蝼步甲的相关链接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6: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09:04

体长25、33mm,宽9、12.5mm.体背铜色,有时黑色,鞘翅星点闪金光,腹面及足近黑色.头及前胸背板密被细刻点,前胸背板侧缘近弧形,后部平直,最宽处位于中部之前,侧缘有毛2根.基凹较大,约占基部1/2.鞘翅长方形,两侧近于平行,星行3行,行间有分散的小颗粒状突起.中、后足胫节弯曲.
习性捕食鳞翅目和鞘翅目的幼虫、直翅目的若虫等.有趋光性.
分布我国的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宁夏、甘肃、河北、山东、河南、山西、
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云南和湖南(岳阴、南县、新化、桂东、常德)等省(市、区),以及苏联、朝鲜、日本. 体长35~左右.黑色,有监、绿、紫及铜色光泽,头及前胸背板,鞘翅外缘红铜色多上预、小盾片、足及腹面(前胸侧板绿色)黑色,鞘翅沈突黑色,有蓝绿色光泽,头部额*隆起.前胸背板近心形,前缘微凹,侧缘弧形.后缘近于平直,基角向后下方倾斜.鞘翅长卵形,两鞘翅未端合缝处刺突上翘,每鞘翅有6行瘤突,l,3,5行瘤突较小,2,4,6行瘤突较大,其间有不规则的小颗粒.无后翅.
习性棉田、稻田及旱地作物上捕食鳞翅目幼虫.
分布湖北和湖南的湘阴、零陵、岳阳、桑植、道县、宁远、茶陵、长沙、平江、郑县、宜章、湘乡、消溪、常德、黔阳、汉寿、东安、双牌、双峰、衡山、祁阳、衡南、郴县,淑浦、绥宁、石门、安乡、慈利、益阳、宁乡、武冈、遭县、资兴、新化. 长35、37mm.休黑色,前胸背板篆缘、侧缘及鞘翅边缘、翅上小的疤有黄钢色光泽.上领细长,光滑,头部表面有粗皱,皱间有刻点.额沟自上颗基部伸至复眼前缘,复眼凸.口·须端节膨大成斧状,端部横截,下唇须亚端节里缘有毛2根.前胸背板心脏形,密布粗皱,最宽处在中部,基窝微凹,中线浅.鞘翅长卵形,表面凹凸不平,散布刻点,有3行大而凸的疤.疙状凸间有一行小而密的疤突,每鞘翅5行.鞘翅有一对长而尖的尾突.腹部黑色,腹部第6节腹面密布纵向的粗皱.
分布*、湖南(南山收场). 体长15~左右,黑色,有光泽.口须、触角、吕付节浅黄褐色;腿节、胫节谈*,腹部腹板*红棕色,侧缘及*腹板黑色.头凸,复眼内沿有刻点,背面有皱纹.上领细、尖,钩状,外沟端部有1毛.额*有一“八字”形红*斑.触角1、4节光洁,6、11节被绒毛.下唇须亚端节里缘毛2根.颊齿端部凹,分成2齿.前胸背板心脏形,前部1/3处最宽,侧板中部狭,侧板近基角处变宽.基窝大,前、后横陷明显.侧板、前横陷之前和后枕陷之后有粗皱刻点.背*有细皱,中线较浅,伸达前、后横陷.鞘翅条沟深,内有小利点沟间凸,散布稀$lJ.氛侧缘刻点密·第3沟间有3个毛穴·均靠近第3条沟·足细长
分布我国华东,湖南的南山枚场、醚陵、桑植;朝鲜、日本. 体长7、10~.身体黑亮,复眼凸;触角长念珠状,第2节与第3节略等长,额仅有刻点和小皱,颈与头部被一列刻点分开,颈区光滑,唇基沟浅,唇基前缘凹.上唇毛7根.前脚背板有小刻点和横皱,中线深.基缘中段直,斜向前方,基角处有一齿.鞘翅前半部较平,后半部凸.条沟深,内有刻点;第3沟间毛孔4个,基部一毛孔靠近第2条沟,其余3个靠近第3条沟.第4、6腹板前缘有一横沟,第6腹板两侧2毛孔接近.前足腿节粗,前胫节外侧指状突3个,基齿小而模糊,中胫节棘l个.
