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4.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三字经。
7.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8.学写毛笔字。
训练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看图认识部首,再写出属于这个部首的字。
3、词语搭配。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指名读句子。(2)理解句子的意思。
(3)指导学生看清行款布局及每个字的间架。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及时进行小结。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根据情况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2.指导。
(1)认识部首:攵。
(2)生看图,师提问:第一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二竖排有什么特点?第三竖排有什么特点?
(3)集体交流。
(4)学生说一说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3.练习:
在表格中填写分别属于这些部首的字。
教师巡回个别指导。同座位互相大声朗读所填的字。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左边的词语.
(2)指名读词。并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表示动作)
(3)用小黑板出示竖线右边的词,
(4)指名读词,说说这些词有什么共同点。(说明怎样动作)
(5)将可以搭配的词用线连起来。
(6)将搭配好的词语读一读。
(7)教师归纳搭配词语的方法步骤:一读,二想,三画线。
3.练习。
(1)让学生用一读、二想、三画线的方法完成竖线右边的词语搭配。
(2)教师根据学生的自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4.反馈。
(1)讨论自练情况,确定正确答案。(2)让学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3)同座位互查练习的情况。(4)让学生朗读搭配好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依照拟人手法造句。
2.熟记成语。
3.读读背背三字经。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第一组的两个句子,指名学生朗读。
(2)让学生比较两个句子的不同。
(3)师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用词不一样,但句子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呢?
(4)师进一步启发学生:两个句子的意思一样,但用词不同,请同学们读一读,比较一下,哪个句子写得好呢?为什么?
(5)练习朗读句子。
3.练习。
(1)出示第二组的两个句子。
(2)学生自己朗读比较。
(3)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4)出示练习题:
出示句子:(根据句子的意思,依照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晃动起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高兴得跳起舞来。
一阵微风吹过,小稻秧微微点头。
4.反馈。
(1)学生依照第组的后一个句子造句。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教师纠正学生造句中的错误。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12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学生大声朗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3)教师巡回抽背。
4.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名背。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从《三字经》中选出的韵文。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范读和领读。
(4)教师分行讲解《三字经》的意思。
(5)教师再次范读三字经的节选。
3.练习。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2)指名朗读。
(3)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
(2)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水里的火山。
2.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2.指导。
(1)仔细观察老师做的实验。
实验材料:一只小瓶子、一只装满水的大玻璃罐、一根细绳子、红墨水。
用细绳系住小瓶子的瓶颈,在小瓶子里装满冷水,再加上几滴红墨水,将小瓶子慢慢放进大玻璃罐的热水中,安放在罐底。
(2)说说实验经过。
教师提示:用“先……接着……最后……”的句式说一说实验的过程。
(3)说说实验结果。
教师启发学生:小瓶子放进大玻璃罐子里后,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这是什么道理?
(4)指名练说实验的过程和自己的想法。
3.练习。
(1)学生先分组在小组内练说。
(2)第组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说话。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评议。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练写毛笔字
1、分析写法。
2、练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