。

D.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可很长时间也没有人来开。可能是什么原因呢?

这两句诗的意思,还可以怎样说呢?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

大概是因为园主人爱惜这里的景物,不想让我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青苔吧!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齐读这一句。

2.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生汇报:

91

诗句意思: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伸出墙外来。教师板书:春色满园 (2)诗补充:

红杏:早春二月就开,是一种很美丽的花,想看看吗?(出示图) 每到早春二月,学生要进京赶考。孔子就在杏树下给学生讲学,抬头看那红红的杏花,就是给他们的希望啊!所以,红杏也是一种给人带来希望的花。 唐朝王涯禁不住赞叹: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春游曲》 叶绍翁好友陆游也爱杏花,他也这样夸赞: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叶绍翁也情不自禁地吟诵: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教师板书:赞美之情

3.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4.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古诗的意思。

5.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来游园没有遇到园主人,却遇到什么? 生:青苔和红杏。 齐读这首诗。

指导朗读:带着这份意外的喜悦读读全诗。 四、升华情感,体会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导读《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在这节课里,我们读了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也说了自己对诗的理解,你们想写点什么?(学生自由写作,老师作一定的写作指导。)

2. 我们对这首古诗已经有了这样深刻的理解,不知同学们能否背诵这首诗?(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背诵)

3.叶绍翁是游园不值,我们这次的游园值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92

屐齿(jī zhī) 柴扉(fěi fēi)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怜:①怜悯、同情 ②爱 ③爱惜 应怜屐齿印苍苔。 ( ) .2.扣:①扣除 ②击打 小扣柴扉久不开。 ( ) .三、把古诗补充完整。

《游园不值》

________屐齿印苍苔,________柴扉久不开。 春色________关不住,一枝红杏________来。

四、读古诗《游园不值》,根据诗句的意思,把诗句写在横线上。

1.轻轻地敲柴门,久久没有人来开。——________ 2.可是这满园的春色毕竟是关不住的。——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jī fēi 二、③爱惜 ②击打

三、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四、1.小扣柴扉久不开 2.春色满园关不住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春色满园 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田字格里的“宿、疏、蝶”等3个生字。 2.理解古诗,能说出古诗大意。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引入,揭题、释题

1.这节古诗文吟诵课,老师先请同学们来背上节课学的古诗《游园不值》。2.今天,我们来学习杨万里的一首诗《宿新市徐公店》。

93

3.读诗题,理解题意(板书课题) 宿:住宿,过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男子开的客店 宿新市徐公店的意思是什么?

生:诗人在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

4.杨万里在这里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二、初读古诗 ,书写生字。

1.自由读诗,借助拼音把字读准,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刚才读字的时候,你发现哪些字音,很难读准,请你带同学读一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后鼻音。)再全班齐读.

3.指名读,同学们注意听音是否读准,再指名读。 4.他们读得真好,请你们照着他的样子,读给同桌听。 5.出示生字“宿、疏、蝶”指导书写。

生:“宿”上下结构的字,宝盖要比下面宽一些。 生:“疏、蝶”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左窄右宽。 三、逐句指导,感悟意境。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1.(出示课件)小朋友,请听老师朗读,一边听一边想,通过这两行诗,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听后看图回答(老师可用手势带学生回答)。 生:篱落:就是围园子的篱笆。 生:疏疏:指围篱笆的竹棍隔得很开。 生:篱落疏疏就是讲围园子的篱笆很稀。 生:小路,诗中的“一径”指的就是一条小路。

生:未成阴:指树枝上绿叶刚刚长出来,还不茂盛,不能遮挡太阳。 教师板书:篱落 一径 枝头

3.请你把看到的景色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4.是呀,篱笆稀稀疏疏地围着园子,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儿已经落下来,枝头长出了嫩绿嫩绿的新叶。这景色真美呀!谁能来把这种美读出来呢。

94

5.指名读,根据情况由老师或朗读得好的同学带读;

指导朗读:疏疏,要读得轻;深,要读得慢来表现小路很长很长;未成阴,要重读。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男女生赛读。

6.过渡:美丽的乡村景色吸引了诗人杨万里,忽然他眼前出现了更加有趣的画面,想知道是什么吗?(边出示课件)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是什么样的画面?教师板书:儿童 黄蝶 生:是小孩子在追黄蝶。 那他们是怎么追的呢? 生:飞快地跑。

是的,诗中“急走”就是飞快地跑的意思。 整句诗的是什么意思?

生: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2.现在你就是那个小朋友,你喜欢的黄蝶就在不远处,想抓到它吗?(想)那就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们吧!

3.指名读。

指导朗读:读这句诗时,要重读“急”和“追”。 4.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男生站起来大声朗读,齐读。

师:看得出你追黄蝶跑得很快。我仿佛看到你就要追上黄蝶了。 5.小朋友捉住蝴蝶了吗? 生:没有。

6.你是从哪句诗中看出来的? 生:飞入菜花无处寻。 7.(看课件)为什么会无处寻?

生:黄蝶和油菜花都是金黄色的,地里到处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黄蝶飞进花丛中躲起来,所以没地方找到。教师板书:菜花

8.看着小朋友在这美好的春天追赶着黄蝶,诗人杨万里会是怎样的心情呢!生:高兴、喜爱。教师板书:喜爱

9.是呀,诗人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象,又看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他也不由得高兴起来,请你自己把这两句多读几遍,读出那种高兴的心情来!

95

10.请想来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再四大组比赛读。 点评:你们读得真有趣呀!我听了也高兴起来。 四、诵读古诗,表现意境。

1.过渡:老师忍不住想把整首诗读给大家听,(配乐朗读)

2.老师读得怎么样?(出示课件)谁来说一说?(有感情)是的,老师读得有轻有重,还注意了停顿,你们想不想比老师还读得好呢?请你们分小组学着老师的样子一起练习感情地朗读古诗。

(老师到各小组了解情况、并进行指导。)

3.现在谁来挑战老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老师先肯定学生的勇气,再引导学生点评。注意诗的节奏、轻重,有感情地朗读。)听后再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老师点评。

5.古人经常用歌的方式把诗唱出来。老师也给这首诗谱上了曲子,你们想听吗?老师唱诗。

6.你们想学唱这首歌吗?老师教唱诗歌。

7.指导背诵,看图背诵,引背(篱落……树头……儿童……飞入……) 10.同桌互悲互听,全班齐诵古诗。 五、激发情趣,积累古诗。

杨万里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写了很多广为传诵的古诗。课下搜集他的古诗,读给同学们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ù sù shēng shū hú dié

二、组 词。

宿( ) 疏( ) 蝶( ) 缩( ) 梳( ) 碟( ) 三、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 sù

1.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

96

2.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 )舍。 四、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追黄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参考答案:

一、住宿 生疏 蝴蝶

二、住宿 缩小 疏远 梳头 蝴蝶 碗碟 三、1. xiǔ 2. sù

四、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散学归来早

1.宋 杨万里 六 篱落 一径 树头 儿童 黄蝶 菜花 2.儿童散学归来早,飞入菜花无处寻。 板书设计: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 一径 枝头

喜爱之情

儿童 黄蝶 菜花

【教学反思】

97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课时 14.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邓、赛、丧、某、教学目标 厌、退、录、嘱、托”等9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邓小平四件与足球有关的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两课时

第15课 “超级球迷”邓小平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邓、赛、丧、某、厌、退、录、嘱、托”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教具准备:邓小平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歌曲,导入课题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

师:歌曲中所唱的人,你们知道是谁吗?你们对邓小平爷爷有多少了解?(教师课前布置任务,了解邓小平爷爷的事迹;课上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这一任务的准备情况。)

师:课件出示人物简介,图片资料。(师生共同介绍交流)

98

师:今天,就让我们学习新课《“超级球迷”邓小平》,更进一步去了解邓小平爷爷吧!教师板书课题:“超级球迷”邓小平

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超、俭、偿、廷、坛、据、锋、励、瘾”,指名读。

生:“超”应读“chāo”,不要读成“cāo”。 生:“偿、锋”是后鼻音。 生:“俭、坦、瘾”是前鼻音。

出示词语“勤工俭学、如愿以偿、百看不厌、情不自禁、殷殷期盼、深深嘱托”

指名读词。

理解词语“情不自禁”的意思。

生:情不自禁: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感,比喻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 2.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邓、赛、丧、某、厌、退、录、嘱、托” 生:“赛”下面是“贝”不是“见”。

生:“丧”的笔顺是横、竖、点、撇、横、竖提、撇、捺。 生:“厌”不要忘记里面的一点。 生:“录”下面不是“水”。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99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本课生字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的。(指导读准字音,如“惹、徐”,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超级(chāo zhāo) 勤俭(pín qín) 如愿以偿(cáng cháng) ...阿根廷(tīng tíng) 前锋(fēn fēng) 鼓励(lì qì) 球瘾(wěn yǐn) ....二、 看拼音,写词语。

qíu sài jǔ sàng mǒu gè tuì xiū

bǎi kàn bù yàn lù xià zhǔ tuō

三、把词语补充完整。

勤( )俭( ) ( )愿( )偿 百( )不( ) 情( )自( ) 殷殷( )( ) 深深( )( ) 参考答案:

一、chāo qín cháng ting fēng lì yǐn 二、球赛 沮丧 某个 退休 百看不厌 录下 嘱托 三、勤工俭学 如愿以偿 百看不厌 情不自禁 殷殷期盼 深深嘱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邓小平心系祖国未来的伟大情怀。 3. 了解邓小平四件与足球有关的事情。 课前准备:

有关邓小平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00

一、回顾所学,展示技能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请每位学生学生说说你的体育爱好有什么? 生:我喜欢足球。 生:我喜欢篮球。 ……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这是邓小平爷爷说的话。“生平”说明了什么?“生平”是一个人生活的整个过程;一辈子的意思。这个词点明了题目中的 “超级球迷”。

生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

2.学习2-5自然段。

(1)“勤工俭学”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在学习期间参加劳动。说明邓小平爷爷生活条件差,但是很勤劳。教师板书:勤工俭学

生默读课文。 学生交流。

(2)没有钱,看球赛他是怎样做的呢?

“把衣服当了换钱,不就行了吗?”这是一个反问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衣服当了换钱,就行了。就有钱买票了,买了票就能够看足球比赛了。这句哈中充分的说明了邓小平对足球的喜爱。教师板书:衣服换钱 看球赛

学生朗读课文。 指名读。

指导朗读:语速稍缓,反问句读降调。

(3)课件出示“新中国成立后,小平爷爷是北京先农坛体育场的常客。”作者从哪一方面介绍说明的?

(通过国家足球队前锋的回忆表明邓小平对足球的喜爱。)教师板书:常客 指名读。

(4)课件出示“小平爷爷对足球比赛百看不厌。”“百看不厌”说明了小平爷爷对足球的喜爱。教师板书:百看不厌

101

你从“情不自禁”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体会到邓小平爷爷对足球的由衷喜爱。即使是对球员的鼓励也是处于一种下意识的动作,并不是可以装出来的。这个词再次表明了他对足球的喜爱。)

(5)小平爷爷退了休对足球比赛更着迷了,从课文哪个词最能体现出来? 生:一场不落。一时看不了的请人录下来。教师板书:一场不落

(看足球看的就是一个过程。提前知道了结果再看就没有意思了。所以邓小平爷爷嘱咐工作人员不要提起啊告诉他结果,他要享受看的过程中的快乐。这也是一个标准的球迷对看世界杯的态度。这里从邓爷爷看足球比赛的态度入手说明了邓爷爷对足球的喜爱。)

学生朗读课文。 3.学习最后一段。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你体会到了什么?