习性栖居于杂草下土层中,或田梗土中,捕食蓟马、叶蝉、一飞虱.
分布我国四川、河南、湖北、贵州、和湖南(湘阴、长沙、泊罗、浏阳、保靖、
城步、郴县);日本、朝鲜、东南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 体一长28、43Inln.身体黑色,触角肘状,端部各节念侧、状,白第5节起密生黄揭色绒毛.额、唇基区多粗的浅皱,唇基沟浅,唇基中区凹.左上领墓齿粗大,端齿小,而右上颖二齿大小相近.颊齿有中脊,须表面有小疵和皱.下唇须里缘多刚毛.前胸背板略宽于头部,前部稍宽,基缘中段略直,两端张烈折向前方,基角有一齿.鞘翅肩角有一粗齿.条沟内有刻点,第3沟间后半郊一仃毛孔2”3个,前胫节前外缘有齿3、4个,中胫节端前二棘.
习性农田石下和堤土中挖穴隐居,捕食蛤蟠及鳞翅目幼虫.
分布我国东北、*、湖南(平江).湖北、福建、云南、台i夸;I一l木、朝鲜、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印度支那. 体长19mm左右.身体黑亮,触角念珠状,自举5一协起密生黄褐色绒毛.头顶有小刻点,第立6卷第4期郑瑞丰等湖南步甲记述(I)37土仲额侧纵沟较深,纵沟不多于6条,一F唇须亚端节里缘毛3、5根.前胸背板侧缘前段弯向前,基角处有一饨齿.前胸背板表而光滑有浅皱.鞘翅肩角有一钝齿,条沟内有刻点,沟间散布稀横皱和网纹.第3沟间后半部有毛j’I2个.前胫节3齿;中胫节2种.角凸
习性栖居草堆下,捕食鳞翅目幼虫.
分布我国四川,湖北,浙江,,云南和湖南的岳阳、湘阴、泊罗、澄县、常德、益阳、慈利、长沙、浏阳、湘乡、洞口,邵阳、江永;口本,印度支那. 在江苏省广泛分布于小麦、棉花、玉米、豆类及各种早生蔬菜等农田;是多种蚜虫、鳞翅目幼虫、卵和缕蛤等的重要捕食性天敌。该虫在国内未见系统研究的报道。我们对该步甲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生活史
赤胸梳爪步甲在江苏扬州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多数以老熟幼虫在土深5om左右处越冬,翌年4月份化蛹。瑰月成至5月初戍虫初见,一般5月中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7月上中旬至8月中旬在阴凉的环境中越夏,8月底至9月初成虫开始交尾,9月上句初见卵,10月上旬为产卵高峰期,1倒:底至11月初产卵墓本结束,成虫陆续死亡。
生物学特性
成虫
(1)栖息场所:白天,!戈虫多栖息于旱作物地及旱田周围的草丛间、瓦砾中、残草堆下、树林边及休闲地处。夏季,日高温不超过30℃时,成虫潜伏在较疏松湿润的土壤浅层、砖块等下面,隐蔽活动;日最高温度超过32℃,成虫趋向树阴、屋背等避阳潮湿处休眠越夏。
(2)活动及取食动态:赤胸梳爪步甲性凶猛,动作敏捷,搜索力强。每分钟可爬行6~7米,能捕食体型较大的昆虫,如蟠蛤等。据室内观察,成虫种间很少自残,但雄虫有食卵习性。成虫有群集性,‘般每群不超过20头。成虫飞翔力弱,但对卤素灯、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
在麦田连续观察,赤)l@梳爪步甲为夜出性昆虫,在晚上7:10左右,当光照强度下降到2.4Lux以下时,成虫开始外出活动取食,从地面爬上麦杆、麦叶、麦穗上捕食麦蚜。以麦穗上为最多,并能在麦芒间潜行觅食蚜虫。成虫整夜活动,活动高峰在晚上9,00~10,00。饱食后,活动显著缓慢。黎明来临前,光照强度上升到2.4Lux以上时(5月中旬在早晨5:10分左右),则钻人田间琉讼浅层王内或其它隐蔽地方,度过白天。
