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摘要:传统的AC-DC变换器的广泛应用对电网产生了大量的谐波污染。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APFC)是抑制谐波电流、提高功率因数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本文论述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APFC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Boost型滞环控制的DC-DC变换器采用Matlab进行仿真,获得了最后校正的功率因数结果,说明这种PFC方案的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适用于多种场合.
关键词:有源功率因数校正,Boost电路,滞环控制
1 绪论
其电能利用率越高。交换式电源供电器上的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运作原
理是通过控制调整交流电电流输入波形,使其与直流电电压波形尽可
能一致,让功率因数趋近于1。折对于电力需求量达到某一个水平的
电子设备而言是很重要的,否则,电力设备系统消耗的电能可能超出
其规格,极可能干扰同系统的其他电子设备。
2功率因数的定义和校正原理
根据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功率因数(PF)的定义:交流输入有功功 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PF | | P | | U I 1 1 | cos | | | I 1 | cos | cos | (1) | ||||||||
S | | U I 1 | rms | | I | rms | | | |||||||||||
式中: | U | 1 | 表示输入基波电流有效值; | cos表示基波电压与基波电流之 | |||||||||||||||
间的位移因数;表示输入电流畸变因数; | I | rms | 表示输入电流有效值.可 | ||||||||||||||||
见PF 由电流畸变因数和位移因数 | cos决定, | cos小表示用电设备 |
的功率大,在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实在功率增加,线路总电流增大,线路传输压降也将增大,倒是电气设备容量增加,利用率低,导线、变压器绕组损耗大,严重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变化快时甚至可以导致电网崩溃.输入电流即便因数值低,表示输入电流谐波分量大,将造成输入电流波形畸变,对电网造成污染,使用电设备产生机械振动、噪声、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在实际的电能运用和传输中,最主要的危害是电流的畸变引起的谐波而污染电网,因此,可以说谐波的抑制电路即为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不良的功率因数主要发生在整流电路中,特别是开关整流电路.在
如图1(a),其滤波电容的设置使输出电压平滑。但是,对电流来说, |
波中含有大量的高次谐波。
U | i | (a) | C | R | U | o | I | in | U | in |
(b) |
图1常用整流桥结构与电力电压波形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3功率因数校正器拓扑及控制策略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电路拓扑结构的分析,二是控制策略的研究。
3.1功率因数校正器典型电路结构
从原理上说,任何一种DC/DC变换器拓扑都可以作为PFC主电路.DC/DC变换器包括降压式(Buck)变换器、升压式(Boost)变换器、升降压(Buck-Boost)变换器、Cuk变换器、反激式(Flyback)变换器等.从电路拓扑结构上看,Buck电路和Boost电路是最基本
的两种变换器,其余变换器都是由这两种基本结构演化而来. |
按输入电感电流是否连续,可分为电流连续导通模式(CCM)和电流不连续导通模式(DCM),以及介入其中的电流临界模式(BCM)。有的电路还根据负载功率的大小使得变换器在DCM和CCM模式之间相互转换,成为混联模式(MCM).
3.2.1DCM控制策略
DCM 控制又称为电压跟踪法,是功率因数校正控制中一种简单 实用的方法,应用较为广泛。它不需要检测输入电压和输入电流,功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率开关管就以一定的占空比使输入电流按正弦规律变化.概括起来,DCM控制模式的特点有:
1)控制电路简单,现有开关电源PWM控制用集成电路均可作为 电压跟随型PFC电路的控制器;
2)输入电流自动跟踪输入电压相位,且具有较小的电流畸变率; 3)功率开关管能实现零电流开通,且不许承受二极管的反向恢复 电流;
4)有较大输入输出电流纹波,要求高性能滤波电路;
5)平均电流远低于峰值电流而导致期间需承受较大的应力;
6) 单相PFC功率一般小于200W,三相PFC功率一般小于10Kw. |
时,通过电压环可以保证占空比恒定,从而使得输入电流峰值与输入电压成正比,达到输入电流波形自动跟随输入电压波形,实现功率校正的目的.
