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22:58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4:04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这个节气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惊蛰的风也有用来预测后期天气的依据。如“惊蛰刮北风,从头另过冬”。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
二、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春雷响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三、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5:22
意味着动物纷纷苏醒过来。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阴历二月五日前后,斗指丁为惊蛰,相当于阳历3月5日至6日之间,太阳到黄经345°开始。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代表着春雷始鸣,雨水渐多,天气回暖。在此之前,动物多藏伏土中,进入休眠状态,称为“蛰”。到了“惊蛰”时节,春雷放开了嗓门,惊得动物们纷纷苏醒过来,称为“惊蛰”。
惊蛰的家事活动
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化生长的现象。 “春雷响 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时节。
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开始春耕。华南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水稻方面日均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以开始播种旱育秧。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09 06:56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回答1、多打雷。
据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节气时段之所以响雷,是因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节律相吻合。
2、蛰虫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蛇虫鼠蚁。惊蛰时节,各种蛰虫有感因此开始活动,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光,该种的农作物都可以开始种了。
3、天渐暖。
作为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除东北地区、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至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至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已达10至15℃以上,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日照时数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4、春耕忙。
惊蛰时节,春气萌动,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耕种的好时节,我国各地随着气温回升,日照增加,由南向北渐次进入春耕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