(“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中体会到了老人对祖国足球事业的殷切期望与嘱托。)教师板书:喜欢足球 心系祖国

最后一自然段和上文的哪一自然段相照应。文章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最后一自然段和上文的第三自然段相照应。这样写的目的是不但证明邓小平爷爷是一个超级球迷而且让读者体会到邓小平爷爷的良苦用心。

练习感情朗读。 指名读。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你自己或周围的人也会对什么入迷吗?想象哪件事最能表现“入迷”,用一段话写下来。 四、布置作业

日记:我最喜欢的体育运动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dèng yé ye bǐ sài sàng shī

tǎo yàn hòu tuì lù yīn dīng zhǔ

102

二、组 词。

赛( ) 退( ) 录( ) 托( ) 塞( ) 腿( ) 寻( ) 吒( ) 三、多音字组词。

dāng( ) zhā( ) là ( ) 当 扎 落 dàng( ) zhá( ) luò ( ) 四、选词填空。

忽然 突然

1. 某个星期天,( )听到外边嚷嚷“邓小平来了”,他心里想,今天先农坛体育场没有比赛呀!

2.这个消息来得很( ),大家措手不及。

参考答案:

一、邓爷爷 比赛 丧失 讨厌 后退 录音 叮嘱 二、比赛 堵塞 退下 长腿 录音 寻找 托起 哪吒 三、

dāng( 当然) zhā(扎手) là (落下 ) 当 扎 落 dàng(上当) zhá(马扎) luò (落后 ) 板书设计:

《“超级球迷”邓小平》

勤工俭学 衣服换钱 看球赛 常客

喜欢足球 心系祖国

百看不厌 一场不落

【教学反思】

103

15.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龄、樟、稠、衍、制、崇、瞻”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庆、庭、劝、搬、孙、寄、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具、质”等8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体现以读为主的原则,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 引导学生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它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高贵品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6课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龄、樟、稠、衍、制、崇、瞻”等7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庆、庭、劝、搬、孙、寄、具、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教具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谈话引入。

1.(课件出示樟树图片)阳春三月,百花争艳,树木葱茸,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两棵树上。

知道这是两棵什么树吗?

生:樟树。教师板书:樟树。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这两棵就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课件出示)

2.师边板书边解说:注意“龄”字,左半边是个牙齿的齿字,因为从牙齿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注意“龄”的读音。教师板书:宋庆龄。齐读

104

3.板书:故居,“故居”什么意思? 4.看图:这白色的屋子就是宋庆龄的故居。 5.看图:这就是宋庆龄。

(1)你了解宋庆龄么?师生交流。

(2)揭示资料(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3)师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全世界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的一生是革命的医生、爱国的一生。她坚贞不屈、一身正气,她勇敢顽强、英勇奋斗,她百折不挠、无私无畏。她以她的人格魅力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热爱。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与宋庆龄有关。完成课题板书:的 齐读课题。

6.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7.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什么样子?作者为什么要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和宋庆龄有何关系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帮助学生正音:课件出示“龄、樟、稠、衍、制、崇、瞻” A读生字新词,卡片出示。

B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余学生认真听好,听他们读得怎样? C评价、纠正。

3.默读课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它们分别讲了什么,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4.交流:(两棵樟树,外形、特点、高贵之处) 5.根据这三个内容,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内容。 (1—3)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樟树。

(4—5)樟树的外形,生长特点及它永久保持拒虫香气的高贵之处。 (6)人们爱在樟树前留影纪念。 6.师总结初步感知的课文内容。 三、记忆字形,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庆、庭、劝、搬、孙、寄、具、质” 指导书写。

105

生:“搬”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在左边,书写时左窄右宽。

生:“庆、庭、质”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撇要长一些。 生:“寄、具”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生:“劝”左右所占比例差不多。 2. 学生描红。 三、自读课文, 初步感知。 1.出示自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画出生词,圈出生字。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3)通读每个自然段。

(4)在不理解的词句下面打上“?”。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教师进行巡视,及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抽读词语卡片。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师生共同纠正字音。 (3)交流学会的词语。

(4)指名说说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一般内容可让学生自行讨论解决,重点词句在细读课文时解决。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 ( ) 年龄 樟树 黏稠 繁衍 崇拜 .....二、看拼音,写词语。

qìng zhù tíng yuàn quàn shuō bān jiā

jì shēng zǐ sūn jiā jù qì zhì

106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然--( ) 崇敬--( ) 高贵--( ) 稠密--( ) 永久--( ) 粗壮--( )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 )季( )青 繁衍( )( ) 养( )育( ) 蓬蓬( )( ) 参考答案:

一、líng zhāng chóu yǎn chóng

二、庆祝 庭院 劝说 搬家 寄生 子孙 家具 气质 三、依然 尊敬 尊贵 茂密 永远 强壮

四、四季常青 繁衍后代 养儿育女 蓬蓬勃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樟树的可贵之处,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课前准备:

图片、搜集宋庆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两棵树。 出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宋庆龄故居的两棵樟树。

2.这是上海宋庆龄故居里的两棵樟树,当周恩来劝宋庆龄同志搬家时。宋庆龄不肯,因为她--“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生:宋庆龄非常喜爱这两棵樟树。

你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红笔标注“舍不得” )指导朗读

4.那么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呢,宋庆龄会如此的喜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学生齐读课题。)

107

二、读一读,感受樟树外形美

1.是怎样的两棵樟树,让宋庆龄如此的不舍呢?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这两棵樟树。

2.出示第四自然段,学生自由读,找出一个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屏示第4小节。

(读后交流)“蓬蓬勃勃”

(屏示: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教师板书:生长特点:蓬蓬勃勃 什么叫蓬蓬勃勃啊?

生:生命力非常强、长得很茂盛、很繁荣、很旺盛的意思。

这段话中哪些地方反映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让我们再读课文(读后组织交流) A从“樟树不高,但它的枝干粗壮,而且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这一句看出樟树的蓬蓬勃勃。

师: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 “枝繁叶茂”。)

(从“枝干不仅伸向四面八方,而且伸得远远的”这一句,可以看出枝干多,而且长得粗壮。)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句子吗?(指名读、齐读)

B“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这一句中,“稠密”是说叶子又多又密,“绿 得发亮”,说明叶子长得好,只有叶子长得好,才能发亮。 师:多美的树叶。女生一起把它的美读出来。 女生深情朗读:稠密的树叶绿得发亮。

C “樟树四季常青,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 勃”中的“四季常青”这一个词看出樟树的生命力非常强。

师: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还有哪个关联词也说明它生命力顽强呢?(“无论……总是……”)

师引读:是啊,无论 ,它们总是 。

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呀,它还会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条件下总是那么 蓬蓬勃勃呢?让我们想象一下,同桌交流彼此的看法。 出示句式:

无论 ,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学生练说。

108

多么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第四自然段) 如此蓬蓬勃勃的樟树,难怪宋庆龄这样的舍不得它。 三、比一比,品味樟树内在美

1.这两棵樟树除了长得的蓬蓬勃勃外,还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在这一段中找找答案 (这樟树还具有可贵之处。) 你能说说樟树的可贵之处在哪里?

(课件出示:这是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教师板书:拒虫香气,永久保持

②这种拒虫的香气可以永久保持,到底久到什么程度? (即使……也……) (只要……就……)

师引读:(师)这木质存在一年,(生)虫类就怕它一年。 (师)这木质存在十年,(生)虫类就怕它十年。 (师)这木质存在一百年,(生)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师:这个香味保持得也算够久的了!

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展现出,这是樟树独有的品格的呢? (与其它树木比较)

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怪不得宋庆龄那么不舍得它们。 4.文章读到这里,我们了解了 屏示:这是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的两棵樟树。

这是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师:这还是--

这是宋庆龄故居里蓬蓬勃勃、具有拒虫香气且永久保持的两棵樟树。 5.指导背诵。

四、品一品,感悟人树相同处

1.宋庆龄的故居有很多东西,为什么作者只写了这两棵樟树呢?宋庆龄跟这两棵樟树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或是说,宋庆龄根这两棵樟树有什么共通之处呢?

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关于宋庆龄的小知识和故事(抽屉中取出)

109

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同桌可以讨论讨论 你读懂宋庆龄和樟树究竟有哪些共通之处了吗? 学生说说,宋庆龄与樟树的关系。

老师还为同学们搜集到一些外国友人对宋庆龄的评价(课件出示)学生自读 师:这就是宋庆龄!

她的声名,不仅在中国地大地上传播,而且香飘过洋,她的品德像樟树一样飘洒着永远的芳香!

(课件出示:她的美德就像樟树一样四季常青,芳香四溢,播洒在人们的心间!)

齐读。

2.透过这两棵樟树,人们仿佛就看到--宋庆龄 当我来到宋庆龄的故居,站在这两棵樟树下,我 。 写话,指名读。

3.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春夏秋冬,一起走过风风雨雨。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化身红烛的老师,化身青松的陈毅爷爷,这樟树就是宋庆龄的化身,在它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宋庆龄的影子。作者写樟树,其实就是在写宋庆龄;作者赞美樟树,其实就是为了赞美宋庆龄。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借物喻人”。教师板书:借物喻人

4.说说人们为什么总爱在宋庆龄故居前的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教师板书:崇敬 怀念

(因为樟树不仅长势蓬蓬勃勃,具有拒虫的香气;而且更因为宋庆龄也像樟树那样,一身正气,令敌人畏惧,人们为了表达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总爱在樟树下留影纪念) 五、布置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深入地了解她身上所体现的那种樟树精神。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guó qìng jiā tíng guī quàn bān dòng

110

yóu jì jù bèi zhì dì ér sūn

二、组 词。

庆( ) 庭( ) 具( ) 孙( ) 庄( ) 挺( ) 俱( ) 妙( ) 三、 写含有数字的成语。 例:四面八方

( ) ( ) ( ) 四、用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造句。

1.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它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国庆 家庭 规劝 搬动 邮寄 具备 质地 儿孙 二、庆祝 端庄 家庭 挺住 具备 俱全 子孙 奥妙 三、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四、1.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妈妈总是去上班。

2.只要明天不下雨,我们就去爬山。 板书设计: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崇敬 怀念)

生长特点:蓬蓬勃勃

借物喻人:拒虫香气 永久保持

【教学反思】

111

第17课 虎门销烟

16.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总 目 标 要 求 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 17.、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教学目标 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中销烟的经过。 教学难点 学习第三自然段,理解虎门销烟的经过,能想象画面。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虎门销烟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影片倒入,激发兴趣。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鸦片战争》)我们观看了《鸦片战争》,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谈论。)

2.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自由发言,说出理由,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3.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少穆,福建侯官(今福州)人。1838年他在湖广总督任上,颁布六条禁烟章程,实行禁烟,并上书道光帝痛陈鸦片之害,主张禁烟。12月,道光帝任命他为钦差大臣,次年3月到广州查禁鸦片,惩办鸦片贩子,迫使

