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蒸藜炊黍饷东菑的意思是什么

2024-10-18 来源:威能网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解释: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诗词名称:《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本名:王维。别称:王右丞、诗佛。字号: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蒲州(今山西运城)。出生时间:701年,一说699年。去世时间:761年。主要作品:《少年行》《竹里馆》《送元二使安西》《杂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主要成就:山水诗创作;开创水墨山水画派。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蒸藜炊黍饷东菑”的详细介绍:

一、《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的全文 点此查看《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的详细内容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二、注解

积雨:久雨。

空林:疏林。

烟火迟:因久雨林野润湿,故烟火缓升。

藜:一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

黍:谷物名,古时为主食。

饷东菑: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饷,送饭食到田头。菑,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地,此泛指农田。

漠漠:形容广阔无际。

阴阴:幽暗的样子。

夏木:高大的树木,犹乔木。夏,大。

啭:小鸟婉转的鸣叫。鸟的宛转啼声。

黄鹂:黄莺。

习静:谓习养静寂的心性。亦指过幽静生活。

槿:植物名。其花朝开夕谢。古人常以此物悟人生枯荣无常之理。其花早开晚谢。故以此悟人生荣枯无常之理。

清斋:谓素食,长斋。

露葵:经霜的葵菜。葵为古代重要蔬菜,有“百菜之主”之称。

野老:村野老人,此指作者自己。

争席罢:指自己要隐退山林,与世无争。

海鸥:这里借海鸥喻人事。

何事:一作“何处”。

三、背景

《积雨辋川庄作》此诗是王维后期的作品。他后期对现实基本是抱着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最初隐居终南山,后来在蓝田辋川得到宋之问的别墅,生活更为悠闲,“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这首诗就是作于王维隐居辋川蓝田时期。

四、王维其他诗词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积雨辋川庄作》《竹里馆》

五、译文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六、赏析

《积雨辋川庄作》诗人把自己优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首联“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是说,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携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 颔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是说,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婉转的啼声。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看吧,广漠空濛、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娴静潇洒;听啊,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的甜美。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 颈联“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是说,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暮谢;在松下吃着蔬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蔬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寂寞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何啻天壤云泥! 尾联“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是说,我已经是一个从追逐名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的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的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是王维田园诗的代表作。

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积雨辋川庄作/秋归辋川庄作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