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三学生中考动员会讲话稿 篇5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老师们、同学们:

  你们好!

  告别了充实的暑假,也告别了青涩的七八年级,新的一学期,又悄然而至。今天是九年级同学在新学年第一个会。有人说过“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处只有几步”。现在,同学们就走到了这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未来的一年,如果你选择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与收获;选择纪律与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与自由;选择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

  九年级意味着中考的来临,我想同学们对中考有各种各样的理解,在这里老师首先谈谈对中考的认识,我认为中考就像是一届奥运会,每一个同学都是奥运选手,奥运会四年一届,只要你足够优秀哪怕失败了下届仍然有参赛资格,而中考我们要等待九年,而且因为不准复读,失败了就没有任何机会,从这点上来说中考比奥运会更残酷.

  奥运赛场上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冠军属于谁,同学们都知道去年的北京奥运会上美国射击选手爱蒙司,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由于最后一枪脱靶痛失金牌,而中国女子柔道选手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坚持下来了,在最后10秒中战胜日本选手获得金牌.中考也是这样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能保证谁一定就能获胜,他需要我们每个同学坚持到最后一刻,坚持才能创造奇迹!

  另外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奥运会上所有运动员的运动成绩都不是比赛那一天突然来临的,他是运动员在教练员科学的指导下经过无数积极次训练后积累来的.同样决定明年中考成绩的好坏,决不是明年6月12日至6月13日那两天考场上的表现所能决定的,而是从现在起你的每一天的表现都在决定你成绩的好坏.

  所以我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在九年级为了明年的中考,为了属于我们的奥运会.能够珍惜每一天,努力每一天,坚持不懈下去!力争在中考那一天我们每一科都能交出一份自己最满意的答卷,给自己给父母给老师给学校最好的一份成绩。在此,老师就同学们的学习常规——学习五认真作一阐述和介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启悟。

  一、认真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学习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曾说:“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

  课前预习包括:心理准备、身体准备、物质准备、知识准备。其中知识准备是课前准备的核心。即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内容,做到对教材内容的初步了解。

  在老师讲授新课前,学生应有计划地独立自学新课内容,做好准备。

  预习是听课的起始环节,对学习影响很大。把握好这个环节,也就抓住了听课的主动权。预习的重要性:1、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听课效率2、 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3、可以使你的学习变得轻松,享受学习的快乐4、预习能培养自学能力

  2 如何进行高效性的预习

  1 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分为三个层次: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

  2 选择预习重点,不要全面预习 中学生课程比较多,每天除上课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作业,用于预习的时间有限。如果各科预习全面铺开,势必手忙脚乱,顾此失彼。全面预习是不现实的:一是时间难保证,二是精力难保证,三是质量难保证。预习要选择自己感到吃力的内容/学科先预习。“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认为作业时间紧,就放弃预习。

  3 明确预习任务 预习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初步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框架和思路;(2)找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复习、巩固和补习有关的旧知识,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3)找出新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以准备在课堂听讲中解决。(4)适当做一些预习笔记和习题。

  4 选择好课前预习的时间 课前预习时间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的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的深度和广度。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很多。