(3)食性与食量:室内饲若拜口宝外调查证明,成虫取食各种蚜虫、鳞翅目幼虫、蛹、卵及缕蛤、螃嘈、山药叶蜂幼虫等活体,不食死虫。不食植物,但偶尔,饥饿时食鲜嫩番茄汁液。赤胸梳爪步甲咯食麦蚜、棉蚜和粘虫幼虫、卵,其次菜青虫、蟒蜡、蟠姑若虫、蓑蛾
幼虫。赤胸梳爪.步甲食从甚大,一头成虫平均每天可食蚜虫150多头,最高达180多少、,食老熟菜青虫1.5头左右,食非洲蛾姑l一名头。
(4)交尾、产卵:赤胸梳爪步甲均在晚上交尾,井能多次交尼。成虫夜间产卵,卵产于较疏松和湿润的土层或_!二表,以单产为主,少数2一4粒粘结成块。产卵前期15天左右,产卵期25一70天,据室内观察成虫产卵呈最少13竺,最高达70粒左右。
(5)性比:在田IhJ以L机抓了获成虫108头,逸七中雌虫为55头,雄虫53头。
(6)耐肌饿力:成虫耐饥饿力很强,习弓化后一个月左右的成虫不喂饲食料,仍能存活,最长达44天。
(7)温度对成虫的影响:成虫在不同温度下饲养,5~32℃成虫均可活动,最适温度为18~25℃。当温度高达32℃以上时就停止取食,最高致死温度为37.5℃。当温度为5℃时活动迟缓,不取食。最低玫死温度为一吕℃。据室内观察,卵自天、黑夜均能孵化,孵化受温度影响较大,孵化率:9月中句(平均温度21.3℃)87.8%,10月中旬(平均温度15.1℃)62.1%,10月下句(.平均温度12.5℃)40%。11月上句以后,卵不孵化。
3.幼虫初孵幼虫即可取食蚜虫及鳞翅目幼虫、卵。幼虫密度大时,常自残,尤共在食料缺乏时,幼虫还噬食未孵化的卵。室内试验,在loooem“土里,卵的密度100粒时,孵化率为22%,幼虫的存活率31.82%;卵密度为20粒时,孵化率80%,幼虫存窗l斤率可达75%。
4.蛹赤胸梳爪步甲的老熟幼虫均在土下scm左右处,作土室化蛹,蛹极为娇嫩,如破坏蛹室,蛹易死亡。
赤胸梳爪步甲在江苏省分布普遍,该成虫的羽化高峰是5月中句,羽化后」一2夭即可取食,适位麦穗蚜的发生盛期,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以抑制蚜害。高温干旱或土壤含水量达饱和,以及冬春耕翻地均不利于赤胸梳爪步甲的生存、繁殖、越冬。因此,赤胸梳爪步甲的生境应尽量加以保护。 成虫体长5.6毫米,赤褐色,触角、口须和足黄褐色,腹面赤褐色。鞘翅表面分布深色斑块。复眼小、低平。触角念珠状,伸到前胸基角附近,第2节较第3节略长。头顶刻点粗大,额区的长形凹陷中着生粗刻点。唇基沟的中段不明显,在中段两端的起点处各有一浅凹;唇基中叶与侧叶几乎愈合,中叶的前缘凹;唇基中叶后区和额前区间有大、小刻点,侧叶与额板交界处具一个较明显的浅切刻(图2)。上唇前缘平直,刚毛7支。额区基部膨大;颈部前侧区刻点粗糙。前胸背板中线宽而深,散布横皱纹和刻点,刻点组成“y”形纹(有时不完整);前横沟被中线切断,前角不突出,基缘中段凹入,在基角处有1饨齿伸出。鞘翅基部宽2毫米,肩角扁圆,突出,条沟深,沟内具刻点;沟间凸,第3沟间的4个毛孔都靠近第3条沟、第3、5、7沟间的端部接近并构端脊,第8沟间的基部呈脊状。前、中胸前侧片、后胸腹板侧区和前侧片、第2一6腹板多粗刻点;第6腹板末端每侧的2个毛孔分离,前足腿节腹面的基部一半呈脊状、无沟(图3):前足胫节指状突3枚,基齿弱:中足胫节外缘有几支长毛,末端前着生1小棘。
