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金秋助学活动上的领导讲话稿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x年,市级机关工作党委和市总工会联合发出了结对助学的倡仪,至今已八年了。多年来,在市级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市总工会和各级基层工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结对助学活动已成为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产生了较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赢得社会上、特别是受助学生和家庭的热情赞扬和好评,中央和上海部分主要媒体也先后对活动进行了深度报道。回顾八年来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结对助学活动伊始,各机关党组织对这项活动的开展,诸如结对谁、为什么结对、怎么结对等问题,也存在着诸多疑虑。有的单位愿意开展这项活动,但提出结对的学生必须品学兼优;有的公权部门担心一旦结对,以后受助家庭如果提出帮困范畴以外的要求,不解决影响感情,解决了会影响社会公平;有的支部劲头正足,但上门后,结对家庭有抵触情绪,结对的孩子不愿受助,一时间找不到办法;还有的党支部结对不久后,由于受助对象父母退休,不再属于市总工会规定的帮困对象范围,被要求调整结对学生时,情绪上一时难以接受。为此,市级机关工作党委通过召开动员会、组织座谈交流、个别走访等形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了三点共识:一是要立足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的重要性,切实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立足加强和创新机关党组织建设,机关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基础性工作的的广度,认真开展结对助学活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最紧迫问题。三是要立足“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深度,引导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干部在结对助学活动中转变作风、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特别是要结合本职工作,直接了解政策作用效应和政策失灵的盲点。

  二、扎实推进,形成制度

  八年来,各级领导和基层党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政治敏感性,认真开展结对助学活动,逐步形成并有效坚持了三项制度:一是坚持一年不少于四次的走访慰问制度。在每年不少于四次的走访受助学生家庭实践中,市委统战部、市司法局等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和支部党员一起走访受助学生家庭,及时将党的温暖送到受助学生家中。二是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前督促检查制度。各单位机关党组织坚持每年在春、秋两季开学前对走访慰问和助学款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建立“双结对”活动档案,把是否做好结对助学工作列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每学期开学前对《结对助学联系手册》记录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整改。三是坚持结对助学工作交流和推进制度。各单位机关党组织做到每年不少于一次党支部书记结对助学工作经验交流或座谈会,交流工作体会,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各机关党组织每半年至少召开一次结对助学工作会议,部署走访慰问、助学款发放等工作,通报讲评情况,专题研讨、解决基层党支部助学工作遇到的问题。

  三、打造品牌,扩大效应

  市级机关党员干部在和困难群众“零距离”接触中,更加深切地知晓了群众的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八年来,这项活动已成为市级机关党员干部践行先进性的品牌项目,呈现出两个趋势:一是结对范围逐步扩大,由本市向全国发展。市级机关系统结对助学活动由最初的151个基层支部扩展到现在的800多个党支部。此外,结对助学活动由上海走向了全国。据不完全统计,还有500多个党支部与江西等革命老区的1200多名困难学生结对助学,还援建了包括x、x在内的68所希望小学。二是助学内容由“经济帮困”向“精神帮困”、“知识帮困”延伸,今日是受助人、明天当捐助者。各基层党支部不仅关注提供经济上的有力援助,同时也关注受助同学心理上的“困难”,鼓励他们克服自卑,确立人生奋斗的坐标,以此来激活受助家庭的“造血功能”,通过孩子的成材来解除家庭暂时的困难。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务员薛惠春,从初中起就是该单位党员的一名助学对象。大学毕业后,他带着对助学党组织的特殊感情,通过考试,成为了一名检验检疫系统的公务员,并且接过了“千牵助学”活动的接力棒。

  今后,我们将在市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学习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和做好,继续把这项活动做好、做实,使之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