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05:3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6 19:40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中学教师普遍采用,几乎100%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或曾经使用过)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具有适合呈现课堂教学内容的很多功能,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和声音,还可以按顺序播放等等。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演示补充资料(文字、图片)、插入模拟动画(录像)等方面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有时却未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存在高耗费低效力、高投入低产出的问题。在实际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批“放映幻灯型课堂”:他们对多媒体的使用过频过滥,例如,不仅重要知识点和信息用课件展示,而且就连课题也用课件播放;不仅作业、训练题用课件呈现,甚至就连训练、推演结果等教学过程也用课件演示。教师用得手忙脚乱,学生看得眼花缭乱。教师就如放映员,学生如同看电影。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的板书没有了,解题的过程没有了,学生的板演没有了……。快速移动的画面不仅使学生无暇思考,甚至连做一点课堂笔记都难以进行,一节课结束,往往出现课本“空白”——无补注、笔记“空白” ——无记录、头脑“空白” ——未吸收。因此当前的紧迫任务,一方面就是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尽快走出“机器取代人”的认识误区,另一方面就有效提升对多媒体的运用能力与水平,自觉把现代媒体从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有效发挥现代媒体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认识事物等方面的教学辅助作用。
本文将针对教师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所存在一些共同问题进行总结、反思,使之成为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多媒体课件不能代替板书,要将多媒体课件和板书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案例一: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只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课题后,到本节课结束也没有在黑板上再写任何一个字。
有些教师为了加大课堂教学的密度,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板书,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变成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灌输式”教学(有人戏称为“电灌”),弊端有二:其一教师即使放慢播放速度,学生也难以记下学习的内容,难以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其二学生的学习方式特别被动,教师展示、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越没有思考、内化的时间和空间。
多媒体课件不宜代替板书,而应与板书相互结合,发挥其各自的功能,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服务。板书的作用是提示学生课堂学习重点、难点的简捷、是有效的表达方式。在一节课结束之后,学生抬头看一下黑板,本节课的内容要点、相互关系、知识体系应该完整地映入学生的眼帘。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是教师呈现文字、图片等资料的一种呈现方式。用多媒体课件所呈现的文字和图片等,应该是对板书的补充与说明。
二、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课件时,第一需求是清晰,第二需求是美观
案例二:某教师在开设公开课《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时,他把PPt做得花里胡哨的,一会儿是一个米老鼠,一会儿又是一只大花篮,一会儿是一颗闪闪的红星,…
我们在听课时,经常会发现有些教师常在画面的角上放一些闪闪的星星或动画以达到“美”的效果,但上课时往往许多学生的注意力会被这些小动画吸引,以至于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字迹清晰的基础上,要努力制作美观的多媒体课件,提升学生对美的感受。数学是一门很“美”的科学。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呈现方式,它是创设课堂氛围的一种重要环境要素。多媒体课件做得很美,符合学生的审美要求,学生学习时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熏陶,提升美的感受。
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忌两个极端:一是过于单调;二是过于花哨。多媒体课件过于单调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减弱大脑的兴奋程度,学习效果会衰减。多媒体课件过于花哨容易让人分散注意力,不容易抓住课堂上的重点,也不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学习效果也会衰减。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选材要广泛精心,内容要图文并茂,布局要错落有致,颜色要和谐统一,形状要相互搭配,呈现要先后有序。多媒体课件的美体现在每一张多媒体课件上,还体现在多媒体课件播放过程中精心、巧妙的安排。美观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使数学课变得更“美”,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心情放松,学习状态更佳。
三、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上呈现大量文字材料,会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
在一页多媒体课件中,若呈现大量文字材料,对于观看的人来讲会有一种视觉的恐惧感。由于要阅读大量的文字材料,对人的视觉会造成压力,这种视觉压力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压力,使阅读者从心理产生一种抵触情绪,行为上表现出情绪烦躁“不想读”。可是在课堂上,学生又必须读,这种“硬着头皮读”的阅读效果可想而知。
在这种阅读中,学生要先读懂材料,才能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思考问题与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这种阅读使学生进入情境较慢,不利于活跃学生思维。这种阅读也往往使课堂的学习节奏较慢,容易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当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大量文字时,形式也比较呆板,使课堂教学失去了生动、有趣的一面,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因此对于必须要呈现的文字量较多的内容,可用关键词语代替大量文字。关键词语的选择原则有:1.能说明问题;2.能代表事物的发展进程;3.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冲突;4.能引发学生高度注意。在课堂上,当关键词语进入学生的眼中,与此同时老师的话语也同步进入学生的耳中,此时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进入情境,这时学生的大脑已经不是在被动阅读,而是在主动思考了。由此可见,改变呈现方式,似乎只是教学的细节问题,但它却体现了教学中大的理念——以学生为本,其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效率都会产生影响。
四、教师若用多媒体课件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学时则不利于创设悬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要留有悬念,制造悬念、制造矛盾冲突、创设恍然大悟的结果,创设出乎意料的错误,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愿望,使之处于渴求、乐学状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若教师用多媒体课件过于详细地呈现教学内容,学生不必思考,一看便知,教师的教学哪还有悬念可言呢?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白水,淡而无味;经过思考的学习,就像一杯清茶,留有余香。
因此要使教学有悬念,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就不要过于详细,要“留白”。“留白”的目的:一是便于教师创设悬念;二是给学生留有深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三是给学生留出参与的机会。 五、教师在安排多媒体课件的内容时要科学合理,便于教学时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教师在备课时,要先明确这节课的重点在哪?难点在哪?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有哪些?采用何种方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此基础上,再确定采用怎样的呈现方式,呈现哪些内容等等。对于内容的安排要尽量简洁,表述的文字要科学准确,表述的内容要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表述的方式要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针对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课堂教学的状况,不断地反思、总结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有效教学策略,最终能够自如地制作出符合自己教学特色的、有个性的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