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祖先来自哪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0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1:50

日本《经济新闻》等媒体2012年11月1日报道称,DNA分析证实现代日本人是由日本诸岛的土著居民绳文人和从朝鲜半岛远渡而来的弥生人不断混血传承的。

一支由东京大学和综合研究生院大学等构成的研究队伍在2012年10月31日联合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该团队在至今已经公开的日本本土绳文人、亚洲人和西方人等约460人的DNA数据上追加分析了矮奴和冲绳人等71人的数据。矮奴是从公元前5世纪起就一直居住在北海道等东北部地区的日本原始居民。

分析结果表明矮奴从遗传学上和冲绳人最为接近,其次是日本本土绳文人、韩国人和中国人。同时也表明绳文人从遗传学上来看,要比矮奴和冲绳人更接近于韩国人和中国人。

这也就意味着自3000年前起,在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就不断与来自东亚*(主要经过朝鲜半岛)的弥生人进行混血,相反南北相望的北海道和冲绳地区的人之间的混血就进行缓慢。所以,在这些地区当地人的遗传特征保存下来得就相对多一些。

日本《经济新闻》评价称:“虽然到目前为止也有过类似的研究结果,但是此次的研究解析了每人最大90万个的DNA变异,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可信度。”《朝日新闻》也赋予了研究结果新的意义,称“此次研究结果具有从遗传学上证实绳文人和弥生人的混血是日本人起源一说的研究成果”。

扩展资料:

日本国的主体民族是大和族,又称大和民族,约有1亿2500万人,以日语为母语。和一词源自公元3世纪的日本政权所在地的大和地区。约占当前日本人口总数的99%(其余为阿伊努人与琉球人),主要分布于整个日本列岛。

有时成为“日本”的代称,例如“和魂”即指“日本精神”。在日本帝国时代,和人是指不同于阿伊努民族、琉球民族、汉民族、朝鲜民族的民族,同时也指不同于“高山族”的民族。

和族是主要由原居住于东北亚*的日本海沿岸居民和东亚*居民融合演变而成,其族是在古坟文化才完全形成,自身文化长期受到来自东亚*的影响,但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又自成一派。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日本人  百度百科 :大和民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1:50

日本祖先来自何方?一般认为,除了日本原住民外,古代蒙古人、
朝鲜人、中国人也曾飘洋过海从*来到日本。中国秦代徐福奉秦始
皇之命率3千童男童女到蓬莱寻找长生不老药,最后在日本扎根繁衍的
故事,在中国和日本家喻户晓。至今也有些日本人声称自己是徐福所
率3千童男童女的后代。尽管这一美丽的传说有待进一步证实,但随着
考古和人类研究的进展,日本祖先来自何方的问题越来越清晰。 据日本《产经新闻》称,现代日本人基本分为两种,即“弥生人
型”和“绳文人型”(弥生人和绳文人均为日本对日本原始人的称呼)。
弥生人的特点是,脸型较长且较扁平,单眼皮,长眉毛,身材较高。
绳文人的特点是,四方脸或圆脸,棱角明显,双眼皮,身材较矮,血
型一般为B型。《产经新闻》称,日本著名演员泽口靖子、齐藤由贵等
具有绳文人的特点,而岩下志麻、铃木美奈保等则有弥生人的特点。
据日本一些科学家分析,65%的日本人的DNA属弥生人,35%属绳文人。
迄今为止,日本通过考古认为,从日本九州弥生遗址出土的人类遗骨,
脸长、颧骨高,是来自中国、朝鲜的外来弥生人。 最近,中日两国通过合作考古,对日本祖先弥生人的来源又有了
新的发现。 1996年,由中日两国考古学者组成的“江南人骨中日联合调查团”
对江苏省出土的60个人头骨、大腿骨和牙齿进行了考古研究。这些遗
骨中,有28个属中国新石器时代,17个为春秋战国时代,15个属前汉
时代。通过从牙齿中提取DNA,与日本九州地区的福冈县、山口县出土
的古代人骨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中国新古器时代的人类遗骨与日本
古代人完全不同。而春秋战国和前汉时代的人骨与日本的原始弥生人
骨极为相似。江苏省徐州郊区的“梁王城遗址”出土的人骨中的DNA与
日本福冈县出土的弥生人骨中的DNA完全一致,估计他们在十几代前为
同一祖先。通过对大腿骨的测量,中国江南人的骨骼长度与日本九州
弥生人骨骼长度基本一致,鼻梁至前牙的距离也相同。这次的考古发
现,将为日本寻根问祖提供新的线索,日本外来弥生人不仅来自朝鲜
和中国华北,而且中国江南人也可能是日本外来弥生人之一。 对中国江南人是如何到日本的问题,日本专家之间有不同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是直接坐船到日本的。奈良县考古研究所桶口隆康所
长认为,2500年前,正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群雄争霸,战乱不断。
江南地区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而且当地人民已掌握航海术。为躲避
战争,江南人带着稻种坐船逃到日本。因为有了稻种就可以生产和生
活。中国江南人的到来,把水稻种植技术也带到了日本。他们到日本
后选择了九州北部地区,因为这一带的气候与中国江南相似,适合种
水稻。另一种意见是,江南人是通过朝鲜半岛到日本的。滋贺县大学
教授菅谷文则认为,中国江南人从南部来到山东,渡过渤海湾到朝鲜,
然后再到日本。山口县出土的遗骨与山东省出土的遗骨极为相似就说
明了这一点。尽管日本学者对弥生人起源何处有争论,但有一点是共
同的,那就是他们都不否认日本古代弥生人有一部分是从中国来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1:51

