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9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0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
浙江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其中嘉兴、湖州、杭州(不含淳安建德)、绍兴、宁波、舟山等地区属于太湖片吴语,台州地区基本属台州片吴语,温州地区的吴语基本上属于瓯江片吴语,丽水衢州地区属于处衢片吴语,金华地区属于婺州片吴语。
吴语跟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音韵上最典型的差别是吴语塞音三分,而普通话塞音二分。比如:冻、痛、洞三个字的声母在吴语中各不相同,分别为全清、次清和全浊。而普通话的全浊声母已经清化,所以洞和冻同音。
吴语跟官话(Mandarin)无法直接通话,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语言标准“ISO639-3体系”中拥有的语言代码:ISO639-3 wuu 。吴语使用人口约8000万,是按母语人口排名的世界第十大语言,中国第二大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传统上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但上海话在20世纪初期迅速崛起,取代了苏州话成为吴语的代表方言。
韩邦庆所著的《海上花列传》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吴语小说,被胡适誉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如果要深入了解吴语,可以阅读《现代吴语研究》(赵元任著)和《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著)等相关学术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1
我来简单回答一下楼主的问题:
浙江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属于吴语,其中嘉兴、湖州、杭州(不含淳安建德)、绍兴、宁波、舟山等地区属于太湖片吴语,台州地区基本属台州片吴语,温州地区的吴语基本上属于瓯江片吴语,丽水衢州地区属于处衢片吴语,金华地区属于婺州片吴语。
吴语跟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音韵上最典型的差别是吴语塞音三分,而普通话塞音二分。比如:冻、痛、洞三个字的声母在吴语中各不相同,分别为全清、次清和全浊。而普通话的全浊声母已经清化,所以洞和冻同音。
吴语跟官话(Mandarin)无法直接通话,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语言标准“ISO639-3体系”中拥有的语言代码:ISO639-3 wuu 。吴语使用人口约8000万,是按母语人口排名的世界第十大语言,中国第二大语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官方语言。
传统上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但上海话在20世纪初期迅速崛起,取代了苏州话成为吴语的代表方言。
韩邦庆所著的《海上花列传》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吴语小说,被胡适誉为“吴语文学的第一部杰作”。
如果要深入了解吴语,可以阅读《现代吴语研究》(赵元任著)和《当代吴语研究》(钱乃荣著)等相关学术著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1
语法
吴语普遍具有普通话所没有的存在体,如上海:渠勒门口头立勒许。(他站在门口。)
许多地方有兼表完成体和持续体的助词,形如[l- h-]或其简略体(约相当于普通话的“着”)。
有结果体,用“脱”、“落”、“掉”等表示,如苏州:只台子坏脱哉。
话题句比普通话占优势,如绍兴:个只电影我看过哉。
谓语动词的修饰语常后置,如温州:你走先,我就来。
量词的特殊用法
同北方官话相比,吴语的量词除了有同其相似的用法外,还有特殊用法。
量词用作定冠词
吴语量词可直接加在名词之前作句子成份,量词之前不需要指示代词或数词限定,起到类似于冠词的语法作用,类似英语中的"the"或法语的"le"/"la"。以湖州话为例,如:
吴语 现代标准汉语 语法作用
本书交关好看。 (所讨论的或眼前见到的某本)书很好看。 特指
部车架型得哩! (眼前所见的某辆)车棒极了! 特指
渠捺啲铜钿偷去。 他偷走了(谈话者双方都知道的某些)钱。 特指
我条衣裳净脱特。 我的衣服洗掉了。(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吃杯茶。 喝杯茶 (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换只频道 换个频道(没有对应词,不出现) 强调
吴语书写系统
吴语使用者在正式场合里普遍使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汉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语法、词汇与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或“国语”)相符,与吴语自身的语法、词汇差别很大,存在“文”、“言”脱离现象。由于自小接受现代汉语白话文教育,人们基本上能包容这种“文”与“言”间的相互脱离现象,如同五四运动之前人们普遍习惯文言文一样。
当用吴语朗读现代汉语白话文的时候,人们一般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朗读者习惯上会根据吴语语法、词汇及用语调整字面文句,用吴语复述出来。这种“文不对言”的现象跟现代汉语白话文兴起之前汉语北方话使用者或者朝鲜语、日本语使用者习惯于使用文言文所造成的“文”、“言”脱离现象相似。
词汇
吴语有一批保持古音、古义的常用词语。如“许”(那)、“汏”(洗)、“囥”(藏)、“隑”(斜靠)、“廿”(二十)、“镬”(锅)、“弗”(不)。
第二、第三人称代词的词根大多源自“汝/尔”、“渠(佢)”。
单数人称标记多由古江东方言的“侬”(人)演变而来。
复数人称标记多样化,多数可上溯至端系的同源形式 [taʔ] 或 [ti](比较:粤语“哋”)。
表示定语与领属的结构助词、常用的量词与陈述句语气助词同形,可上溯至见系的同源形式(相当于普通话的“的”与“个”,在陈述句的句末用得比普通话的“的”冗余)。
声调
单字调
吴语大多有七八个声调(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各因声母清浊分为阴阳,部分地区阳上并入阳去,如苏州)。
上海进一步将阳平并入阳上去(阳舒统一),阴上并入阴去,所以只有五个声调(阴平、阴去、阳去、阴入、阳入)。
北吴苏沪嘉小片的吴江市与嘉兴府(部分),除了声母清浊影响分调外,清声母的送气与否也构成分调条件,如次阴平(清送气)与全阴平(清不送气)不同。吴江市的各个乡镇分调格局各异,有十到十二个声调(与壮侗语言的十五调格局原理类似)。
在八声调具全的地点(如绍兴),古浊上字不混入阳去,仍归阳上(汉语族仅有吴、粤两分支的阳上同阳去有严格区别,其余汉语分支皆不同程度地有“浊上归去”现象)。
连读调
吴语具有汉语中独一无二的广式连续变调系统。形象地说,吴语在被讲的时候,一句话,或者一个短语,只有第一个字是保持了其原本的声调,后面的字,根据第一个字的声调(甚至在不少时候,首字也要发生声调变化),以及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改变了声调的高低和走向,称作变调。这种变调是广泛存在的,即变调可能超越了句子、短语或者词汇等语音单位 而存在,所以称为广式连续变调。同时,这种变调是有倾向性的,即将原先不平整的声调,变成平整的,而且同时以词、短语为单位,加强了词里面的字,或者短语 里面的字之间的联系关系,使得看上去像一个整体(想象一下英语中的单词,或者多个单词、词根形成的新单词),所以又被非正式地称为连读变调。
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连在一起时,构成一个连读单位,其中每一音节(字)的声调往往不同于该音节(字)单念时的声调。
吴语的连读变调现象为汉语族内最丰富的。
如同吴江全清与次清之间分调,从吴语部分地点(如苏州)的连读调规律中,可以看出吴语历史上也有全浊与次浊分调的痕迹。这些痕迹是现时的单字调所不能显示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2
天壤之别,浙江很复杂,每个县的口音都不大一样,更何况市。我是外地人在浙江待了七年,基本上听懂,但不会说。我觉得如果让我把浙江几个地方的方言学会,英语七级也可以过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21:13
楼上说的那么清我就不多说了,各个地方的差别还是很好的,像杭州宁波和上海话挺像,像温州那带差别倒是很大的,市下每个县基本又有不同方言,所以挺复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