112

外国鸦片商交出鸦片近两万箱,在虎门当众销毁。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由于林则徐备战认真,防守严密,英军在广东未能得逞,于是北上占定海,犯大沽。清政府把英军的侵略归罪于林则徐。10月林则徐被革职,不久被发配x疆,垦辟农田。1849年因病返籍。1850年受任钦差大臣,往广西镇压农民起义,途中病逝于广东普宁。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不愧是一位民族英雄。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发生在1839年6月3日的一件事情。教师板书:虎门销烟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本课的生词,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出示生字:“销、沸、盐、缴、毁、彻、咆、哮、欺、侮” 指名读、齐读。教师正音。 (2)出示词语。

销烟 沸腾 盐巴 收缴 销毁 响彻 咆哮 欺侮 指名读词。

(3)理解词语“水泄不通”的意思。

生:水泄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像连水都不能泄出。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书写指导。课件出示生字:“历、史、值、宽、阔、搭、官、斤、沉” 生:“宽”下面是“见”不是“贝”。

生:“值、搭、沉”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史”撇捺要舒展。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整体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

思考: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事情的大致经过怎样? (2)读后讨论上述思考题。

113

(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滩监督销毁了近两万箱鸦片。)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一下课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学生默读后思考、交流:

第一段:(1)写了虎门销烟的时间; 第二段:(2-5)虎门销烟的经过;

第三段:(6)交待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为加点字去掉不正确的读音。

销.烟(xiāo qiāo) 沸.腾(fēi fèi) 盐.巴(yán xián) 收缴.(jiāo jiǎo) 毁.(huǐ hiǔ) 彻.底(chè cè) 咆.哮(páo báo) 欺侮.(wǔ rǔ) 二、 看拼音,写词语。

lì shǐ zhí dé kuān kuò dā qǐ

guān yuán yī jīn chén zhòng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激动—( ) 沉重—( ) 欺侮—( ) 装点—( ) 水泄不通—( )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一个写一句话。

( )( )林立 ( )( )轰鸣 嚣( )( )焰 水泄( )( ) ( )千( )万 群情( )( ) 参考答案:

一、xiāo fèi yán jiǎo huǐ chè páo wǔ 二、历史 值得 宽阔 搭起 官员 一斤 沉重 三、兴奋 繁重 侮辱 装扮 人山人海

四、彩旗林立 礼炮轰鸣 嚣张气焰 水泄不通 成千上万 群青沸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114

2.读懂课文,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课前准备:

虎门销烟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播放录象(鸦片的危害)

想一想:看了这段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

提示: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容忍鸦片?(或提示:看了录象,我想说 。) 生:看了录像,我想说“鸦片毒害中国人民,我们不能容忍鸦片”。 2.小结

鸦片是一种强烈的麻醉剂,毒性很大,上瘾就不易戒除。外国侵略者把鸦片贩卖到中国来,这不仅侵蚀着我们中国百姓健壮的身体,使他们无精打采,意志萎靡,做工种地的丧失劳动力,当兵的失去战斗力,还使我们中国的白银、黄金源源不断地流向侵略者。因此,我们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弱,从而成为外国侵略者刀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但是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林则徐在政府支持下,突破重重压力,到虎门销烟来了。

3.指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感悟销烟。

1.思考: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虎门销烟是怎样的事件? 生:值得纪念、壮举。

2.你是从哪些语句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壮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必要时与同桌交流一下。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相应的段落学习。)

3.读第1和第6自然段: 感悟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壮举”的意思。

三、品读感悟,感受销烟。 (一)精读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师范读(课件出示相关画面),你觉得哪些人引起了你的注意?

生: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文武官员、外国商人。

115

(2)读着这些词语你有什么感受? (观看的人多而广,体现出场面的壮观。)教师板书:人多而广

(3)哪个词体现了人多?(水泄不通)教师板书:水泄不通

(4)谁能通过你的朗读把人多、人广传达给大家?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你还感受到什么?(仪式隆重、人群兴奋,也体现出场面的壮观。) 教师板书:仪式隆重

(6)哪些词体现了仪式隆重?(彩旗林立、礼炮轰鸣)教师板书:彩旗林立 (7)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人们很兴奋? 2.深入学习第3自然段:

(1)在销烟的过程中,不知你们发现没有,有一群人,他们不仅是虎门销烟的观看者,更是参与者。他们是谁?(课件出示民工销烟图)

(2)他们是怎样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的? 默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老师觉得民工所做的几个动作,其实都是在倒,可书上为什么用了“撒”“抛”“倒”几个不同的词呢?能交换位置吗? (体会用词的准确和此时人们对鸦片的憎恨之情) 教师板书:撒盐巴 抛鸦片 倒石灰

(4)自读描写民工销烟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民工是怎样销烟的。 (5)教师引读。 (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 这样的销烟方法多么简易、独特,多么有效啊!)

(6)(课件播放销烟过程)看,民工们正在销毁这些害人的鸦片呢 ! (7)齐读第3自然段。 3.在生成中引导,引导中深入。 (1)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来销烟吗?

生:用火烧、直接投入大海……

(2)你觉得这些办法好吗? 再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如果这样快的销毁了,就不能沉重打击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了。就是要他们看见自己的鸦片一点点销毁而心痛。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而且,这也表明我们的决心。)

4.以读代讲第4、5自然段。

116

(1)引读,读出人们兴奋的心情 。

(2)过渡:是呀,被鸦片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中国群众是那样兴奋。 (3)引导学生质疑:再看看这些观看的人,你们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那些文武官员有的可能高兴,但有的一定很担心。 外国商人是贩卖鸦片的,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看呢?)

(4)哪些词语体现了这次销的数量多? 生:持续23天、200多万斤。 (5)这些外国商人会怎样想?

(6)过渡:是呀,林则徐明知道外国商人会恨他入骨,为什么还要请他们来观看销烟呢?

四、再品课文,体会意义。

1.再讲读课文6自然段,认识并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根据学生的回答,切入第6自然段的学习。 (1)齐读,交流体会。

(2)林则徐这样做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我们深情地将第6自然段朗读一遍。教师板书:意义深远: 不可欺侮 2.课堂小结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粉碎了外国侵略者的美梦,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也给了那些醉生梦死、意志薄弱的“烟”鬼一记响亮的耳光,鸦片的罪恶实在是太大了!回忆过去,看看今天,你还想说点什么?

2.可令人心痛的是,时隔一百六十多年后的今天,仍有许多人在造毒、贩毒、吸毒,请看图片。 (课件逐一映示禁毒宣传图片,给学生以教育。)

3.总结:毒品就像洪水猛兽,摧残着人的身体,腐蚀着人的精神,全世界的人们应该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除毒品,还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宁,让我们的生活到处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时间,学生齐读。) 六、布置作业。

故事复述讲给同学、爸爸、妈妈听。 课堂作业新设计:

117

一、给多音字组词。

zhòng( ) dàn ( ) 重 担

chóng( ) dān ( )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难闻的( ) 咆哮的( ) 害人的( ) 嚣张的( ) 宽阔的( ) 古老的( ) 三、选词填空。

持续 继续 陆续

1.下课了,同学们(陆续)走出了教室。

2.我军(持续)战斗了三天三夜,终于取得了胜利。 3.他休息片刻,又(继续)思考起来。 四、关联词语我会选。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 就…… 不是……而是…… 不仅……而且……

1.你们( )违犯天朝禁令,走私鸦片,( )会自投罗网。 2.他( )聪明,( )学习部刻苦。

3. 从她眼里表现出来的,( )愤怒,( )悲哀。 4. ( )知识的海洋是漫无边际的,( )学习是无止境的。 5.这一壮举,( )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参考答案:

一、重量 重叠 担子 担当

二、气味 大海 鸦片 气焰 海滩 虎门 三、1.陆续 2.持续 3.继续

四、1.如果……就…… 2.虽然……但是…… 3.不是……而是…… 4.因为……所以…… 5.不仅……而且…… 板书设计:

人多而广: 水泄不通

118

仪式隆重: 彩旗林立

18.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沼、覆、庞、粱、型、畏、戚、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谜”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约、亿、茂、剑、展、脑、短、齿、卵、尚”等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教学难点 性 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虎门销烟》 (壮举)

销毁数量多:23天 200多万斤 意义深远: 不可欺侮

【教学反思】

119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8课 恐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沼、覆、庞、粱、型、畏、戚、谜”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约、亿、茂、剑、展、脑、短、齿、卵、尚”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恐龙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介绍了一种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的动物。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

生:恐龙。教师板书:恐龙 学生齐读。 2.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知道些什么? 3.质疑,交流。

(1)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2)恐龙吃什么?

(3)恐龙是怎样繁育后代的? (4)恐龙为什么灭绝了? 二、初读指导,检查自学

1.学生初读课文。

2.检查预习。出示生字卡片“沼、覆、庞、粱、型、畏、戚、谜”。 指名读,教师订正。(“型”,后鼻音。)

3.指名读,竞赛读。

4.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这些词语。课件出示“漫游 轻型 神秘 锋利 消失 庞然大物 望而生畏 展翅高飞”

生: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生: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生:神秘:高深莫测。使琢磨不透的。本课是指恐龙的突然消失,使人弄不明白其中的奥秘是一个不解之迷。

生:锋利:本课形容霸王龙的牙齿非常尖锐,很容易刺入别的动物。

120

生:消失:逐渐地减少以至没有。

生:庞然大物:外表上庞大的东西。本课形容雷龙的形体很大。 生:望而生畏:畏,害怕。看到了就害怕。 生:展翅高飞:张开翅膀高高地飞翔。

5.自由交流,老师相机点拨。

6.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约、亿、茂、剑、展、脑、短、齿、卵、尚” 生:“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

生:“约、亿、脑、短”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茂”下面是“戊”不是“戍”。 7.用钢笔描红。 8.齐读生字词。

9.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自评,学生互评。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2.交流,老师总结。 (1)恐龙生活的年代及数量。 (2)恐龙的种类及形态。 (3)恐龙的亲戚。 (4)恐龙吃什么。 (5)恐龙如何繁育后代。

(6)恐龙神秘消失为人类留下了一个谜团。 3.试着分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沼泽(zhāo zhǎo)覆盖(fū fù)谜团(mí mǐ)庞然读物(páng lóng) ....二、看拼音,写词语。

dà yuē mào shèng bǎo jiàn zhǎn lǎn

nǎo dai yá chǐ luǎn shēng

121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森林 ( )的世界 ( )的声响 ( )的尾巴 ( )的牙齿 ( )的恐龙 参考答案:

一、zhǎo fù mí páng

二、大约 茂盛 宝剑 展览 脑袋 牙齿 卵生 三、(茂密)的森林 (神秘)的世界

(巨大)的声响 (长长)的尾巴 (锋利)的牙齿 (望而生畏)的恐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课前准备:

有关恐龙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到大约两亿年前地球曾经被一种强大的爬行动物所主宰,它们就是——(学生答恐龙)。虽然它们在六千五百万年以前就突然消亡,我们再也看不到它们的样子了吗?现在的科技是如此的发达,科学家们已经复制出了恐龙时代的场景。我们一起打开时光隧道去看一看。 (播放课件第一部分恐龙世界)

其实我们刚刚所看到的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中所描述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将它朗读一下。

二、品读感悟,了解恐龙

(一)学习第2.3自然段

1.恐龙时代漫步于世界各地的恐龙种类和形态各是怎样的? 生:种类多。

生:形态千奇百怪。教师板书:种类:多,形态:千奇百怪

2.种类又是如何多呢?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第2到第5小节,在他朗读的

122

同时其它同学就认真地从书上找出所介绍的龙的名称,并在名称下划横线。

(一位同学朗读,其余同学从书本上找出恐龙的名称。)

3.你们都从书本上找出了哪些恐龙的名字?(请一位同学来回答) 生:雷龙、剑龙、三角龙、梁龙、翼龙、鱼龙、霸王龙。

4.这些恐龙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一种?找出来放声读,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5.学生交流。

雷龙:大象在我们的眼中是很大的动物,雷龙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真是个庞然大物。把雷龙和我们熟悉的大象相比较的说明方法就叫作比较。说雷龙走路发出的声音就像雷鸣的说明方法叫打比方。(指名读,让大家感受到雷龙又重又大。)

梁龙:梁龙……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说梁龙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这种用数字来说明的方法就叫列数字。(齐读,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梁龙很长。)

剑龙:指名上台介绍,你对他的介绍满意吗?