分布:印度(科博海拔400叹地区)、缅甸(海拔21。。一250。呢地区、多纳山等地)、马来亚、苏门答腊山区,四川(重庆北倍、绮连)。 雄虫体长5.5毫米,雌虫体长4.5毫米,黑亮。口须、触角,前胸侧缘和鞘翅黑亮,侧缘至端缘和足淡褐色或黄褐色,__第一沟间的基部常为红色,一有时全为黑色。复眼凸、上颊倾斜。触角丝状,伸到前胸基角附近,从第3节起绒毛较密。头部凸,背面光滑,额沟斜伸向复眼。上唇前缘平直或凹入,上愕顶端呈正常的弯钩状;中唇舌顶端圆形,有时平截。前胸背板最宽处在中部或稍靠前方,前角宽圆(图7),角顶附生几根纤毛;侧缘达到基角前不向内凹入,基角宽圆,基窝较深,窝内、外分布稀刻点,侧区和基区多刻点。雄虫鞘翅基部宽2.3毫米,雌虫宽1.9毫米。肩角钝,有时可见几支纤毛;条沟浅;沟间平,第3沟间后部三分之一处有1毛孔靠近第2沟间;缘毛孔6+8或6+4十2+2。腹部第2、3腹板中区绒毛密,雌虫第6腹板端缘刚毛2对,雄虫1对。雄虫前足第1一4跄节扩大,中足第2一4跄节稍扩大,扩大的跄节腹面被粘毛,第5跄节腹侧缘各有1支毛。
分布:日本;四川(重庆北倍、卧龙自然保护区)。
四川北磅,灯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 雄虫体长11.8毫米,雌虫长11.5毫米,黑亮。口须、触角和足黄褐色;前胸背板侧缘、鞘翅侧缘红色;腹面黑色,局部红色。复眼凸;触角丝状,伸到前胸基角附近。头部凸,背面光洁或仅有弱刻纹,上唇前缘平直或略凹入;颊齿粗。前胸背板最宽处在中部略靠近前方;前缘中段缘边消失,前角圆,微凸突;基角钝圆(图4);胸面光滑*,侧区多浅刻纹;基区密集粗大刻点,但中段被一光滑区分隔断(此光滑区可有浅横皱)。雌、雄虫鞘翅基部宽4毫米,肩角钝,顶端的小齿不明显,端角宽圆,端角前的翅缘向内凹入浅;条沟内无刻点,沟间略凸,表面光滑,仅第9沟间散布稀疏微毛,翅侧缘区和端缘区小刻纹清晰。后足腿节近后缘刚毛3一4支,前足胫节前外缘刺4一5枚,距侧端缘不凸突呈齿状,常为钝角或弧形。雄虫中足第1跄节腹面的粘毛不明显(Habu描述有粘毛1957),第5附节腹侧缘毛各7一8支,基部的毛极弱。
分布:日本,四川(古蔺、西昌)。
四川(古蔺白沙),海拔900m黄同陵;
四川古蔺赤水河,海拔600m的柑桔园内,黄同陵。 雄虫体长11.5毫米,黑亮。前胸背板和鞘翅闪虹光,触角和足褐色,腹面红褐色稍显虹光。复眼大而凸突,内侧皱纹清晰;触角丝状。头部凸,背面光滑或仅有小刻纹,额沟较深,但在达到复眼之前逐渐变浅。上唇前缘平直或稍凹入;下唇须端节明显短于亚端节。前胸背板在中部稍前方处最宽,前缘的缘边虽在中段减弱,但仍然明显完整,前角圆突;基角钝或稍向侧缘突出(图6),基区和侧沟内刻点稠密,基区刻点连续,不中断,顶区和侧区刻点较稀疏;中区横列皱纹,基窝较深。鞘翅基部宽4.5毫米,肩角钝,顶端着生1齿突;翅端角圆形,端角前的翅缘稍向内凹入多条沟内无刻点,沟间凸,在第3沟间的端部三分之一处有1毛孔。前足胫节背面无纵沟;跄节背面光滑;雄虫中足第1跄节腹面顶端部分被覆粘毛,后足跄节长度之和与头部等宽或略短;第5跄节腹侧面各有毛3或4支。
分布:日本;四川(雷波)。
四川雷波 雄虫体长8.1毫米,雌虫体长8.5毫米,褐色或黑色,光亮。鞘翅闪虹光。口须黄褐色,触角、足、前胸背板侧缘和鞘翅边缘红褐色,腹面红黑色。头部凸,背面无刻点,侧区散布横纹,额沟清晰,并延伸至额侧沟处;触角丝状,可伸达前胸背板基角之后。上唇顶端略凹入,下愕须亚端节短于端节、唇须亚端节与端节近于等长,须齿粗短,顶端圆形。前胸背板凸,最宽处在中部稍前方;前缘稍凹入,缘边中段较明显或消失,前角凸园;侧缘在达到基角前稍向内陷入,缘毛位于最宽处的侧缘上,基缘近于平直,仅两端稍倾斜向前,缘边完整;基角直,顶端稍侧向凸出(图5);胸面侧顶区仅有稀刻点,基区刻点密集,、中线不伸到前缘,而接近基缘,前、后横沟浅,基窝较深。鞘翅凸,雄虫基部
宽8.1毫米,雌虫宽8.5毫米,两侧缘近于平行;肩角顶端的小齿不明显,端角圆形,条沟内无刻点;沟间较凸,在第3沟间端部三分之一处有1毛孔靠近第2条沟。雄虫中足第1跄节腹面顶区被覆粘毛,后足跄节长度之和明显短于头部的宽度,第1跄节长约为第2节的1.5倍;第5跄节腹侧缘各有毛3支。腹面局部散布刻点,第2、3腹板中区纤毛较密。