为了确保稳态时输出占空比在半个工频周期保持不变,E/A取10-20Hz。恒频控制时开关周期恒定,因此电感电流并不连续.如图2所示电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
I | | | U T g on | ( T on | | T don | ) | (2) | ||
| L | 2 | LT s | | | | ||||
式中: | U | g | 为整流后的电压;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ﻩ 为功率开关管VS的导通时间;on
Tdon为二极管VD的续流时间;
ﻩ为开关周期。s
igLVD
R1
u | g | U | g | VT | C o |
R2
PWM | E | / A |
图2Boost电路DCM控制原理图
若式(2)中二极管 | VD | 的续流时间保持恒定,则DC/DC 变换器 | |||||
输入侧可效为一个阻性负载,从而使得整流器交流侧电压电流同相位。 | |||||||
对于式(2),假设 | T s | | T on | | T off | ,则输入平均电流即电感电流在一 |
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为:
I | | | U T g on | | | (3) | |
| L | | 2 | L | I | L | |
由式(3)可知, | 只与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有关,若保持导通时间恒 |
定,则理论上可认为输入电流无畸变,这就是恒频控制的原理。此控
制方式虽然占空比和开关周期均布恒定,但当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与输
出功率恒定时,功率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可保持恒定,因而占空比也是 变化的,从而使得输入电流具有大量的高频纹波分量,因而增加了EMI | |
滤波的设计难度。 |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3.2.2CCM控制策略
CCM控制策略有直接电流控制和坚决诶电流控制之分.CCM控制策略相对于DCM控制策略来说,其优点是:
1)输出和输入电流纹波小、滤波容易;
2)RMS 电流小,器件导通损耗小;
3)适用于大功率场合。
(1)直接电流控制
直接电流控制来源于DC/DC变换器的电流控制模式.其工作原
流给定信号,电流控制器控制输入电流按此信号变化, 从而实现输入理是将输出电压误差信号与输入电压信号相乘,得到电流控制器的电 |
直接电流控制以检测到的整流器输入电流作为其反馈和被控量,因而具有系统动态响应快、电流控制精度高、限流容易等优点。其缺点是需要宽频带的电流传感器来检测输入电流而导致成本过高.同时乘法器的非线性失真增加了输入电流的谐波含量。由于输入电流总带有一些开关频率文博的,因此必须据顶反馈哪一个电流,根据控制结构中检测电流的不同,直接电流控制可分为峰值电流控制、平均电流控制、
滞环电流控制三种控制方式。这三种方法的基本特点如表1所示.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表1三种控制方式基本特点
控制方 | 检测电 | 开关频 | 工作模 | 使用拓 | 对噪 | 备注 | ||
法 | 流 | 率 | 式 | 扑 | 声 | |||
峰值电 | 开关电 | 恒定 | CCM | Boost | 敏感 | 需斜坡补偿 | ||
流 | 流 | |||||||
滞环电 | 电感电 | 变频 | CCM | Boost | 敏感 | 需逻辑控制 | ||
流 | 流 | |||||||
平均电 | 电感电 | 恒定 | 任意 | 任意 | 不敏 | 需电流误差 | ||
流 | 流 | 感 | 放大 | |||||
间接电流控制又称为幅值相位控制,是一种基于工频稳态的控制 |
的优点,但也存在如下缺点:
1)需外加过流保护电路来弥补自身无限流功能的缺陷;2)系统电流从一稳态到另一稳态过渡时会出现直流分量;3)系统动态响应慢.
4有源功率校正电路的工作原理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APFC)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整流电路。
基本的单相APFC电路在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器和负载电阻之间增加了一个DC-DC功率变换电路,通常采用Boost电路。通过适当的控制Boost电路中开关管的通断,将整流器的输入电流校正成为与电网电压同相位的正弦波,消除谐波和无功电流,将电网功率因数提高到近似为1。其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i L | L | D | |||||||||||||||||||||||||||||||||||||||||||||
u i | i i | u | d | u | L | Q | C | R | u | o | |||||||||||||||||||||||||||||||||||||
| |||||||||||||||||||||||||||||||||||||||||||||||
当开关管 | Q | 导通时, | u | d | 对电感充电,电感电流增加,电容L | C | 向负载 | ||||||||||||||||||||||||||||||||||||||||
放电;当 | Q | 关断,二极管 | D | 导通时,电感两端电压 | u | L | 反向, | u | d | 和 | u | L | 对 | ||||||||||||||||||||||||||||||||||
电容充电,电感电流减小.电感电流满足下式:L | |||||||||||||||||||||||||||||||||||||||||||||||
L | di L | | u | L |
| m | | sin | t t | k | | t | k | | t | on | | | | T s | (4) | |||||||||||||||||||||||||||
dt | | | m | | sin | | | | u t o | k | | t | on | | t | k | |||||||||||||||||||||||||||||||||
ﻩ通过控制 | Q | 的通断,即调节占空比 | D | ,可以控制电感电流.若能控制L | i L | ||||||||||||||||||||||||||||||||||||||||||
