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1:42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2:27
古人造字,从戋者都有小意。水小为浅,金小为钱,果小为饯。
信札古称简牍,又称笺简。笺、简都是长条形的小竹片,指供题诗、写信等用的精美的小幅纸张,也就是书信的前身了。
而小的竹片、木块、纸张,就是古人信札的主要载体。
小小的尺牍,和承命应酬的屏条楹联相比,更像文人们可以无拘无束自由发挥的私密花园。因为是书信,不会被公开,所以书写时不需要特别正襟危坐。尤其是写给亲近的人时,心情放松,落笔自然,意随笔走,笔随意转,写字人的心思都在这墨点和笔劲中被剧透了,说是见字如面并不夸大。
其实书法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真迹,许多充满着人间烟火的地气儿:
杨凝式白天睡了一大觉醒来后饥饿无比,得了韭花配上羊肉而食,觉得滋味美妙无比,因此写下《韭花帖》以示感激。
简牍书法的审美哲学,由“书圣”王羲之创立。以颜真卿为代表的唐代书法家,开始使书法向社会各阶层普及。
赵孟頫则全面研究、总结了前代文人简牍书法的基本范式,将高高在上的简牍书法审美进行平民化改造,使简牍书法的社会性、实用性得到极大地扩展。
明清两代的士大夫和文人们始终遵循着王羲之开创、赵孟頫确立的简牍书法传统,延续至新旧文化冲击碰撞的*,也到了传统信札文化的绝响。
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的中华*,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军阀混战后,于1928年12月才完成形式上的国家统一。有意思的是,“*书风”也在这个时候形成了。
尽管存在的时间不长,但是,作为传统中国书法史上最后的一种时代性书法风貌,经过一千多年锤炼,以帖学和碑学的完全融合为根本基础,体现着包容、开放精神的“*书风”,不是因传统书法没落而出现的最后的贵族,而是传统的浴火重生。
*书法又具有强烈的世俗性。这既是千百年以来文化、书法逐渐普及所结的硕果,又是社会参与程度空前的“现代书法”得以开启的前提。
学者、官僚,商人、买办,达官显贵,升斗小民,*时期书法家“样本”多样性及其丰富。他们证明了,一种时代书法风貌的形成、稳定,需要有多么广泛的参与群体。而这其中的*藏书家们,还用自己的信札作为“*书风”的研究标本表明:统一的时代书法风貌并不是固化的一潭死水。
藏书是文人的浪漫。
遇到好书像遇到真爱。而藏书也感受到藏书家们的珍爱之情,回馈以报恩,古今中外都有过书籍是硬通货的时期,随着流转,价值水涨船高,在藏书家落魄时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3:45
*藏书家,都是一群热爱知识和文化的人。他们爱书如命,他们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而且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5:19
我觉得*时期的藏书家都是一些知识分子,热爱读书,在那样的一个年代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用思想影响后人的一些有志人士。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4-27 07:11
都是一群非常有文化的人,非常的厉害,让人很佩服,一般还会十分的有钱,地位比较高,家世很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