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离职协议仍可申请劳动仲裁,但需在仲裁时效内;《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仲裁时效为一年,可中断或中止;拖欠劳动报酬争议不受时效限制,但需在劳动关系终止后一年内提出。
法律分析
1、签了离职协议还可以仲裁。只要没过仲裁时效,有劳动纠纷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已经就离职补偿达成一致,且明确表示放弃其他权利,双方再无其他争议的,虽然可以申请仲裁,但仲裁会面临败诉的风险。即程序上的权利还是有的,但是实体上的权利视为双方已经达成一致了,劳动者不能反悔。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拓展延伸
离职协议是否影响启动仲裁程序的权利
离职协议一般会规定双方在解除劳动关系后的权利和义务。对于启动仲裁程序的权利,是否受离职协议的影响取决于具体的协议内容。有些离职协议可能包含了对争议解决方式的约定,如选择仲裁作为解决争议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签署离职协议后,双方可能需要按照协议约定进行仲裁,而不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争议。然而,如果离职协议未明确规定仲裁的约束,或者争议不涉及离职协议的条款,您仍然可以启动仲裁程序来解决争议。因此,具体情况需要根据离职协议的具体条款和争议的性质来进行判断。建议您仔细阅读离职协议,并在有需要时咨询专业法律意见。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离职协议对仲裁程序的约束取决于具体的协议内容。若离职协议明确约定了仲裁方式,双方需按照协议进行仲裁。但如果协议未明确约定或争议与协议无关,您仍可启动仲裁程序解决争议。建议您仔细阅读离职协议,并在需要时寻求专业法律意见。仲裁时效是需要注意的重要因素,超过时效可能导致败诉风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修订):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 第一百零五条 聘任制公务员与所在机关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争议的,可以自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申请仲裁。
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公务员主管部门的代表、聘用机关的代表、聘任制公务员的代表以及法律专家组成。
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接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仲裁裁决生效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