近似为正弦半波电流,且与 | u | d | 同相位,则整流桥交流侧电流也近似为i | ||||||||||||||||||||||||||||||||||||||||||||
正弦电流,且与电网电压 | u i | 同相位,即可达到功率因数校正的目的。为 |
此需要引入闭环控制。
ﻩ控制器必须实现以下两个要求:一是实现输出直流电压 | u | o | 的调节,使 | |
其达到给定值,而是保证网侧电流正弦化,且功率因数为1。即在稳定 | ||||
流内环的单相APFC双闭环控制原理如图4所示. |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u i | i i | 1/ | u | d | u | d | L | Q | D | R | u o | u o | u | * | o | ||
u | L | C | |||||||||||||||
i L * | i L | ||||||||||||||||
U | m |
PI
图4APFC控制框图
ﻩ电压外环的任务是得到可以实现控制目标的电感电流指令值.给定L
输出电压uo*减去测量到的实际输出电压uo的差值,经PI调节器后输出
电感电流的幅值指令
可以得到表示u d波形的量IL *。为幅值为1 的正弦半波,相位与d除以其幅值
u
U
d
m
相
后,
同。
L
当Q导通时电感电流增大,而当Q关断时电感电流减小。令减去,L L
若差值iL大于规定的上限iLmax,则令Q导通,以增大;若差值L iL小
于规定的下限iLmin(iLmin<0),则令Q关断,以减小。通过滞环控L
制,可以保证实际的电感电流在其指令值附近波动,波动的大小与L L
滞环宽度有关,即与设定的iLmax和iLmin有关。
5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5。1建立仿真模型
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采用Boost电路的单相有源功率因数
校正电路的仿真模型,如图4所示.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Discrete,
Ts= 1e-006 s.
powergui
220V | Mag | i | A | + | i | + | v | 6mH | g | D | Divide | RC | + | v | Constant | |||||||
50Hz | +- | v | B | - | ||||||||||||||||||
Universal Bridge | Mosfet | |||||||||||||||||||||
S | ||||||||||||||||||||||
Mag | ||||||||||||||||||||||
Fourier | Fourier | Relay | Add1 | RMS | Add | |||||||||||||||||
Phase | Phase | |||||||||||||||||||||
Fourier | Fourier1 | |||||||||||||||||||||
RMS | ||||||||||||||||||||||
THD | V | Mag_V_I | ||||||||||||||||||||
PID Controller | ||||||||||||||||||||||
I | P_Q | -K- | PI(s) | 400 | ||||||||||||||||||
Discrete | Gain | |||||||||||||||||||||
Active & Reactive | ||||||||||||||||||||||
Power |
图5APFC仿真模型
图5 的仿真模型中Mosfet和Diode模块来自SimPowerSystem
“PIDController”模块在SimulinkExtras\Addition
alLiner模型库中,参数设置如图5所示。
滞环比较器采用Simulink\Discontinuities模型库中的“Relay”模块。滞环宽度设为[-1,1],即Relay中的Switchon point为1,Switchoffpoint为—1.参数设置如图7所示。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图6PID模块参数设置
图7Relay模块参数设置
输入电压有效值为220V,频率50Hz;输出直流电压指令 | u o * | 为4 | ||||||||||||||||||||||||||||||||||||||||||||||||||
00V;电感=6mH;电容 | C | =320uF;负载电阻 | R | =160 | | ; | ||||||||||||||||||||||||||||||||||||||||||||||
在二极管整流桥中, | R S | | 1 5 | , | C | S | | 1 e | | 6 | F | , | R on | | 1 e | | , | L on | | 0 | , | |||||||||||||||||||||||||||||||
V f | 0 | ;开关管 | Q | 采用MOSFET, | R on | | 0.001 | , | L on | | 0 | , | R d | 0.01 | , | |||||||||||||||||||||||||||||||||||||
V f | 0 | , | I c | 0 | , | R s | | 1 5 | , | C s | inf | ;Boost 电路中二极管参数, | ||||||||||||||||||||||||||||||||||||||||
R on | | 0.001 | , | L on | | 0 | , | V f | 0.8V | , | I c | 0 | , | R s | 500 | , | C | s | 250 e9 F。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5.2仿真结果分析
利用powergui 将仿真设置为离散模型, | T S | =1e-6.将仿真参 |
数的Starttime设置为0,stoptime设置为0.5.其他为默认
参数。启动仿真程序进行仿真。
直流电压波形如图8所示。直流电压的平均值为400。1V。如
图9所示,基本满足控制器实现输出直流电压 | u | o | 调节的要求。从图7 |
中可以看出,直流侧电压值随时间波动,对其进行FFT分析,如图10
和图11所示,克制直流电压波动周期为0.01ms,频率为工频的两
倍。
600 | Uo |
500
300400
voltage (V)
0
0 0.1 0.2 0.3 0.4 0.5 0.6
time(s)
图8直流电压波形
图9直流电压平均值
这是由单相电路的瞬时功率波动引起的.