  5 课前预习法的步骤(以课题剖析法为例) 第一步,课题剖析。 课题剖析是指就学习课题的名称或标题,分析包含的基本含义,力争对课题名称有一个明确的印象。然后阅读课文找出从属于课题名称的各个并列项目,再通过比较找出主要项目进行认真阅读,画出重点内容,找出不懂的问题,最后按照课文顺序列出提纲。在上课时能与老师的板书作对照,以便不断改进预习方法。第二步,阅读教材。 阅读是预习的最基本方法。预习主要就是通过阅读教材来达到对新知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的。我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来进行有效的阅读预习:通读教材,目的在于找出重、难、疑三个点;充分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扫除障碍。对确实不明白的地方,做适当标记,以便在新课学习中向老师学习;读完教材后要回顾全文,做好归纳性小结。第三步,联系旧知。 对不懂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由于旧知识被遗忘了或存在知识缺陷造成的要及时补救;如果遇到旧知识的模糊不清,就要立即对它们进行重新学习或复习。然后就这些原来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对新知识的内容结论进行推导、探究。在推导过程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新颖的思路。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新知识。第四步,标记重点和疑点。 根据课后的思考题和自己的判断,标出教材的重点范围,这样就可以知道下一节要讲述的重点内容,有利于做好课堂笔记。对教材中的新观点和有疑问的地方,你不必非要在预习中就全部弄清楚,否则就可以不用去上课了。你只需要知道下一节课的难点在哪里,有哪些问题就行了。找到了这些疑难之处,在听课时就会专心致志,增强学习的针对性。第五步,动手解题。 预习从新课的联系开始。在预习时,要先阅读课后练习,然后根据这些练习,在课文中寻找直接或间接的答案。完成习题后,还要对练习进行检查,看自己的记忆情况是否符合课文要求。做到课后习题与阅读课文的有效结合,提高预习质量。

  2.6 预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6.1 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一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一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细读第二遍。

  2.6.2 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一遍对新课文的迅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找、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2.6.3 要边阅读边记笔记,边读边划,边读边批 在预习时,需要认真做好预习笔记。预习笔记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脉络和重点、难点。预习笔记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画勾;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一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划”就是划层次,划要点。读了一段如果看不出层次,抓不住要点,那就是没有读进去。“批”就是把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旁边。这些体会、看法究竟对不对,可以在听课中验证。

  2.6.4 要找出重点和疑点 预习中,一定要把新课内容的重点和疑点找出来,然后把它们带到课堂上去。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自己所找的重点和疑点时,一定要认真的边听、边思,听出老师讲解的思路。经老师讲解后,仍不明白的问题,要抓紧时间和机会向老师发问,直止把预习中找出的疑点弄明白为止。

  2.6.5 阅读与查资料相结合 在预习阅读过程中,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内容,要立即查字典、词典和其它参考资料,把生字、生词在书上注音、注解。

  2.6.6 独立思考,发现问题 预习成败的关键,就是能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预习中要先思考,后查资料;先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先看清意思,后再做笔记。

  2.6.7 不同学科采用不同的方法 预习时,不能千篇一律,不同的学科要采用不同的方法预习,抓不同的要点。

  2.6.8 与其它学习环节相结合 学习过程是由计划、预习、听课、作业、复习、总结等各个环节构成的循环过程,偏废了哪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学习效果。预习应与这些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二、认真听课

  听课是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增长知识、接受知识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听课中度过的,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听老师的讲课来获取。要想学习好,首先必须学会听课。要实现高效听课,需要掌握以下技巧:

  1 课前充分预习

  课前预习是听好课的关键。通过预习,能让自己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听讲就有了目的地和针对性。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避免分心走神,二是容易听懂,便于接受。

  2 积极听讲

  积极听讲的含义就是,不要做一个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将自己努力和老师的讲课过程紧密的联系起来。

  3 集中注意力

  课堂上,只有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抓住知识的重点,加深理解与吸收。听课时,眼睛要盯着老师的板书,老师讲解时,眼睛注视着老师的动作与表情;思想上与老师保持一直,紧跟老师的感觉走,然后全神贯注的边听、边思、边记。上课思想不集中,人在教室心在外,这是多数学生学习平淡的最主要原因。

  4 紧跟老师的讲课思路

  不少学生听课时不是埋头自思,就是埋头做笔记,思维不能与老师保持一直,这是一种很不好的听讲方法。听讲时,思维上必须与老师讲解的思路保持一直,听老师怎样分析、推理;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听老师对问题有哪些提问和解释。这样才能把握住听课的重点。千万不可脱离老师讲课的轨道,一旦脱轨,就会造成学习上的“翻轨”。

  5 理解为主

  听讲的目的,就是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有些学生听讲时分不清主次,结果抓住了芝麻,丢掉了西瓜。课堂上“听”是主题,“想”与“记”是次体。对老师讲课的内容要听清楚,听准确,听出重点,听出意图,听出弦外之音。