三角龙:想象它的样子,三角龙的脸我们看了都感到非常害怕,这就是——望而生畏。

鱼龙:和海豚相比较。

翼龙:刚才我们看到翼龙飞得很轻巧,就像一架轻型飞机,这里就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6.课文用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使我们对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外,你还知道哪些恐龙?

7.小结: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难怪课文第2自然段第一句就说: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的第2、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恐龙吃些什么呢?在课文中找一找,哪一个自然段能告诉你答案? 2.读读第4自然段,看看哪些恐龙吃植物?哪些恐龙食肉? 3.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食物:吃植物、食肉

4.霸王龙真有这么凶猛吗?我们来看一个片段。(多媒体显示。) 指导读(男生读),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它的凶猛。 (三)学习第5自然段

123

1.课文除了介绍恐龙的种类和吃食特点,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生:恐龙是卵生的。教师板书:繁殖:卵生 2.女生读第5自然段。

3.看来这些大恐龙都是称职的爸爸妈妈,它们都能细心照料自己的小宝宝。 (四)学习第6自然段

恐龙这种神奇的动物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多年,可是大约在6500万年以前,这些恐龙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你们所讲的原因都只是猜测,恐龙灭绝到底是什么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但是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能解开这个谜。说不定解开这个谜的,就是我们班的某位同学。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如果现在有技术可以使恐龙复活,你愿意吗?为什么?

恐龙的世界虽然神秘,但是凭借着我们人类的智慧,这些秘密终会揭开,而解开它们,要靠今天的你们今后的探索。

2.还有许多同学要交流,那下次班会课我们就开展“恐龙知识知多少”的活动,到时候看哪个同学知道得最多。 四、布置作业

搜集恐龙的知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亿( ) 剑( ) 脑( ) 卵( ) 忆( ) 捡( ) 恼( ) 迎( ) 二、仿照例子写一写。 例:千奇百怪

( )( )( )( ) 三、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那时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整个世界。 ..

。 2.翼龙身体两侧长着翅膀,展翅高飞时,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轻型飞机。 .. 。 参考答案:

一、一亿 记忆 宝剑 捡起 头脑 恼怒 产卵 欢迎

124

二、九牛一毛 七上八下 四分五裂

总 目 标 要 求 19.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磊、勘、秃、刨”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探、趴、读、痕、波、浪、壳、昆、煤、炭”等10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教学重点 通过赏析课文第五、七、九、十一自然段解决“为什么叫石头书”这个问题。 三、1.这是去郊区漫游的最好季节。

2.飞行员叔叔驾驶着银鹰在天空翱翔。 板书设计:

《恐龙》

种类 多 形态 千奇百怪 食物 食草、食肉 繁殖 卵生 【教学反思】

125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石头书指的是什么。领悟对话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9课 石头书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磊、勘、秃、刨”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探、趴、读、痕、波、浪、壳、昆、煤、炭”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孩子特别喜欢书,回忆一下,你都读过哪些书?(生说) 师:谁能简单介绍一下读书的作用? 生:丰富知识。

师:老师要告诉大家:读书只是学习知识的途径之一,你知道吗,大自然也是一本书,只要我们善于探索观察,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老师给大家带了几张图片,这是什么?

生:石头。

师:你可别小看了这些石头,他们隐藏着无穷的奥秘。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探索石头中的奥秘。教师板书:石头书

师:当你看到“石头书”三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根据课题,脑海中出现了这么多的问题,真好!大家都想很快找到答案,一直把问题都弄明白为止,对吗?

师:问个明白,探个究竟,这就叫“刨根问底”,那么就让我们轻轻找开书,到课文中去刨根问底吧!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默读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不读破句。

2.读后思考:用“ ”划出川川和磊磊向叔叔问了几个问题,并用①②等标上次序;用“﹏”划出叔叔是怎么回答的。

小组讨论交流自读课文的收获。

126

3.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5.弄清脉络,出示思考题: 根据下面的意思,对照课文想一想,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说了这些意思。

(1)川川和磊磊发现一位勘探队员趴在石头上看着什么,感到好奇。 (2)勘探队员叔叔的介绍使川川和磊磊理解了石头书的含义,了解了有关化石的知识。

(3)川川和磊磊很高兴,也想读这本书。 三、记忆生字,检查自学。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不了解的词语。 (2)会读会写生字词。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勘探 好奇 矿物 聚精会神 化石 贝壳 煤炭 地壳 刨根问底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认读生字“磊、勘、秃、刨”,让学生逐个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2)指名解释词语:“聚精会神、刨根问底、勘探” 生:聚精会神: 生:刨根问底: 生:勘探: (3)齐读生字词。

(4)指导书写生字:课件出示生字“探、趴、读、痕、波、浪、壳、昆、煤、炭”。

生:“探、趴、读、波、浪、煤”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偏旁都是在左边,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痕”是半包围结构,里面是“良”去掉上面一点。 生:“壳”是上下结构,上面不是“土”是“士”。 生:“昆”书写时上紧下宽。 (5)描红临写。教师指导。

127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找朋友。

lěi kān tū páo

秃 刨 磊 勘 二、 看拼音,写词语。

kān tàn pā xià dú shū yǔ hén

bō làng bèi ké kūn chóng méi tàn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奇怪—( ) 刨根问底—( ) 聚精会神—( ) 四、填上适当的量词。

一( )石头 一( )书 一( )队员册 一( )密林 一( )小鱼 一( )高山 一、lěi—磊 kān—勘 tū—秃 páo—刨

二、勘探 趴下 读书 雨痕 波浪 贝壳 昆虫 煤炭 三、好奇 寻根究底 全神贯注 四、块 册 个 片 条 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理解石头书的含义,了解有关化石的知识。

2.培养学生对周围感兴趣的事物刨根究底,乐于探究,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一块小石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28

1.师: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课文,知道了两个好奇的孩子向叔叔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是哪些?请大家把它画出来来。

2.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圈圈画画,找出四个问题分别是:哪里有书呀?这书上有字吗?这书上有画吗?看懂了这些又有什么作用呢?

3.师:这两个小朋友一连串提出了四个问题,看来他们非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了。你们能用一个文中的词语来形容这两个小朋友吗? 可以用“刨根问底”来形容。

4.你们想刨根问底吗?

过渡: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只要认真地读课文。 二、刨根问底,理解石头书

1.指名说。我们一起来读读。像他们这样不断追问,直到把问题弄明白为止,用文中的一个词就叫——刨根问底。教师板书:刨根问底。学习就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为什么说石头就像一本书?你知道了吗?再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能找出几点理由(用波浪线圈画出关键词句)。

2.交流:你找到石头像书的第一个理由是—— A 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这就是一层又一层的石头,就像书——教师板书:形似书

B 石头书上有字 教师板书:字

①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用直线画出石头书上的字。 ②认识:雨痕、波痕。 ③认识:矿物,关注省略号。

石头中蕴含的矿物种类丰富,神奇美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C 石头书中不仅有神奇的字,还有美丽的画(教师板书:画) ①(课件出示化石图)你知道什么叫化石吗?

交流。出示:化石是古代生物死后,其遗体或遗迹被埋藏在地层里,经长期的石化作用,变成了像“石头”状的东西。

师述:老师今天带了一块珍贵的三叶虫的化石,想不想看一看?它来自5.6亿年前,一亿年就是一万万年,5.6亿年前,就是五万万六千万年前。谁想触摸一下这古老的化石?你看,这么一块小小的石头,却能告诉我们在5.6亿年前就生活着三叶虫!

129

②那么这些化石(课件出示图片)能告诉我们什么秘密呢?自由读11小节。 ③经历了这么长时间,叔叔是怎么知道这些变化的?让我们通过图片看一看这个地方变化的过程。指名推断。

教师小结:补充“沧海桑田”。这一切都是石头书上的字和画告诉我们的。 D 读懂了石头书上的字和画,了解了地质变化,对我们还有哪些帮助? ①指名读第13节。

交流:这里的省略号告诉我们——

②总结:化石就像书一样,不仅因为外形相似,更因为它有字、有画,而这字画就像我们的课本一样,给我们——!教师板书:有学问

3.小结:一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竟然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这里有两个问题想让大家在课后继续刨根问底:

是不是所有石头都是书? 是不是只有石头才是书? 4.指名朗读课文。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领悟对话写法,尝试小练笔。

1.同学们,《石头书》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刨根问底的地方:这篇文章一共有多少小节?这么多小节,除了第一小节,其他都是——对话。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清楚,使我们和文中的川川、磊磊一样“刨”到了很多学问。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写好对话。

欣赏课文对话片段: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一般来说,提示语有这么几种情况。位置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写对话时,不仅要灵活变化提示语的位置,还要关注内容,根据人物的特点,加上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

3.小练笔: 晚上回到家以后:

川川 地说:“今天我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hǎo ( ) qiào( ) zàng ( ) chǔ( )

130

好 壳 藏 处

hào ( ) ké ( ) cáng ( ) chù ( ) 二、组词。

探( ) 趴( ) 痕( ) 浪( ) 深( ) 扒( ) 很( ) 狼( ) 三、请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

1.磊磊问 这书上有画吗

2.叔叔 您在看什么呀 川川好奇地问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请改为陈述 句) 。 2.石头书里的学问还真不少呢。 (请改为反问句)

? 参考答案: 一、

hǎo (好人) qiào(地壳) zàng (宝藏) chǔ( 处理 ) 好 壳 藏 处 hào (爱好) ké(外壳) cáng (珍藏) chù (好处 )

二、探索 深水 趴下 扒开 痕迹 很好 波浪 野狼 三、1.:“ ?” 2. “ , ?” 。

四、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本厚厚的书。

2.难道石头书里的学问不多吗? 板书设计:

《石头书》

形相似

刨根问底 有字、画

有学问 【教学反思】

131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目标 20.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怒、避、吼、暴、嘲、兽、堤、坝、懒”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盯、监、厉、哼、甩、掉、泄、迅、速”等9个生字。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气象卫星的作用。 3.情感目标:继续训练学生归纳整理段意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气象卫星的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气象卫星的作用。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20课 跟踪台风的卫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怒、避、吼、暴、嘲、兽、堤、坝、懒”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盯、监、厉、哼、甩、掉、泄、迅、速”等9个生字。会用“谈笑风生”造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气象卫星的作用。

132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跟踪指名正音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教师板书:台风——卫星 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 生:卫星跟踪台风 生:跟踪台风的卫星

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生字卡片“怒、避、吼、暴、嘲、兽、堤、坝、懒”自由大声朗读。 3.出示词语,指名读。 出示:

盯住 监视 设在 避进 厉害 撑牢 嘲笑 惊慌 泄气 懒洋洋 狂怒 狂暴 疯狂 怒吼声

有这么多人想读啊?那就请一列小火车领着大家读。(开火车领读)

4.解释词语。“厉害、监视、谈笑风生” 生: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 生:监视:从旁严密注视、观察。

生:谈笑风生:谈话谈得高兴而且有风趣。 5.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盯、监、厉、哼、甩、掉、泄、迅、速”,学生边认读边观察字形。

2.交流记忆字形的方法。(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形的?) 3.指名说说哪些字在书写时要注意?

