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备课组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三年级《照片上的马活了》一课。本教材重点为第三节,即麦布里奇想了什么办法把马奔跑时的照片拍下来,老师让学生反复多层次地在读中感悟语言,感知文章是如何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老师一方面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让他们通过图文的有机结合,在读读、画画、说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图文结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住一些关键词语,进一步感受课文怎样把这办法写清楚。

  教学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步骤一:学生自由读,然后老师范读,学生仔细倾听(可闭上眼睛),感受这一好办法,同时使文中关键词语在其头脑中留下印象。

  步骤二:小组合作学习,读读课文,留意关键词语,把好办法画下来。

  步骤三:作业展示。通过互评,以课文为依据指出画面上的问题;通过对自己的画进行解说,以课文为依据,说说自己为何这样画的理由。

  以上教学环节利用文本中的情境,设计有利于学生语言理解、感悟与运用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仅了解麦布里奇的好办法,更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到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学生通过图文结合学习麦布里奇的好办法。他们虽然读懂,画对,也作了解,但仍未形成独立的表达形式。为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设计了一个现场直播的情景,让学生争当小记者,通过各自创造性的复述,将本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口头表达的训练。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情景,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弹性的教学设计,使教学目标有“弹性空间”,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契合每个学生的最大潜能。

  课堂教学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我校四年级老师对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进行了研究。老师重在讲求提问方法。探究运用怎样的方法才能促使学生乐思、善思。在四年级的教学中,老师针对文本写作特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次序法

  根据教材的逻辑顺序,老师依次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课文一般都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写的。如《观潮》一课,老师通过设计:潮水来前的景象、人们的表现?潮水来时的奇异壮观景象、人们的表现?从了解“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作者写作目的,从中受到启发。

  二、 铺垫法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为帮助学生解决课文难点问题:为什么“赤壁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之一?老师设计了铺垫性问题:为什么课文要交代曹操和周瑜兵力和所处的地理环境?为什么要详细写火烧赤壁的经过?这些情节与"以少胜多"有什么联系?这样使学生思考角度更广更具体了,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从而对东吴取胜的原因“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改变了以前为完成任务而学习的形式主义。

  五年级老师在写作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乐动笔的习惯。老师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分阶段性地指导学生背诵好段。例如:挑选关于人物外貌、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校园生活、劳动描写、参观旅游等优秀写作片段,在校内通过教室多媒体,让学生摘抄、背诵、听记。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文字素材逐渐丰富。在平日习作中,学生会自动翻阅好段本查找可以作为补充修饰作文的内容。学生逐渐养成了勤积累的好习惯。

  老师还关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抓住一些学校活动、突发事件、社会见闻、生活片段让学生进行练笔,还针对文本特点开展随文练笔训练。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捕捉写作题材,能比较清楚、具体地叙述一件事。学生从进步中体验到“写作其实并非难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