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近期在厦大艺术学院的欧洲艺术中心搞了一个现代纸刻艺术作品的展览,名字叫《魇幻世相》。开展的那天因单位有事,直到第三天才有空去参观。对于艺术我真是门外汉,除了直观的感觉很震撼、很有冲击力以外,就再也说不出个把艺术鉴赏和评价类的专业词汇。幸好碰上艺术学院的老院长和一位读完博士后在艺术学院任教的老师。从他们的交谈中,慢慢读出了民俗与艺术的区别,艺术家的经验与理论,创新发展与作品的概括力等等。
但凡来宾,老安都会送上一瓶矿泉水,临走时都会让来客签字留念,很谦虚地请来宾批评指正。浏览了一下留言本,大多是赞美和恭维的普通字眼,很专业的词汇不多,有些专家只是签一下名。
我想,办这种展览的目的无非有两点。一是展示自己的作品获得民众的认同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二是借机和一些业内人士进行沟通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当然,也有一部分人士为了出售自己作品,搞一些签售活动等等。
对作品的鉴赏和批判,是送给展览者最好的礼物。比如,有些作品因过分追求完美而缺少艺术的创造美,一些作品过于拘于程式化,一些作品用文字的镶嵌显得太直白,好的作品是引导读者去悟,去展开遐想,而不是告诉人家你在表达什么。
线条是灵动的,像是飘动的音符,如同环岛路上鼓浪屿之波的五线谱花带,留给游客的是一种舞动的美,老安的作品中的美感是来自线条的变换。人物的造型是以郁闷、愤恨、狰狞、呐喊与无奈等元素为基调,表现出的是一种扭曲变态的性格。潜伏着一种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情愫,尤其是呐喊与闭嘴两幅作品为最。从这个意义上讲,老安也算是批判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了,对美感的认同只能取决于“丑到极致便是美”的视觉变换了。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艺术的创作如同这月下的梅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所以我给老安的留言本上,写上了“才有老安便不同”的评价。见仁见智,留给读者去评价吧。
延安文艺座谈会过去六十年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造就了一大批艺术家。纵观近年来,各艺术流派依然存在互不服气、互相攻讦、老死不相往来。比如相声和小品之争,名人间的对骂等等。即使同一流派内部大家也都画地为牢、固步自封,不能说孤芳自赏,也都有点老虎猴子之类占地盘的味道,对别人的作品指三道四,横挑鼻子竖挑眼。或者更甚者公开攻击别人,这样下去,艺术的发展只能是一盘散沙难成气候。我赞成对艺术作品的批评也要有容忍和包容的心态,不能一顿乱棍打死。“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艺术家们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不断继承和创新,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成熟,使自己的艺术人格更加完善,使整个国家的艺术之花开得更加绚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