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9:5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11-22 08:32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宏观“工具箱”里尚有较多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02:14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如下: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宏观*“工具箱”里尚有较多*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扩展资料:

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和适应经济发展面临的新环境,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造性地规划了未来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增长方式。

新的发展理念为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塑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内外环境与因素的新变化,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还需重点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经济发展阶段

经过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从大的历史阶段看,中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从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已经进入中等偏上的发展阶段。相比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正从注重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型增长向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转型,经济结构正从以增量扩能为主转向化解过剩存量、提质增量并重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依托能源资源和劳动的传统增长点向以创新为支撑的新的增长点转变;

另一方面,发达经济体对中国经济崛起的防范力度不断加大,在出口、技术转让、规则等方面对中国严加*。因此,要准确分析判断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前布局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尽早规避“中等收入陷阱”。

二、培育技术竞争新优势

在传统技术领域,先进技术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新兴技术领域,发达国家同样拥有技术开发与创新的优势。要为经济崛起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必须打破这种技术分配格局,跨越“技术鸿沟”,并在部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

为此,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加快技术的研发与运用进程:

一是加大对基础性研究的支持,鼓励普遍性的技术改进,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夯实牢固基础;

二是为科研项目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在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高精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保护机制,激发科技人才的持久创新动力;

四是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五是推动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的技术开发,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优势地位。此外,还要创造机遇和条件继续加强同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的高新技术合作。

三、系统推进深化结构改革

在结构性因素持续压制需求的情况下,仅靠短期*刺激不仅难以持续维持较高经济增速,而且还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经济问题。因此,解决经济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结构改革。

在人口结构上,不断提高高素质人口的比例,加快人力资本积累。这包括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促进更多人口更高质量的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改革,在提高劳动力市场弹性和加强社会保障之间寻找更好的平衡;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下促进知识扩散和技术转移,将创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动力。

在需求结构上,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另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在产业结构上,一方面逐步实现更多依靠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带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

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

为了破除不合时宜的旧*机制的束缚,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活力和动力,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反对垄断,促进竞争。逐步打破部门分工的传统格局,反对行业垄断,促进各行业的自由竞争。

二是放松管制。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放松管制,不断完善现有宏观经济治理规则的设计,促进全社会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是扩大开放。在加强宏观审慎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开放不断向广度拓展和深度延伸。

五、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为了给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国必须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并在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理念上,中国形成了“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基本理念,彰显了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得到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认同。

在行动上,中国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依托,加强国际产能合作,根据需要促进产能“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流动;

二是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协调,推动建立反映新兴经济体发展利益的国际规则;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积极应对发达经济体追求自身利益优先的*调整,引领经济全球化朝着符合时代潮流的方向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中国经济:持续释放大国的优势和潜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与新思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02:15

1、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它不仅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成败,而且关系能否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当前,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深刻变化,面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提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

2、坚持创新发展,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和提质增效上。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转变,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3、坚持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在新时代推动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培育和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强区域优势互补。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提高军民协同创新能力。

4、坚持绿色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改革生态环境监管*;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积极发展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新动能,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增效、增绿、增收有机统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5、坚持开放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开放的范围和层次,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快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建设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6、坚持共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当前的重点是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维护*,不断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让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国经济何以强起来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02:15

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

第一,大人口优势。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68亿,由于“单独二孩”*的实施,2014年出生人口1687万,比2013年增加47万,2015年与2014年相比将继续有所增加。中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地位。人口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得益于巨大人口基数产生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巨量人口形成的规模市场对全世界投资者的吸引力。

第二,大市场优势。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从产品市场来看,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一则因为人口数量巨大,二则因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9亿元,增长9.3%。从要素市场来看,中国的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能源市场、土地市场逐步形成,特别是劳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优势明显。大市场优势还体现在多层次上,由于国土面积广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各种不同档次的产品都能在大市场中找到销路,各个层次的劳动力都能找到出路。必须指出的是,目前中国的要素市场发展还严重滞后,今后改进的潜力还很大。

第三,大产业优势。由于人口多、面积广、各地差异大、发展快,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最丰富多样的产业。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副渔齐全,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重工业或采掘业、加工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齐全,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齐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园区多且发展快,各地各种形式的园区,面向全世界进行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吸引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前来投资、生产、经营。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集群,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长,分工协作发达,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日益提高。并且,中国的产业发展的回旋空间较大,即使有产业遇到困难,但总有产业在成长。大产业优势,使得中国的产业配套条件较好,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

第四,大地理优势。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国土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跨度大,拥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等多种温度带,但以温带为主,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拥有大面积的季风区,水热丰沛,雨热同期。拥有世界最高峰和阶梯地形,使得江河形成了很大落差,不论是水能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东部有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耕地较多。海岸线长而曲折,有很多优良港湾。海域广阔,*架较多。背靠亚欧*,濒临太平洋,对外交通方便。

第五,大资源优势。仅以矿产资源为例。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

第六,大文化优势。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五千年以上的悠久文明。特别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创造了世界领先的华夏文明,诞生了孔子、老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孙武、孙膑等一批大思想家,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多种思想流派,创造了古代“四大发明”,开拓了“古丝绸之路”等。近现代以来,中国逐步打开国门,吸纳了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逐步形成了与时俱进的新文化。

第七,大*优势。建国以来,中国建立了强有力的**。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通过放权让利、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等改革,转变*职能,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化了*的作用。中国*在调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此外,还有后发优势、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优势等。

必须说明的是,优势条件只是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必须与其他因素一起发挥作用才能实现经济发展,而且有优势不一定有好结果,有时会出现“福兮祸所依”、“资源的诅咒”等情况。决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还是人和制度。优势条件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另一方面不要过分倚重。只有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激励和引导人采取高效合理的行为,同时充分利用好优势条件,才能真正实现较理想的经济发展结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02:16

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持续增长,这是因为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厚,并且国家的积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稳定。当然最重要的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和西方国家最大的不同,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这样就积聚了大量社会资源,对重点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例如建铁路,卫星,水坝等。实行按劳分配就照顾了效率兼并公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20 02:16



1、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好,调整适应能力强

经济发展韧性好,是指经济发展的调整适应能力强,并有较强的抵御风险能力,遇到困难和风险时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较快地恢复正常状态。

2、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有平稳增长的广阔空间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足,是因为支撑经济平稳、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项条件是充分有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还有广阔的提升空间。

一是市场资源空间广阔。经过了新中国70年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的洗礼,我国形成了其他国家无可比拟的庞大市场空间:近14亿人口、9亿劳动力、8亿网民、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1亿多个市场主体,这些动辄数以亿计的市场资源和空间,就是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竞争优势。

二是内需潜力持续旺盛。消费方面,按世界银行划分标准,我国有4亿多人处于中等收入阶段,随着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优质供给的跟进,消费需求增长的潜力,特别是居民消费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三是新的活力更加充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创新活力。

3、中国经济发展回旋余地大,具有战略纵深

中国经济回旋余地大,主要表现是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的进退空间巨大。

一是发展空间大,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地区发展梯度明显。随着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深入推进,将不断拓展发展空间,进一步释放发展潜力,加快培育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产业门类齐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工业领域的持续努力,为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攻坚克难,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工业大国、制造业大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220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首位,且产业链条非常完备。

三是宏观*余地大,市场经济需要适时适度逆周期调节和相机抉择,我国*宏观*“工具箱”里尚有较多*储备,可供选择的工具较多。既能够打“组合拳”,也可定向施策。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