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待遇中缴费工资的计算方式是以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社会保险机构在发放待遇时也以缴费工资为计算依据。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本人工资高于平均工资300%按照300%计算,低于平均工资60%按照60%计算。伤残待遇标准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享受的伤残津贴,根据伤残等级不同,补助金额会有所不同。工伤保险可以为工作中受伤的人提供相应的赔偿。
法律分析
一、工伤待遇中缴费工资如何计算?
工伤待遇中缴费工资的计算方式的话,是职工受到伤害之前的12个月的平均工资,当然了,社会保险机构在进行相关的保险待遇发放的时候,也是以他所进行缴费的工资来作为一个基数计算的,就是工伤保险条例当中明确予以规定。《工伤保险条例》确定的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的平均月缴费工资。社会保险机构在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和发放多种社会保险待遇时,都是以缴费工资作为计算依据的。对单位而言,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单位的工资总额为基数;对职工个人而言,则是指由社会保险费征缴部门核定的本人工资为基数。
为了缩小社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的差异,在计算本人工资时,需要缩小过高与过低收入人群的缴费差异。《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二、赔偿计算
一级至四级伤残待遇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一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
2、二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5个月
3、三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3个月
4、四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1个月
按月享受伤残津贴(按月支付)
1、一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
2、二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5%
3、三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80%
4、四级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5%
(注: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五级、六级伤残待遇标准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1、五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
2、六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6个月
当工作上发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维护好自己的与合法的权益,比如说确实是由于工作当中的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导致受到伤害的话,那么其中会确定为工伤,并且由工伤保险来进行一个相关的赔偿。
结语
工伤待遇的计算方式是以职工受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础,社会保险机构按照缴费工资计算相关保险待遇。在确定本人工资时,需要缩小收入差异,高于平均工资300%按300%计算,低于平均工资60%按60%计算。伤残待遇标准根据伤残等级不同,包括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和按月支付的伤残津贴。在面对工伤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确保获得工伤保险的相关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有关部门收到相关的检举和控告后,应当及时处理。
对防治职业病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四十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三条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