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名将如云的魏国中,哪两位大将位列武庙72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0:0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0 19:53

品评历代名将,不仅是今天热门的话题,在古代也是如此。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武庙七十二将最终在宋朝确定下来,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大宋官家对名将的渴望吧?

武庙,与祭祀孔子的文庙相对,祭祀姜太公和历代名将,始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并在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成为定制,而姜太公也“晋升”为武成王。

1、唐朝的武庙

唐朝的祭祀体系是这样的:武成王姜子牙居中,武庙十哲坐侍左右,其下则是历代名将位。

所以,唐朝的武庙除了姜子牙外,祭祀的名将共有74位,名单如下:

右侧: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左侧: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范蠡,孙膑,廉颇,王翦,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贾复、寇恂、马援、皇甫嵩,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慕容恪,檀道济,王僧辩,慕容绍宗,宇文宪,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苏定方、张仁亶、王晙、王孝杰;

管仲、田单,赵奢、李牧,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吴汉、冯异、耿弇、段颎,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王猛,长孙嵩,王镇恶,吴明彻,斛律光,于谨、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裴行俭、郭元振、张齐丘、郭子仪。

2、宋朝的武庙

大宋官家对武庙的祭祀与唐朝相似,但名单有所变更,且体系也有所不同:以姜子牙为武成王不变,然后提高了张良的地位——亚圣,祭祀的名将也变为72位。

圣王:武成王姜太公

亚圣:张良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

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

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

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熲、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

也就是说,宋朝的72将是包括武庙十哲的,所以事实上宋朝祭祀的名将比唐朝少了两位。

但两者的区别远不止此,武庙十哲的人选便不相同,与唐朝相比,宋朝少了白起、吴起和张良,多了管仲、郭子仪和范蠡,这大约体现了宋朝重文轻武的倾向。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张良,地位超过了武庙十哲成为亚圣,而杀神白起、杀妻求将的吴起显然不合大宋的以文治国,必须去掉。而增加的管仲、范蠡严格来说都是与张良一样的谋臣,郭子仪则是“再造王室,勋高一代”的大唐中兴之臣,显然更符合宋朝的价值观。

此外,宋朝的武庙72将中去掉了王浚、檀道济、慕容绍宗 、长孙嵩、张齐丘五人,而增加了李光弼、王濬,、李晟三人。

3、三国时期入选武庙的名将

在唐朝和宋朝的武庙中,三国入选的名将没有变化,均为9人:

魏国2人,蜀国333人,诸葛亮还进入了武庙十哲,吴国4人,名将如云的魏国竟然是入选最少的,为什么?

其一,魏国有曹操和司马懿两位大神压阵,但二人都是帝王,不能屈尊进入武庙。

曹操的阵营有五子良将——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车骑将军张郃、右将军徐晃,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彰,但仅有张辽入选。

应当说张辽的入选没有疑义,但其它的名将就真的比不上吗?应当还是与皇帝的个人偏好有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