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见习期工作总结1000字 篇3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时间如白驹过隙,我进校工作的第一个学年就这样很快过去了。一年前那个略带青涩,刚刚告别大学生活的青年的形象似乎还历历在目;而今,发现在自己的身上已发生了很多改变,告别了当初一些稚嫩的想法与做法,在学校领导的关心以及语文组各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逐步走向成熟与稳重。

  本学年,我的工作重点即是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到快速适应高中教学方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进步与突破。作为一名新进教师,我深知要尽快完成由大学生到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教师的角色转换,然后再给自己明确定位,确立好今后发展的目标与方向,迈好坚实的每一步。

  教育教学的基础从备好每一堂课开始,所以我就在这一点上下了比较大的工夫。我分别在两个学期的开学之前已准备好了教材中一半课的内容,在正式进入教学工作以后继续认真备课,对之前的备课内容进行修改与补充,并且坚持写详案,平均每一篇教案在3000字左右。其间,我得到了我的师傅黄争荣老师以及陆英老师等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热心地指导点拨,使我的教案中一些构思一般、内容普通的教学环节得到了良好的改进。从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备课是一门艺术,安排得合理精巧将会使之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事半功倍。

  谈到课堂教学,我体会到了通过一个学年以来的教学实践,自己正在逐渐进步。缺乏教学经验是我的弱势所在,所以我就通过听课来学习其他有经验的老师的教学思路与方式方法。本学年,校内外我共听课近60节。这些课拓宽了我的教学思路,给予我很多思考与启示。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首先比较好地做到了把激情带进课堂——我一直是把握着课文内容所折射出的情感来讲课的,通过讲课过程中的“以情动人”,来激发学生产生共鸣情感,使他们能够比较主动地融入到课文学习中去。比如我的校级公开课《老王》,在课上,我的教态自然,始终带着饱满的激情与热情,通过语音的高低起伏的变换将自己所感受到的作品中蕴含的情感诠释与传递给学生。对于课文的讲解,我尽可能地做到详细和生动,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研读学习课文中,用真心真情去接近与接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精神的内核。

  当然,对于一些学生感觉比较枯燥的理论性的文章,如略读篇目《诗赋论》,还是比较难以发挥我的情感渲染的优势。而且,通过一年来的讲课实践,我深深感到仅仅依靠热情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高中学习的最终考核是高考,所以现实情况是,学生会把较多的时间用在容易提高成绩的学科上,语文相对而言并不在此范围之内。因此,如何吸引学生学习效率便成了一个难题。通过其他老师的经验点拨以及自身体验,总结出了学生在一堂课中在知识能力领域与情感领域内能得到积极体验与提升才是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就必须要求语文教师提升40分钟的课堂教学“魅力”。按照这样的标准,我目前的讲课离“好课”还有不小的距离,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是比较中规中矩,而缺少了新颖之处,没有很多教学亮点,这是我今后必须努力改进的地方。我上完每堂课后,都会认真写下教学反思,指出优点与不足,从而总结出一些经验和思路来。我也一直积极尝试通过多种教学方式的实验,找出能契合学生学习心理,激发他们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的合理的教法。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除了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求索,我在教育德育领域中也正不断求索——主要围绕着“让语文教育充满爱”这一主题展开。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爱孩子——这是作为能够影响他人精神世界的教育者的灵魂”。本着这样的思想,我本学年在思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爱的教育”(包括爱国教育、亲情教育、关爱互助教育等等);二是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与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关心他们的成长——现在我的尝试已初步得到了一些成效。我目前研究的课题“夯实锥形德育体系的基础——亲情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论文得到了人力资源部薛兴荣等老师的认可与鼓励。我会在今后继续努力,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把“爱的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我始终相信“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真正去给予学生爱与关怀,会使得他们喜欢亲近我这个语文老师,从而喜欢听我的课,然后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之中——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最终的成功。

  在教育教学与课题研究之外,本学年我在其他方面也得到了许多锻炼与收获,培养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如作为见习班主任,我得到了带教班主任刘海波老师的热心又细心的指导,协助她完成部分工作——这使我熟悉了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也体会到当好班主任所要付出的巨大的艰辛;又如在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师生的推荐之下,我很荣幸地担任了校团委委员,主要任务是从王瑛老师那里接管校刊的编审发行工作以及组织校文学社的各项活动。金山中学的《晨曦》校刊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了,所以如何将校刊办好,让全校师生关注、支持文学社的发展,成了我的工作目标。令人欣喜的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学社目前已推出了《晨曦》电子书,这对于提升校刊的关注度与创设人文氛围来说是一个重要举措与突破。虽然文学社的建设与发展任重道远,但通过向周围老师多多讨教一些工作经验,自己努力创新,以及组织好新一届文学社成员群策群力,各显其能,相信一定能将文学社与校刊越办越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