生:“盯、哼、掉、泄”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133

生:“监”下面的“皿”要拖住上面。 生:“厉”里面是“万”不是“刀”。 生:“甩”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 4.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三、再读课文,初步理解

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标出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台风睡醒了,冲着盯着他的小星星嚷了起来。 第2自然段:小星星告诉台风自己是第三代气象卫星。 第3自然段:台风狂怒地冲气象卫星嚷着,告诉他自己的厉害。 第4自然段:台风向气象卫星冲去。 第5自然段:台风向大海深处奔去。 第6自然段:台风向城市冲去。

第7自然段:气象卫星向人们报告台风的行踪。

第8自然段:台风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气象卫星紧紧地跟着。 4.师生评议。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 ) ( ) 愤怒 避进 嘲笑 懒洋洋 巨兽 .....二、 看拼音,写词语。

dīng zhù jiān shì lì hài shuǎi diào

xiè qì xùn sù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大—( ) 直—( ) 白—( )

134

热—( ) 新—( ) 晴—( ) 参考答案:

一、nù bì cháo lǎn shòu

二、盯住 监视 厉害 甩掉 泄气 迅速 三、大—(小) 直—(弯) 白—(黑) 热—(冷) 新—(旧) 晴—(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熟练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气象卫星的作用。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气象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2.同学们讨论,交流。 3.学生汇报。

生:气象卫星时刻跟踪台风,监视台风,直到台风消失为止。 生:气象卫星在天空中不停地朝着台风眨眼睛。

生:当台风呼呼呼地朝着大海的深处奔去时,他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气象卫星对他说:“想甩掉我,没门儿!”

生:当台风又向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的时候,气象卫星又紧紧地跟踪着,监视着。

4.通过自学,你对气象卫星和台风有哪些认识呢?

生:台风——猛烈;气象卫星——监视得力。 教师板书:台风——猛烈;气象卫星——监视 二、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台风的语句,体会台风的特点。

台风睡醒了。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

135

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住我!”

(1)学生体会:台风非常蛮横、无理,不把气象卫星放在眼里。教师板书:蛮横、无理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着,“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学生体会:台风非常厉害。

(2)老师出示课件,展示台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1)学生体会:台风非常厉害,想把气象卫星吞掉。 (2)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请你在文中找出描写气象卫星的语句,体会其特点。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学生体会:气象卫星面对凶恶的台风,没有丝毫的害怕。教师板书:笑了笑

(2)出示气象卫星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学生体会:正是有了气象卫星,面对凶恶的台风,人们做好了准备,不再害怕受到他的影响。教师板书:自豪

(2)再次出示气象卫星的多媒体课件。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请你说说气象卫星能够及时跟踪、监视台风,是谁的功劳?

生: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发明创造,为人类的生存、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出示多种卫星图片及简练的用途说明,学生安静观察默读。 2.利用语气助词,说说自己的体会。

136

四、布置作业

查找人类战胜自然灾难的有关资料。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盯( ) 厉( ) 甩( ) 迅( ) 叮( ) 历( ) 用( ) 讯(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例:懒洋洋

( )( )( )( ) 三、写句子

用“谈笑风生”造句。

。 参考答案:

一、盯住 叮咬 厉害 日历 甩掉 有用 迅速 通讯 二、金灿灿 红彤彤 暖洋洋 热腾腾

三、考试临近,同学们谈笑风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板书设计:

《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 气象卫星 猛烈 监视 蛮横、无理 笑了笑

自豪

【教学反思】

137

第21课 一路花香

2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罐、缝、剩、惭、愧、歉、渗、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灌、欣”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损、复、禁、漏、难、浇、摘、瓶”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挑水工与破损水罐的对话,从中懂得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寓意,体会借事述理的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罐、缝、剩、惭、愧、歉、渗、灌、欣”等9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损、复、禁、漏、难、浇、摘、瓶”等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解释题目,导入新课。

1.读题。

读了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花,闻到了花香。

再读题,你的感受是什么。你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物? 课文中的物(水罐)会像人一样说话,这种写法叫拟人。 3.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 生:通过故事说明道理。

138

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印度的挑水工有两只水罐,一只 ,另一只 。两年后,一只水罐因为( )而感到骄傲,另一只水罐因为( )而感到惭愧。挑水工这样劝慰:( )。(课件出示)

1.多找几位同学说一说,师相机指点

2.你能用挑水工的思路再来劝慰一下刚才朗读不太出色的同学吗?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带有生字的词或不懂的词。 2.检查自学效果。出示生字“罐、缝、剩、惭、愧、歉、渗、灌、欣” (出示词语)

水罐 裂缝 骄傲 惭愧 渗出 漏掉 花种 浇灌 花瓶 欣赏 道歉 不禁 完好无损 日复一日 读音辨析:不禁(jīn) 裂缝(fèng) 字形比较:罐 灌 词义区别:渗出 漏掉 字义理解:完好无损 日复一日

3.选择两名同学读课文(有明显对比度的同学)

如果让你安慰一下那位读得还不太流利的同学,你会怎么说? 4.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损、复、禁、漏、难、浇、摘、瓶”。 生:“损、漏、难、浇、摘”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复”的中间是一横。 生:“瓶”左右要匀称。 5.描红临写。教师指导。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读、议:挑水工的两只水罐有什么不同? 2.自由练读。

3.指名朗读,评议。(朗读时强调:有裂缝,完好无损,满满的,只剩下半罐水) 4.对比朗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5.齐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39

一、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裂缝(féng fèng) 缝补(féng fèng) 难过(nán nàn) ...灾难(nán nàn) 禁止(jìn jīn) 不禁(jìn jīn) ...二、看拼音,写词语。

pò sǔn xiū fù lòu shuǐ huā píng

nán dào jiāo huā zhāi huā

三、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成就—( ) 快乐—( ) 骄傲—( ) 惭愧—( ) 伤心—( ) 美丽—( ) 参考答案:

一、 fèng féng nán nàn jìn jīn 二、破损 修复 漏水 花瓶 难道 浇花 摘花 三、成果 高兴 傲慢 羞愧 悲伤 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花香

1.复习词语(读和写):

水罐 完好无损 裂缝 骄傲 惭愧 漏掉 道歉 欣赏 浇灌 2.根据这些词语提示,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我们知道寓言是通过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定的道理的。《一路花香》这则寓言故事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140

4.这篇课文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发。 二、全心品读,探寻花香

(一)整体感知。

这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发生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教师相机板书:十分惭愧一丝快乐仍然伤心 师:找的真准,对破水罐的心情把握得很好。 (二)体会“惭愧”

1.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惭愧”是什么意思?(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十分惭愧可见程度更深。能从课文中哪些词语和句子中感到水罐因什么而惭愧?请读一二两小节,找一找,画一画。

课件出示:填空练习说话:破水罐因为……而惭愧。

过渡:因为自己的裂缝,认为自己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当破水罐感到十分惭愧的时候那只好的水罐却怎么样呢?

想象一下,当好水罐遇到破水罐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面对那只完好的水罐,破水罐不仅会惭愧,还会怎样呢?教师板书:完好水罐 骄傲自大

2.指导朗读: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能不能把破水罐的惭愧心情读出来呢?(指名3人读,齐读。)

对于他的道歉,挑水工说了什么呢?我们分角色来朗读。(请一组) 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挑水工?一只怎样的破水罐? (二)体会“一丝快乐”?

1.读第三小节,说一说。因为惭愧的破水罐又有了“一丝的快乐”。 2.“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请把想象到的用生动的语言说出来。教师板书:破损水罐 也有价值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用什么词语来赞美这景象。

描述:多美的花儿,姹紫嫣红,千姿百态。一朵朵,一簇簇地怒放着。走在

141

这条小路上,可以欣赏一路美丽,一路花香。

4.如果你就是路人,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你会有什么感受,会说什么呢? 5.轻轻地读读第一句话,谁能读出这一路鲜花的美和破损水罐的一丝快乐来?破水罐和你们一样被美丽吸引,它不禁有了那么一点快乐。

(三)体会“伤心”

1.过渡:可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读第三小节想一想,说一说。(出示: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总结:它的快乐是那么少,是那么短暂,因为它还在为自己的裂缝而自卑,为自己不能尽到责任而自责难过。谁来读好这段话?(到了小路的尽头道歉。)

2.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时,他的内疚程度更深了,歉意更重了,它又会说些什么呢?

(四)体会“欣慰”

1.是啊,破水罐的惭愧没有因为路边美景而消减,它仍然十分伤心。破水罐的心情仅仅只有这三次变化吗?老师也和你们一样认为破水罐的心情一定会发生第四次变化。默读课文,想一想,还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帮老师完成这个填空。

2.你们为什么认为它会有这样的心情。结合跳水工说的话说一说。 3.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教师板书: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读到这儿,你想对课文中的破水说什么?又想对挑水工说什么? 总结: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2.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名言警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觉得别人高,是因为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你会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矮。 3.再读课文题目,这一回再读课题,你又想到了什么? 4.体会本文题目的美: 你还可以给课文起哪些题目?

与课文的题目对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引导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体会课文题目所蕴涵的意思,体会题目的富有诗

142

意。)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四、布置作业

搜集与本文寓意相通的名言或谚语,读一读,背一背,并选择一条做成书签送给自己或朋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

复( )难( )浇( )摘( ) 夏( )雅( )挠( )滴( ) 二、趣填成语(成语首尾字相同)。 例:日复一日

( )益求( )( )乎其( )( )定思( )

( )所欲( )( )不胜( )( )无可(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那只陶罐有条裂缝,( )每天到达目的地只剩下半罐水。 2.( )没有溪水的浇灌,路旁的花儿( )不会盛开。 3.( )挑水工是个有心人,( )他能将破水罐合理利用。 参考答案:

一、复杂 夏天 难过 典雅 浇花 阻挠 摘下 滴水

二、精益求精 微乎其微 痛定思痛 为所欲为 数不胜数 忍无可忍 三、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 之所以说……是因为…… 板书设计:

《一路花香》 完好水罐 骄傲自大 破损水罐 也有价值 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

【教学反思】

143

第22课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2.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汤、钩、抛、泛、恢、弧、截、吞”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须、初、姆、钓、投、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拖、允、遵、斩、毫”等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汤姆为什么必须把钓到的大鱼放掉。教育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遵守社会公德。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教学重点 2.通过辩论的形式,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1.通过辩论,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汤、钩、抛、泛、恢、弧、截、吞”等8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须、初、姆、钓、投、拖、允、遵、斩、毫”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养鱼吗?

2.出示课题:“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吗? 3.学生质疑。

学生甲:题目中为什么要用双引号? 学生乙: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 学生丙: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学生丁:这究竟是一条什么样的鱼呢?