  6 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预习可使自己对新课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理解,但这并不等于说,上课时可以放松注意力,降低思维的紧张度。而是须在课堂听讲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在听课中排除疑难,深化理解,还要通过听课检验和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性、准确性和全面性,这就要“超前思考,比较听课”。

  所谓“超前思考,比较听课”,即上课不仅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还要力争走在老师思路的前头。如老师刚提出一个问题,就应主动去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校对。自己想对了,老师再一讲,就记得更扎实;想不出来,或和老师解答不一样,再听老师的讲解,自己的理解也会更深刻。或者,老师讲了一种解题方法,自己想一想,还有没有其它方法。

  听讲中,要把自己在预习中的理解,和老师讲解的相比较,看自己和老师有哪些相同点和区别点。通过比较,一是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是能加强自己的思考,认识与提高;三是能发现自己在预习中的错误原因。

  7 抓住重点

  抓重点,首先要抓开头和结尾。有的同学在听课时常常忽视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错误的认为开头语不是“正文”,可听可不听;结束语则是“正文”的重复,既然正文已听过,就不用听了。因此,他们在上课时心不在焉,这是非常错误的。实际上,老师讲课的开头,虽然往往寥寥数语,但却是全堂讲课的“纲”。我们只有抓住这个纲去听课,下面的内容才能眉目清楚,才能知道该做什么,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做。结尾的话虽也不多,却常常是对一节课精心提炼和复习的提示,领会知识的实质,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总之,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是相互照应的,它们对听课具有启迪、点拨的作用,必须注意和听好。

  抓重点,还要注意老师反复强调的部分。老师在讲课时反复强调的,在板书中用彩笔勾勒的,以及直接要求学生注意的,都是重点知识,必须重点关注。

  8 听懂重要细节

  俗话说:“会听听道道,不会听听热闹。”课堂上听讲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会听讲的学生,能听出头头道道和问题的来龙去脉;不会听讲的学生,只是听听热闹。听讲时一定要听懂老师所讲的每一个重要细节,在这个细节上看老师是怎样思考、分析、判断和处理。越是细小的重要细节,就越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9 积极发言

  课堂上,老师会经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答。这个时候,正是锻炼自己和促进自己的最好时机,要积极大胆的抢先举手发言。有些学生担心回答错了,同学们会嘲笑自己,因此就经常不发言;有的学生更害怕发言与提问,当老师提问到自己时,心跳的咚咚直响,眼睛不敢正视老师,惟恐老师提问到自己。这种害怕提问,视老师提问为痛苦和麻烦的学生永远也学不到更多的知识。

  10 把握好做笔记的时机

  边听边想边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边记”的前提是不能影响到听讲。由于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做笔记的时机也不能千篇一律,必须由每个同学自己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原则是不能脱离前提——不影响听讲。做笔记的关键是记下“必要”和“精华”——选择性的记(记重点、难点、疑点、思路、技巧等)。

  11 注意和老师交流

  课堂教学的过程,不单纯是老师将知识授给学生的过程,更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过程。这种交流包括了非语言的交流(如目光交流)和言语交流(如回答老师的问题和向老师提问)。

  当你和老师进行积极的目光交流时,一方面容易维持集中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老师也容易从你的目光中“读”出你对问题的困惑,及你对问题的理解。因而,目光交流的过程是师生相互了解、感知的过程,你与老师的目光交流将有助于你取得良好的听课效果。在课堂中遇到不太明白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有不懂的地方,就要发问。不少同学就是由于不敢问,才使本来很小的知识漏洞越来越大,以至于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成绩。

  问需要勇气,还要讲究方法。听课的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所以,在向老师提问时,必须是十分迫切需要解决而又不会对课堂造成大的冲击的问题,所以,学生应该在充分预习、积极思考的基础大胆而又谨慎地提问。

