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的名字"中山"的由来有何典故?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55

我来回答

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4:41

典故:孙中山先生原名孙文,字逸仙,幼名帝象。但后来最通行的却是孙中山这一名字。16年9月,孙中山*日本。日本青年宫崎滔天、平山周经过许多曲折,在日本横滨中国*志士陈少白的寓所见到了孙文。

他们被孙文先生的*热情、见识和抱负深深感动,决心帮助孙文。他们为孙文的安全担忧,劝他暂时留驻日本。孙文同意后,官崎和平山就陪同孙文找旅馆。他们绕过日比谷公园,路过中山侯爵府邸,来到对鹤馆旅馆,并由平山代笔为孙文登记。

当时,孙文不便公开姓名。填写什么姓名好呢?平山执笔踌躇一番,忽然想起刚才走过中山侯爵府时看见的那块牌匾,于是就在旅客登记簿上写下了“中山”两字。但按日本习俗,中山只是个姓,还得有一个适当的名字才好,平山又踌躇起来了。

正在这时,孙文接过登记簿,在“中山”两字下面添上了一个“樵”字,笑着对平山说:“我是中国的山樵。”这就是孙中山名字的由来。孙中山先生为自己起这个名字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

扩展资料:

孙中山的民族理念

在10年代,孙中山同梁启超、谭嗣同、张之洞等,俱以传统的“华夷之辨”的民族观来看待近代问题。至1900年代,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在野知识界引入西方带种族主义色彩的民族主义,倡导“民族主义救中国”,激荡“排满”思潮。

1906年,孙中山对日人说出“中国*目的在于灭满兴汉,中国建国在长城以内”这样的话语,正是这股以“排满”为核心内容的“民族主义救中国”思潮的产物。

至辛亥年前后,梁启超、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念均有极大的进化。梁启超于1905年首次提出“中华民族”一词,与“排满”思潮决裂。

孙因现实需要,虽然在辛亥前从未公开批评过“排满”,但1912年元旦发布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主张“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与梁启超的意见已颇为相近。自此之后,保有“满洲主权”也成为了孙中山不可动摇的一条底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13 04:41

孙中山,生于1866年,卒于1925年。名文,又名中山,字德明,号逸仙。是中国近代*家、思想家,中华*的创立者。

孙中山先生一生曾用过或被人称呼过的名字相当多,这些包括乳名、绰号、诨名、荣称、教名、化名、笔名、字号等,共有30多个。

现举几例共大家赏析:

一曰帝象:

孙中山刚出生,其父就找命师相命,相师说:此孩为非凡之命,大富大贵,有九五至尊、皇帝之位。如此,其父遂把孙中山的乳名称之为”帝象”。

二曰中山樵:

17年孙中山*日本,为防清*追杀,隐姓化名为中山樵,人称中山。后来章士钊将”中山”二字缀于”孙”姓之后,这便是人们后来普遍称呼的孙中山的来源。

三曰逸仙:

1883年,孙中山加入*教。在受洗的登记册上,孙中山署名为”孙日新”,取至《大学》上的语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之义。而”逸仙”是奥语”日新”的谐音。在孙中山1886年报名雅丽氏医院西医书院时,孙中山就使用”孙逸仙”报名注册。此后他在国外多使用此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