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1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6:42
“司”是掌管的意思,“马”是古代战争重要的装备,常代指战争。所以“司马”是武职,它的官职在不同时期地位不同。殷商时期,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同。到了西汉,成为一种非常高的身份象征,代替太尉成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也用于加号,比如卫青和霍去病就加号“大司马”,称“大司马大将军”和“大司马骠骑将军”。加号之后,地位比丞相更高,得以名正言顺地管理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到了东汉,大司马、大司空、大司徒为“三公”,大司马为三公之首。后来东汉开国大将大司马吴汉死后,光武帝刘秀把大司马改回太尉,其他的去掉“大”字,太尉和司徒、司空并称“三公”。东汉末年,在三公之外另设”大司马“,地位在三公之上。之后一直到南北朝,大司马的地位都非常高,隋朝以后废掉这个职位。明清时用为兵部尚书的别称,统管全*事行政长官,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相当于现在中国的总参谋长或者美国的国防*。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8 18:00
汉代的司马有‘大司马’和‘司马’之分。大司马为全*政长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总参谋长。西汉的大司马一般都是大将军的加官,联称‘大司马大将军’,而大将军之下设有五个司马,每个司马负责大将军府中及军中部分军(政)务。东汉的司马不再是加官,实实在在的与司徒、司空并称为三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