  12 不挑剔老师

  对老师的挑剔,不但极大的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常常因此而造成偏科。个别学生对老师的挑剔比较多,认为老师讲课表情不好,动作不准,姿态不美,水平不高等等。老师是辅助学生学习成功的重要外因。自己不努力,老师的水平再高,也只能“燃烧”自己,而照不亮自己。

  13 纠正不良的听课习惯

  不良的听课习惯,严重影响着听讲的效果,如果不认真克服纠正,日久天长必然会导致学习成绩平淡。纠正的方法有四条:一是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对自己负责;二是课前认真预习,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和有目的性的听讲;三是听讲时思想跟着老师讲解的思路走,边听、边思,随时准备提出新的问题;四是眼睛注视着老师,看着老师的动作和表情,随时准备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认真作业

  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本领去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做作业是运用知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为未来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准备。

  1、具体地说,做作业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能检查学习的效果

  1.2 加深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3 可以促进相应技能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1.4 可以锻炼克服困难的毅力

  2 做作业的过程

  2.1 审题

  2.2 做题

  2.3 检查

  3 巧做作业的技巧

  学生在校期间,做作业是系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环节,它对于巩固和消化课堂成果,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3.1 提高认识 做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消化知识、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及记忆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不能正确对待做作业,就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3.2 先复习后做作业 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做作业前,先把老师这一节课所讲的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基本原理和概念,想一想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原理、公式、概念?这些定理、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何意义和作用?互相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特别是对例题要明白、清楚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解题时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等。全部弄清这些问题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的又快又好。

  许多同学不是先复习,而是直接做作业。由于没有复习,对知识理解不深,记得不牢,因而经常卡壳后再去找书看,这样欲速则不达,作业的效果大大降低。如果先复习,使知识的理解得更深入,记忆得更牢固,这样再去做作业,就有了良好的基础,就会很顺利,作业的效果就会好。

  3.3 认真审题 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审题,连题都判断错了,作业内容就全错了。解决任何问题都是如此:首要的一步是审题。认真审题就要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审题时首先是弄清题目的内容,所给的条件,有什么限制?什么要求?需要联系哪些知识?等等;其次是考虑好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几个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设计好整个解题步骤,一定要让自己做到不明白题意不做题,不清楚方法步骤不动笔。

  3.4 细心做题 做题是表达思路的全过程,这个过程要求既动脑、又动手。做题的关键是要保证“规范”、“准确”。要做到这两点,就要求学生认真的抄好题,书写格式必须正确、规范,严格按照各类题的解题要求,仔细演算解题的每一步,得出正确的结果。只有平时做题认真细致,步骤完整,思路正确,表述严密,准确无误,考试时才能照这种良好的习惯进行。

  3.5 独立完成 作业的目的,就是巩固、消化、加深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求学生有独立做作业的习惯。所谓独立,就是亲自动手,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和自己完成。有些同学不动脑筋,抄别人的作业或抄袭答案,这就是一种单纯完成任务的观点和学习不认真的态度。

  3.6 认真检查 做完作业后认真检查,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作业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漏洞和问题,因此,作业做完之后,一定要认真检查之后再交去,这样就避免了作业中的差错和漏忘。不仅平时做完题要认真检查,考试时做完题更要认真细致地检查。

  3.7 做完后要耐心思考 作业完成后,一定要耐心的再思考一遍,想一想做这道题用了哪些概念原理、公式?这道题和例题有什么关系,和哪些题有联系,有什么特点、规律可循,稍加变化还能变成什么样的题?是否还有其它的解题方法?等等。这样才能把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系统掌握,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目的。

  3.8 认真分析批改后的作业 老师把作业批改发下来后,一定要尽快翻阅,认真分析、耐心反思。对做对的题目,想一想是采用什么样的思维和方法做对的,以后遇到类似的题能不能触类旁通;对做错的题,要找出做错的原因。

