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小学数学教学设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1

我来回答

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2:57

 1.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首先,要了解本课教学内容属于哪一领域的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然后,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本册教材乃至12册教材中的位置,也就是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些都了解清楚以后,再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这节课的任务倒是干什 么的。
2.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教学目标是对一节课教学任务的总体概述,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可以参考教参或其他一些辅助材料。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化,要细化到可以落实的目标小点。之后,根据目标小点再选择教学素材,教学素材指的是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载体。我认为这个载体要以教材上给予的为主,自编的为辅,毕竟教材是经过专家们多次研究过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原样搬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比如说可以把静态变动态、增加一点、修改一些、整合一部分等等,让教材内容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与目标点相对应,即:一个素材要对应一个或几个目标小点。
3.找准呈现方式,确定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确定后,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素材的呈现方式。一般情况下,素材可以静态呈现、直观演示、课件演示等等。
4.设计课堂设问,细化教学语言。一个素材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片段,在形成教学片断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教师的课堂设问,也就是要确定教师教学语言。常见的教师课堂设问有五种,分别是主干问题、追问问题、引导问题、交流问题、转问问题。主干问题是教学设计中的框架问题,具有思考性。要求语言准确、清晰,数量不宜过多;追问问题是主干问题下的深刻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具有深刻性;交流问题是师生交流时随机产生的问题,具有全面性;引导问题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作答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一定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转问问题是同伴间需要互助的问题,具有鼓励性。课堂语言除了以上五种设问外,还包括过渡语言、交流语言等。
5.整体思考全课,完成教学设计。教学片断形成后,用过渡语言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在连接片段形成完整教学设计时必须用过渡语言,既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又能使教学设计具有完整性。一般情况下,过渡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按一定顺序的过渡,也就是从上一环节的结果过渡到下一环节,这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是跳跃式的过渡,也就是不从前一环节的结尾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这二个环节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而恰巧与前一个环节或更前一个环节联系紧密,所以就从那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这样中间就跳过了一个或几个环节,称为跳跃式过渡。这两种过渡方式的语言是不同的,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同时,还要考虑课件使用等方面问题。
6.反复斟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同样道理,好的教学设计也是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完成教学设计后、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经过几次的琢磨、修改,使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在修改时,我们既可以有宏观上的结构调整,如教学片断的调整;也可以有微观的细节修改,包括教师设问、过渡语言、课件,甚至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在这个反复调整和修改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熟记教案的过程。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CUtFMsixYEiA78mU7Mrmw

?pwd=bber 提取码: bber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4:15

  1.了解教学内容,明确教学任务。首先,要了解本课教学内容属于哪一领域的知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然后,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本册教材乃至12册教材中的位置,也就是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这些都了解清楚以后,再对照课程标准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也就是说这节课的任务倒是干什 么的。
  2.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素材。教学目标是对一节课教学任务的总体概述,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可以参考教参或其他一些辅助材料。为了更好地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需要对目标进行细化,要细化到可以落实的目标小点。之后,根据目标小点再选择教学素材,教学素材指的是课堂上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选择的载体。我认为这个载体要以教材上给予的为主,自编的为辅,毕竟教材是经过专家们多次研究过的,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但是,我们又不能原样搬用,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比如说可以把静态变动态、增加一点、修改一些、整合一部分等等,让教材内容故事化、生活化、活动化……教学素材的选择一定要与目标点相对应,即:一个素材要对应一个或几个目标小点。
  3.找准呈现方式,确定教学方法。教学素材确定后,我们就需要考虑这些素材的呈现方式。一般情况下,素材可以静态呈现、直观演示、课件演示等等。
  4.设计课堂设问,细化教学语言。一个素材其实就是一个教学片段,在形成教学片断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教师的课堂设问,也就是要确定教师教学语言。常见的教师课堂设问有五种,分别是主干问题、追问问题、引导问题、交流问题、转问问题。主干问题是教学设计中的框架问题,具有思考性。要求语言准确、清晰,数量不宜过多;追问问题是主干问题下的深刻提问,能够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刻理解,具有深刻性;交流问题是师生交流时随机产生的问题,具有全面性;引导问题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作答的问题,具有启发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一定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进行;转问问题是同伴间需要互助的问题,具有鼓励性。课堂语言除了以上五种设问外,还包括过渡语言、交流语言等。
  5.整体思考全课,完成教学设计。教学片断形成后,用过渡语言连接起来就形成了初步的教学设计。在连接片段形成完整教学设计时必须用过渡语言,既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又能使教学设计具有完整性。一般情况下,过渡有二种形式,一种是按一定顺序的过渡,也就是从上一环节的结果过渡到下一环节,这也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另一种是跳跃式的过渡,也就是不从前一环节的结尾过渡到下一环节,因为这二个环节之间没有很大的联系,而恰巧与前一个环节或更前一个环节联系紧密,所以就从那个环节直接过渡到下一环节,这样中间就跳过了一个或几个环节,称为跳跃式过渡。这两种过渡方式的语言是不同的,在设计时需要注意。同时,还要考虑课件使用等方面问题。
  6.反复斟酌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同样道理,好的教学设计也是经过反复斟酌修改出来的。因此,我们在完成教学设计后、在上课之前一定要经过几次的琢磨、修改,使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在修改时,我们既可以有宏观上的结构调整,如教学片断的调整;也可以有微观的细节修改,包括教师设问、过渡语言、课件,甚至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在这个反复调整和修改的过程中,也是我们深入理解教学设计、熟记教案的过程。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6-20 05:50

数学教学设计指教师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设计体现一定理念的教学,包括掌握和运用课程标准,理解和选择设计理念,分析和调整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 具体包括以下过程:确立目标,分析内容,了解学生,设计活动,评价结果。
(1)确立目标包括远期目标,近期目标,过程性目标。
(2)分析内容的目的在于明确学习主题属于哪一类目标,它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方法有哪些;学生需要具备的数学知识前提是什么;学习素材与教学目标的联系是什么;评价项目可以考查哪些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3)对学生的了解应关注他们是否具备将要进行的数学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方法,还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认知特征、对数学的价值取向、学生之间在数学活动方面的群体差异等,这些都是设计合理数学教学的基本前提。
(4)设计活动。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要设计有利于学生 “观察、试验、探索、猜想、推理与交流”的活动。(5)结果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其目的在于改进教学,也包含总结性评价——目的是检查教学是否达到了设计的目标。
对以上内容的研究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如何运用这些内容和方法来解决教学问题就是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一般地,进行高中数学教学设计首先要对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等几个要素进行分析。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5gHbV1_jMQSY8-Wj4k4rMQ?pwd=2yjs 提取码: 2yjs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