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你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新新,别磨蹭了,吃饭的时候好好吃。”
“小西,你这孩子怎么穿个衣服都那么慢。”
……
宝宝又在磨蹭了,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长久下去形成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宝宝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样的预见,可不是为人父母的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幼儿时期本来就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宝宝树立时间观念,调整心中的“小闹钟”,就是对宝宝最大的帮助。
成为“小磨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客观的外在条件影响,也有缘于宝宝自身内向安静的性格,因此父母在改造“小磨蹭”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仔细分析宝宝“磨蹭”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磨蹭原因1:动作不熟练
从宝宝的角度来说,动作不熟练是导致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宝宝小的时候,神经肌肉的活动还很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只有放慢节奏才能做好。
对策:竞技游戏
父母可以为宝宝创设一个安全的、良好的、锻炼肢体的环境,例如通过一些竞技小游戏来提高宝宝的动作敏捷度,当然也要适当地奖励宝宝的“胜利”,才不至于让宝宝觉得游戏枯燥而排斥。经常训练可以使宝宝的神经肌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协调发展。
磨蹭原因2:没有紧迫感
宝宝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孩子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地完成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自己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做得慢有什么不好。
对策:巧用计数法
父母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宝宝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看看宝宝在数到第几个数的时候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完。宝宝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宝宝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宝宝离结束还差得较远,父母就要放慢记数的速度,并告诉宝宝,如果快一点做事,爸爸妈妈就数慢一点,让宝宝有尽快完成事情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在宝宝即将做好事情的时候念完数字,这会大大提升宝宝的成就感。用记数法训练宝宝,需要从宝宝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
${FDPageBreak}
磨蹭原因3:包办代替
很多年轻的妈妈们常常觉得让宝宝自己动手费时又费力,还不如大人帮他做更快些,而且更省心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也会助长了孩子的惰性,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也没有责任心。
对策:放手操作
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或是稍微有点难度但在宝宝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父母都应给予宝宝充分的机会尝试自己来完成。当宝宝不愿意自己去做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比如吃饭的时候规定宝宝一定的吃饭时间,如果过了时间宝宝还不把饭吃完,就把碗收掉不让他吃了,并且告诉宝宝:“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要在宝宝的脑中注入这么一个观念:吃饭并不是可以无休无止吃下去的,要懂得控制时间。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提升宝宝的时间意识。
磨蹭原因4:不合适的参照对象
动作缓慢是相对而言的,当宝宝在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时,动作比较缓慢,年轻的妈妈就一味认定自己的宝宝反应迟钝,做事磨蹭,对宝宝严厉地批评,更有甚者采用强硬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宝宝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动作快。殊不知,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但适得其反,还严重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
对策:合理对比
家长必须明白每个宝宝都有先天性的差异,无论是智力还是肢体上,所以家长不能因为宝宝跟某位宝宝之间的差异就武断地认为是孩子在这方面不正常,有问题,不彻底分析就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父母应做全方位、谨慎地观察对比,甚至可以请教专家,然后再做出判断。
磨蹭原因5:诱人的外在影响
相信父母都遇到过这样情况:到了吃饭的时候宝宝仍然沉迷于精彩的动画片中,叫他吃饭也不理,即便大人把饭送到他嘴边,视线也不愿离开电视机,这样也就拖延了吃饭的时间。
对策:坚持原则
宝宝太小,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坚持原则,培养宝宝的自制能力。比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爸爸妈妈一起去上早教园;再比如,快吃饭的时候就不能再看动画片了,等吃好饭了再利用一整段时间来看动画片等等。只要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重视,不知不觉“小磨蹭”也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