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的案件怎么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什么是羁押所谓羁押,一般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判决前的依法暂时关押。羁押不是一种独立的强制措施,而是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附带性后果。由于拘留和逮捕是剥夺人身自由的严厉强制措施,故而不仅相关立法对司法机关办理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案件的期限作了严格的限定,而且一直以来,羁押期限问题也广泛吸引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众多关注。相对于拘留和逮捕而言,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则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较弱的强制措施。虽然相关立法对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的期限也作了明确规定,但是关于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案件办理期限的规定却不甚明了,从而造成司法实践中办案人员对此的理解和做法不一。这样,既不利于保护人权、惩罚犯罪,也有违司法的公平、公正原则。首先,从《刑事诉讼法》对审查起诉期限的规定来看。《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仅就这一法条而言,《刑事诉讼法》并未区分犯罪嫌疑人被羁押或未被羁押两种情形,而是对所有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都作了一致的规定:公诉机关应当在一个月至多一个半月内决定起诉或不起诉。其次,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的具体规定来看。《规则》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对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一个月内不能作出决定的,审查起诉部门报经检察长批准,可以延长十五日。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改变管辖的,从改变后的人民检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查起诉期限。可见,《规则》也未区分犯罪嫌疑人是否被羁押并进而对审查起诉期限作不同规定。只要是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不管是公安机关移送还是检察机关移送,也不论犯罪嫌疑人是否被羁押,都应该在一个月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经批准可延长十五日。另一方面,根据《规则》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以及第五十五条、第五十六条之规定,人民检察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最长分别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六个月。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手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知犯罪嫌疑人。这些规定似乎又表明,对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案件的审查起诉只要不超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即不违法。需要指明的是,如果肯定犯罪嫌疑人未被羁押案件的审查起诉期限即为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期限,按照《规则》规定,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和检察机关自侦部门移送的案件,审查起诉的实际时限是有所不同的。公诉机关对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可以重新计算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因而审查起诉的期限自然相对要长。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