分布:日本;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海拔250om, 雄虫体长9毫米,黑色、发亮。鞘翅闪虹光,触角、口须、前胸背板侧缘、鞘翅侧缘至端缘和足黄褐色,腹面暗红褐色。头部凸,背面光滑,仅眉毛区有小刻纹,额沟浅,在达到复眼之前逐渐变得模糊。复眼大而凸突;触角丝状,略伸过前胸背板基部。上唇前缘较平直;下愕须和下唇须亚端节均稍短于端节;颇齿粗,顶端窄圆。前胸背板略凸,最宽处在中部稍前方;前缘浅凹入,缘边较完整;前角宽圆,较凸出;侧缘有缘边,缘毛位于最宽处,基缘稍平直,有缘边,基角呈角状或稍圆;胸面顶区刻点密布,侧区刻点稀疏,基区刻点稠密而清晰,此刻点区在中部不被光滑区隔断,中线不伸到前缘,只达到基缘;前横沟较后横沟为深。鞘翅凸,基部宽3.5毫米,中部最宽,肩角圆助形,顶端无小齿,端角较圆,端角前的翅缘向内凹入浅,条沟内无刻点;沟间凸,表面无刻点,小刻纹极弱,第3沟间后端区有1毛孔靠近第2条沟。前足胫节背面纵沟清晰。雄虫中足第1跄节腹面端区无粘毛。后足跄节长度之和略短于头部的宽度,第5附节与第1跄节近于等长或略长,第5附节腹侧缘各有毛3一4支。
分布:日本;四川(重庆北磅) 绿步甲Carabus smaragdinus (Coptolabrus) Fischer von Waldheim 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 步甲科Carabidae 步甲族Carabini 步甲属Carabus,是一种有重要利用价值的捕食性天敌昆虫资源,在国内分布于北方大部分省份,在国外分布于西伯利亚的东南部、俄罗斯远东地区及韩国。该虫营捕食性生活,主要以蚯蚓为食,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绿步甲除能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外,还能捕食多种鳞翅目昆虫如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柞蚕Antheraea perny Guérin-Méneville。绿步甲身体硕大并披有红绿色金属光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深得昆虫收藏者的喜爱。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雄性 32.8±1.5 mm,雌性36.7±2.3 mm ,体宽雄性10.3±1.0 mm,雌性11.3±1.6 mm。头、前胸背板红铜色,有金属光泽;口器、触角、小盾片及虫体腹面黑色;鞘翅绿色,个别个体红铜色,有金属光泽;鞘翅瘤突黑色。头较长,后颊长;额中部隆起;颚须和唇须端部斧状;触角第1~4节光滑,第5~11节被绒毛。眼小,稍突出。前胸背板略呈心形,两侧在中部之后略变狭。鞘翅长卵形,基部与前胸基部近等宽,两侧中后部渐膨大,之后变窄,端部2枚刺突并向上翘起;鞘翅一级行距瘤卵圆形,长稍大于宽;二级行距瘤近圆形,隆起程度稍低于一级行距瘤;*行距瘤不明显,仅为一些不规则的小颗粒。足细长。雌、雄虫的主要区别是:雄性前足第1~3跗节较雌性宽大;雌性个体一般比雄性大。
卵:浅*,长椭圆形稍弯曲,长7.1 mm,宽3.8 mm。卵壳韧而软。孵化前半透明,里面可见蠕动的幼虫。从有胎盘迹象到孵化仅需若干个小时。
