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前四史是不是相对可信?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5:03

我来回答

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29

清代乾隆年间,以《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明史》等二十四部官方正统史书被收集、编著成为二十四史。

而前四史分别为太史公、东汉班固和其妹妹班昭、南朝刘宋史学家范晔以及西晋史学家陈寿。他们社会关系相对简单,也没有特别攀附权贵的经历,加上能被归纳为正统史书,所以是相对可信的。

但《史记》也存在年代久远,部分为太史公根据其他杂文献编撰而成,也很难做到尽善尽美,而《汉书》、《后汉书》由数人编撰,观点也很难一致,《三国志》虽然相较于《三国演义》更加客观,没有那么强的倾向性,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总体来说,百代千秋史,后朝著前朝,或许因为一些*需要,后朝会在前朝实录的基础上避实就虚,为本朝打下名正言顺的*基础。但是随着本朝之后,后面朝代也喜闻乐见本朝失德,受命于天,吊民伐罪,开创新朝时救民于水火,那么他之前的那些不合理的*需要就会被推翻,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且除开野史,能被官方所承认的史书,相对可信也毋庸置疑。

而历代正史中,前四史更加可信的根源也在于,上古流传下来,对客观事实的敬畏。

春秋时期,崔杼弑杀了齐庄公,希望史官改史,隐去弑君的事实,但是史官宁死不屈,接连三位,就是南方的史官也准备过去接任。

也为今人留下了一段宝贵的史料: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同时前四史也区别于更早的史书,包含列传、本纪,世家、表、书等等也更加丰富,为后世史书创下了作史的蓝本。

因此鲁迅先生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名副其实。继《史记》之后,班固在作《汉书》时,在《史记》的基础上又作了少许改变:《史记》为通史,汉书则是断代史。《汉书》把《史记》的“本纪”省称为“纪”,把“列传”省称为“传”,把“书”改为“志”,取消了“世家”-汉代勋臣世家一律编为“传”,这些变化,经过后世不断完善,沿袭,以至于看到今天的二十四史。

《汉书》新增加了《刑法志》、《五行志》、《地理志》、《艺文志》。《食货志》也在《史记.平准书》的基础上延伸出来,内容更加丰富。

而且他们在著作具体事例时,不屈服于权贵。项羽本身没有称帝,因为他的亡秦之功,太史公还是把他列入了帝王才有的本纪,而西汉在汉惠帝、少帝统治时期,实际掌权人为吕后,也就有了《吕后本纪》,陈涉为农民领袖,太史公还是把他列入了诸侯所在的《世家》里,之后的三国志作者陈寿也相对传达了曹魏为正统的客观思想,因为正统无非两个部分,正乃居正、统乃统一,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居正尤其重要,曹魏上承两汉,为三国中实力最强且地处中原,正统实至名归。

何况这几本史书作者,在史学方面,也有深厚的家学渊源,太史公也是在汉武帝元封三年,继父职位太史令;班固之父班彪也是史学家,曾作《后传》六十五卷续补《史记》。范晔和陈寿亦不乏后人称赞。刘知几说范晔:“博采众书,裁成汉典,观其所取,颇有奇工”。陈寿有良史之才,“善叙事”;所记史实,务求审正,编次得体,文笔简练。

故二十四史中,前四史记叙最为客观、详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29

并不是。史书的记载有真有假,这需要长期的工作去鉴别他们的真伪,所以还需要研究。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30

相对于其他乱七八糟的野史来说当然是这些正史相对可信,但是历史是由成功者书写的,书写历史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做到和史实一模一样,也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情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7 21:30

这几部著作都是非常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我觉得这四部著作作为前四史是相对可信的,其中对历史的描述可谓是挺详细的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