  做错题一般有三种原因:一是由于慌张、马虎、粗心大意而搞错;二是基础知识没有掌握,弄错了概念、定律、公式等;三是思路不对,小题大做。属于第一种原因,就要警告自己以后做题多加小心;属于第二种原因时,就要在预习、听课和复习上先工夫,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后再去做作业;属于第三种原因,就要认真钻研和分析例题,明确解题方法。只有经过认真分析反思,才能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今后再有类似的错误发生。

  3.9 改掉作业拖沓的习惯 有的学生是因为贪玩而拖沓作业;有的学生是对学习无兴趣而拖沓作业;有的学生是因为能力限制完成作业有困难而拖沓作业。无论是属于那种情况,都不能养成拖沓作业的习惯。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明天还有明天的学习任务,困难只会越积越多。克服作业拖沓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天天督促和要求自己——当天办完当天的事。

  3.10 习惯成自然 认真做作业是个习惯问题,只要慢慢形成了耐心细致做作业的习惯,以后就不会打破这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培养和形成良好习惯非常重要。习惯是一种力量。根深蒂固的习惯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建立一个习惯需要很长的时间,根除一个习惯需要更大的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补偿是成功。

  四、认真复习

  1 复习的作用和任务

  1.1 复习的分类 根据复习的时间和内容,我们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叫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的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复习的内容主要是当天所学的知识;另一种叫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较多的整体性的内容所进行的复习。系统复习又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

  1.2 复习的意义

  1.2.1 复习是巩固知识的手段 “重复是学习之母。”孔子主张“学而时习之”。

  1.2.2 复习有利于加深理解

  1.2.3 复习有利于查漏补缺,解决没有搞懂的问题,使所掌握的知识完整

  1.2.4 复习有利于知识的系统化

  此外,复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由浅入深的,头天的课没复习、没理解、没记住,第二天上新课就会出现理解新课的障碍,影响听课的效果。

  1.2.5 复习不是前次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 复习是一种螺旋式升华。每次复习都必须是从寻找问题入手的,发现问题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一步。 要完成好这一升华过程,务必做到:

  (1)明确每一次复习的目的,树立合理的目标

  (2)力求每次复习都能有所突破,有新的发现

  (3)复习过程是渐进式的往复过程

  1.3 复习的任务

  复习由于主要是在课外进行的,且是独立进行的,因此,不重视复习,不知道复习干什么,不知道怎么复习的现象很普遍。为了搞好复习,除了上面讲的明白复习的意义、重视复习外,还要明白复习干什么,复习什么,即复习的任务。

  1.3.1 查漏补缺,使知识完整化

  1.3.2 解决疑难,排除知识系统中的障碍 凡有不懂的问题,先要自己通过看书、思考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要及时请教老师和同学,或者家长。

  1.3.3 进行归纳整理 如果说上课主要是分析一个一个的问题,是把书本由薄变厚,那么复习就要进行综合、归纳、小结,是把课本再由厚变薄。复习要把丰富的具体知识用简单的词句、简明的纲要、简要的图表整理出来,理出头绪。这个归纳整理的过程,是充分体现自己思考的过程。

  1.3.4 记忆巩固 这是复习的最终的和最主要的任务。前面各项任务侧重于理解知识,是为记忆打基础的。

  2 高效复习的原则

  2.1 及时复习省时间 如果我们在学习的内容即将忘记时进行复习,那么复习的效果最好,效率也最高。这样的做法是有科学道理的。艾宾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人的记忆与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条规律提示我们,一定要尽早、及时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以便在知识还在大脑内时就加深印记,否则大脑中已经没有痕迹了,只能再费力重学。

  2.2 复习时必须做到“四勤” 复习过程不仅仅是大脑活动的过程,而且是整个身心按照一定预期进行有规律的系统活动的过程。简而言之,复习过程是整个身心都参与的过程,所以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就必须做到“四勤”。

  2.2.1 勤学好问 这是获取新知识所应采取的最基本的态度。对一切新知在复习过程中力求以自己所获的知识为基础来获取,对自己现有条件下难以弄懂弄通的东西就要勤问。一问书本(即教材、资料),二问同学,三问老师。

