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学困生转化措施方案 篇4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倡导“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由于初中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导致数学的学困生越来越多。大量事实证明,学生一旦成为学困生,如果教师、学校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他们就会普遍厌倦学校的学习生活,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自暴自弃,最终成为学校、家庭的负担。因此,积极探寻初中学困生的主要表现和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辅导策略,从而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改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一、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以后,在数学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内部的因素。学生本身存在智力缺陷,无法接受正常的学科知识,这部分学生是先天性的学困生,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学困生。其次是外部的因素。如教育者的失误,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有的学生受到环境的不良影响或者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教师和家长们缺乏对学生进行耐心的教育和心理疏导,在经历多次失败或挫折后,逐步丧失学习信心而成为学困生。再次是学生自身的非智力因素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和价值观等造成的。由于个性差异,有的学生好动、贪玩,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学学习中就没能打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基础,到中学,随着数学学科内容难度的不断增加,使这部分学生学习显得尤为吃力,出现课上接受慢,课后无法消化课上知识的现象,进而发展为数学学困生。第四是由于评价标准的单一造成的。学困生是教育评价体系的产物,每个人的智力发展不平衡,有先有后,每个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环境不一样,他们的认识也就千差万别,每个人兴趣不同,追求的目标也不同,当然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的差别,可是传统的评价体系却用统一的标准--分数来衡量他们,学困生自然会产生。第五家庭因素也是学困生产生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使孩子缺少应有的爱,感受不到家的温馨,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进而发展为对社会不满,对学校不满,对班级不满,对班中的老师同学不满,学习的动力也就无从谈起。这类学生不仅仅是数学中的学困生,其他学科中都会成为学困生。

  二、有效地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措施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发扬教学民主。教师要用真爱去关心和帮助学困生。数学学困生多表现为课上反应慢,课后无法独自完成作业的共同特性,他们对数学学习不太关注,反而更关心教师对尖子生的态度并进行比较,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对教师产生不满。因此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要多注意学困生的表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重视备好“学困生”这一课,充分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把握好学困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认真研究他们的思维特点,掌握学困生的认知规律,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语言力求生动形象,教学画面尽可能新颖,教学手段力求多样化,以吸引学困生听课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力求有浅入深,循序渐进,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设问力求低起点,让绝大部分学生回答问题时都能有话说,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每一个同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回答错问题的同学,千万不要打击,即使批评,也应婉转表达善意,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困生在情感上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是转化学困生的根本保证。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照顾和关怀。课下多与他们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体谅他们学习中存在的困难,时时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他们能把老师做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设法让学困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兴趣,强化学习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克服思维上的惰性,在教学中,教师讲课要力求通俗易懂,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进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学困生学习过程中取得的点点成绩,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在课上只要是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一定要鼓动学生通过掌声进行表扬,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做到以表扬鼓励为主,以侧面教育为辅。

  3、建立学习小组,促进学生合作,树立学困生主人翁精神。在数学课教学中力求分层教学,让转化工作落到实处。教师对需要转化的学生心中要有数,课上提问要有针对性,课后辅导要有目的性,抓重点,促局部。布置作业因人而异,把习题系统分类,采取难易筛选,让不同的学生从中受益。 课堂上把简单的题目让给他们做,让学困生也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作业有目的布置,使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班内开展“一帮一”,“优帮差”的帮扶小组。教师加以指导。转化学困生要有计划,有目标,有方法,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切不可流于形式。

  4、密切与家长配合,共同营造学困生学习的良好环境。密切联系家长,学校家庭双结合,共同辅差。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联系,互通信息,及时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为进一步转化做好信息储备。同时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好坏也从侧面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关系好就会让学困生消除对老师的看法,而主动地亲近老师,信任老师,“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对学困生学习的转化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大多学困生都存在着学习习惯不好的普遍现象,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校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在家则需要家长配合教师监督做好这项工作,所以,与家长关系的好坏也是做好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5、改变评价的方式是转化的关键。传统的教学评价观是以分数为标准,以分数的高低或等第论好坏。用这样的尺度来衡量,总有一部分“学困生”无法达到成绩优秀的标准。这种评价方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不适合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转化“学困生”的同时,也在转变自己的教学观,教师所做的是适合于人才的教育,而不是适合于教育的人才。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允许出现反复,充分相信他们。有进步就应该鼓励,让他知道点滴进步都是努力的结果,有付出就有回报。对“学困生”的评价,要客观,承认差距,不唯分数论,教师评价的尺度,随着“学困生”的提高而提高,让他们既感到有压力,也有希望。实践证明,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利于“学困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促进他们尽快转化。

  总之,数学学困生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学困生的转化同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教师在这方面都有不同的做法,其效果也大不一样,尽管方法不同,可其目的却是一致的,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为他们服务,在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工程中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