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审理决定刑罚,与检察院取保候审不等同于不判刑。取保候审期满前,公安机关需通知检察院,检察院在期满前决定解除或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若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法规,且未重新犯罪,检察院解除取保候审时应退还保证金。
法律分析
1、是否会判刑,最终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检察院取保,完全不等于最终不能判实刑。
2、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案件,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十五日前,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作出决定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前,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保证金担保方式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也没有故意重新犯罪的,人民检察院解除取保候审时,应当通知公安机关退还保证金。
拓展延伸
被检察院是否会同时采取取保候审和判刑措施?
被检察院在处理案件时,根据具体情况会采取不同的措施。通常情况下,被检察院可以选择采取取保候审或判刑措施,但不会同时进行。取保候审是指在案件审理期间,被告人暂时获得自由,但需遵守一定的限制条件。而判刑则是在法庭判决后,根据法律规定对犯罪行为进行处罚。被检察院会根据案件的性质、证据的充分性以及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因此,被检察院不会同时采取取保候审和判刑措施,而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措施来维护法律的公正与正义。
结语
被检察院在处理案件时,根据具体情况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如取保候审或判刑。取保候审并不意味着最终不能判实刑,法院审理后会做出判决。取保候审期满前,人民检察院会决定解除取保候审或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执行。若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规定,人民检察院解除取保候审时应退还保证金。被检察院会根据案件性质、证据充分性和被告人的社会危险性等因素来决定采取何种措施,维护法律的公正与正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六十八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