  2.2.2 勤动脑 复习过程中,思考靠脑,回忆靠脑,记忆靠脑,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大脑。大脑只有越用越灵活。

  2.2.3 勤动手 复习过程中,做笔记靠动手,书写或默写单词、公式、定理、定律都靠手。在很多情况下,手的活动能强化记忆。

  2.2.4 勤用心 生理科学家认为:心是与大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配合大脑进行思维的器官。脑、心一致时,能准确地记下所学的内容,当它们发生不一致时,就会干扰大脑的思维活动,比如心理上发生障碍或心理得不到休息而形成心理垃圾时,就会影响但去准确、有效地进行各种思维活动。

  五、认真考试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历经千辛万苦的初三学生,都希望在高考时有个高水平的发挥,在中考中取得理想成绩。可是总是有的考生事与愿违,造成遗憾。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举足轻重的事。要想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剔除掉你的“磨蹭”时间。考试和平时作业的最大区别是,平时作业一般不限定时间的,而考试则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很多人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就不讲究效率,做一道题跑出去吃个苹果喝杯水之类的,然后再回来磨磨蹭蹭做下一道题,折腾两个小时才把本来一个小时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做完。所以有人老是抱怨说自己一天到晚都在学习,可是成绩总是提不高,经常看见某某某在外边玩,可是人家成绩就是比我好,原因也很简单,你在书桌前坐一天,不代表你真的一天都在学习,算一算减去掉你翻课外书、上厕所、听音乐、吃零食、走神、哼歌、打电话、发短信……的时间,你还剩多少时间是用在学习上的。你用了多出很多人的时间,但只完成了跟别人一样的事情,反应到作业上都差不多——大家都做完了,而且还基本都正确。但考场上就不一样了,时间限制得很死,你走一分钟神就少一分钟时间做题,养成了慢吞吞做题的习惯,好不容易把前面的题目做完,一看时间,还有十五分钟了,还有很多题没做,顿时慌了神,脑子一片空白,第一题还没完全想明白,马上赶着看下一题,最后都一道没做对,自然成绩不理想。要解决这个问题,考场心态当然是重要方面,但根子还是在平时的做题练习。拿到一套题,你就按照题量给自己规定要在多少时间内做完,然后把闹钟拿出来摆在面前,开始做,强迫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中间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不能翻别的书,完全跟考场一样。到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停笔,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评个分,这才是你的真实水平。刚开始的时候肯定不适应,甚是很失落,因为你发现原来自己做题的水平并不高。

  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养成了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做起题来自然又快又好,能够保证在平时做到什么水平,在考场上就能考到什么水平。

  第二、考前应该理清思路,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

  我在前面的课程中反复强调,不管读书做题,最重要的就是理清思路。在考试前,需要做的是对各个科目的知识体系做一次整理,梳理知识框架,把握好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头脑清楚地走进考场。如果平时就有整理知识体系习惯的同学,这个时候只需要看一下自己画的思维导图或者框架结构、笔记就可以了。如果自己没有整理,那么有很多复习资料上都有类似的框架结构图,也可以找来认真地看一看。此外,复习一下教材的目录也是很好的,看着目录,脑子里边把所有的知识都过一遍,看看是不是都记住了、熟悉了。对于比较重要,但是自己还印象比较模糊的地方,就要抓紧再看一看。

  错题是自己学习的薄弱环节,我曾经提出过“三个本”的概念,就是笔记本、错题本和课本。其中笔记本和课本用来理清知识的思路,错题本用来理清解题思路。我也一直建议大家在平时学习中用一个错题本来整理错题。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以前的错题拿出来再认真看一遍,理清解题思路。这个时候要注意,对于一些偏题难题就不要去理它。除了错题之外,需要看一些典型的例题,这些题型比较普遍,考试中考类似题型的可能很大。即使没有考,也可以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复习来掌握一般的解题思路和重要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要我们复习好了错题和典型例题,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不用花什么时间去思考就知道怎么做了,节约大量的时间来做难题和检查。

