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我明白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近八天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得到许多的感悟!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实践,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久闻“青城天下幽”,今天算是亲眼见到了。今天大部队一起去爬青城山。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了大雨,但丝毫阻挡不住同学们去怕青城山的喜悦之情。
我们是从青城山的后山进入的,那条道路相当的.崎岖艰险。有些石梯的坡度非常高,需要小心谨慎的攀登。感觉累是累,但是和大家在一起爬山,又在雨中,这种意境简直美好极了。爬行途中也忘不了拿出手机来拍美景,登高望远,薄雾缭绕,一片山清水秀的景象。沿山道面行,山花烂漫,飞瀑流泉不绝;峭壁悬岩,天光云影一线。忽而栈道逶迤曲折,不见头尾;忽而村落群山环抱,绿草如茵。
我们游览了上清宫、祖师殿、朝阳洞、真武宫、老君阁、天师洞等著名景点。在经过4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山顶---老君阁。站在最高点眺望,视野开阔,身心在此刻放松着。经过短暂的休息,我们就开始下山了,和另外一组会合。下山的道路相对平缓的多。在曲径幽深,翠绿环抱中,城市的喧嚣被淡去,尘世的污垢被洗涤与幽静之中体会“青城天下幽”的韵味。
偶尔遇到两三个背负货物的老人从身边路过,我姑且叫他们为背山工吧。此时想起了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挑担夫》,讲述的是游客去泰山旅游,可以叫他们帮自己把重物挑上山去,然后付一点费用给他们。由于没有运送货物上山的便道,只有依靠人力,一步一步将货物运到山上去。他们穿梭在蜿蜒崎岖的道路上,眼睛坚定有力的望着前方。岁月无情的在他们的那绛紫色的脸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的皱纹,手背粗糙得像老树皮,或许手心早就被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了。
我一直认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旅行其实是一个过程,一个发现与享受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或在高山仰止中萌生出睿智,或在涉水彻心中释放出仁爱。
也当如此,在高山流水,碧波青翠,烟雾缭绕,若隐若现的优美意境之中,满眼如绿海波涛顺着山谷向天际涌去,生命的翼动在心中弥散开来。“苔深不雨山常湿,林静无风暑自清”,无论是“天然图画”,还是苍翠古树,在层层山峦之间,幽幽林间小径,顿时有种人在画中游的韵味。
出了青城山门,大家一起合影。然后一些其他同学有单独照了一些相片,要把这美好地记忆永远定格下来。在参天的古木中,气势非凡的宫殿逐渐消失在视线中,但那“似滴未滴,欲动未动的青翠”其实早已铭刻于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