幼虫:初孵化幼虫体长11.1 mm~13.4 mm,宽5.2~6.0 mm;老熟幼虫体长38.3 mm~44.2 mm,宽10.1~12.0 mm。体躯扁平,背面及腹面均为黑色。略具蓝色光泽。中胸略长于前胸,腹部各节渐短,均略短于中胸,腹节末端有两个尾刺。胸足3对,后足略长于中足,中足略长于前足,每足前端有爪2个。
蛹:体长24.3 mm,体宽9.7 mm。初化蛹时乳白色,后为淡*。体躯稍弯曲,呈橄榄形。
年生活史
该虫在山东嘉祥地区1年2代,以成虫在土室中越冬。翌年4月下旬及6月间有少数成虫出土活动,7月上中旬开始大量出土捕食害虫、交配产卵,在发生盛期产卵于土中,1周后卵孵化为幼虫,8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在土中做土室化蛹,8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后出土。9月中旬越冬成虫与当年成虫开始繁殖产卵,1周后卵孵化为幼虫,10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做土室化蛹,羽化出的成虫在土室中越冬,不再出土活动)。
生物学特性
成虫:蛹羽化前上颚和足变成黑褐色,体躯和前翅呈淡*,1天后呈成虫状。刚羽化出的成虫体壁柔软,出土 2 d 后开始捕食,进食1周后逐渐硬化,约1个月后达到性成熟。
成虫盛期在7月至9月,一般在16:00开始活动,以19:00至23:00活动最盛, 24 :00 后活动减少,至次日下午,大部分时间潜藏于枯枝落叶、松土或杂草丛中。成虫还有较强的趋光性,在黑光灯和电灯下可诱得一定数量的成虫。自10月份后,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成虫做土室越冬。
在食物匮乏时,交配后的雌虫会将卵产于土表的卵吃掉,也会取食自己的幼虫,以补充营养。
交尾多在傍晚19:00以后,在杂草间、枯枝落叶下或土表上进行。交尾形式为雄虫伏在雌虫背上。交尾后第 2~4 d 开始产卵。成虫产卵时先将产卵器插入土中做1土室,将卵产于其内;有的雌虫产卵时钻入土中产卵。每头雌虫产卵6~10粒。
当成虫受到惊扰时会从尾部喷出酸性液体,以防御敌害。
经2年的室内外观察,除文献记载的成虫捕食粘虫Mythimna sparata(Walker)、柞蚕Antheraea perny Guérin-Méneville 外,还捕食蜗牛,残疾的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 、短额负蝗Atractomorpha sinensis Bolvar和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 L.幼虫等。
卵:成虫将卵产在3~125px深的土壤中。在地温为25℃时,经过 8 d 孵化为幼虫。当土壤含水量为15%~25%范围内孵化率较高,约为80%,土壤过干或过湿均不利于卵的孵化。
幼虫:大部分时间潜藏于浅土层中,一般在夜晚捕食,也有少数白天捕食。幼虫在7月上旬开始发生。在平均温度为25℃时,1龄幼虫经4 d第一次蜕皮,进入2龄;2龄幼虫食量渐增,发育很快,到第13~15d,体躯长至最大,此后不再进食,行动缓慢,寻找粘性土壤,然后钻入,在4~150px深的土中做圆形土室,在里面不吃不动,约过15 d后化蛹。孵化和每次蜕皮后的虫体为乳白色,很快变为褐色,最后为亮黑色。大部分幼虫于土中蜕皮,也有的在杂草枯叶中。每次蜕皮前后的幼虫均行动缓慢,不寻找食物。1龄幼虫捕食1~2个蜗牛,2龄幼虫捕食7~10个蜗牛。幼虫在食物匮乏时会自相残杀。
蛹:淡*,在土温约(深4 cm) 25℃时,化蛹后第7~8 d ,*背面出现裂口,成虫由此处羽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