实际上,大和民族究竟形成于何时,先人来自于何方,在渺茫的史诗和纷纭的传说中早已不可追寻。现在可以确定的是,早在公元前的某个时间,就开始了向日本的持续且不断增长的移民迁徙。移民大抵是黄皮肤的蒙古人种,主要由来自西伯利亚及中国东北的通古斯人、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中南半岛的印支人、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及汉人和朝鲜人混合形成。他们沿着朝鲜半岛而下,渡过海峡,登上了这个位于东亚尽头、曙光总是第一抹生起却是火山密布的列岛。

1979年,日本大阪教育大学人类学名誉教授鸟越宪三郎最早发表新说---“日本人的发源地在中国云南省”。

1984年2月23日,致力于社会人类文化研究的鸟越宪教授对外宣布:“对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泰国北部)的少数民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了所有婴儿的臀部有胎斑”。鸟越宪教授就这一发现又强调:“日本人在体质上所具有的胎斑渊源是云南,这是一个旁证,证实这个地区是日本人的发源地。”

1988年9月,日本电视工作者同盟抵达云南,其任务就是拍摄《日本人的起源》。

此后,日本学者们的推论又由“倭人起源于云南”,进一步演绎为“倭人的祖先为云南的少数民族”,其范围与核心,基本圈定为彝族、哈尼族、傣族等多种说法。

持“彝族说”的理由是,鸟越宪三郎、佐佐木高明和渡部忠世等专家到云南考察后发现石林等地撒尼人(彝支系)的“火把节”,类似日本的“孟兰盆节”,即在日本的纪伊半岛,同一天也举行“火把节”,而在日本南部纪伊半岛的神户、京都、大阪、奈良、和歌山等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表现最为集中的地方……

持“哈尼族说”的理由是,有日本人惊奇地发现,中国云南的哈尼族与日本大和民族的信仰都具有相似的“万物有灵”观念,特别是在诸神中,日本族最有权威的“天照大神”和哈尼族的“阿匹梅烟”都为女性,亦同是太阳神;日本崇拜“谷神”并奉樱花为国花,哈尼族也崇拜“谷神”,并视樱桃树、樱桃花为神花……

“傣族说”的看法仍出于鸟越宪、佐佐木和渡部等位学者。对于被认为是从云南南下的泰国山岳地带的少数民族,他们曾经进行了实地考察,结果发现在所有婴儿的臀部都有胎斑,同时,也在西双版纳傣族中发现了胎斑。所谓“胎斑”,是指在婴儿臀部及腰、背和肩等各部分皮肤出现的青色斑纹。原因是在皮肤真皮上有黑色素细胞,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消失。日本人恰有这一人种胎斑的类似性,而且在西日本九州、本州有许多人的血型是A型,这一点也与云南和泰国内地相同……(《云南日报·大观周刊》2000年11月15日报道)

1996年开始,中国及日本的一些学者们组成“江南人骨中日共同调查团”,对中国江苏省发掘出来的春秋至西汉时代(即公元前六世纪至公元一世纪)的人骨,及差不多同期出土的日本北九州及山口县绳纹至弥生时代的人骨,进行了三年的对比研究。经过DNA、检验分析,两者的排列次序某部分竟然一致,证明两者源自相同的祖先。这就是说,日本人的祖先更确定为远不止边陲南疆的中国人。

中日两国,不但同种,而且同宗。(日本《产经新闻》1999年3月19日报道)

据民间传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曾派徐福率领3000名童男、童女,乘由50艘船组成的庞大船队,东渡日本寻找长生不老药。结果没有找到,徐福想打道回府,有手下提醒他,你没有完成皇上交办的差事,回去只有死路一条,不如干脆留下来,徐福一行就留下了。

这时的日本仍处在石器时代,大多数日本人蓄着长发,用绳结扎在头顶,并用一条白布系在额头上。直到今天,日本人还很喜欢在节日里将白布条系在额前。他们大多为黥面纹身的渔民,渔民们认为下海捕鱼时纹身是*鱼的一种好办法。女人们穿的衣服不过是一块在颈部挖了个洞的布,就像墨西哥人的披风。人们性格平和,不会嫉妒。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一般一个男人可娶四五个妻子。日本人喜欢喝酒,像马来人、印度人那样用手抓取食物。那时他们没有肉吃,通常吃鱼、蔬菜和大米。据说当时徐福便发现日本人长寿,可以活到80到90岁,有的甚至活到100岁。他还发现他们在种稻和捕鱼之外,还特别擅长巫术、预言、占星和用泥土占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1:52

东亚的中国、韩国、朝鲜追溯过去,起源都有迹可循,而唯独日本人的祖先是个迷。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说日本人的祖先是东渡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2 21:52

日本人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