144

4.小结: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你们的问题提得很好,很有质量,这是善于思考的结果。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

1.自己朗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2.学生展示读书。(每个学生读一个自然段。)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努力读得正确、流利。

4.出示生字“汤、钩、抛、泛、恢、弧、截、吞”学生读,指名读。 5.出示词语卡片“夜幕初垂 钓鱼 觉察 惊喜 从未见过 低沉 必须 铭刻”指名读。教师正音。

6.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7.指导书写。课件出示“须、初、姆、钓、投、拖、允、遵、斩、毫” 生:“姆、钓、投、拖、斩”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初”左边不要少一点。 生:“允”下面是“儿”。 8.描红书写。教师指导。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讨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引号?

生:因为这是汤姆的爸爸对他说的一句话,所以要加上引号。 2.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生: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生:结果怎么样?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汤姆(tāng pāng) 鱼钩(gōu hōu) 泛起(fàn biǎn) 恢复(huī hiū) ....二、看拼音,写词语。

bì xū diào yú tóu lái tuō chū

yǔn xǔ zūn shǒu sī háo

145

三、填上适当的词语。

( )的涟漪 ( )的目光 ( )的声音 ( )的话语 ( )的口气 ( )的身子 参考答案:

一、tāng gōu fàn huī

二、必须 钓鱼 投来 拖出 允许 遵守 丝毫

三、(银色)的涟漪 (赞赏)的目光 (低沉)的声音 (坚定)的话语 (斩钉截铁)的口气 (强劲有力)的身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

3.让学生通过辩论,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他们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的道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题目。

讨论:课文题目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二、品读感悟,理解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2.交流自学情况 3.交流第一个问题。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它很大?

学生甲:突然,汤姆觉察到水下有动静,鱼竿弯成了弧形。汤姆一阵惊喜,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

学生乙:从“鱼竿弯成了弧形、大家伙、从未见过”可以看出汤姆钓到了一条大鱼。

146

(2)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 教师板书:汤姆 惊喜

(3)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甲: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赞赏的目光。 教师板书:爸爸 赞赏

(4)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生甲:爸爸一定会想,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真棒! (5)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①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②学生汇报:套上 甩起 抛向 划破 沉入 (6)指导学生读好第2自然段。 4.交流第二个问题。

(1)小组学习讨论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因为这是规定。) (2)比较句子: ①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②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学生甲:第2句话的语气更加强烈。

学生乙:第2句话更能体现出这件事情已经没有商量的余地了。 (3)追问:那么,爸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语气呢? (4)指导学生用“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2句话。 (5)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学生甲:汤姆很不情愿。 教师板书:不情愿。 5.交流第三个问题。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他能不能不放掉这条鱼呢?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147

汤姆:①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 ②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③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①虽然鱼很大,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②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③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第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教师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更加会为汤姆感到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

(6)再读课文第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6.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①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②“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学生甲:那晚的情景是指当汤姆钓到一条鲈鱼后,爸爸命令他把鱼放掉这件事。

学生乙:因为那晚的情景使汤姆懂得了要遵守规定。

③“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

学生甲:爸爸坚定的话语指的是“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句话使汤姆懂得了一定要遵守规定。

学生乙:这句话一直回想在汤姆的耳边,说明这句话和爸爸的决定,给汤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终生难忘。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148

教师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四、布置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 词。

投( ) 斩( ) 须( ) 拖( ) 没( ) 折( ) 项( ) 施( ) 二、读一读,填一填。

赞赏 欣赏

(1)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投来( )的目光。 (2)他正在( )着一首经典的钢琴曲。

必须 必需

(3)煤铁是发展工业所( )的原料。 (4)孩子,你( )把这条鱼放掉。 三、选一选,填一填。

只有……才 不管……都…… 因为……所以…… (1)( )没有到钓鱼的时间,(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 )遵守社会规定,( )能成为合格公民。

生活中哪些规定要自觉遵守,请你用上“不管 …… 都 …… ”这对关联词写一个句子。

例如:过马路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警察看见,都不能闯红灯。 四、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爸爸 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上课时,老师允许同学们 。 (3)人类 ,这是大自然不允许的。 参考答案:

一、投降 没有 斩断 折断 必须 项目 拖动 施工 二、赞赏 欣赏 必需 必须

三、因为……所以…… 只有……才

四、斩钉截铁 积极开动脑子 破坏大自然探究创新: 板书设计:

149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总 目 标 要 求 23.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修、操、耗、普、稿、减、社燃、效、妨”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予、义、序 24.、材、竭、省、倡、式、塑”等9个生字。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勤俭节约的具体做法。 教学难点 感受勤俭节约的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汤姆:惊喜 不情愿 爸爸:赞赏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教学反思】

第23课 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修、操、耗、普、稿、减、社燃、效、妨”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予、义、序、材、竭、省、倡、式、塑”等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意识到身边浪费的严重性;使学生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50

一、古诗导入,引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首古诗,我们代代传唱,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悯农》)学生朗诵。

2.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这首诗告诉我们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节约每一粒粮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要节约的何止一粒米,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大家是如何看待“勤俭节约”的?

生: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是五千年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 生:勤俭节约就是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一粒米、一滴水做起。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勤俭节约”的课文。教师板书: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修、操、耗、普、稿、减、社燃、效、妨”,指名读。

理解词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物尽其用”的意思。 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形容很丰富,用不完。

生:物尽其用:尽量发挥出各种东西的效用。指不浪费一点东西。 2.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予、义、序、材、竭、省、倡、式、塑”师生共同解决困难。

151

生:“予”中间的横钩要长一些。 生:“材”左右要匀称。

生:“省”上面是“少”下面是“目”,“少”的最后一笔撇要长一些。 3.描红临写。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提出节约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节约要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点明中心论点——节约,从我做起。

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6.本课生字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的。(指导读准字音,如“耗、效”,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找朋友。

xiū cāo hào pǔ gǎo jiǎn

普 操 稿 减 修 耗 二、 看拼音,写词语。

yì yì gōng xù mù cái jié shěng

yòng zhī bù jié chàng dǎo fāng shì 三、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节约—( ) 普通—( ) 珍贵—( ) 保护—( ) 减少—( ) 降低—( ) 参考答案:

一、xiū—修 cāo—操 hào—耗 pǔ—普 gǎo—稿 jiǎn—减 二、意义 工序 木材 节省 用之不尽 倡导 方式 三、浪费 特别 平常 破坏 增加 提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52

1.读准“掐、惹、擦、拢、隐、蔽、徐”等字音。理解“一本正经、收拢”词语的意思。

2.运用多种方式反复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相关视频、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创设情境。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说一说我们的吃穿住行,你的生活幸福吗?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生活富裕了。我们可以穿上漂亮的衣服,可以背上书包高高兴兴地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去公园玩耍、做游戏。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愁吃,不愁穿,生活过得无忧无虑。可是,有的同学去不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谈一谈关勤俭节约。 二、走进文本,品读悟情

1.默读课文。

2.诸葛亮曾经说过“俭以养德”指勤俭节约可以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课文引用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生交流。

生:引用诸葛亮的话,增强了本文的说服力

更能说明,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板书:节约 传统美德 2.(课件出示有关浪费视频和图片)同学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生:不应该浪费。

3.你们的身边有哪些浪费资源的现象呢? 交流搜集、调查到的身边的浪费现象。

A:有的同学有很多的学习用品,掉在地上,不及时寻找捡起,一些好好的学习用品在前面笔筒没人认领。

B:洗手水龙头开得哗啦啦,甚至忘记关了。

C:擦脸擦手用的不是手绢,而是一次性的餐巾纸,一天就要好几包。 D:馒头、饼干、豆浆、水果等等吃了一半不要吃了。 ……

4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的浪费行为,你或许视而不见,或许不足为怪……事实

153

是这样吗?下面,我们来当一回数学小博士,请大家算一笔账:

①每人节约一张纸,全国13亿人节约多少张纸?

②如果一本作业本需要20张纸,节约的纸可做多少本作业本? ③如果我们班有50人,把做成的作业本发给大家,每人多少本? ④如果每人节约一张纸,全国要少砍伐36万棵大树! 师:此时,你想说什么?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

生:地球上的字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过度消耗会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5.想一想:为什么说“节约也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

生:因为我们节约就可以少消耗自然资源,自然资源被消耗的少了,就不至于过度的开发获取自然资源。不过度的开发自然资源就不会破坏环境,不破坏环境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保护家园

6.过渡:要怎样节约呢? 朗读指导:疑问的语气来读。 生交流。交流搜集、调查到的数据。

①每人一天节约一滴水,全国一年就节约2万吨水,可供一个家庭使用200年。

②每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一年就节约2万多吨米,可供5口之家使用18年。

③每人一天节约一度电,全国一天就节约13亿度电,近7000万元。可以盖5所规模比较大的小学。教师板书:

师: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这些看似微不足道,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再小的数与13亿相比,就大得惊人。

课件出示:节约在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举手之劳”说明什么? 生:节约很容易做到。

课文是怎样来论证“节约就是举手之劳”的?

生:拧小水流、适当调高空调温度、乘坐公交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等方面来论证“节约就是举手之劳”的。

“绿色出行”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乘公交车、骑自行车、步行,以节省燃料,减少废气排放。)

这也是一种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教师板书:健康、环保

154

7.节约还要物尽其用。思考:怎样做到物尽其用?教师板书:物尽其用 生:废旧物品分类回收利用、旧自行车、旧衣服卖到二手市场或送给需要的人。

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节约就应该从细节入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⑤课件出示: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想一想:文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生:文中的“这”指的是节约,从我做起的做法

师小结:节约不禁能节约资源,还能保护我们的家园。教师板书:节约资源 保护家园

指名朗读课文。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 朗读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节约的理解。 2.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不必要的浪费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四、布置作业

以“节约在很多时候知识举手之劳”为中心距,结合生活事例说一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tí chàng shěng fèn jǐ yǔ xíng shì

shùn xù cái liào jīng pí lì jié

二、组 词。

材( ) 竭( ) 倡( ) 序( ) 财( ) 喝( ) 唱( ) 予( ) 三、照样子,写句子

节约不是要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准,而是有节制地使用,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不普涨,不浪费。 不是……而是……

155

如果不好好利用,随手涂涂写写就丢掉,不仅浪费别人的劳动成果,也浪费了珍贵的木材。 不仅……也……

。 参考答案:

一、提倡 省份 给予 形式 顺序 材料 精疲力竭 二、木材 钱财 竭尽全力 喝水 倡导 唱歌 顺序 给予 三、不是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光。

他不仅是我同学 也是我最好的朋友。 板书设计:

《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 传统美德 保护家园

节约 节制、节省资源 节约资源物尽其用

健康、环保

【教学反思】

156

保护家园

25.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补、拙、廉、恒、益、泰、拒、壤”等8个生字。 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2.能力目标:了解“勤俭篇”和“戒骄篇”中,贤文的出处,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它们的意思。 3.情感目标: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语言的优美,学习古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会自省,能自律的有用人。 掌握贤文中每句话的大意,并能灵活运用 能体会每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掌握贤文中每句话的大意,并能灵活运用 能体会每句话的深刻含义,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对自己的启发。 教学课时 一课时

第24课 古今贤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补、拙、廉、恒、益、泰、拒、壤”等8个生字。 2.了解“勤俭篇”和“戒骄篇”中,贤文的出处,初步掌握它们的意思。 3.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语言的优美,学习古人修身养性,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修养,会自省,能自律的有用人。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学了不少名人格言、警句,今天我们将集中学习由16句组成的《古今贤文》(勤俭篇、戒骄篇)。教师板书:

2.教师板书课题:古今贤文(勤俭 、戒骄 )。

157

3.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贤文”、“勤俭”、“戒骄”吗?

