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都包含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0:57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好二三四 时间:2022-05-26 05:32

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视为可获得无穷的情趣。据汉代《华阳国志》,司马相如《凡将篇》和杨雄的《方言》等书中记录了,武王伐纣时就出现将茶作为贡品,和反映西汉时代买茶、烹茶、饮茶的事,宋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有“人固不可一日无茶饮”之语。可见饮茶在古代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唐代以前,茶器与食器不分。随着饮茶风气更为普及,茶器并日趋工巧,唐代末年出现了饮茶最理想的茶壶──紫砂壶,以紫砂泥为原料,经艺人精心制作,其壶颜色紫红、质地细柔,造型古朴,泽地典雅,贵如鼎彝。宋代的紫砂壶已在文人中广为使用,大诗人欧阳修曾诗云:“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诗中的“紫瓯”即紫砂壶。宋代后期到明代的宜兴紫砂生产的崛起,很快成为全国的紫砂器生产中心,在以后的数百年中,宜兴始终是一领中国紫砂壶制作风骚,直至今日。

宜兴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地处太湖之滨。古代称阳羡,唐代已是著名的产茶基地,许多名茶年年进贡,供皇府上下享用。唐代“茶仙”卢寺云:“天子须赏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因此,在宜兴很早就出现用丁山和蜀山的泥土,制作饮茶的紫砂壶。明人周高起的《阳羡茗壶录》一书中记载,明代嘉靖制紫砂器艺人龚春的出现,把中国紫砂器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龚春本名“供春”,少时为吴颐山的伴僮,当吴颐山的金沙寺读书时,他就偷闲出来,私访金沙和尚,精淘细土,勤于折捏制,终成大家。龚春成宜兴紫砂制作的一代宗师后,他的作品被称为“供春壶”,当时有“供春之壶,胜于金玉”之美称。从此,宜兴紫砂器生产发展迅速,百品竟新,名家辈出。

清代中期,“西泠八家”之一的陈鸿寿加入紫砂壶设计制作过程,使集书法、绘画、工艺为一体的紫砂壶刚问世,就赢得社会肯定,称赞“曼生壶”是中国紫砂壶制作历史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此后,许多书画家参与紫砂壶的绘画和书法,诸如海上画派盟主任伯年和吴昌硕,为热恋紫砂壶,曾几乎荒废本业。这一习俗至今沿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2:40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_、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其中“茶坞”是指种茶的凹地。“茶人”,按照现代观点,不应纳入器具。茶具按其狭义的范围是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引自百度百科
茶具是茶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想要泡出原有的香气和味道,必须采用相对应的茶具,茶具可以分为瓷制品玻璃制品和金属制品,市面上现在比较流行的紫砂壶也属于茶具的一种。
红茶和绿茶要是用紫砂壶,乌龙茶是用瓷器或者玻璃制品,紫砂壶虽然是茶具当中的佳品,但也不是适用所有茶叶乌龙茶使用紫砂壶泡制会出现闷熟的情况,就好比我们在炒菜过程当中是用水焖熟的食物材料,而不是真正煮熟的食物,其中的味道大不相同,紫砂壶无法完整保存乌龙茶的香气和味道。
差距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西汉时期,差距在唐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唐宋时期也研究出很多茶叶的不同喝法,茶文化在唐宋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人们不断研究和发展出新的差距,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不断创新,现在一整套茶具在市场上出售的下价格相当高,甚至比名贵的茶叶价格更高。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6 04:15

茶具主要作用是泡茶或是配合泡茶,小陈茶事简单介绍下,一些基础茶具。
白瓷盖碗,质地温润细腻,表面覆有光洁的釉面,不容易吸附茶香和水香,更能完整的展示好茶的原汁原味风采。同时,细腻的白瓷材质,不容易积累茶渍和污垢,方便清洗,喝茶更卫生。
随手泡,是电动烧水壶的俗称,在现代生活里,是泡茶时最常见的烧水用具,带保温功能更好!
公道杯,主要起到分茶汤的作用。盖碗泡茶时,将冲出来的茶汤,倒入公道杯后,再分汤品味。公道杯分茶,顾名思义,每个茶杯分到的茶水数量要一致,以示一视同仁。
品茗杯,也就是喝茶的杯子。在品茶的过程中,品茗杯可以用来观赏汤色。故此,在材质选择上,品茗杯多白瓷、玻璃、陶瓷制作而成。品茗杯的选择,丰富多样。但,从整体美观和搭配恰当的角度看,茶杯的选择要与泡茶的器具相一致。
杯垫,也称杯托,用来搭配品茗杯使用,专门用来放置茶杯。给客人添茶时,因为有杯托的存在,便不致于让茶汤倒在桌面上,影响桌面整洁美观,影响客人喝茶的兴致。
壶承,主要用来承载茶壶、盖碗等主泡茶器的器皿。避免注水泡茶时,水流打在干燥的茶叶上面,四处溅出水花,将桌面弄湿。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