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子与寒山寺有关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9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8:42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此乃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中的名句。其诗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苏州寒山寺也因此而闻名逻迩。清人俞樾云:“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访,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新修寒山寺记》,载清叶昌炽撰《寒山寺志》卷一)明清以后寒山寺之成为吴中胜地,且名扬海外,还因很多人将寒山寺与唐代隐居于浙东天台山的诗人寒山子联系在~起,传说他曾到过苏州枫桥,而寒山寺即因寒山子而得名。清人叶昌炽于宣统三年门gil年)所撰之《寒山寺志》云:“余考寒山寺,创建于梁天监(502年一519年)时,旧名妙利普明塔院。以寒山子曾居此寺,故即以为名。”关于寒山子,他说:“唯从故书得明师通衍记,谓唐元和中有寒山子,掣风掣颠,来此缚布以居,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而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8:43

寒山子,真名实姓叫做秦甘河,生于726年,因为安史之乱流落到天台山地区,大约757年在该地区重新组成一个新的家庭,实际上也就是入赘。大约776年这个家庭包括这个小村庄都被山洪暴发给彻底毁灭了,他在天台县购买书籍并被朋友留宿,所以说,才有幸逃过一劫。之后在国清寺东北10-15里人迹罕至的山区进行隐居54年,831年死亡。与佛道皆毫无关系。
假如说物资供应比较正常的话,判断他最少还能够再活10年至已经恢复正常的841年。810-831年超过20年的非常寒冷的时期,不知道寒山子到底是怎么样进行物资储备的,但是,831年却肯定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六百首诗歌的价值显然高于自己的生命,或许他仅仅只是凭借着自己对于道教相对的那种好感,特别以“吾心向道”四个字,墨笔写在了洞门的封石外边,随后就把一切都交给了命运。前边已经说过,徐灵府编辑的《寒山子诗集》应该是基本上保持了秦甘河的自编集原貌,接下来的佛教徒本寂,在大量删除与道教有关的诗歌并再编辑之后,才最终为“凡三百余首”的。另外,814年左右偶遇的那个徐凝,后来或许基于他对于寒山子的敬仰与怀念,曾经有机会拜访过天台县桐柏宫前身的桐柏观,将其寒山子特别好道的印象,告诉过该观的高道徐灵府,并最终促成了对其诗歌的编辑与出版。而寒山子本人也深刻懂得,自己那些诗歌的流传与“长生不老”,也唯有依靠社会上的某一种势力,于是,他才将自己的这种期望,完全地寄托在“吾心向道”那些文字上了。
在距离洞口一两米地方的洞中,想必原本就应该有六七十公分高度的封石,晚上在里面再堵上类似于篱笆的物品,借以防止野兽或者寒风的入侵。随着后来长期非常寒冷时期的出现,判断它就渐渐地升到快要抵达洞顶,只是在洞顶留有便于空气流通的一点空间。下边则预留了一个人可以爬着出入的小洞,晚上同样也可以在里面进行封堵。
831年的某一天,想必寒山子已经决绝地准备着要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了,他首先在外面留下了“吾心向道”四个字,返回洞中点燃松明子,又用石块从里面封死了那个出入口以后,就郑重其事的用棉被将其收藏全部诗歌的小木箱,仔仔细细地包裹起来,并在上边压上一个石板。一切准备完备,后退几步,闭上眼睛,就拼尽全力猛然朝对面的洞壁一头撞去,随着“嘭”的一声,他墙倒一样的软瘫在地,殷血就像几条小蛇欢快的爬了出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8:43

今天,我刚好从央视四套节目中看到了有关寒山子的介绍,介绍中谈到了寒山子与寒山寺,从中得知寒山子与寒山寺有关。
查百度资料,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参考资料:百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9 18:44

没关系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