记录ud与波形、Lui与波形分别如图12和图13示,两图中的i
右上角图形皆为局部波形放大图。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从图12中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是同相位的,即功率因数基本为1。也可以从图10中Fourier模块的相角得出电流与电压同相位。从图14稳态值的相角可以看出电流和电压基本同相位。这满足控制器实现网测电流正弦化,且功率因数为1的要求,从而达到了APFC的目的。
交流侧THD 及基波功率的计算如图15。的i | THD i | =0.1379, | P | ||
=1063, | Q | =—19.82。 |
图10FFT分析参数设置对话框及分析结果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图11FFT 分析结果
Ud,iL | ||||||||
350 | Ud,iL | |||||||
300 | 300 | |||||||
U(V),i(A) | 250 | U(V),i(A) | 200 100 | |||||
200 | 0 | 0 | 0.1 | 0.2 | 0.3 | 0.4 | ||
150 | ||||||||
| ||||||||
100 | ||||||||
50 | ||||||||
图12 u d与波形L |
200
U(V),i(A) | 200 | U(V),i(A) | 0 | 0 | 0.1 | 0.2 | 0.3 | 0.4 |
100 | -200 | |||||||
0 | -400 | |||||||
time(s) | ||||||||
-100 |
-200
-300
-400 | 0 | 0.1 | 0.2 | 0.3 | 0.4 | 0.5 | 0.6 | |
图13 | time(s) | | ||||||
u i | 与波形i | |||||||
|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图14电流、电压基波相角
则由以下公式 |
可计算出总的功率因数
| v | cos1 | | 0.9904 | | 1 | (6) |
将滞环宽度改为[-0.50.5]后进行仿真。对比两种滞环宽度下
的交流侧电流,经放大后可以看出电流纹波更小了。如图16所示。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8 | [-0.5 0.5]时 |
7.5
7
6.5
6
5.5
5 | 6.08 | 6.085 | 6.09 | 6.095 | 6.1 | 6.105 | 6.11 | 6.115 |
4
x10
图16滞环宽度改变后波形i
功率因数计算:
THD i 0.08199,P =1066,
P2Q21066222.152
vcos10.9965 (9)
可见,滞环宽度为[-0.50。5]后,功率因数提高了,更接近于1。
这是因为滞环宽度变小后,就意味着流过电感的电流在其指令值附近
的波动的范围更小了,这样就使谐波电流得到了抑制。 | THD i | 值变小, |
导致值增大,从而使功率因数增大。功率因数的提高和交流侧的谐波
减小,对于交流电网来说能使干扰变小。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 )
|
( )
( ) |
()
图17 滞环宽度为[-0。5 0。5]时的实验数据 |
图等,并可得到有关的系统性能指标,下面使用LTIViewer绘制输入交流电压与输出直流电压之间的波特图,并求出系统的零极点.仿真结果如图18所示。
由图18可以看出,在低频段增益很小,意味着输入交流电压对输出直流电压影响很小。系统没有右半平面极点,系统稳定.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Pole-Zero Map
Imaginary Axis Magnitude (dB) Phase (deg) | 1 -0.5 -1 0 0.5 -18-16-14-12-10 -8-6 -4-2 0 2 | ||
Real Axis | 6 | ||
From: U 220V 50Hz To: U Voltage Measurement1 | |||
-825 -830 -835 |
| ||
0 -180 -270 -90 3 4 5 6 10 10 10 10 |
Frequency (rad/sec)
图18系统零极点及波特图
6. 总结
主要原因,就在分析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对
比几种不同拓扑的PFC变换器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优缺点,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滞环控制的Boost型PFC变换器。
本文对指环控制的Boost型PFC变换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设计了滞环电流控制的电路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得出输入电流与电压基本同相位,电流畸变率小的实验结果。通过设置不同的置换带宽,可以得出,带宽越小,电流畸变率越小,THD越小.通过对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
得出输入交流电压与输出电压影响非常小,输出电压由输入控制系统的电压指令控制。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仿真
参考文献
[1]齐磊,席自强,辛占强,黄文聪.电流滞环式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 电路的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01:52-54.
[2]谢海鹏。 单周期控制单相两级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设计[D]。 中南大学,2011.
[3]糜晓宇。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在BOOST型电路中的应用研 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