  第三,不要拖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

  考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是该复习的东西都要复习到,自己以前考试中出现过的错误尤其需要在下一次考试之前拿出来看一看,不让自己在相同问题上再犯错误;其次是要休息好,考试的前一天晚上最好提前一点睡觉,在考试入场前的时间不要和同学打闹,不妨找个地方坐下来想一点轻松的事情或者干脆闭目养神,不要拖着疲倦的大脑进入考场;最后就是对考试所需要的工具包括铅笔橡皮准考证等在前一天就全部准备好,并且放入一个可以带入考场的塑料包里,不要在考试之前因为缺少什么东西而手忙脚乱。

  第四,不怕紧张,就怕不紧张。

  这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面临重大考试,比如说期末考试甚至升学考试的时候,都会紧张。因此紧张并不可怕,而且可以说很正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

  而且,不仅紧张不可怕,适当的紧张还是一件好事情。因为适当的紧张,说明你对这次考试很重视,可以集中精力地投入到答题中去,而过分放松则可能会让你分散精力,做题的时候心不在焉,马虎大意。所以我们首先不要害怕紧张,因为其它人其实和你一样紧张,适度的紧张是正常的,不紧张才不正常。至于过分紧张的问题,只要你明白“别人也和我一样紧张”和“紧张是正常现象”的道理并且按照第二点做了充分准备,紧张的情绪也就自然化解了。总之,我们要坚信,自己平时的努力一定可以收到回报,在考试场上,决定我们成绩的不是临场发挥,也绝对不能靠临场发挥,而是我们平时的学习水平到达了一个什么程度。只要你按照我们介绍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按部就班地把基础知识学好了,理清了知识结构和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能够按照我们前面介绍的正确思维模式来梳理解题思路,那么,考试就一定难不倒你!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已进入中考决战年级,回顾两年来的风雨历程,酸甜苦辣咸,别样滋味在心头。在逝去的日子里,我们有过成功的喜悦,在即将迎来的日子里,或许也会有很多困难和失败的泪水,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笑到最后才是最灿烂的,相信成功一定是永不放弃、绝不言败的我们!我们相信我们的未来不是梦!!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衷心地希望你们为了成就自己的凌云壮志,紧张度过每一天!

  在这里,我要叮嘱同学们四句话:

  一、要以百倍的信心地走好每一天。

  常言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最后一段路往往是最为艰苦难行的。同学们,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崎岖难行,都不要放弃,坚持到底才能胜利。只要勇敢的走下去,我们坚信,成功必定属于你们!

  二、要以拼搏的姿态度过每一天。

  中考是一场精力和智慧的赛跑,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撞线,它将翻开你生命崭新的一页,而这一切的可能,都需要同学们从今天的最后冲刺做起,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园我们心中的梦,人生能有几回搏,活着的每一天就应该去奋斗!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一定要记住“爱拼才会赢”!

  三、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对得起每一天。

  对自己负责,圆一生的梦想;对家人负责,回报家人对你给予厚望;对老师负责,感谢师长的孜孜教诲;对学校负责,不辜负学校的悉心培养;对社会负责,用智慧和才干使国家富强。

  四、要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每一天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只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了决定性的80%。最后这段紧张的日子,是比基础、比能力、比体力、比信心、比刻苦、比诸多心理素质的关键阶段,希望同学们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个日子,以昂扬的斗志去面对每一天的付出和收获!

  同学们:青春的脚步,为我们敲响了出征的战鼓;理想的手臂,为我们扬起了奋蹄的长鞭。让我们展开飞翔的翅膀,迈开坚定的步伐,跨过命运的门槛,朝着我们的梦想——奋勇出击!我相信九年级全体师生一定能满怀豪情,奋战一学年,向既定目标奋力冲刺;我坚信,20__年中考,新纪元人一定会捷报频传,再创辉煌!

  最后,祝全体师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快乐!

  谢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