生:“贤文”是指教导人们做有德行、有才能的人的文章,有警句、格言、谚语等。

生:“勤俭”是勤于劳作而生活俭朴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勤俭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生:“戒骄”是警惕产生骄傲和急躁的情绪的意思,是从古到今与骄傲有关的警句、格言等。 二、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1.学生自学课文,教师提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全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 (2)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3)全文共多少句话,分几部分,每部分大意是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学生读课文,相机正音。 (2)画出句子,鼓励学生质疑。

(3)再让学生读读自己理解的句子,结合上下文大体说说意思。 三、抓住重点,指导读懂

采用“读读——议议——再读读”的方法来理解。 1.“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羽毛”。 (1)指名学生读好这一句;

(2)这句话的意思是:就是说人要勤劳,劳动者是最美的。鸟的美是在外表,也就是它的羽毛。这句是比喻比喻,是说衡量一个人美不美首先要看他的心灵和对劳动的态度。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体会句中意思。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生活环境从节衣缩食变成丰衣足食,轻而易举;若是丰衣足食变成节衣缩食,那就面有难色。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满招损,谦受益”。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158

(2)说说“满”、“招”、“损”、“谦”、“受”、“益”的意思:满:骄傲、自满;招:招来;损:损害、损失;谦:谦虚;受:受到;得到;益:益处。这句话的意思是:自满招致损失,谦虚得到益处。它的意义在于教导人们谦虚是一项美德。自己自满于已取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虚而时时改掉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得益。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1)指名学生读好这句话。

(2)说说它的意思:这两个成语常连用,比喻能人之外还有能人,激励人不能满足于现状。

(3)再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小组用上面的方法合作学习。

6.班级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感”,从而理解课文。 四、诵读感受,指导读好

1.学生放声诵读,感受这些警句、格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同时一会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 3.学生积累。 五、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格言。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 ( ) 补拙 养廉 受益 不拒 泰山 .....二、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 勤劳—( ) 短—( ) 三、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鸟( )在羽毛,人美在( )( )。

( )招损,谦受( )。 人为有( ),天外有( )。 参考答案:

一、zhuō lián yì jù tài

159

二、谦虚 懒惰 长

26.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擒、捏、俘、虏”等4个生字,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会写田字格里的“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等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童年生活的思想感情。 通过抓螃蟹、捏大虾体会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感受赶海给“我”带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三、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满招损,谦受益。 人为有人,天外有天。

板书设计:

《古今贤文》

勤俭 戒骄

【教学反思】

第25课 赶海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擒、捏、俘、虏”等4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等10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中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160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设疑解题

1.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课件相应展示大海的画面。

(1)你听过这首歌吗?它歌唱的就是大海。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呢?

生:大海有美丽的浪花,会送给我们很多有趣的海星、贝壳等。

(2)大海这么美丽,这么有趣,今天老师就要带领大家跟随“我”一起去“赶海”。

2.揭示课文题目(教师板书:赶海)。看到这个课文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生:什么是赶海?谁去赶海?

师:赶海:趁退潮时,到海滩去捕捉、拾取各种海洋生物。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过渡:快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我”是怎样赶海的吧! 2.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出示生字“擒、捏、俘、虏”、新词。

qín niē fú lǔ 束手就擒 一捏 俘虏 (1)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束手就擒:比喻无法逃脱或无力抵抗。 大螯:螃蟹等节肢动物变形的第一对脚。

4.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舅、哗、蟹、捞、捡、哦、虾、喧、霞、最” 生:“舅”下面是一个“男”字。

生:“哗、捞、捡、哦、虾、喧”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最”中间的一横要长一些。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新词。教师指导。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分自然段读,其余同学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哪些自然段的意思可以合在一起并试着给课文分段。

16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每当“我”唱起《大海啊,故乡》这首歌,便想起童年赶海的事。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记叙了“我”赶海的有趣经历。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再一次引用歌词,照应开头。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加拼音,标调。 ( ) ( ) ( ) 擒住 一捏 俘虏 ...二、看拼音,写词语。

jiù jiu páng xiè lāo hǎi yú

dà xiā xuān nào wǎn xiá jiǎn bèi ké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绿油油 (红彤彤) (蓝晶晶) 例:漂漂亮亮 (欢欢喜喜) (热热闹闹) 参考答案: 一、qín niē fú

二、舅舅 螃蟹 捞海鱼 大虾 喧闹 晚霞 捡贝壳 三、红彤彤 蓝晶晶 欢欢喜喜 热热闹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我”童年赶海的乐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赶海”是什么意思?

162

生:人们赶在大海退潮时,在海边捡拾一些海鱼、海虾之类的东西。 2.课文讲了谁在什么时候去赶海? 生:“我”童年时,跟舅舅去赶海。

3.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写“我”那次赶海的情景的? 生:第2至5自然段。

(复习的几个问题,很有层次。说明对教材的理解很清楚。

同学们,大海总是让我们充满向往,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大海,闻闻充满咸味的海水,再脱掉鞋袜踩一踩松软的沙子,让海水亲吻我们的小脚丫,好吗?那我们就一起去赶海吧!

二、细品课文,感悟大海

过渡:“我”童年赶海时,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呢?在赶海的过程中,“我”的心情怎样呢?我们来细细地阅读课文。

1.讲读第2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讲了哪几个意思? (2)交流。 ①舅舅带我去赶海。

指导朗读。你已经读懂了一个很重要的内容,真不错。这句中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注意了吗?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

(这个“闹”字,抓得好。“闹”,既说明是再三的要求,又体现儿童的特点。)

②到了海边,“我”看到海水“哗哗”往下退,浪花不时回过头来。 你想亲眼看一看这样的情景吗?(点击出示浪花画面) 看到这样的情景,耳听着浪涛拍岸的声音,你想说些什么?

作者看到这样的大海,他又是怎么写的?(点击出示文字)指名读。 ③我兴奋极了,追赶浪花。指导朗读,读出“兴奋极了”。 (3)小结。

这一自然段讲舅舅带“我”去赶海。一到海边,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很动人的情景,“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浪花。板书:追赶浪花。

(这一段话,要求学生细细阅读,感悟三个意思,引导是到位的。) 2.讲读第3自然段。

过渡:“我”和舅舅一起来到海边时,沙滩上已经有好多人了!他们有的—

163

—(生读),有的——(生读),有的——(生读)……我也立刻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我做了些什么?

(1)自由读,思考以上问题。 (2)结合交流,指导朗读。

①“我”抓螃蟹。(教师板书:抓蟹)

指导朗读。螃蟹好捉吗?你怎么知道不好捉?你读读看?(生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把“摸呀摸呀”读得很慢,很小心。捉到小螃蟹真是一件开心事,老师教你一个好办法,笑着读这个“嘿”字,会读得很好。你试试?

②“我”捉大虾。(教师板书:捉虾)

“我”又是怎么捉大虾的?读一读,用小括号括出有关句子。

指名读。指导读:你读得真好!尤其是1、2两句。(点击出示文字:“咦……逗我呢!”)刚才老师看到了他的表情,觉得是种享受。我们请他转过身读,大家注意看他脸上有什么变化。(生答后,点击“咦”和“哦”变红色。)

读得这么好,老师要奖励你们亲眼看看这只大虾。(点击出示大虾画面)这只大虾怎么样?怪不得作者说它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呢!但它再神气,也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瞧,(引读)我轻轻——(生读),只——(生读),这武将就——(生读),再也——(生读)啦!

读到这里,同学们的心里和手里一定也已经痒痒的了,让我们伸出手来,一边读,一边摸一摸这只大虾。(点击画面出现文字)齐读。

③小伙伴捉螃蟹。

过渡:“我”抓到了螃蟹,捉住了大虾,心里美滋滋的。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他们也像“我”一样觉得有趣吗?

结合回答,点击出示螃蟹画面及句子:“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

指导朗读。看看这只大螃蟹,它可不好惹,正想着办法四处逃窜呢!谁来读?(指名读)所以,小伙伴只努努嘴儿,可不能惊动了它。

(3)小结。

同学们,“赶海”是多么有趣呀!(教师板书:趣)“我”摸到了小螃蟹;小伙伴虽被螃蟹夹住了手,但还是很开心;“我”还亲手俘虏了一只大虾呢!

(讲读“我”赶海的情境,先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我”的句子,接着理解描写伙伴的内容,最后小结时又根据作者思路进行叙述。这样的安排是好的。)

164

3.讲读第4、5自然段。

(1)细读第4自然段,展开想象,重点理解“满载而归”。

过渡: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太阳偏西了,我们不得不回家了。瞧,每个人的背篓里都沉甸甸的,你知道里面会有些什么吗?(自由发言)这可都是他们的“战利品”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很好的词,叫“满载而归”。(教师板书:满载而归)

(2)细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表达感情的。

背着沉甸甸的背篓,“我”的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迎着腥咸的海风,我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最爱唱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会唱的可以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多美啊!现在,每当我听到这首歌,便会想起童年时赶海的那件往事。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太阳偏西了,我们这次有趣的赶海活动也结束了,我们都满载而归,跟大伙说说你们都获得了哪些“战利品”。

2.学生兴致勃勃地交流。

3.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手里的“战利品”呢?(老师出示相应课件显示图片。)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并练习表情朗读,也可配上动作读,进行表演。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 词。

捞( ) 捡( ) 虾( ) 喧( ) 涝( ) 俭( ) 吓( ) 暄( ) 二、根据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应的词语。

1.海边的人在退潮时,到海边去捕捉或捡拾海鱼、海蟹之类的东西。( ) 2.到处逃跑乱窜。 ( ) 3.装得满满地归来。比喻收获很大。 ( ) 三、选字填空。

哦 呢 咦 哩 嘿 1.( ),一只小螃蟹被我抓住了! 2.( ),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

165

3.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 )。 总 目 标 教学目标 27.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槐、瑞、嗡、酿、醇、浸、熏、醉、蒜、拌”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坡、岗、维、吾、肩、顿、咸、麻、炒、芝”等10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情感目标: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4.( ),原来是一只虾在逗我( )! 参考答案:

一、捞起 旱涝 捡起 俭朴 小虾 吓坏 喧哗 二、1.赶海 2.东逃西窜 3.满载而归 三、1.嘿 2.咦 3.呢 4.哦 哩 板书设计:

《赶海》

赶到海边

趣 抓蟹捉虾 满载而归 【教学反思】

166

要 求 教学重点 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26课 槐乡五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槐、瑞、嗡、酿、醇、浸、熏、醉、蒜、拌”等10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坡、岗、维、吾、肩、顿、咸、麻、炒、芝”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你们到槐乡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槐花槐乡五月是一个最美丽迷人的地方。教师板书:槐乡五月

2.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些什么问题?

学生甲:槐乡在哪里? 学生乙:槐乡五月的景色美吗?

