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生晕异常
20xx年进行了1:10000化探扫面工作,共采集样品879件。沿用20xx年项目的化探异常下限值,Cu为70×10-6,Pb为90×10-6,Zn为150×10-6,Au为5×10-9,这批样品的测试成果表明,部分样品出现了铜、铅、锌的异常。其中,38个样品的铜元素含量在(70-593)×10-6区间;11个样品的铅元素含量在(90-539)×10-6区间;15个样品的锌元素含量在(150-1817)×10-6区间,,31个样品的金元素含量在(5-485)×10-9区间。
圈定了以Cu、Pb、Zn和Au异常为主的化探异常,位于矿区NE部,呈不规则状NE向展布,异常具一定梯度变化,浓集中心较明显,带宽大于400m,长大于650m。异常带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含)炭质二云母石英片岩、(红柱石化)炭质板岩和千枚岩,褐铁矿化较强,岩石中可见具黄铁矿假晶的褐铁矿,故推测应为矿致异常。异常区内见NE向断层和一条近EW向断裂呈锐角相交,是成矿有利条件,具较好的找矿前景。
化探异常:
在矿区开展1∶1万区域化探扫面,在矿区北东部圈出了以Cu、Pb、Zn、Au为主等多元素综合异常带。异常带内主要出露地层为(含)炭质二云母石英片岩、(红柱石化)炭质板岩和千枚岩。
Au是直接指示元素,Ag、Hg、Bi、Mo、Cu、Pb、Zn、As、Sb是间接指示元素,其中Ag、Mo、Cu、Pb是指示元素。
硫化物多金属热液矿化作用的特点是具有Cu、Pb、Zn3个元素异常共生产出的特点。
热液金属矿床中除Au外常伴生有Hg、As、Sb、Pb、Zn、Ag、Cu、Bi、Mo、Co、Ni等元素异常。在一个矿床上,这些元素异常不一定全部出现,但会出现其中的大部分。
尽管阿尔其图矿区与朱拉扎嘎、常山壕和赛音乌苏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在地质特征、形成时代、热液蚀变和形成过程上存在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它们在地质构造、岩性组合等组合上大体相似,可以进行对比参照。
工作方法及质量评述
本次地质普查工作中所涉及的工作方法主要为地化原生晕剖面测量。
1.工作方法
(1).剖面的选择:先期在室内进行地化剖面布置,使其尽可能穿过较多层位,方向垂直或尽量垂直于构造线方向。
(2).剖面的编号:剖面线编号以14线为中心,每200m算一个线号,向西变小,向东增大。
(3).剖面的测制:剖面测制过程中GPS、罗盘、测绳配合使用,并详细地做了岩性描述及分层工作。
(4).样品的采集:本次工作中根据地表实际出露情况和矿化蚀变程度进行采样,地表岩石出露不好和蚀变较弱地段放大至40-50m;断裂矿化蚀变较好处缩至20-30m;遇特殊地段(沙漠、第四系),采样工作无法实施。样品不跨层采集,采集方法为连续打块。
2.质量评述
本次工作从矿区踏勘、剖面线的选择到样品的采集,为一套完整的施工过程。在剖面测制过程中,对岩石的岩性、矿化蚀变特征以及岩性的分层均作了详细地观察与记录;剖面起、止点在实地均用红油漆作了醒目标志;样品在采集时尽量均匀采取;样品原始重量均大于250克。剖面的测制及样品的采集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结论与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结论
通过1:10000野外地质填图,大体了解了工区内的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矿化蚀变现象。从异常的圈定结果可以看出,原生晕异常赋存于一定层位,高值地段岩层蚀变相应较强(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矿区的北东部的异常带对于后期工作的继续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下一步工作思路
(1).对于变质岩区域重点进行野外勘查和资料分析,参考临近各矿区成矿类型,有目的性的对矿区北东部化探异常较好处进行异常查证及该异常处所在地质体的岩石及岩性组合。
(2).在矿区东南部大片花岗岩中大理岩断续定向出露,推测花岗岩应为混合花岗岩;由此联想到混合花岗岩与金矿之间的关系,明年野外将进一步对该范围进行查证,是否存在矿源(斜长角闪岩、角闪石),深大断裂(导矿构造)及次级断裂(容矿构造)等有利成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