学生丙:槐乡五月里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初读指导,检查自学

1.自学生字。

(1)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的字形。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洋槐 初降 酿出 挎走 喜盈盈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槐、瑞、嗡、酿、醇、浸、熏、醉、蒜、拌”

167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 (4)齐读词语。

3.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坡、岗、维、吾、肩、顿、咸、麻、炒、芝” 生:“坡、维、炒”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吾”的中间一横要长一些。 生:“咸”不要忘记第八笔是撇。 4.描红书写。教师指导。 三、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和“白茫茫”结构相同的词语。 生:白生生、喜盈盈、甜丝丝、傻乎乎、香喷喷。 3.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4.理清课文,出示思考题。

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第1自然段:五月洋槐花开了,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里。

第2自然段:槐乡的孩子们用槐花饭招待客人,临走时还会送上一包晒过的槐花,一小罐儿槐花新蜜。

第3自然段: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小小子有口福了。 第4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5.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6.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直线连一连。

醇 酿 浸 熏 嗡

niànɡ chún jìn wēnɡ xūn 二、看拼音,写词语。

pō pō gǎng gǎng wéi wú ěr zú

168

jiān tóu yī dùn chǎo zhī má

三、照样子,写叠词

白茫茫 ( )( )( ) 山山洼洼( )( )( ) 清亮清亮 ( )( )( ) 参考答案:

一、醇—chún 酿—niànɡ 浸—jìn 熏—xūn 嗡 —wēnɡ 二、坡坡岗岗 维吾尔族 肩头 一顿 炒芝麻 三、傻乎乎 香喷喷 绿油油 高高兴兴 前前后后 马马虎虎 考虑考虑 感受感受 休息休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1.读生字、新词。 2.听写词语。 二、品读课文,感知槐乡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中你喜欢读哪几句话?为什么?

学生甲:我喜欢第2句话。“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学生乙:我喜欢第3句话。“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

169

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这两句话中有几处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甲:这两句话中有三处比喻。

学生乙:第一处,把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白茫茫一片的样子比作瑞雪初降时的景象。教师板书:花朵色白

学生丙:第二处,把槐花抱在一起的样子比作玉雕的雪球。教师板书:花香可爱

学生丁:第三处,把一条一条的槐花比作了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4.从这几处比喻中你能体会到什么?(花美。)教师板书:花美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出示

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1)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孩子们满心的欢喜。) (2)齐读,表现感悟。 7.出示: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板书:花香味甜 学生甲:槐乡的美已经使我深深地陶醉了。 学生乙:我感受到槐乡人喜悦的心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8.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想一想这一自然段是分为几层来讲的。(两层。) 2.指名读第一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理解“傻乎乎”,小朋友为什么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呢?

学生甲:这一层是写一位小朋友的。

学生乙:小朋友之所以“傻”了,是因为他被五月槐乡的迷人景色所陶醉,被槐乡的香气熏醉了。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70

3.齐读第二层。

(1)这一层是写谁的?从中你知道槐乡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这一层写的是槐乡的孩子。我感受到槐乡的孩子是非常好客的。教师板书:热情好客、聪明能干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思考:这一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甲: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每当槐花开放的时节,槐乡的小姑娘和小小子快乐极了。

学生乙:槐乡的孩子们在五月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小姑娘变得更加俊俏了,小小子又有口福了。

2.自由读一读,槐乡的孩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快乐、热情。)教师板书:纯朴可爱

3.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

2.说说为什么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教师板书:人美

3.讨论: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的作用。)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美丽的槐乡,快乐的槐乡,不但深深的吸引了同学们,更让老师也陶醉了,老师想用一首小诗来结束这快乐的槐乡之旅,想听吗?

高高的槐树哇,你那嫩绿的黄芽, 带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一片片,一张张。 白色的花儿呀,你那醉人的芳香, 酿出了甜甜的蜜,一朵朵,一簇簇。 美丽的槐乡呀,你那好客的小主人, 端出了香香的饭,捧出了浓浓的情。 记住了你的美,留下了你的香。

171

深情地道一句:“槐乡五月,我爱你!” 四、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 词。

坡( ) 维( ) 抄( ) 岗( ) 破( ) 唯( ) 炒( ) 钢( ) 二、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顿:①稍停。②立刻;忽然。③(头)叩地; (脚)跺地。④处理;安置。⑤疲乏。⑥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⑦用于吃饭等行为的次数。 1.他终于吃上了一顿饱餐。 ( ) 2.爸爸把我安顿好就出差去了。 ( ) 3.妈妈不顾旅途的劳顿,陪我复习功课到深夜。 ( ) 4.听了老师的话,我茅塞顿开。 ( ) 5.她读起书来抑扬顿挫,好听极了。 ( ) 三、请你用打比方的方法,把下面的句子写具体。

1.槐花抱在一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雨像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叶像____________________铺在水面上。 参考答案:

一、山坡 破旧 维护 唯一 抄写 炒饭 山岗 钢铁 二、1. ⑦ 2. ④ 3. ⑤ 4. ② 5. ① 三、1.玉雕的圆球

2.像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3.牛毛 细丝 4.一张大蒲扇 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可爱 花美

172

花香味甜

28.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熄”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总 目 标 要 求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的“睡、醒、淡、颜、雅、舒、肢、困”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1.读准“熄”等1个生字的字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3.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 理解课文告诉我们要美好生活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创造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孩子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 人美 纯朴可爱

【教学反思】

第27课 昙花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熄”等1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睡、醒、淡、颜、雅、舒、肢、困”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教具准备:昙花的资料、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173

1.同学们都很爱观察,爱科学,大家见过雨后彩虹吗?景色怎么样? 生:美。

2.可惜只能在天空停留片刻。像有些人观察到的日全食现象也仅保持很短的时间就消逝了。这些稀有事物和美好景物出现不久就销声匿迹了,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昙花一现。

3.今天我们讲的课文就是关于主人公和昙花之间的故事。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让我们走进《昙花》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 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扫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

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4.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5.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夏老人送昙花。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李小龙养昙花。 第三部分(第3——9自然段)李小龙盼花开。 第四部分(第10——14自然段)李小龙赏昙花。 第五部分(第15——17自然段)李小龙梦昙花。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出示生字卡片,“熄”,指名读。 理解词语“昙花一现、目不转睛”的意思。

生:昙花一现:昙花开放后很快就凋谢,比喻稀有的事物或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就消逝。

生:目不转睛:指眼珠子一动不动地注视。形容注意力集中。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174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生:课文通过讲述夏老人送给李小龙昙花后李小龙养昙花、盼开花、赏昙花、梦昙花的故事。

4.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昙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昙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生:出示昙花的图片,口述它的样子。

5.本课生字较多,你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的。(指导读准字音,如“熄”,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

6.指导书写:出示生字卡片“睡、醒、淡、颜、雅、舒、肢、困”。 生:“睡、淡、雅”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醒”左边“西”里面要有一横。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面加点的正确读音涂色。 熄灯(xī xīn) 划根(huà huá) 二、 看拼音,写词语。

shuì zháo jīng xǐng dàn yǎ yán sè

shū zhǎn zhī tǐ kùn le

三、仿照例子写词语。

欢欢喜喜 ( ) ( ) 咚咚地跳 ( ) ( ) 参考答案: 一、xī huà

二、睡着 惊醒 淡雅 颜色 舒展 肢体 困了 三、高高兴兴 洋洋洒洒 好好地唱 慢慢地吃

17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了作者对昙花的喜爱之情。 2.在理解课文过程中指导朗读。

3.理解课文告诉我们要美好生活是需要我们努力去追求、创造的道理。 课前准备:

有关昙花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所学,展示绘画

1.指名读课文,整体回顾。

2.请每位学生拿出绘画,比一比画的话漂亮。 学生评比,教师评价。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课件出示未开的昙花)夏老人送给李小龙一盆昙花,李小龙是什么表现?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能表现小龙的心情。教师板书:夏爷爷送花

生默读思考。

交流,学生可能会谈:(欢欢喜喜 咚咚地跳) 他为什么欢喜得心“咚咚地跳”?

(因为他很小就听说过“昙花一现”,这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产生了一个梦想——拥有一盆昙花。今天终于实现了这个梦想,所以欢喜的心咚咚地跳。)

2.第二自然段运用了哪些动词描写李小龙精心照看昙花?

生:浇水、松土、搬到、搬进、睁开眼、看看、连……都……等这些词语为我们描绘了李小龙养昙花时的精心,

(这说明美好的生活需要自己努力去创造。) 教师相机板书:李小龙养花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李小龙有了喜爱的昙花,但是为什么上课不安心呢?

生:因为他怕错过了昙花开花的时间,自己见不到了。因此他上课的时候一味地想着昙花,所以他上课不安心了。

5.课件出示“晚上,他睡得很晚,守着昙花。他听说昙花常常是夜晚开。昙

176

花就要开了。”

( “守”表现出了李小龙等待昙花开放的坚持,也表现出了李小龙担心错过昙花开放时间的谨慎;让人感受到了小龙对昙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师板书:喜爱

6.课件出示“ 昙花就要开了。”

“昙花还没有开。”

这两句话作者运用了心理描写。为什么就要开了,还没有开呢?(期盼花开的心理变化。)教师相机板书:李小龙盼花开

练习感情朗读。

指导朗读。读出李小龙盼望花开的急切心情。

7.昙花开了,昙花的香味把睡梦中的李小龙弄醒了,为什么说李小龙好像在做梦?

生:因为自己梦寐以求的事情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李小龙的大脑还没有转过弯来,心理上还没有完全接受。兴奋地就像在梦里一般。

(这样说把李小龙那种兴奋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8.“目不转睛”说明了什么?(观察昙花认真)教师板书:李小龙赏昙花 9.课件出示“李小龙一骨碌坐了起来,划根火柴,点亮了煤油灯:昙花真的开了!”

从“坐”“划”“点”这几个动词中,你体会的到了什么?

句中连用了动词“坐”“划”“点”,一系列动作表现出了小龙想看到昙花真面目的急切心情,语言很有画面感,让人感受到了李小龙对昙花开放无比惊喜之情。

10.文章是怎样描写昙花的?

这里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开放的昙花比作睡醒的美人,花瓣比作肢体,“舒展”“吹出”描写出了昙花开放的动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昙花开放时的美丽、香味,让人感受到了李小龙对昙花的无比喜爱之情。

11.李小龙为什么会梦见昙花开了?

生:因为李小龙太喜欢昙花了。而且自己养的昙花以开放,兴奋的他在梦里都是昙花开放了。教师板书:李小龙梦昙花

12.想一想李小龙的这两盆昙花分别代表着什么呢?

床前的昙花是现实中的,是他通过自己努力创造的美好事物。梦里的昙花是

177

他的梦想,是他在努力追求的美好事物。

教师小结:作者抓住了昙花的特点,形象地为我们描摹了昙花的情态,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昙花的喜爱之情。教师板书:追求美 创造美

练习感情朗读。 班内交流朗读。 三、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李小龙看了很久,很久。他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想像他的心理活动说一说。 学生集体交流,讨论汇报。

2.你仔细观察过你一种植物,它有什么特点,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四、布置作业

写一写在你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和同学们讲一讲。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加偏旁组字再组词。

( )( ) ( )( ) 炎 支

( )( ) ( )( ) 二、组 词。

睡( ) 醒( ) 雅( ) 困( ) 捶( ) 猩( ) 唯( ) 捆( ) 三、用加点字写句子。

李小龙两首托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昙花。看了很久,很久。 ....

。 参考答案:

一、淡 清淡 谈 谈话 肢 肢体 枝 树枝

二、睡觉 捶打 醒来 大猩猩 文雅 唯一 困倦 捆绑 三、 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看老师做实验。 板书设计:

《昙花》

夏爷爷送花 李小龙养花

李小龙盼花开 喜爱

178

李小龙赏昙花

李小龙梦昙花 追求美 创造美 【教学反思】

1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